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精選介紹魯迅作文彙編五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介紹魯迅作文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介紹魯迅作文彙編五篇

介紹魯迅作文 篇1

聽人家說魯迅故里是個旅遊聖地,我一直等了好久,終於有機會去看看了。 走進魯迅故里,第一個看到的就是兩個石頭人,一個是先生,一個是學生,先生好像在講課,那個學生好像有什麼問題要老師呢!什麼問題呢?不知道,這石頭人被雕得栩栩如生,我已經覺得石頭人在動呢! 我們隨後來到魯迅讀書的地方“三味書屋”,我遠遠地看見魯迅的桌角有一個“早”字,這個“早”字有一個故事:魯迅以前常常遲到,先生會罵他,他爲了催自己早睡早起,所以在桌角刻了個小小的“早”字。再往裏走就是飯堂,飯堂裏的桌椅上的花紋雕刻的十分精巧,牆上有一幅畫,畫上畫着梅花,這讓我感到魯迅先生和梅花的精神一樣,在冬天裏,所有的花都謝了,唯獨梅花傲然挺立。再繼續走就是大堂,大堂裏整齊的擺放着五把椅子和兩張小方桌,四把椅子放旁邊,一把椅子放前面,兩張桌子放兩把椅子的中間。多麼整齊,又是多麼簡潔!十點了,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但是,我們心還在魯迅故里遊玩呢!

介紹魯迅作文 篇2

一張消瘦的面孔,兩道銳利的目光,表情極其嚴肅,無絲毫笑意。每當提起魯迅這個名字,我的眼前就會浮現出這樣一張臉,一幅我心中魯迅先生的肖像。 我讀的幼兒園和小學都是以魯迅而命名的,使得我從小就對魯迅有所瞭解。魯迅先生是我心中最崇拜的人之一,我很小就讀過他的很多作品,譬如《祝福》、《藥》、《孔乙己》。他寫的作品,對人物、背景等的描寫十分生動形象,讀着他的作品,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我早在幼兒園,就聽過《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魯迅的名篇。那時的我,聽是聽了,但不懂得思考,只是純粹地聽。現在把這篇文章重新倒出來,再仔細的咀嚼一番。先生童年的純真與快樂讓我羨慕不已。輕輕閉上眼睛,百草園可口的桑葚,高大的皂莢樹,三味書屋嚴厲的教書先生,書桌上清晰地刻着的“早”字,一齊涌了上來。

然而,先生的一生並非都如童年那般美好,魯迅生活在中國歷史上最陰晦黑暗的時期。人民看見無辜者的血從劊子手刀尖流淌而下,卻仍是麻木的表情,甚至有人用血裹着的饅頭治病、想盡辦法去吃別人的肉!

魯迅震怒了,他放棄醫學舉起了筆。他要登上思想舞臺,用文筆向舊思想挑戰,以一個鬥士的形象發出了深深的《吶喊》,人民心中沉睡已久的新思想終於被喚醒了。魯迅仍舊要用筆戰鬥下去,驅趕迷信和愚昧,振興中華民族,爲中華崛起而努力,去奮鬥!

魯迅先生的一生有許多被後人敬仰的名著,讀他的作品往往有點苦,不是一遍就能讀懂的,只有細細地品味,慢慢地思考,才能讀出其中的優美之處來。可以說,“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是魯迅對他自己一生的寫照。魯迅早已逝去,但他的靈魂永遠在天邊微笑,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他。

我輕輕閉上眼睛,彷彿又看到魯迅從古城紹興的遠處走來。魯迅的精神在人們的心目中永垂不朽!

介紹魯迅作文 篇3

一張瘦削的臉龐,透露出剛毅與堅強;兩道銳利的目光,彷彿能刺透黑夜;一頭不屈的硬發,顯示與惡勢力的不調和。這形象與那不朽的文字一起,隨着歲月的增長,逐漸由模糊變清晰,終於畫出了我心中的魯迅先生,

衆多的作家中,魯迅是突出的'一個,野獸特殊的一個。雖然他沒有的累累鉅著,沒有冰心老人那清新、優美的詩一般的筆調,也沒有雨果那曲折動人的小說情節,但他以對人民的關愛,對舊社會的憎恨和他那堅強不屈的品質,受到了羣衆的擁護和愛戴,他以筆爲搶,以文字爲利劍,挑破漫漫長夜。他敢罵,罵那些奴顏婢膝,貌似中庸的僞君子;敢論,論國民的劣質根本;他敢吶喊,爲在土地上麻木生活着的閏土而吶喊。

魯迅關心愛護青少年,總是詢問侄女周曄一些問題,犯了錯卻以幽默的語言、委婉的語氣去批評;魯迅憎恨舊社會,即使在開玩笑時也不忘抨擊那壓迫人民的舊社會;魯迅同情貧苦人民,肯爲一個區區車伕去半跪治傷,送藥送紗布。最讓我崇敬的是他關心別人勝過自己,他不顧自己病重,反而讓女傭阿三多休息,不讓她乾重活。他的這種愛憎分明,爲自己想得少,爲別人想得多的品質不僅得到了當時人民的擁護和愛戴,也得到了現代人的崇敬和欽佩。

雖然魯迅走了,但他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他甘願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甘願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燒,他活着爲了多數人更好地活。他不僅屬於歷史,也屬於現實。

介紹魯迅作文 篇4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身甘做孺子牛。這種魄力不是人人都有的。

近日,楊濟源見義勇爲事件傳遍大江南北,大多數的天津人都爲之自豪。但隨之入耳的也不乏不和諧之音。也有一部分人認爲那是多此一舉,放着好好的日子不過卻去找死,死了活該!我實在不知道也不敢想象,假若他在天有靈,聽到如此這般話語是否也會心冷至極。

于丹曾經說過,人生有四個老師:父母、老師、自然、社會。但是往往這第四任教師會顛覆以前的三位的所有話語。究竟是這個社會太冷漠,還是人性太淒涼?

100年前的中國人民在列強壓制下思想麻木不仁、社會冷漠不堪,而那個時候的魯迅果斷棄醫從文,以拯救人們心靈爲己任。救天下蒼生、撫黎民百姓。如果說楊濟源是多此一舉的行爲,那我們是不是也可以把黃繼光邱少雲的文章從小學課本取消,說他們只是一幫傻子,爲何要爲了天下人而犧牲自己?將思想品德課程取而代之爲教會孩子們怎樣自私怎樣謀取私利。這樣,是不是才符合這個時代的特點?

不!不是這樣的!

無論是在列強壓制下的舊中國還是當今這個國際地位至高的大中國,我們每一個人不都是從小接受着愛國、要拾金不昧見義勇爲的教育長大的麼?爲何在一點點步入這個複雜社會之後就一點點抹滅了人之初的善良呢?社會無情還是人類自己的無情?

我們不妨問問自己,加入當時面對歹徒的是我們,我們是否有勇氣去伸出援助之手?我們是否有勇氣在歹徒的匕首前依舊面不改色?那爲何在別人做了好事之後一些人還要這樣去說呢?

新中國的一些人們也漸漸日趨麻木。社會導致也好,認爲做法也罷,總之,這還是一個需要魯迅的時代,這還是一個需要有人將麻木人民喚醒的時代,這還是一個需要“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的時代。別再說魯迅過時,魯迅的精神永遠貫穿在人類生活中。

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作爲新世紀的青年,如果不能從我們身上看到未來,那中國的未來又要到哪裏去呢?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

介紹魯迅作文 篇5

沒有冰心的清新淡雅、晶瑩明麗,沒有汪曾祺的樸素平淡、韻味無窮,沒有列夫托爾斯泰的心理分析、理性說教,沒有歐亨利的構想巧妙、幽默諷刺……而魯迅有着他自己有着他獨特的風格,他的文字猶如一把利劍,穿透表面,爲讀者挖出血粼粼的真實,他的深刻賦予了文章力量。

《風箏》、《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對魯迅先生的瞭解就從這裏開始。對他小小的觸碰,就會給我帶來無限的驚喜。那蝴蝶風箏、菜畦、石井欄、皂莢樹、桑葚、黃蜂、叫天子、何首烏,還有長媽媽講的有關赤練蛇、美女蛇的故事,至今還讓我記憶猶新。幽默、詼諧、妙趣橫生,但又深刻。這就是小時候的我眼中的魯迅先生。

隨着我年齡的增長,對魯迅先生的瞭解也更深。以筆爲武器,戰鬥了一生,他的堅持,他的勇敢無畏,他是我們民族的靈魂。

而生活中的魯迅又是怎麼樣的呢?本以爲魯迅先生應該是向來嚴肅的,但是當發現他在生活中十分有愛的時候便欣喜。魯迅先生是個非常愛兒子的父親,他把兒子的點點滴滴都記錄了下來,哪怕只是一次吵鬧,一次成績優異,一個小習慣……他依然用他自己的方式——寫作,抒發着對兒子的關心和愛。雖然魯迅先生在兒子只有七歲的時候就離開了人世,但是魯迅先生對他兒子的影響卻是他的一輩子。

魯迅先生非常懂得教育,是個好父親,當然他也是兒子的好朋友。他不會給兒子很多的打擊,也不會一直拂逆着兒子的喜愛。他在發現兒子不好的現象時,沒有責怪,而是向兒子瞭解原因,並且幫助兒子解決,這樣使得兒子對父親更加信任。在兒子因爲玩耍而受傷時,魯迅先生沒有責罵,而是鎮定地替兒子包紮,然後默默地走開,他知道兒子會自己反省,不用他再多說什麼。這樣的愛護、關心、理解,使得兒子更好的感受到父親的愛,使他受到更好的教育,更快長大,變得成熟。

現在很多家長跟孩子有代溝,其實根本原因並不是年齡,而是家長不懂得體會關心孩子,不知道孩子怎麼想,是怎樣的感受,做這件事的原因。只是看到了表面,便一味去指責,覺得自己想的都是正確的,不去聽解釋。只要有一次這樣的經歷,孩子便會反感家長,不理解的堆積使得有了代溝。有時候孩子犯了錯誤,家長一直責罵孩子,但是卻不想想是誰使得孩子犯錯,是家長的教育不當,沒有好的引導人,孩子怎麼能夠明白事理,能夠長大成熟。而魯迅先生則是家長們很好的一個榜樣。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魯迅先生給我們的不光光是那些好文章,更多的是啓迪,是教育。他值得我們敬佩,他給我們的人生之路添上了美麗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