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研發有效教學流程調整教與學的關係論文

論文2.91W

“教”與“學”之間從目的上說是統一的,但同時又是一對矛盾,需要經常進行調整,使之達到動態的平衡。一般來說,教師太主動,學生就容易陷入被動;教師“講”用的時間多了,學生就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教師總是講自己的思路,而不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思路,學生就只能跟着教師亦步亦趨;教師總是讓學生配合自己講課,學生怎麼可能會有獨立思考?怎麼會有自己的創造?現在的課堂多數情況下只是讓學生聽懂了,而學生並沒有真正學會。這樣就爲加重學生課業負擔埋下了伏筆,學生的課餘時間被作業所佔據,學生就沒有時間發展自己的興趣和特長,更沒有時間思考自己的未來。逐步進入了惡性循環。因此,不斷調整“教”與“學”的關係,是教師面臨的一個十分艱鉅而重要的任務。

研發有效教學流程調整教與學的關係論文

學生具有巨大的自我學習的潛能,甚至遠遠超出了老師的想象。所以,在調整教與學的關係時,首先要調整教師的認識與思路,把講堂變成學堂。其實,中國古代學生學習的地方就不叫教室,而叫學堂;中國第一部教育學專著就叫《學記》,沒叫《教記》。“講”和“學”一字之差,卻是天壤之別。學習本應是生命個體追求未知的幸福的文化之旅,可現在的“講堂”卻將其異化成了心力交瘁的一場苦役。

我們應當讓學生由“奴隸”變成“主人”,讓學習由無味變成有趣。老師可以教學生,學生也可以教學生,學生也可以教老師。結果,學生在學習中,尊嚴、自由、自主、自動等意識升騰起來了。我常想,學生那麼大的學習潛力,爲什麼沒有自信了呢?因爲老師一以貫之的講授,致使學生成了接受知識的容器。這是向學生輻射了一種負能量的思維方式,這個思維方式向學生傳遞了一個資訊——沒有老師,我是學不會的。而且這種認識還不只是停留於當下,還會延伸到其生命的終點。從這意義上說,講堂不變成學堂,當是教師對學生生命成長的一種長久性的戕害。有歷史擔當與責任感的教師,都應當下定決心,讓學生走上屬於他們自己的學習舞臺。

要打造高效的課堂,教師要敢於放棄自己的主導權,把學習的權利和責任都交給學生。讓學生去讀、去寫、去思考、去討論、去展示等,讓學生在學習中品嚐學習的樂趣,在學習中感受成功的喜悅。當然,學生有了主動權並不意味着馬上就能學會學習,還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和輔導,有些學生甚至是迷茫或趁機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這些都不可怕,只要堅持下來,學生有了主動性,學習的效益就會顯示出來。現在有很多教師認爲把課堂時間交給學生會造成時間的浪費,沒有教師講解的效率高。這種認識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又是片面的。所有的成長都伴隨着“浪費”,有些是時間的“浪費”,有些是物資的“浪費”,這是必要的代價。課堂上“浪費”一定的時間,可以讓學生學會閱讀、思考、討論、發言等,只要教師有耐心、勤於指導,效果就會越來越好。

“新課程的三維目標是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我們認爲學習知識靠強化,變式訓練則可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學習不但能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還可以激發學生探索的熱情,形成熱愛科學的價值觀。在“有效教學流程”設計中,我們突出了對核心知識強化方式的設計,突出了對訓練方式的設計,突出了對合作學習的方式與程序的設計。

我們認爲新知識、新概念從初步認識到全面掌握,需要一個強化的過程,強化的方式和次數決定了課堂的有效性。教師反覆講,學生反覆練,是單調的'、低效的強化方式,簡單的重複只能使學生對所學知識一知半解,並且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因此,對核心知識應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強化。實際上強化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每一種方式對學生掌握知識都有獨特的作用。

合作學習類似於西方流行的“頭腦風暴”,教師提出問題後,學生可以表達不同的觀點,可以設計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在小組內交流過程中,相互啓發、相互借鑑,改善了學生的思維方式,提升了學生的思維品質。合作學習後的小組展示增強了學生成就感和滿足感。

《周易》有言:“二人同心,其力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可見,我們的先人早就關注了合作的意義與價值。教育教學上的合作就更加重要。如果沒有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合作,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合作,就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高效課堂。在某種意義上說,合作是共贏必備的品質,共贏則是持續發展的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