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精華】魯迅的作文9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可分爲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魯迅的作文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魯迅的作文9篇

魯迅的作文 篇1

魯迅,每當看到這個名字,就內心由衷而出的敬仰之情,他,是一個蘊含深奧的人,他的一生被人永遠敬仰與愛戴,他用筆做武器寫出了一本本驚人鉅著,用文字與反動勢力做鬥爭,他用犀利的筆鋒批判反動勢力的黑暗與醜惡,他的鉅著成就了他成爲了世界十大文豪之一,中國的白話文之祖。

民國初期,由於反動派的壓迫,中國百姓被封建主義折磨,他憤怒提筆,寫下了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的千古名言,在國人迷忙無路可走時,他一語指出,其實地上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他的話給國人點了一盞明亮的燈。

魯迅先生一生都國家黎明百姓着想,嘔心瀝血用筆來喚醒改變中國人的病態,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這是他一生給自己的總結,他的從未爲自己着想,在他的生平裏,幫助許許多多與他毫無關係的落魄青年,幫助過不計其數生活潦倒窮苦人,鼓勵他們給信念堅強的活下去。他幫助都是無償的,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的一生都是都爲了幫助別人而存在。

雖然如今魯迅先生你去世,但他的精神卻永世長存,永遠流芳百世。

魯迅的作文 篇2

今天,我和哥哥姐姐一起去紹興魯迅家遊玩,魯迅的家很大很大,我和哥哥姐姐一共遊覽了:臥室、書房、茶房、後花園的地方。你現在是不是聽得心裏有點癢癢了呢?好,別急,我這就講給你聽。

上午,我們第一個遊覽的就是書房了,那邊有古人留下的書架和古人看過的書,書架的旁邊放了一張書桌書桌上放了一張紙和三支好大好大的筆。這使我想起了我們學過的一篇課文: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會……第二個去的是臥室那裏的牀和電視裏放的一模一樣,左邊還有一個又窄又高的咖啡色衣櫃。這時,我心想:古人的東西真有意思。第三個參觀的是茶房:哪兒有一個圓木桌和兩把木椅,中間還有一個大茶壺。這時我猜想古人喝茶一定很有意思。第四個參觀的是廚房因爲那時候是用生火來煮飯的,所以那邊有一個放柴的洞兒。最後我們到了後花園,不過路詢價的後花園連一棵草都沒有,那稱得上是花園嘛!

這就是魯迅的家,怎麼樣?你一定也很想去看看吧!

魯迅的作文 篇3

夢中,一個身影隱隱約約的走來,他個子不高,瘦得叫人擔心;近了,看得出他精神很好,穿着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看清楚了,他的面孔白裏帶黃,他的鬍鬚像隸書的一,頭髮也精神抖擻的豎立着。哦,原來是他,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魯迅先生。

就是這樣,他常常出現在我的夢中,因爲我就是讀他的書長大的。

小時候,爸爸的書架上有很多書,我無意中抽出了一本黃色封皮的書,是魯迅寫的。不知不覺,我便津津有味的讀了起來。可是媽媽說,我年紀太小,魯迅的文章讀不懂,不贊成我看。但是我非常執着的看,雖然有些話我真的很難理解,但是他的幽默的語言,生動的描寫,還是磁鐵似的吸引着我。那年我十歲。

記得在一次搬家的時候,我在爸爸那箱舊書裏,發現了一本年代久遠的書,書不大,但是封面上的一個大字卻使我的目光停步——《雪》。右下角是兩個小字:魯迅。呵呵,又是魯迅!看來緣分不淺吶。理所當然的,我悄悄的拿走了。文章不長,我很快就讀完了,可是文中的“雪羅漢”卻印在了我心中。恰好那時也是冬天,我就趁這這股熱勁兒,一頭扎到大雪裏,想着書中“雪羅漢”的樣子,堆起了雪人。還偷拿了媽媽的口紅和兩個龍眼,給“雪羅漢”畫上了嘴和眼睛。結果兩隻小手凍得通紅,還弄壞了媽媽的口紅。那年我十一歲。

直到小學六年級的時候,終於學到了魯迅的'散文《故鄉》。我好是羨慕閏土,有那樣多的遊戲可以玩兒,捕鳥、撿貝殼、看瓜地、叉狸……我也曾和魯迅一樣羨慕他的生活,直到後來讀懂了文章的中心。受閏土的啓發,我也嘗試了“雪地捕鳥”,可是一連幾天,連鳥的影子都沒見上,真的渴望鄉下的生活,那裏肯定有鳥。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對魯迅的文章也愈讀愈喜歡,愈讀愈入迷。後來還讀了《孔乙己》和《狂人日記》。尤其是《狂人日記》,看得我有點“瑟瑟發抖”,甚至好久吃不下飯,或者說不敢吃飯。什麼“人肉包子”,“妹子的幾片肉”,“用饅頭蘸血吃”的,語言平淡的很,就像是隨口而出的,可是寓意卻那麼深刻。魯迅先生棄醫從文,想拯救整個中國。他確實做到了,用它那犀利的筆鋒,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喚醒了無數愚昧的民衆。不愧爲民族的先驅。有時候我也想,他是在怎樣痛苦的心態下寫出這本“血淋淋的”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的?雖然我讀的時候心驚膽戰,但是理解了,也就不怕了。

上了初中,我又學到了他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等小說。平常家裏的字典各種各樣,可我幾乎不動。但是魯迅先生的文章中有很多生僻的字,我還是一個字一個字的查了字典,成功打破了自己的“查字典記錄”。

夢中,他悄然離去,給我留下的,只是一個堅強的背影:棄醫從文,爲的是中華民族的復興!那靈魂的不屈,是因爲有崇高的愛國精神!古人不遠,他真的離我們很近。他就是我最喜歡的,最敬佩的一個人物,一個歷史的大人物——魯迅先生。

魯迅的作文 篇4

《我心目中的魯迅先生》我心目中的魯迅先生是誰?用他單薄的身體,撐起那黑暗荒謬的世界的一點光明;是誰?用他慈愛的心關懷着貧苦的勞動人民;是誰?用他手中唯一的筆戰鬥了一生。啊!就是他!偉大的魯迅先生!“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是魯迅先生用他那偉大的心胸,引領着芊芊學子走上的光明而正義的路。讓那個腐敗的中國走向新的光明的道路。也許,有人會問:“只不過是個寫點小散文、雜文的人,怎麼可能在世界文學上獨樹一幟”?的確,可能他的文章跟許多著名作家不能相比,但他的那強烈的愛國之心是所有人不能堪比的,是萬人矚目的!雖然他不像雨果,寫出了震驚世界的《巴黎聖母院》不像屠格涅夫,是一個度過65歲的年華。他是一個很不起眼的人,但就是這樣不起眼的人,用他頑強的鬥爭精神,頂出了一片睛天!用他熱愛人民,同情人民,無私有幫助人的心態,贏得了大家的愛戴!雖然歷史早已翻開新的一頁,但記載那一頁的鋼筆字,永不退色。

魯迅的作文 篇5

六年級的語文課,有好幾篇與魯迅相關的課文,例如《少年閏土》、《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面》等,這些文章文筆優美,語言精簡,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魯迅小時候是怎麼學習的呢?帶着這個問題,我們一家來到了位於紹興的三味書屋。

魯迅小時候學習的地方就在自家院子旁,叫“三味書屋”,魯迅每天都和幾位同學一起學習,一起玩耍,還請了一位叫壽鏡吾的先生教書。壽先生爲人正直,教書有方,在當地小有名氣。

書屋裏面共有五張桌子和一張茶几,中間的一張桌子是老師壽鏡吾的,上面擺着一把戒尺;其餘四套桌椅則是與學生一起學習的“夥伴”,散佈在教室的四個角落;而那張茶几,則擺在老師桌子的後方,上面有一幅山水畫。左上角的一張木桌就是魯迅曾經學習的地方。據說以前魯迅的位置是靠近大門的,但是一下課就有幾位同學在門旁跑來跑去,非常頑皮,他覺得太吵,影響了他的學習和休息,於是他就要求換座位。

在魯迅書桌的右下方刻了個“早”字,這個字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原來有一次,魯迅因爲貪睡遲到了,被先生用戒尺打了手掌心。這滋味可不好受啊!於是,魯迅就吸取教訓,在桌子的右下方刻了一個醒目的“早”字(雖然現在不能在桌子上亂畫亂刻,但以前好像沒那麼講究),來時刻提醒自己別再遲到了。

魯迅還做了一個“三到”書籤,夾在自己的書中。書籤上寫着“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他時刻告誡自己,讀書時心、眼、口要一起用,這樣效果纔會好。

原來一代文豪魯迅先生的成長過程中也有這麼多平凡的小故事,對我們今天的學習和生活不是很有啓發嗎?

魯迅的作文 篇6

魯迅先生,我想對您說:“您留給了我們一筆巨大的物質精神財富,其中有您愛國愛民的精神,有您關心幫助他人的品格,有您對讀書的思考,有您不朽的作品。但是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您對珍惜時間的感悟。”

魯迅先生,我想對您說:“我十分認同您說過的一句話:哪裏有天才,我只不過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工作上了。沒錯,您是名副其實的思想家和革命家,您把一生的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您從來沒有虛度光陰,浪費時間,甚至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了刀刃上。您珍惜時間的精神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魯迅先生,我想對您說:‘‘您不但珍惜自己的時間,還珍惜別人的時間。您和別人聊天時,從來都是長話短說,如果別人邀你赴宴,您只有早到,從不遲到。您用‘時間就是性命,無端地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謀財害命’表現了一切!”

魯迅先生,我想對您說:“我以前做事馬馬虎虎。晚上老師佈置大量作業,可我依然看電視,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我渾然不知。爸爸媽媽不知罵了多少遍,我也改不了這個壞習慣。自從在書上學習了您的故事,我奇蹟般地改掉了這個壞習慣,懂得了珍惜時間。”

魯迅先生,我想對您說:“您對時間的感悟讓我受益匪淺,我會好好珍惜時間的,謝謝您!人總跑不過時間,但是人可以在自己擁有的時間裏跑快幾步,這樣一來就可以在有限的時間裏幹更多有意義的事情了。”

魯迅的作文 篇7

他穿着顏色並不鮮豔的長衫,很瘦,面色微微有些發黃,鬍鬚好像隸體字寫的“一”字。

他叫魯迅,我們都認識他。

我第一次認識魯迅大概是五六年級時吧,在《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中,魯迅給我的印象是和藹的,總是把別人放在自己之前的。

再一次認識魯迅就是《我的朋友魯迅》了,這本書中的魯迅給我的感覺不再僅僅是一張名片,一副照片,而是一個真實的形象,一個會哭會笑的魯迅,一個可以讓人走近的魯迅。

大文學家和我們,又有什麼區別呢?魯迅曾經也會犯錯,也懂幽默。他曾經也是孩子,是那個在百草園翻牆根,捉小蟲的孩子,是那個在三味書屋偷偷溜到院子裏玩的孩子。

他愛孩子、愛他人、愛所有的青年人。他總是爲別人想的多,爲自己想得少。無論是幫助受傷的洋車伕,以非常便宜的價格賣給愛書青年兩本書,還是借給受了騙的女人100元,這些看似很小的事,都會影響那些人一生吧。

“只要一無所有、生活困難的人有需求,能幫忙的話幫一把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嗎?“

現在的社會,人心冷漠,人們爲了防止受騙,禁錮了自己的愛心,而魯迅先生提醒了我們:“能幫忙的話幫一把不是理所當然的事嗎?”

而直到生命的盡頭,魯迅先生都在以自己的視角和方式改變着世界,他影響了,也依然在影響着很多人。或許他離我們很遠,在我們的眼裏僅僅是課文中那個鐵骨錚錚的“文思革”,但其實,他離我們也很近。

偉大的魯迅是孤獨的,孤獨的魯迅需要我們走近。

魯迅的作文 篇8

我國有這樣一位大文豪:他時常穿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短短的頭髮刷子似的直豎着,濃密的鬍子成隸書的“一”……被譽爲“民族魂”,他就是魯迅。

才認識魯迅時,我並不知道那麼多魯迅的資料;上了第五單元——魯迅在我心目中。我才知道魯迅的品質。他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先生青年時代受託爾斯泰的博愛精神的影響同時也使他擁有了一份博大的愛。由於家族的影響他十分重視教育,三味書屋就是他幼時學習的證明,幼時的魯迅飽嘗人間的冷暖,拯救名族的思想也在他心目中萌芽……在魯迅和周曄談《水滸傳》中我感受到了魯迅對青少年的關心;魯迅和侄女談“碰壁”中我們知道了他對舊社會的憎恨;魯迅救助車伕,關心女傭則表現了他關心別人勝過關心自己。

總之,魯迅在我心目中是一個愛憎分明,爲自己想得少爲別人想得多,“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的人。

魯迅的作文 篇9

(一)

惡魯迅的人,懼魯迅的人,對魯迅並不總採取罵和攻擊的態度,他們還有更巧妙的手法。其實謾罵和攻擊,往往都是一些十分單純的小人物的小把戲,對魯迅所能造成的傷害僅是表層的。魯迅真正的敵人,在生前,是封殺,是禁;在死後,是宣佈他使命的完成,是對他文字的曲解,是瞎吹濫捧——將其弄到雲端,讓不明所以的後人對他敬而遠之,甚至心生厭惡。

(二)

我總感覺我們生活中有兩個魯迅:一個是僵死的,冰冷的,令人厭惡的,他被人供奉着,立爲聖像;另一個魯迅仍活着,活在那個被欺辱、被踐踏的羣體,活在無意間走進他留下的那片密林深處的人的心裏。供奉他的人儘量削剪他的鋒芒,讓他和現實保持“一致”、保持“相和”。在心裏紀念他的人,大多有過噩夢般的非人經歷,仿若從地獄、煉獄走過一般,“記得一切深廣和久遠的苦痛,正視一切重疊淤積的凝血,深知一切已死,方生,將生和未生”。這其中有一個有趣的差別:供奉他的人絕不愛他;愛他的人,又堅拒供奉他。這種分裂是自然的。魯迅的性質決定了他死後的遭遇。

(三)

總有一些人認爲魯迅被宣傳的太多了,魯迅被捧得太高了。其實很少有人知道,“宣傳”是爲了歪曲、爲了讓更多的人遠離他,“捧”是爲了抽去他的精神,使他不再是一個戰士而變成一個偶像,一個衛道者。我們回頭認真想一想,魯迅被捧得最高的時候,是不是他的精神被曲解得最厲害的時候?魯迅語錄滿天飛的時候,是不是他的後繼者(這裏的“後繼者”不是指具體的某一個人或某一些人,而是泛指所有受他的影響受良心的指引追求真理堅持講真話的人)被討伐得最猛烈被掃蕩得最徹底的時候?因爲魯迅被捧得太高、被“美化”得太離奇而對魯迅心生厭惡、從而與魯迅有意“保持一段距離”的人,是不是中了吹捧者的調虎離山計了?

(四)

魯迅是一種特殊的“存在”,他是應運而生的,因而也必然應運而亡。這“運”就是中華民族的貧病、積弱和頹廢,就是中國社會空前的危機、災難和困厄,就是在城頭不斷變換大王旗的那些人的虛僞、無恥和墮落。就魯迅自己而言,他是希望自己“速朽”的。唯其速朽,才能證明中國有真進步;他的不能速朽,恰是他個人最深重的悲哀,更是我們整個民族的大不幸。但是這與種種“封殺”和“捧殺”是無關的,“封殺”與“捧殺”,只會進一步證明他的價值,證明他曾生活的那塊土地上仍有鬼魅在活動。

(五)

魯迅的聲音,是中國被壓迫的勞苦大衆鬱積在心頭幾千年的聲音,魯迅的反叛,是中國被欺辱的知識分子醞釀了數百年的反叛。有了這聲音,中國的勞苦大衆才第一次讓統治者從內心深處感到了恐懼;有了這聲音,一切花言巧語爲壓迫辯護的“理論”才永遠被宣判爲謊言;而有了這反叛,中國的知識分子中才一個又一個、一批又一批地走出了敢挺直腰板說話、敢爲民衆說話的人。這樣的一個“禍患無窮”的傢伙,怎麼可能是“捧”它的那些人希望人人學習、人人“看齊”的對象呢?

(六)

我也是漸漸才明白的,爲什麼有那麼多人罵他、咒他、恨他、誣陷他,又爲什麼有那麼多從內心驚懼他、從本質上與他相異相斥的人,在他死後要一再地捧他、把他偶像化。魯迅之所以是魯迅,而不是一個其他含含糊糊的存在,就在於他愛得太深,恨得太深,愛得太直白,恨得也太直白。那些被他指斥的,可能祖祖輩輩也沒有遭受過這樣的“不敬”;那些被他撕下假面的人,可能世世代代也未曾經歷過如此的尷尬。魯迅不是對某一個人表現了不敬,他是對一個羣類、一種生存方式表示了憎惡、進行了最無情的口誅筆伐和最大膽最放肆的揭露,只要這個羣類還在,只要這種生存方式仍在延續,我們就不會聽不到圍着魯迅的狂吠。然而這種狂吠有一天忽然變成了恭維。好象魯迅和恭維他的人成了“同一戰壕的戰友”,這真是天大的笑話——這真是世界上最精明的自我保護的方式。有人就此曾經提出過這樣一個有趣的問題:專制爲什麼偏偏找着了魯迅——魯迅是反專制的,一個反專制的人爲什麼卻被專制所利用?這問題看似複雜,要回答它也十分簡單:專制已經深知自己臭名昭著,必須穿一件新時代流行的外衣才能逃脫被審判的厄運,而魯迅恰恰是呼喚新時代的旗手,站在這面旗下,舞動這面旗幟,誰還敢懷疑舞旗的人不是進步力量的代表呢?

(七)

聽說現在有這樣一種照相機:一個人穿着衣服照相,照出來的卻是裸體。魯迅恰是在精神的意義上,給中國人拍了裸相。面對這樣的裸相,有人瘋了似的叫着、罵着、跳着.....。但這叫、這罵、這跳,也被魯迅拍了下來, 魯迅之被人憎惡、詛咒,應該是“罪有應得”的。魯迅的意義就在於,他是第一個系統而完整地給中國人拍攝精神底片的人,有自省精神的中國人,終於可以從這些底片裏看到自己所患疾病的嚴重程度,並設法進一步探尋病因,從而找出救治的方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