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介紹魯迅作文彙編6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介紹魯迅作文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介紹魯迅作文彙編6篇

介紹魯迅作文 篇1

你是否記得“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變成了路。”出自誰之口?你又可否記得“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是在寫誰?沒錯!正是魯迅先生。他是我最崇拜的人。

談起魯迅先生,他的形象給我留下深刻印象。蓬鬆的頭髮雖看起來很亂,卻很精神;每一根都筆直地挺立着。一張又瘦又黃的臉令人難忘。他的眼睛不大卻很有神,令人不敢直視他,卻又給人無窮的力量。

他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體驗到了讀書的快樂;《社戲》則感受到了童真的幸福。他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座不朽的豐碑;他是文學的巨人!從他身上,可以讀出人性的真善美、讀出黑白、是非。

我崇拜魯迅先生真正的原因,是因爲他是個出凡入聖的“神”,他是嚴格意義上的真正的人!他愛憎分明,腳踏實地,品德高尚;他“俯首甘爲孺子牛”!

他說過“時間就像是海綿裏的水,只要願擠,總是有的。”時間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公平的,勤奮者,會努力去追趕,去掙、去擠;懶漢終不願去擠、去掙,他始終不會有。魯迅先生先生正是善於擠時間、支配時間的勤奮者。他一生多病,工作和生活條件都不好,但他每天都工作到深夜,第二天,又是廢寢忘食。

他一直以父親般的胸懷寬容我們,等待我們。讓我們一起走出浮躁的海面,以後輩學人的身份帶着一顆不然世俗的心,與他進行靈魂深處的對話吧!

介紹魯迅作文 篇2

他嫉惡如仇;他關心青年;他幽默風趣;他憎惡黑暗有如憎惡魔鬼;他是一位越老越頑強的戰士;他的名字響徹大江南北;他,就是魯迅。

透過學習第五組的課文和課外閱讀,我走進了魯迅先生的世界。

魯迅先生的寫作是真實的。

比如《狂人日記》中的狂人其實是一個精神錯亂的人物,他以爲身邊的人都在“吃人”,他想保護自己,更想保護身邊那些活潑天真的孩子。魯迅先生接狂人之口,讓我們看到了舊社會無邊的黑暗。而這,並不是別人“敢想、敢說、敢寫”的。

魯迅先生以筆爲武器。

比如在《藥》這一文中,人們封建迷信,有一戶人家的兒子的了大病,聽了別人的妄言,卻信以爲真,拿出積攢的錢去買“人血饅頭”,以爲它包治百病,但兒子吃了後,還是去世了。魯迅先生讓我們看到了舊社會的封建,同時,也寫出了那些反動統治者的殘忍。

魯迅先生思念故鄉。

《故鄉》一文是魯迅先生二十年後回故鄉的`感受。魯迅先生回到故鄉,卻發現,這和記憶中的故鄉有着天壤之別,少年時期的玩伴閏土,再也不是那個見多識廣、機智勇敢的孩子了,中年的閏土和他的父親簡直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更令魯迅先生失望的是,閏土恭恭敬敬地叫他“老爺”,令魯迅先生的心一下子涼了。離開故鄉時,他也沒有了留戀,西瓜地上銀項圈的小英雄的影像,原本清晰,卻又模糊了,使魯迅先生十分悲哀。可見當時的社會多麼可怕,導致魯迅先生再回家鄉時也已物是人非了。

魯迅先生不會去寫那些假惺惺的,只寫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所以才受到了這麼多人的愛戴和敬仰。

介紹魯迅作文 篇3

在當下,中學生有三怕,怕奧數、怕英文、怕魯迅。對於前兩者,我倒心有慼慼焉;對於後者,我不僅不怕,反而喜歡。

當今中國的中學生,目光盯着升學,壓力山大。奧數、英文是兩種特別的東西,它能幫助中學生走上升學的捷徑,中學生總是怕學得不好,拿不到高分,而語文學科無論怎麼考,分數既高不上去,也拉不下多少(這是中學生尤其是高中生的“共識”),且語文課程中的“魯迅”更是難得如同蜀道,以致大部分同學都“仰天脅息坐長嘆”。

先生的文章博大精深甚至晦澀難懂,確實並不淺顯。但這能成爲我們怕的理由嗎?縱觀先秦諸子散文、唐宋詩詞、明清小說,又有哪一個是既淺顯的?對於精華,唯有一字一句仔細琢磨,方得真滋味。“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當生活安逸了,人就被生活所累了。”“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字字珠璣,意味深長,發人深省,難道都讓紅塵掩蓋了它們?

世事滄海桑田,思想卻亙古不變。

“魯迅”這個名詞就其本質,已經不再是周樹人的筆名,也不是一代文豪的代稱,而是正義力量的象徵。試看當今社會,孔乙己化身爲教授,不是“竊書”,而是“抄書”;阿Q復活了,在網絡炫富炫闊;祥林嫂復活了,在底層呻吟;乏走狗復活了,披着專家學者的鍍金外衣,依然向着窮人狂吠;閏土復活了,失學打工,沒有了美麗的家園……誰怕魯迅?只有孔乙己、乏走狗、魯四老爺之流。

中學生不應怕魯迅,應當正視社會現實,不能只沉迷於書本。脫離社會的書本知識斷然不能有助於中國的進步!

如果中學生只被奧數、英文統治頭腦,只爲分數而學,到頭來,思想必定是一片廢墟。急功近利的學習只能損毀我們的未來,未來中國一定需要思想深邃的學者。怕魯迅,就必定不能“樹人”。“人”樹不起來,地平線上就不會升起復興崛起的希望晨曦!

介紹魯迅作文 篇4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我從前認爲,魯迅非常嚴肅、冷漠,可是讀了蕭紅寫的《回憶魯迅先生》後,我才深刻了解魯迅。

原來魯迅也很幽默,他的笑是明朗的,是從心裏的歡喜。若有人說什麼可笑的話,他會笑得連菸頭都拿不住,常常笑得咳嗽起來。魯迅先生每天都要陪客,從下午二、三點來了客人,一直陪到五、六點鐘,若客人在家裏吃飯,吃完飯後又要喝茶,常常陪客人到晚上十一、二點鐘。客人走後已經下半夜,人們本該睡覺,而魯迅纔要開始工作。直到第二天早上,人們開始工作了,而魯迅纔剛睡下。陪客人表現了他對客人的尊敬,他是多麼辛苦呀!

魯迅工作累了,不聽留聲機,不出去散步,也不倒在牀上睡覺,魯迅說:“坐在椅子上翻翻書就是休息。”他這種珍惜時間,發奮讀書的行爲讓我們值得學習。在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七日,魯迅先生髮病了,是氣喘,十七日一夜未眠,十八日終日喘息,十九日下半夜,人衰弱到了極點。天將發白時,魯迅先生像平日一樣,工作完休息了,魯迅先生永遠離我們而去了。

魯迅先生的一生是豐富多彩的,他用一支筆與敵人做鬥爭。臧克家寫了一篇散文《有的人》用對比的手法,寫出了魯迅先生“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儒子牛”的高尚品質。

今年是魯迅先生逝世八十四週年,魯迅先生用實際行動,譜寫了精彩的人生。“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讓我們向偉大的魯迅先生學習,珍惜時間,努力讀書吧!

介紹魯迅作文 篇5

魯迅原名周樹人,字預才,浙江紹興人。1918年5月,首次有“魯迅”作筆名,發表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他一生創造和翻譯了很多作品集《吶喊》《仿徨》《故事新編》,散文詩編《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課文選自他的小說《故鄉》

這篇課文主要回憶魯迅先生給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幾件事,說明了魯迅先生是個爲自己想得少,爲別人想得多的人,表達了作者崇敬和懷念的思想感情。

“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這句話是魯迅先生對作者讀書不認真進行委婉地批評。讀到這裏,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捱打捱罵還難受,讓我不禁掩卷沉思:有一次,爸爸幫我買了一本名爲《五萬年前的客人》的書,我一目十行、囫圇吞棗地讀了一遍,只注意緊張動人的情節;而文章的特點、所表達的情感,全弄不明白。一天,爸爸突然問我:“小可,爸爸給你買的書讀懂了嗎?”“讀懂了。”我回答說。爸爸面帶笑容地說:“我問你一個問題,看你能不能答對,《五萬年前的客人》中的《黑寶石》是什麼?”我吞吞吐吐地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爸爸聽了,說:“讀書要認真,不能馬虎了事。愛因斯坦小時候也不是個超人的天才,甚至有人說他是個‘笨蛋’,可促使‘笨蛋’成爲天才的不正是勤讀書這三個字嗎?愛因斯坦深信天才出於勤奮,他用勤讀書去彌補自己的笨拙。勤讀書可以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還可以增長知識,提高認識事物的能力。”聽了爸爸發人深省的教誨,我醒悟了,並下定決心:從此要認真讀書,不再馬虎了事了。我讀了之後覺得:魯迅是一個“爲自己想得少,爲別人想的多的人”他那種高尚的品質值得我們來學習。

介紹魯迅作文 篇6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身甘做孺子牛。這種魄力不是人人都有的。

近日,楊濟源見義勇爲事件傳遍大江南北,大多數的天津人都爲之自豪。但隨之入耳的也不乏不和諧之音。也有一部分人認爲那是多此一舉,放着好好的日子不過卻去找死,死了活該!我實在不知道也不敢想象,假若他在天有靈,聽到如此這般話語是否也會心冷至極。

于丹曾經說過,人生有四個老師:父母、老師、自然、社會。但是往往這第四任教師會顛覆以前的三位的所有話語。究竟是這個社會太冷漠,還是人性太淒涼?

100年前的中國人民在列強壓制下思想麻木不仁、社會冷漠不堪,而那個時候的魯迅果斷棄醫從文,以拯救人們心靈爲己任。救天下蒼生、撫黎民百姓。如果說楊濟源是多此一舉的行爲,那我們是不是也可以把黃繼光邱少雲的文章從小學課本取消,說他們只是一幫傻子,爲何要爲了天下人而犧牲自己?將思想品德課程取而代之爲教會孩子們怎樣自私怎樣謀取私利。這樣,是不是才符合這個時代的特點?

不!不是這樣的!

無論是在列強壓制下的舊中國還是當今這個國際地位至高的大中國,我們每一個人不都是從小接受着愛國、要拾金不昧見義勇爲的教育長大的麼?爲何在一點點步入這個複雜社會之後就一點點抹滅了人之初的善良呢?社會無情還是人類自己的無情?

我們不妨問問自己,加入當時面對歹徒的是我們,我們是否有勇氣去伸出援助之手?我們是否有勇氣在歹徒的匕首前依舊面不改色?那爲何在別人做了好事之後一些人還要這樣去說呢?

新中國的一些人們也漸漸日趨麻木。社會導致也好,認爲做法也罷,總之,這還是一個需要魯迅的時代,這還是一個需要有人將麻木人民喚醒的時代,這還是一個需要“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的時代。別再說魯迅過時,魯迅的精神永遠貫穿在人類生活中。

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作爲新世紀的青年,如果不能從我們身上看到未來,那中國的未來又要到哪裏去呢?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

標籤:彙編 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