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精選介紹魯迅作文六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介紹魯迅作文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介紹魯迅作文六篇

介紹魯迅作文 篇1

再也沒有魯迅了,沒有。

先生已去了70年,我們一直在讚歎先生的文章,一直在背誦先生的名篇,一直在懷念先生的事蹟。

魯迅是空前的,縱觀中國文學的漫漫長路,他是最耀眼最璀璨的一顆星。他個性的爲人,他個性的文筆,文壇中爲數寥寥。

魯迅是絕後的,他的文學成就迄今無人能及。人們一直在爲先生個性的文章叫好,無人不曉他是最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與文學家。但能說出這些的人們並不完全清楚魯迅的痛楚與寂寞。

書架上堆滿了戴望舒的詩、梁實秋的散文、郁達夫的小說,魯迅去哪兒了?是一聲無奈的嘆息,還是不置可否的一笑?

魯迅的文章好像缺了點什麼,悠閒?溫和?暗淡?感性?這樣與衆不同的文章難以和現代的新新人類產生共鳴。如果我們沒有記錯的話,60多年前先生曾批判過這些“漂亮、雍容、縝密”的文章,說這些是“使人麻痹 的”,但如今它們卻都成了最流行最大衆的,是歷史嘲弄了魯迅,還是魯迅調侃了歷史?

先生爲中國文學殺出了一條血路,頗爲尷尬的是,路上再也沒有人走了,我感到先生“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悲哀。先生的個性文采和犀利筆鋒,讓現代人難以接受。現代人有一個共同的缺點,就是不願讓犀利的目光洞穿自己的弱點,不願意受到委屈。

於是,我們在絞盡腦汁理解魯迅的文章時,也潛移默化地接受着“不要當另一個魯迅”的教誨。相比之下,新新人類似乎比魯迅更富有個性,他們討厭孔乙己、閏土呆若木雞的形象,卻寧願喜歡“小丸子”那樣“無知者無畏”的社會小人物;他們討厭阿Q的窮酸相,卻寧願追隨“哈韓族”的腳步;他們討厭涓生和子君那樣反封建的吶喊,卻寧願生活在一片混沌之中……在個性多元化的社會中,惟獨魯迅的“個性”顯得如此寂寞,也許這正是“自古聖賢皆寂寞”。

魯迅註定是寂寞的,那個寒冷的大年夜裏,在魯鎮的祝福聲中逝去的祥林嫂已離我們越來越遠,最終化爲一個小黑點,隨時光的流逝,被記憶封存。

介紹魯迅作文 篇2

正月初四原本是一個普通的日子,可舅舅打來的一個電話改變了這一天。他說要帶我們去紹興魯迅故里遊玩。

電話剛掛,我就以閃電般的速度刷牙、洗臉、吃早飯,一切準備完畢。那天剛好下雨,我便打着傘在馬路旁等待。不過幾分鐘,舅舅的汽車就出現在我的視線中。隨後我就上了車,出發了。

在去紹興的路上,我們吃着零食,有說有笑。差不多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就來到了紹興故里。舅舅先買好票,我們便開始了魯迅故里的一日遊。就在入口處旁邊有一堵牆十分引入注意,上面寫着魯迅故里四個大字,還畫了一條古街和魯迅的上半身畫像。只見魯迅身着古裝,一隻手垂直,另一隻手拿着香菸,雙目炯炯有神。入口的另一邊是烏篷船碼頭,,一條條烏篷船在河道中穿梭着就像是織布的梭子。

魯迅故里大致可分成四部分,有三味書屋、百草原、魯迅紀念館和魯迅故居。我們先參觀的是魯迅故居。所謂魯迅故居也就是魯迅的老家。我們剛進院子,客廳裏的那些古傢俱吸引了我們的眼球,趕緊跑過去看。舅舅不停爲我們拍照,看完大廳往裏走,就到了佛堂,牆上掛着一大塊金黃色的布,上面鏽着紅色的“佛”字,前面還擺了一張桌子,桌上放了許許多多貢品。再往裏就是一間一間的房間,有主人房、少主房、幼童房、繡房、琴房等,不但房間多而且每間都富麗堂皇、豪華富貴。可想而知,魯迅家可真是大富貴家族呀!

參觀了魯迅故居,我們又來到了魯迅紀念館。走進展廳魯迅的雕塑如同磁鐵一樣把我們吸引了過去。一樓主要是魯迅讀過的書和他小時候發生過的事。往前面看過去圍了一羣人,擠進去一看原來是虛擬的水鄉社戲。舅舅說:“因爲以前沒有劇院,水鄉的人就坐在船上看戲的。”上面還有二樓,那裏存放着魯迅寫的書。

看完紀念館,時間也差不多了,肚子也餓了,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的荒。於是我們便找了一家飯館先墊飽肚子。吃完午飯,我們又去百草原“大掃蕩”。百草原是個美麗的大花園,那裏有好多名貴的花草樹木,真是名不虛傳。在花壇旁還豎着一塊寫着“百草原”的大石頭。我們都站在石頭前合影留念。

最後我們還去了三味書屋。那裏有幾間教室,有一間門看着,那就是魯迅當年讀過的教室,最角落的那張是魯迅的。據說有一次魯迅上學遲到,老師批評了他,他就在桌子刻了個“早”子。

四個景點都看過了,我們又在熱鬧的古街上逛了逛,買了些紀念品帶回家。多麼快樂的魯迅故里一日遊呀!我肯定不會忘記這一天的。

介紹魯迅作文 篇3

歷史席地裏,那是一位怎樣的人兒,樸素的中式外衣留下半點陽光燦爛,濃密的鬍鬚,一個隸書“一”字留下的卻是春光滿面······哦,那是我們可親可敬的魯迅先生啊!

魯迅,他爲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把一生交給了黨,在生命即將終結時仍然孜孜不倦。他又以筆爲武器,戰鬥了一生,呼起了中國,也拯救了中國。毛澤東評價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國文化的主將。的確,他的貢獻無人能及。 他一生的時光都在創作上,然而正是這些創作呼醒了炎黃子孫。他雖然已不在人間,但他的一注愛國精神卻永駐人間,他的精神滋潤新一代的芳草,是維護而不棄,能讓種族崛起。他“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便是他自己的人生寫照。有的人雖生實死,猶行屍走肉;有的人雖死猶生,卻精神不朽。有的死重於泰山,有的死輕於鴻毛。而他的死是重於泰山的',因爲他的一生有如一個太陽,雖身處宇宙黑暗之中,但能夠用自己的光芒照亮世界。

魯迅,一個多振奮人心的名字啊!他劃破無邊際的黑夜,將迷惘的時代迸裂,在滄桑歲月中竟能幹出如此偉大事業!

介紹魯迅作文 篇4

翻開中國近現代史的史冊,舉目所見盡是連綿不絕的苦難與掙扎。被奴役被侵略,軍閥混戰,民不聊生,中華民族被淹沒在一片死亡般的黑暗中,然而在這深沉的黑暗中,卻總有簇簇閃動的火光,在試圖點燃這片沉默的土地,讓一個民族湮沒已久的熱情與鬥志復甦,重拾昔日的榮光。魯迅,便是這火光中最爲明亮的一簇。

“魯迅”這個名字似乎代表了太多太多,民主戰士、思想家、文學家……這些漂亮的名詞都太過空泛,使我看不清魯迅真實的面目。於是,我在歷史中尋找,在記憶中尋找,在《吶喊》中尋找,在《彷徨》中尋找,尋找那個舉着投槍,要刺破黑暗的戰士。

“絕望之爲虛妄,正與希望相同。”歷經太過久長的忍耐,太過深重的苦難,國民似乎習慣了順從與卑微,在猙獰的統治者與侵略者腳下顫抖而如螻蟻般地生存着,失掉了所有的尊嚴與理想,也失掉了靈魂,只剩下一具具行屍走肉,日復一日地在世上奔波。魯迅看透了這一切,並因此而痛苦憤怒。他決心用自己的筆去拯救這些愚弱的國民,用自己聲嘶力竭的吶喊喚醒沉睡的人們,這些即將成爲亡國奴卻渾然不覺的人們。“叛逆的猛士出於人間,他屹立着洞見一切已改和現有的廢墟和荒墳,記得一切深廣和久遠的苦痛,正視一切重疊淤積的和凝聚的血,深知一切已死、方生、將生和未生。他看透了造化的把戲;他將要起來使人類蘇生,或者使人類滅盡,這些造物主的良民們。”

一些青年覺醒了,年輕的血液沸騰着,他們意氣風發地高呼着要去喚醒更多的人。魯迅慈愛地看着他們,這些年輕的靈魂,這些微渺的希望。也許終有一天,這些青年會托起一個全新的世界吧!然而幾聲槍響,幾縷血痕,一切飄渺的希望眼看要變成泡影。魯迅憤怒了,顫抖了,他“已經無話可說了”。這些愚弱的人們親手扼殺了自己的未來,可是魯迅卻依然固執地站立着,指引着中華民族的未來。“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魯迅正是這樣一個猛士,像傳說中帶領人們衝破黑暗的悲劇之神,掏出心肝化作火炬,他以始終如一的姿態耐心地等待黎明的降臨,用自己的熱情去復燃那些死滅了的火種。

也許,魯迅一生都在追逐着這樣一個希望吧。

魯迅最終還是遠離我們而去了,不需要悲哀與慟哭,“無淚的人拒絕一切爲他的哭泣與滅亡”,正如他自己所說:“苟活者在淡紅的血色中,會依稀看見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將更奮然而前行。”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對於我們來說,魯迅無疑是一座高聳入雲的豐碑。但魯迅先生從來是反對“仰視”的,所以如何走近魯迅便成了常談常新的話題。《荀子·勸學篇》雲:“學莫便乎近其人”“學之徑莫速乎好其人”。本文是一篇課堂習作,作者是一個嫺靜溫婉的女孩,酷愛魯迅,手撫簡篇,如面聆謦,春溫秋肅,默化潛移,自然獲益靡涯,下筆更是語語中的,氣勢不凡。魯迅先生若地下有靈,當笑慰九泉矣。

介紹魯迅作文 篇5

石板路,舊木窗,石庫門,啊!我走進了魯迅故里!

魯迅,這位婦孺皆知的大文豪,曾經就在我腳下這片土地生活過。

現在,我順着他的蹤影,追到了“三味書屋”,這是魯迅先生小時侯讀書的地方。我隔着柵欄,遠遠地看見魯迅的位子。方方正正的課桌椅,上邊的油漆已部分剝落了,隱約可以看見一個小小的“早”字。我的腦海裏不禁浮現起小魯迅用功的樣子,他趴在課桌上,品味着詞句,整理着筆記,思考着問題——同學們都奔進後花園玩鬧去了,只留他一人在學習。想着他的模樣,我又望了眼魯迅那看似非常普通的座位,仿拂嗅到了一股書香味兒。

遊好了“三味書屋”,我們又七彎八拐,到了百草圓。這裏不在像“三味書屋”那樣安靜、嚴肅,倒有點活潑、天真的味道。我望着泥牆根一帶,發現那兒早已爬滿了碧綠的爬山虎。在叢叢綠葉中,隱隱約約可以看到淺淺的、環形的裂痕——這大概就是小魯迅拔何首烏的罪過吧!順着泥牆根走,我們的視野開闊了——菜畦、皂莢樹、石井欄……看!這些菜花真漂亮!小花黃燦燦一片,如金光灑在大海上,真迷人。它的菜杆高高的,綠綠的,散發着活力。看這高高的皂莢樹,它枝繁葉茂,鬱鬱蔥蔥的,投下一片陰影,供人乘涼。走着走着,我看見了盆栽的五針鬆。用手一抖它的小花苞,花粉就蔓延開來。這麼多,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

走進魯迅故里,我也走近了小時侯的大文豪。

介紹魯迅作文 篇6

在我幼年時代,我記得只有三個姓魯的,一個是魯智深,一個是魯班,還有一個便是魯迅。魯迅是勤奮的,魯迅是以筆爲劍的,魯迅又是以文章插入國民 黨心腹的,我們的魯迅有一顆真真正正的愛國心。

魯迅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個寫白話文小說的人,也是第一個以文章與反動派、國民 黨作鬥爭的人。他以他自己的文章不屈不撓的戰鬥着、抗爭着,以思想作劍,寸筆爲槍,於種種敵人抗爭着……

魯迅小的時候,有一次給父親抓藥而忘了時間,到學校時受老師批評,於是在書桌上刻了一個“早”字,從此在沒有遲到過;他看見別的同學出去玩時,寫下了一句話:“君子自重”。正是他的勤奮鑄造了他日後的豐功偉業。

魯迅的種種作品,像一把犀利的劍,直接插入國民 黨反動派的心腹,並受廣大人民喜愛。《狂人日記》這篇文章說明了希望人人都能成爲“不吃人的人”,成爲“真的人”。魯迅對權勢者和僞君子抱着深惡痛絕的態度。《孔乙己》中的丁舉人,《阿q正傳》中的趙太爺,《祝福》中的魯四老爺,他們對社會的進步沒有絲毫的熱情,他們關心的只是自己的權勢地位,只想着怎樣升官發財,而正是他們,阻礙着社會的進步與改善。

在衆多作家中,魯迅是突出的一個,也是特殊的一個。人們也許在讀魯迅的小說時會有這樣的疑問,僅僅魯迅的小說,何以說在世界文學史上獨樹一幟,放出奪目的光彩?是的,他沒有莎士比亞的累累鉅著,沒有盧梭的長篇自傳,也沒有那曲折動人的小說情節。然而他確實是位偉大的作家,因爲他首先是一位偉大的戰士。他生活在一片混沌的世界中,卻異常的清醒和敏銳。他嫉惡如仇,使那些御用的反動文人們心驚肉跳,使病態社會的千瘡百孔暴露無遺。他的幽默中閃爍出睿智與深刻,內心包含的是一顆憂憤深沉的愛國之心!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魯迅先生,他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他雖然早已不在人世,卻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讓我們發揚魯迅精神,在人人心中包含一顆憂憤深沉的愛國之心吧!

標籤:六篇 精選 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