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介紹魯迅作文彙編四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介紹魯迅作文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介紹魯迅作文彙編四篇

介紹魯迅作文 篇1

再也沒有魯迅了,沒有。

先生已去了70年,我們一直在讚歎先生的文章,一直在背誦先生的名篇,一直在懷念先生的事蹟。

魯迅是空前的,縱觀中國文學的漫漫長路,他是最耀眼最璀璨的一顆星。他個性的爲人,他個性的文筆,文壇中爲數寥寥。

魯迅是絕後的,他的文學成就迄今無人能及。人們一直在爲先生個性的文章叫好,無人不曉他是最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與文學家。但能說出這些的人們並不完全清楚魯迅的痛楚與寂寞。

書架上堆滿了戴望舒的詩、梁實秋的散文、郁達夫的小說,魯迅去哪兒了?是一聲無奈的嘆息,還是不置可否的一笑?

魯迅的文章好像缺了點什麼,悠閒?溫和?暗淡?感性?這樣與衆不同的文章難以和現代的新新人類產生共鳴。如果我們沒有記錯的話,60多年前先生曾批判過這些“漂亮、雍容、縝密”的文章,說這些是“使人麻痹 的”,但如今它們卻都成了最流行最大衆的,是歷史嘲弄了魯迅,還是魯迅調侃了歷史?

先生爲中國文學殺出了一條血路,頗爲尷尬的是,路上再也沒有人走了,我感到先生“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悲哀。先生的個性文采和犀利筆鋒,讓現代人難以接受。現代人有一個共同的缺點,就是不願讓犀利的目光洞穿自己的弱點,不願意受到委屈。

於是,我們在絞盡腦汁理解魯迅的文章時,也潛移默化地接受着“不要當另一個魯迅”的教誨。相比之下,新新人類似乎比魯迅更富有個性,他們討厭孔乙己、閏土呆若木雞的形象,卻寧願喜歡“小丸子”那樣“無知者無畏”的社會小人物;他們討厭阿Q的窮酸相,卻寧願追隨“哈韓族”的腳步;他們討厭涓生和子君那樣反封建的吶喊,卻寧願生活在一片混沌之中……在個性多元化的社會中,惟獨魯迅的“個性”顯得如此寂寞,也許這正是“自古聖賢皆寂寞”。

魯迅註定是寂寞的,那個寒冷的大年夜裏,在魯鎮的祝福聲中逝去的祥林嫂已離我們越來越遠,最終化爲一個小黑點,隨時光的流逝,被記憶封存。

介紹魯迅作文 篇2

一張瘦削的臉龐,透露出剛毅與堅強;兩道銳利的目光,彷彿能刺透黑夜;一頭不屈的硬發,顯示與惡勢力的不調和。這形象與那不朽的文字一起,隨着歲月的增長,逐漸由模糊變清晰,終於畫出了我心中的魯迅先生,

衆多的作家中,魯迅是突出的一個,野獸特殊的一個。雖然他沒有的累累鉅著,沒有冰心老人那清新、優美的詩一般的筆調,也沒有雨果那曲折動人的小說情節,但他以對人民的關愛,對舊社會的憎恨和他那堅強不屈的品質,受到了羣衆的擁護和愛戴,他以筆爲搶,以文字爲利劍,挑破漫漫長夜。他敢罵,罵那些奴顏婢膝,貌似中庸的僞君子;敢論,論國民的劣質根本;他敢吶喊,爲在土地上麻木生活着的閏土而吶喊。

魯迅關心愛護青少年,總是詢問侄女周曄一些問題,犯了錯卻以幽默的語言、委婉的語氣去批評;魯迅憎恨舊社會,即使在開玩笑時也不忘抨擊那壓迫人民的舊社會;魯迅同情貧苦人民,肯爲一個區區車伕去半跪治傷,送藥送紗布。最讓我崇敬的是他關心別人勝過自己,他不顧自己病重,反而讓女傭阿三多休息,不讓她乾重活。他的這種愛憎分明,爲自己想得少,爲別人想得多的品質不僅得到了當時人民的擁護和愛戴,也得到了現代人的崇敬和欽佩。

雖然魯迅走了,但他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他甘願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甘願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燒,他活着爲了多數人更好地活。他不僅屬於歷史,也屬於現實。

介紹魯迅作文 篇3

聽人家說魯迅故里是個旅遊聖地,我一直等了好久,終於有機會去看看了。 走進魯迅故里,第一個看到的就是兩個石頭人,一個是先生,一個是學生,先生好像在講課,那個學生好像有什麼問題要老師呢!什麼問題呢?不知道,這石頭人被雕得栩栩如生,我已經覺得石頭人在動呢! 我們隨後來到魯迅讀書的地方“三味書屋”,我遠遠地看見魯迅的桌角有一個“早”字,這個“早”字有一個故事:魯迅以前常常遲到,先生會罵他,他爲了催自己早睡早起,所以在桌角刻了個小小的“早”字。再往裏走就是飯堂,飯堂裏的桌椅上的花紋雕刻的十分精巧,牆上有一幅畫,畫上畫着梅花,這讓我感到魯迅先生和梅花的精神一樣,在冬天裏,所有的花都謝了,唯獨梅花傲然挺立。再繼續走就是大堂,大堂裏整齊的擺放着五把椅子和兩張小方桌,四把椅子放旁邊,一把椅子放前面,兩張桌子放兩把椅子的中間。多麼整齊,又是多麼簡潔!十點了,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但是,我們心還在魯迅故里遊玩呢!

介紹魯迅作文 篇4

當我們走近偉人時,我們會發現,其實我們是那麼的渺小。

——題記

在十一月三十日的下午,我們小荷文學社集體去參觀上海魯迅紀念館。那天是星期五,車很堵,原本計劃用一個小時到那,但實際時間遠遠不止這些。幸運的是我們終於在閉館前趕到了那。

走進魯迅紀念館,首先看見的是一個巨大的魯迅雕像。它的表情是嚴肅的,卻又有那麼一點親切。我們匆匆在它身前留了影,接着就上樓了。

“瞧,是《阿Q正傳》!”一陣歡快的叫聲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擡起頭,只見電視里正播放着《阿Q正傳》。

《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傑作,魯迅透過對貧苦、不覺悟的農民阿Q的描寫與刻畫,寫出了國人的靈魂。他揭露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制度和傳統思想文化造成的中國國民性的特點。值得諷刺的是文中的那個阿Q,被別人打了還說是兒子打老子,這就是衆所皆知的阿Q精神勝利法,多麼可笑且又可悲啊!!

在往前走去,是一段有關於三味書屋的介紹。三味書屋是清朝末年紹興城內的一個私塾,位於紹興魯迅故居附近,距“百草園”不遠。魯迅曾在文章裏稱它是“全城中最嚴厲的.書塾。”;說塾師壽鏡吾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魯迅也是在三味書屋中打下紮實的文化基礎,養成了嚴謹的治學態度。

接着我們參觀了一個鐵屋子。開始我並不知道這鐵屋子是幹什麼用的,後來老師告訴我們:“魯迅先生把舊社會比喻成一個封閉的鐵屋子,把無知,愚蠢的人們比作在鐵屋子中熟睡的人,把正直的人比作鐵屋子中清醒的人。清醒的人是非常痛苦的,而熟睡的人則是麻木不仁的,感覺不到死亡的逼近。如果把熟睡着的人叫醒,他們也會變得痛苦,但是同樣,他們也許能找到開啟鐵屋子的方法。”

告別了鐵屋子,我們繼續往前走。一路上我們看了不少有關於魯迅的東西,比如說魯迅的妻子許廣平,百草園等。

到了最後,我們突然看到了一個醒目的魯迅雕像,旁邊寫着魯迅1936年10月19日因病在上海逝世,我們的心情一下子從輕鬆變得沉重了。是的,魯迅是一個跨世紀的偉大作家,他致力中外文化交流,竭力畫出國人的魂靈,是中國人的驕傲!他的死對中國人民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損失。

參觀魯迅紀念館的時間是短暫的,很快我們便走出了魯迅紀念館。每個人的臉上都流露着依依不捨的表情。

仰望天空,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了魯迅先生的樣子,他正在對着我們笑,笑得那麼的親切……

標籤:彙編 四篇 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