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教材插圖與課堂教學效率的關係論文

論文1.85W

有效運用教材插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材插圖與課堂教學效率的關係論文

四川省大竹縣周家中學 孫享印

【摘 要】課文插圖是課文的第二語言,它是重要的教學資源,是語文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具有形象性、直觀性、趣味性、啓迪性等特點,是語言文字所無法替代的。

然而教師在鑽研教材和課堂教學時往往會把精力更多地傾注在對課文內容即語言文字的研究上,而忽略了插圖在課堂教學中的價值,從而導致課堂上師生對語言文字的理性分析勝於直觀感悟。

在課堂教學中如果能合理地利用插圖資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提高審美能力,進而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關鍵詞】插圖 資源 能力 效率

一、運用插圖,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點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識的動力。

它是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心理成份,它在學習活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很多實驗研究表明:學習興趣越強,學生的學習越主動積極,成績越理想,智力發展越快。

課文插圖是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對學生富有極大的吸引力,經常看到學生拿到新書之後首先翻看的就是課文的插圖。

教師可利用這一契機從插圖入手,去誘導、去激發學生對文字的好奇之心、期待之情。

例如我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蘆花蕩》這篇課文時,蘆葦是生長在池沼、河岸、河溪邊多水的地方,多形成葦塘,我國主要以東北的遼河三角洲、鬆嫩平原、華北平原的白洋澱等形成大面積的葦區。

由於地理的氣候環境的原因,我們這兒的學生沒有見過蘆葦,更不用說葦塘了。

因此,講課文的時候,我首先就叫學生看到課文中的插圖,讓學生認識蘆葦,從圖中觀看葦塘壯觀的'景象,然後結合課文講解了蘆葦的生長特徵,從而使學生增長了新的知識。

在講授《紫藤蘿瀑布》一文時,紫藤蘿是一種什麼樣的植物,它的花又是什麼樣,同學們都不知道,當我叫他們看了課文前面的插圖時,同學們頓時茅塞頓開,“哇,原來紫藤蘿花這麼美麗!”同學們洋溢着獲得收穫的喜悅。

因此,合理的運用插圖,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運用插圖,豐富學生想象

想象就是根據事物的某些特徵,在頭腦中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

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

《新課程標準》中提到:文字不僅僅是課文教材中的文字,也可以是語言文字塑造的形象以及有關圖像等,課文中的有關插圖也是文字。

教材中的插圖是靜態的,反映的是某個瞬間的形象。

要想使畫面“活”起來,教師必須指導學生透過觀察圖畫,進行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以補充畫面上的形象和情節。

《狼》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的一篇文言文,在敘述中作者省去了屠夫在殺狼的過程中的心理描寫,但是書中有一幅插圖,圖中屠夫用屠刀把鑽進柴垛裏的狼劈成了兩半,在屠夫腦袋的左上方,畫了幾個代表想象的圈兒,最大的圈兒裏面畫了“假寐”的那隻狼,屠夫摸着腦袋一副迷惑不解的樣子。

屠夫這時的心裏在想什麼呢?我於是喊同學們圍繞故事情節,觀察插圖,展開合理的想象。

(語文教學論文 )這時,學生想象的翅膀張開了,有的同學說:“屠夫在想:這狼還真狡猾,差點把我給騙了。

有的同學說“屠夫想:明天我可以掛豬肉賣狼肉了。

……這樣,藉助插圖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呈現在學生頭腦裏的不只是畫面上的形象,而是透過書中的插圖感受到了畫中之情,畫外之音。

三、運用插圖,幫助理解重點難點

教材中許多精美的插圖都是配合課文內容創作的,大都貼近生活,富有情趣,與課文內容緊密結合。

教師可帶領學生仔細觀察插圖,把圖與文結合起來對照讀,結合插圖,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更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如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福樓拜家的星期天》一課時,課文中描寫了福樓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同時課文中有一幅插圖,圖中有五個人,五個人的肖像、動作、服飾都不盡相同,那麼到底誰是誰呢?我叫同學們看到插圖:“請問圖中哪位是福樓拜?哪位是屠格涅夫?哪位是都德?哪位是左拉?” 同學們看了一會,面面相覷,於是我叫同學們邊快速閱讀邊找出圖畫中人物。

幾分鐘過去了,“老師,我知道那是福樓拜了。

“請講。

“畫面中站着,手向兩邊伸着,作擁抱狀的這個人就是福樓拜。

“理由呢?”“因爲課文中有‘只見福樓拜做着大幅度的動作(就像他要飛起來似的),從這個人面前一步跨到那個人面前,帶動他的衣褲鼓起來,象一條漁船上的風帆’,我覺得很適合這個人的特徵。

“嗯,很好,你真會觀察。

接着,同學們結合課文內容將插圖中的人物分別找了出來。

就這樣將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變成了積極主動的探究,輕鬆地突破了課文的重點和難點。

教材中的插圖,是豐富的課程資源,在教學中要充分地去挖掘和有效地利用,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