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小學教師教研論文

論文2.85W

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爲論文。下面是關於小學教師教研論文的內容,歡迎閱讀!

小學教師教研論文

【摘 要】農村學校是整個教育羣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提高農村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是實現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重要保證。同時,大力提升農村教師教學教研能力,提高農村小學辦學水平,是服務一方百姓,實現教育均衡發展的需求;也是農村教師成就自我,改變自我形象的迫切需要。

【關鍵詞】農村教師;教學教研;能力提升

一、農村學校開展教研活動的現狀及原因

(一)城鄉教育資源失衡

農村教師整體素質下降。近十年來,隨着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遷移,很多孩子隨父母進城讀書,致使城鎮學生人數猛增,農村學校學生人數銳減。爲應對這一情況,城鎮學校年年從農村學校考調教師,使農村學校相對優秀的教師流失,優質師資不穩定,留下來的教師大多是超過考調年齡或教學成績不太理想的年輕教師,少數教師得日和尚撞日鍾,備課馬虎、上課無目的,混着過日子思想嚴重,加上農村教師相當一部分是代轉工教師,沒有系統地學習過教育教學理論,自身素質不高,造成農村教師整體素質下降,影響學校整體教育教學質量。同時由於農村小學一至六年級要開齊,而每個年級學生人數相對較少,班級多,自然需要大量的教師來擔任;但在師資配置上教育主管部門嚴格按照學生人數配備教師,造成農村師資搭配不合理,師資相對缺乏。

(二)農村學校教師人數少,各教學點分散,難統一開展教研活動。

部分學校對教研活動不重視,教研活動流於形式、走過場,教師迫於制度的約束被動參加教研活動。學校開展的教研活動基本是小範圍內聽聽課,評評課。加之平時疏遠學習,不能較準確地從理論的高度去看課、評課,使看課、評課浮於淺表面,缺乏統一的教研活動目標,教研效果低下。

(三)農村教師由於課時負擔重、雜,缺乏主動探究意識。

農村學校既要開齊開足國家規定的課程,又要保證統考科目的教學質量。因此在保證語文、數學兩門基礎課的教師後,其它的課程基本上採取搭配的方式分給每個教師,教師課時量重、科目雜。特別是村小教師,由於教學任務重,只注重完成語文、數學等主要考覈科目的課時任務,忽視其他科目的教學。對教學缺乏主動探究意識,新課程標準把握不到位,不能深挖教材、根據班級實際開展教學活動。教學就參照專家編寫的教案,上課依樣畫葫蘆、人云亦云者居多, 這樣的課堂可想而知,是名符其實的低效課堂。爲了能達到學校及上級主管部門的考覈指標,只有採用時間加汗水的辦法,佔用學生大量的休息時間及其他課程教學時間,嚴重製約了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四)農村學校缺乏長遠發展的目標。

由於教師數量不足,課時量大,學校經費不足等原因,對教師個人的可持續發展心有餘而力不足。再加上個別校長本位意識濃,害怕培養的人才遠走高飛,不願花大力氣培養人才。教研活動開展的初衷僅僅爲應付上級主管部門的檢查,對教研活動的內容、目標、形式無統一規劃安排,隨意性強。

二、農村學校開展教研活動的對策初探

(一)學校重視,長遠規劃。

學校要充分認識到搞好教研科研工作是學校發展之本,是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必然途徑。學校要有全局意識、長遠規劃。例如我校雖然也同屬於農村學校,但由於歷屆校長都比較重視教科研工作,比較重視對教師的培養,所以我校的教學教研工作一直處於縣教研工作前列,年年獲縣教研師培先進單位,爲城鎮學校的考調培養了大量的人材,十年內透過考調進城的`教師佔全縣小學整個考調人數的一半。同時學生人數不但沒有流失,反而由十年前的七百多人增加到一千二百多人。上級主管部門績效考覈時也把我校劃爲一類考覈單位。這些都得益於我校長期的教科研成效。

我們的具體做法是:制訂中長遠計劃與制訂學年學期計劃相結合。首先學校認真學習、研究國家對教育發展的相關政策,法律法規,依據上級主管部門的規劃提出本校發展思路,即把我校打造成農村裏的名校。有了這樣的目標,學校除了在硬件方面去突破而外,還需要一支能教書、會教研、懂科研的教師隊伍。學年初,除了配合上級教研部門開展的教研活動而外,學校還特別重視校本教研活動的開展。例如,常規的五課活動(備課、上課、聽課、評課、說課)是教師每學期必修功課之一。教研活動定時間、定人員、定地點。通常的流程是:教研組集體備課後,一位教師執教,同組教師聽課,聽後上課教師課後說課,主評教師結合新課程標準評課,其他教師談想法,談改進意見。看似普通常規的教研活動,我們把它做實做牢做細,不走過場。又如開展每學年的各學科賽課,充分發揮了教研組的團結協作能力,凝聚了集體智慧,更培養了每位組員的大局意識,集體意識。再如,爲了使班級健康持續發展,開展班主任基本功大賽;爲提高教師的閱讀興趣,培養專業素養,開展有償讀書活動等等。

(二)教學點連成片,教研活動集中與分散相結合。

農村學校教學點分散,可採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把距離相對較近的兩所或三所村小連成片,教研活動統一進行;對距離相對較遠的村小,中心校徵訂一些專家講座或課堂實錄光碟分發給他們,要求各村小組織學習,中心校實時監控。每學期開展同課異構活動,集中展示學習效果。即中心校教師與村小教師各備同一節課,互相觀摩,取長補短,檢查學習效果。充分發揮中心校骨幹教師的作用,採取送課下鄉或集中辦講座的形式組織統一學習;利用中心校班級多的優點幫助村小教師磨課,儘快提高村小教師分析教材,駕馭課堂的能力。

(三)讓教師享受參與教研科研的樂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想使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該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

因此,學校除了從制度上剛性要求教師必須參加教研活動而外,還應該引導教師自覺自願地參加教研活動。首先,學校考覈時對積極主動參與教研活動,且效果好,並取得一定成績的教師在評先評優方面優先考慮。例如優質課獲獎、優質論文獲獎、各種比賽獲獎均以加分的形式體現。其次,加強教研組建設。教研組內成員間不設防,有問題及時進行交流,資源共享。採用影子培訓模式,即組內優秀教師傳、幫、帶新教師或業務不熟悉教師,實時跟進與監控。組內誰取得成績人人享受勝利果實,體驗成功帶來的樂趣。再次,教師透過參加教研活動,拓寬了教學思路,獲得了教學靈感,提高了教學技能。教學觀念得以更新,教學方法更符合班級實際,教學成績得以大幅度提高。

透過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教研活動,教師的教學語言更精煉、更生動;教師的課堂教學更貼近了本班學生實際,更能體現教師個性,課堂效率提高了,佔用學生休息時間或其他課程的時間大大減少。

提高教師的教學教研能力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師自身持之以恆的努力,需要學校搭建、創造展示的平臺。相信透過雙方的共建,定能開創農村教育的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