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資訊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活與實論文

論文1.43W

摘 要:隨着素質教育的大力推進和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教師的課堂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認爲,課堂教學既要求“活”,又要求“實”,“活”“實”結合才能構建“和諧高效、思維對話”型的課堂,從而大面積提升教學質量,並從運用教材要“活”,落實教學目標要“實”、課堂氣氛要“活”,教學效果要“實”、對學生評價要“活”,知識梳理要“實”、教學策略要“活”,培養能力要“實”四個方面做了初步探討。

資訊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活與實論文

關鍵詞:資訊技術 課堂教學 “活”與“實”

隨着素質教育的大力推進和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教師的課堂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爲一名資訊技術教師,筆者認爲:課堂教學既要求“活”又要求“實”,“活”“實”結合,才能構建“和諧高效、思維對話”型的課堂,從而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下面是筆者在資訊技術課堂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一、運用教材要“活”,落實教學目標要“實”

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一種資源,但它不是唯一的一種資源,因此,教師要在明確課程標準要求的基礎上使教材上的知識“活”起來。在具體教學中,要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認知規律制訂好教學目標。根據教學目標來組織教材,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取捨或調整順序,而不是一味按部就班、照本宣科。

例如,資訊技術課程理論與操作並重,但在很多章節中,我們可以改變教材原有的“先理論、後操作”順序,變爲“先操作、後理論”的順序來進行。再如,利用網絡教室中的屏幕廣播功能,學習幻燈片中的動畫設定時,可先放幾個已設定好的動畫,引起學生們的興趣與好奇心,然後再演示動畫設定的具體方法,這樣可以讓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前提下充分認識理論,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課堂氣氛要“活”,教學效果要“實”

課堂氣氛的“活”,主要取決於課堂教學中教和學兩方面的精神狀態,是教師教得“活”和學生學得“活”的統一。

爲此,筆者在教學中注重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採用不同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

例如,在學習《用電子表格處理數據》一章中數值計算一節時,採用“精講一例,小組合作探究,舉一反三”的辦法來完成。把SUM、MAX、MIN、AVERAGE四個函數合在一起來講,只講解演示SUM的使用方法,其它三個函數則由學生自己透過動手操作和小組合作探究完成學習任務。在Word版面設定教學中,採用“任務驅動法”。在PowerPoint教學中,採用“組織學生作品比賽法”等等。在學生學得“活”方面,則重在激發學生對資訊技術課的興趣和參與意識,在教學中筆者注重採用“分小組學習”的方法,每個小組由2名學習能力強,成績好的學生和2—3名學習能力弱,成績差的'學生組成,成績好的學生是組長、“小老師”,“結對子”幫扶成績差的學生,基礎好的學生透過給別人講解達到了複習的效果,同時獲得了成就感;基礎差的學生透過再次學習,達到了解惑的效果,有了收穫感,這就促進了班級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當然,課堂氣氛的“活”,要爲落實教學效果服務,決不能搞成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空空洞洞的“花架子”。因此,教師在把握活躍的課堂氣氛時要關注學生的思維,關注教學效果的落實,做到活而不亂,動而有序,爲“實”而“活”。

三、學生評價要“活”,知識梳理要“實”

素質教育倡導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而不是用一個標準、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學生,對不同的學生應有不同的學習要求,每個學生在課堂上完成的作品或任務,在他們心中往往是“自我感覺良好”的。因此,在進行作業評價的過程中,筆者注意多引導學生去欣賞分析他們作品的優點,讓學生多談自己的創意、體會或演示自己的製作方法,在交流過程中,使學生自己發現自己的不足,找出改進的方法,讓其他同學得以借鑑,相互取長補短,實現共同進步。

資訊技術課課時少,兩節課之間相隔一個星期,有些內容容易遺忘,爲了解決這個問題,筆者認爲,除了要在課堂上採用靈活的教學方法、精講、少講、多讓學生操作實踐外,教師還要善於和學生們一起對知識進行及時的歸納梳理,尋找規律,抓住脈絡,形成體系,以便於學生記憶理解。

例如,在講不可在檔案名中出現的字元時,筆者編了一個順口流“冒號(:)問(?)星號(*),爲什麼打了尖括號(<>)兩槓子(/|)兩撇子(“”)”,透過這個順口流,把雜亂易忘的符號形象化,牢固化。

四、教學策略要“活”,培養能力要“實”

教學活動不僅僅是讓學生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好的學習方法和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總是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從實踐中獲取知識,不要僅限於課堂所學。要試着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例如,從網上查詢其它學科的相關知識,用Word軟件編輯自己的文章,建立自己的博客等等。

實踐證明,資訊技術課堂教學中“活”與“實”的有機結合,可以優化課堂教學,大面積提高資訊技術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