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精選《記承天寺夜遊》教案3篇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記承天寺夜遊》教案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記承天寺夜遊》教案3篇

《記承天寺夜遊》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讀通文意。

2、領悟心境。

3、賞析美景。

教學重難點:

1、賞析月景的特點及寫法。

2、領悟作者複雜的心境。

教學方法:誦讀法、競比法、質疑法、討論法。

媒體設計:計算機課件

教學步驟:

一、設定情景匯入課文。播放一組月色圖讓大家欣賞。

導語:人們常說:“月色如畫”,在攝影家、畫家眼中如此,在散文大家的筆下也毫不遜色。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古代散文《記承天寺夜遊》欣賞一下散文大家蘇軾筆下的月色圖。

二、簡介作者。

請學生交流收集的有關作者的資訊,用多媒體展示蘇軾的生平,讓學生摘要做筆記。

三、讀熟課文。

自讀課文,就難讀的詞或句子進行圈點,小組討論解決,如仍有疑問則向老師提出,多媒體展示重點詞句,讓學生當堂鞏固。然後熟讀課文(可按下列步驟進行:個別朗讀——學生評說——再聽範讀——一起朗讀)

四、讀懂課文。

1、請學生結合註釋和已學過的知識,或查閱工具書自瀆理解,有疑問可同桌交流,也可提出大家一起討論解決。

2、請一個同學用現代語言表述文章大意。

五、讀課文,欣賞月景。

1、這篇散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情,一句話概括。

2、作者看到了些什麼,劃出文中寫景的句子。(多媒體展示“賞月圖”)

3、這一句主要寫了哪些景物?

4、這些景物都是客觀實景嗎,體會“藻荇交橫”的妙處。

5、討論如將“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改爲“竹柏影如水中藻荇交橫”,表達效果一樣嗎?

6、學生用詩意化的語言描述這幅月色圖。

7、有感情的朗讀此句,當堂背誦。

六、感悟作者複雜的心境。

1、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蘇軾與張懷民漫步在這冰清玉潔、寧靜淡雅、如詩如畫的月色之下,其心境如何呢?快速瀏覽全文,找出文章中能表達他此時心境的一個字。並結合文章中的詞句加以品析。

2、作者爲什麼會如此清閒、悠閒呢?我們來看作者是在何時何地寫的這篇散文?(多媒體出示文章的寫作背景)

3、他遭受冤屈而被貶謫,成了有職無權的“閒官”,按照常理,遇到這樣的打擊,他的心情應該如何呢?

4、但他卻表現得那樣的灑脫、安閒,可見其是一個怎樣的人?

5、作爲一代大文豪、一個大政治家,他想不想做一個閒人呢?

6、朗讀最後一句話,讀出感慨萬千的語氣,體會作者複雜的情感。

7、一邊欣賞優美的月色圖,一邊配樂有感情朗讀全文。

8、開展背誦競賽。

七、拓展延伸。

月亮在詩人的眼中是一個有情之物。回憶我們讀過的有關月亮的古詩文,用下列句式進行賞析。

“我欣賞詩(文)的

一句,它寫出了月亮,

表達了詩人情感。”

《記承天寺夜遊》教案 篇2

內容預覽:

記承天寺夜遊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文句,讀出文章的韻味;在讀的過程中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至熟讀成誦。

2、聯繫文章的寫作背景,瞭解作者的有關情況,進一步理解作者豐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結合課文來理解一些詞和句的含義。

2、難點:學習古人寫景抒情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作者簡介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在詩詞、散文方面都有傑出成就,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蘇軾有不少隨筆式的散文,大都取材於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種情調,或表現一片心境。本篇課文就出自蘇軾的一部筆記《東坡志林》,僅83字的寫景小品,看似單純寫景,實則是有寓意的,要耐心尋味。

2、寫作背景

|本文寫於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當時,作者被貶謫到黃州已經有四年了。元豐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蘇軾的有關新法的詩句,說他以詩訕謗,八月,將他逮捕入獄。經過長時間的審問折磨,差一點丟了腦袋。十二月作者獲釋出獄,被貶謫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籤書公事”,也就是說做着有職無權的閒官。在這種情況下,作者寫了這篇短文,對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繪,真實的記錄了他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

3、導語

從文章的標題來看,是記敘夜晚到一家寺院遊玩的經歷。那麼我們事先推測,這篇文章會不會描述他遊玩的心情?他的心情會是怎樣的?

二、朗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清句子停頓。

如:

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庭下/如積水空明

念/無與爲樂者

水中/藻荇交橫

三、翻譯理解

|給加點字注音。

解()衣

藻荇()

遂()至

未寢()

|看課文註釋,瞭解大意。小組合作,結合註釋,翻譯全文。

透過翻譯課文,深入理解文意。

四、賞析

思考問題:

1、作者爲什麼會想着夜裏去寺廟遊玩?

因爲月色很美,去寺廟尋張懷民一起賞月。

2、作者是怎樣描寫月色的?

發揮奇特的想象,用了兩個新奇的比喻。月色如積水空明,竹柏如藻荇交橫。

3、作者描繪的這幅月夜圖有什麼特點?給人怎樣的感受?

月色皎潔,空靈。

4、文中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月色入戶,欣然起行”,“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5、“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顯然與實際不相符,因爲並非每夜都能見到月色,每處都有竹柏。你如何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月光雖非夜夜明,竹柏亦非處處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卻時時能覓,處處可見。只要心胸開闊,淡泊名利,無論到哪裏,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無窮樂趣。作者正是借“何夜”、“何處”句點明瞭這一真諦。這也正是作者能保持樂觀進取精神的緣由。

6、文章的結尾句“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情緒?

作者最後這一句慨嘆,看似平淡,意在點睛。這句話至少有兩層意思:一是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趨炎附勢,奔走鑽營,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難以自拔,何曾得暇領略這清虛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現了作者安閒自適的心境,當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爲朝廷盡忠的抱怨。

五、小結

這篇短文,對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極其生動形象的描繪,真實地記錄了作者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透露出他在貶謫中感慨深微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六、佈置作業

背誦課文

繪景:月色--積水空明

空靈、皎潔

竹柏--藻荇交橫

抒情:賞月的欣喜

貶謫的落寞

瀟灑、達觀

自我排遣的樂觀

《記承天寺夜遊》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藉助工具書讀懂課文,掌握一些實詞的意思,並背誦課文。

2、體會作者特殊的心境。

教學設想:

(1)預習要求:

1、自讀課文,看註釋,查工具書,正音正字,順暢誦讀。

2、查閱有關資料,瞭解作者寫作次文時的處境。

(2)教法學法:

1、注重誦讀教學。使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逐漸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體會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2、採用啓發式,討論式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自己疏通文意,同學間展開討論、解釋疑難,教師作必要的點撥和適當的講解,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課時安排:一課時

(4)準備教具:錄音機、投影儀

教學流程:

一、導語設計,走近蘇軾

宋代有個大詩人叫蘇軾,你們可曾讀過他的詩文?我們在七年級上學期曾學過他的一首詞,叫《浣溪沙》。哪位同學還能背誦?(指名背誦這首詞)這位大文豪才華橫溢,但他的命運卻不太好。他因“烏臺詩案”被貶到黃州,其心情可想而知。但他善於自我解脫,與友人張懷民一起夜遊承天寺。承天寺的月色在他的筆下,顯得澄澈透明,如詩如畫。現在讓我們與這位大詩人共同夜遊承天寺吧!(板書課題作者)

二、展示學習目標(投影)

三、整體感知課文,疏通文章內容

(一)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1、學生自讀課文,看註釋,查工具書,互相解決疑難。

2、聽錄音:聽清生字讀音及難讀句的節奏,標註在書上。

3、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文章。

4、組織學生朗讀:指名讀、分組讀、集體讀。

(二)掌握重點實詞的意義,讀懂課文。

1、學生再讀課文,藉助工具書,結合註釋,理解並口頭翻譯課文。

2、劃出疑難字詞,準備交流。

3、組織交流:先小組交流,共同討論,後全班交流解疑。

4、學生當堂筆譯。

四、走進蘇軾的內心世界,體會作者特殊的心境

出示投影:

1、文章最後一句說:“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你認爲這句話寫出

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2、作者在文章中抒發了怎樣的情感?哪些詞語可以表現出來?

a。學生思考、討論,解決疑難。(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b。教師結合進行板書。

c。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蘇軾的散文。這篇短文不足百字,卻膾炙人口,堪稱古代小品文中的傑作。文章透過記事、寫景、抒情,以極精練的語言,創造出一種詩一樣的藝術境界,表現出作者曠達的人生態度,給人以美感和薰陶。請同學們課下反覆誦讀,深入領會本文語言運用的妙處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五、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並理解作者心境的?

2.月光,曾激發過無數詩人的才情,留下許多傑出的詩篇。收集一些描寫月亮或月色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