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精選《記承天寺夜遊》教案四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記承天寺夜遊》教案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記承天寺夜遊》教案四篇

《記承天寺夜遊》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

2.積累常見的中考題。

3.體會作者特殊的心境。

【學習重點】

1.解釋重點字詞,翻譯句子

2.積累常見的中考題。

3.體會作者特殊的心境。

【學習難點】

體會作者特殊的心境。

1.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裏,(我)解開衣服準備睡覺,看見月光照進堂屋的門戶,便很高興地起來走動。

戶:門; 欣然:愉快地,高興地;

2.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因爲想到沒有可以共同遊樂的人,於是我就到承天寺去尋找張懷民。

念:想,思考; 遂:於是,就;

3.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懷民也沒有睡,我們便一起在院子裏散步。

寢:臥,睡; 相與:共同,一起;

步:徒步而行,散步; 庭:庭院;

4.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月色灑滿庭院,如同積水自上而下充滿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錯雜,原來都是竹子、柏樹的影子。

空明:清澈透明; 藻荇:泛指水草;

交橫:交叉錯雜; 蓋:原來是,

5.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哪個夜晚沒有月色?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

6.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只不過少有像我們這樣的閒人罷了。

但:只是,不過; 耳:而已,罷了”;

閒人:這裏指不汲汲於名利而能從容流連光景的人;

《記承天寺夜遊》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體會作者特殊的心境和凝練含蓄、饒有趣味的語言。

2、學習幾個文言實詞和虛詞。

學習重點:目標2

學習方法自讀、講讀、合作交流

課時計劃: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閱讀序幕

蘇軾是位才華橫溢的大文豪,但他的命運卻不太好。他因“烏臺詩案”被貶到黃州,其心情可想而知。可他善於解脫,與友人張懷民一起夜遊承天寺。承天寺的月色在他的筆下,顯得澄清透明,如詩如畫。詩人陶醉於迷人的月色中,隨緣自適,自我排解,自豪地說“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現在讓我們與這位大詩人共同夜遊承天寺吧。

二、閱讀主場

(一)學習小組組織對課文的閱讀。(查工具書或參考書,疏通字詞,把握文意。)

(二)抽兩三個學生朗誦,檢查學習小組組織閱讀的效果。如有問題,請學生糾正或老師訂正。

(三)指導學生翻譯課文,好的譯文安排在組上、班上交流。教師指導中提醒學生注意下列詞句:

念無與樂者(想,考慮)(……的人)

懷民亦未寢(睡覺)

相與步於中庭(相約一起)(散步)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只是,不過)(不汲汲於名利而能從容留連光景的人)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月色灑滿庭院,如同積水自上而下充滿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錯雜,原來那是竹子、柏樹的影子。)

(四)問題討論。

怎麼看待“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這句慨嘆?

這句慨嘆看似平淡,意在點睛――一是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趨炎附勢,奔走鑽營,陷入那茫茫宦海而不能自拔,何曾得暇領略這清虛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現了作者安閒自適的心境,當然也透露出了自己不能爲朝廷盡忠的抱怨。

(五)師生一起朗誦課文,再次感受課文的美景和作者的閒適。

三、閱讀尾聲

(一)師生合作研究“探究練習一、二”

(二)解決學生預習中提出的問題。

(三)課堂背誦課文。

(四)佈置作業。

向家長朗誦課文,並把課文的大意講給家長聽。抓住結尾處“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與蘇軾談心,就自己的認識看法寫一段文字。

《記承天寺夜遊》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藉助工具書讀懂課文,掌握一些實詞的意思,並背誦課文,十七 記承天寺夜遊 教案(蘇教版八年級上)。

2、體會作者特殊的心境。

教學設想:

(1)預習要求:1、自讀課文,看註釋,查工具書,正音正字,順暢誦讀。

2、查閱有關資料,瞭解作者寫作次文時的處境。

(2)教法學法:1、注重誦讀教學。使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逐漸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體會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2、採用啓發式,討論式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自己疏通文意,同學間展開討論、解釋疑難,教師作必要的點撥和適當的講解,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課時安排:一課時

(4)準備教具:錄音機、投影儀

教學流程:

一、導語設計,走近蘇軾。

宋代有個大詩人叫蘇軾,你們可曾讀過他的詩文?我們在七年級上學期曾學過他的一首詞,叫《浣溪沙》。哪位同學還能背誦?(指名背誦這首詞)這位大文豪才華橫溢,但他的命運卻不太好。他因“烏臺詩案”被貶到黃州,其心情可想而知。但他善於自我解脫,與友人張懷民一起夜遊承天寺。承天寺的月色在他的筆下,顯得澄澈透明,如詩如畫。現在讓我們與這位大詩人共同夜遊承天寺吧!(板書課題作者)

二、展示學習目標(投影)

三、整體感知課文,疏通文章內容

(一)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1、學生自讀課文,看註釋,查工具書,互相解決疑難。

2、聽錄音:聽清生字讀音及難讀句的節奏,標註在書上。

3、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文章。

4、組織學生朗讀:指名讀、分組讀、集體讀。

(二)掌握重點實詞的.意義,讀懂課文。

1、學生再讀課文,藉助工具書,結合註釋,理解並口頭翻譯課文。

2、劃出疑難字詞,準備交流。

3、組織交流:先小組交流,共同討論,後全班交流解疑。

4、學生當堂筆譯。

四、走進蘇軾的內心世界,體會作者特殊的心境。

出示投影:

1、文章最後一句說:“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你認爲這句話寫出

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2、作者在文章中抒發了怎樣的情感?哪些詞語可以表現出來?

a.學生思考、討論,解決疑難。(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b.教師結合進行板書。

c.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蘇軾的散文。這篇短文不足百字,卻膾炙人口,堪稱古代小品文中的傑作。文章透過記事、寫景、抒情,以極精練的語言,創造出一種詩一樣的藝術境界,表現出作者曠達的人生態度,給人以美感和薰陶。請同學們課下反覆誦讀,深入領會本文語言運用的妙處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五、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並理解作者心境的?

2.月光,曾激發過無數詩人的才情,留下許多傑出的詩篇。收集一些描寫月亮或月色的詩句。

《記承天寺夜遊》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重點詞、句的理解與翻譯;

2.學習抓住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

3.學習古人寫景抒情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學習抓住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

2.難點:學習古人寫景抒情的方法。

三、預習要求:

1.解決生字詞注音;

2.看註釋、查工具書試翻譯課文;

3.查資料瞭解作者的生平、經歷、作品;

4.找古今中外有關描寫月亮的詩詞句。

四、教學課時:一課時。

五、教學流程

1.匯入:

結合蘇東坡的詩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和本地東坡遺蹟(惠州東坡亭、東坡小學等)匯入。

學生自由發言,簡介東坡的生平、經歷、作品。

投影:作者生平。

2.疏通文意

1)解決生字詞讀音(叫學生讀、糾正、齊讀)

遂(suì)

寢(qǐn)

藻(zǎo)

荇(xìng)

2)朗讀課文,聽錄音糾正

3)解決重點詞語(投影)

欣然:高興地

念:思考、想到

相與:一起

遂與外人間隔

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遂至承天寺

蓋竹柏影也

但聞屏障中尺一響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4)翻譯課文(學生提問,師生解決,強調重點,學生翻譯,對照投影)

3.研習課文

1)這篇文章運用了幾種表達方式?

明:敘述、描寫、抒情

2)敘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明:時間: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點: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張懷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優美

3)作者是如何描繪月色的?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有什麼作用?從中可看出這幅月夜圖有什麼特點?

繪景修辭作用特點

月色積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橫比喻生動形象如臨其境皎潔、澄清、透明

4)文中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明:月色入戶,欣然起行。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5)文中結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明:賞月的欣喜

貶謫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達觀

4.板書設計

5.小結

《記承天寺夜遊》這篇文章透過對庭中優美月色的描繪,讓我們感受到蘇軾熱愛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執着,面對逆境達觀處世、瀟灑人生的難能可貴。

6.能力擴展:一切景語皆情語。

7.能力遷移:看圖寫景抒情。

8.作業

1)背誦《寄承天寺夜遊》。

2)閱讀古詩《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結合作者的身世和寫作背景體會作者在詩中所抒發的情感。(自行查閱作者的身世和本詩的寫作背景)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