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背影

背影教學教案設計

背影2.13W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背影教學教案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背影教學教案設計

(一)知識目標

1. 掌握課文中出現的重要詞彙。

2. 抓住文中表達作者感情的重要語句。

(二)能力目標

1. 掌握關鍵語句在文中的作用及所蘊含的情感。

2.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會樸實語言所飽含的豐富情感。

(三)情感目標

1. 感受父子情深,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2. 珍愛親情,增進與父母的溝通與交流,培養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味洋溢在字裏行間的人間至情。

2、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以及學習抓住人物特徵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學習在敘述和描寫抒發感情的方法,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課前播放歌曲《父親》,引入父愛話題。《背影》這篇散文因其成功地描述了“父愛”這一主題而被人們廣爲傳誦。我們就來看一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樣描寫這“深沉的父愛”的。

二、簡介作者作品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江蘇省揚州市人,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創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細膩清麗、意境雋永、於樸素中見豐腴、洋溢着一股清新氣息。代表作有詩文集《蹤跡》、《歐旅雜記》,以及一些文藝論著,收在《朱自清文集》裏。朱自清清貧而有氣節,寧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我們熟知的作品有《匆匆》、《春》、《荷塘月色》、《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等。

《背影》寫於1925年10月,當時作者在清華大學任教。本文是作者追憶八年前的往事。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親朱鴻鈞原任徐州菸酒公賣局局長,被解職。文中的“禍不單行”正是指這兩件事。作者當時20歲,在北大哲學系讀書,得知祖母去世,從北京趕到徐州與父親一道回揚州奔喪。喪事完畢,父親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唸書,父子在浦口車站惜別。

三、字詞檢測

1、字音

交(jiāo)卸(xiè) 奔(bēn)喪(sāng) 狼(láng)藉(jí) 簌(sù)簌(sù) 典(diǎn)質(zhì) 賦(fù)閒(xián) 頹(tuí)唐(táng) 瑣(suǒ)屑(xiè) 差(chāi)使

虧(kuī)空(kòng) 勾(gōu)留(liú) 蹣(pán)跚(shān)

2、理解詞義

禍不單行 奔喪 狼藉 賦閒 迂腐 蹣跚 觸目傷懷

四、聽朗讀,整體感知

《背影》是一篇 , 表現父親的 。

五、找出線索,理清結構

1、本文共有幾次寫到“背影”?

2、四次“背影”各出現在課文什麼地方?

第一次在開頭,“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第二次在浦口車站送別時,父親去買橘子的背影。

第三次在車門話別,望着父親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羣裏”。

第四次在結尾,“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

(一)(1)難忘背影——點題(開門見山)

(二)(2-5)刻畫背影(買橘、離開)

(三)(6)再現背影——前後照應

線 索 : 背 影

六、精讀片段

1、這四次對背影的描寫哪一次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買橘子的背影)找出相關語句指名學生單個朗讀。

2、作者是怎樣描寫刻畫父親買橘子的背影的?

作者對父親買橘子的背影進行了細緻地描寫刻畫,作者首先寫了父親的衣着:(讓學生齊讀課文)“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描寫父親的穿着突出了什麼顏色?(黑色)爲什麼突出黑色?(穿黑色衣服與他家中死了親人有關,黑色給人以壓抑沉重的感覺,這是一個沉重的背影!)

作者接着又描寫了父親走路的姿勢:(讓學生齊讀課文)作者用了一個什麼詞描寫了父親走路的'姿勢?(蹣跚)這個詞是什麼意思?請同學們動手寫一寫這個詞,並想一想,作者爲什麼用“蹣跚”這個詞?你能體會到作者當時的心情嗎?(走路蹣跚的父親要經過鐵道,一不小心就會磕着碰着,一定是令人十分擔心的!)這是一個蹣跚的背影!

作者又寫了什麼?(父親爬月臺)作者是怎樣描寫的?(學生齊讀課文)這句話運用了什麼描寫方法?(動作描寫)這個句子作者運用了哪幾個動詞?(“攀”、“縮”、“傾”)爲何用“攀”不用“抓”?(因爲無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後用力支撐起身體向上“攀”這需要力量,而一個上了年紀的父親,這一“攀”是多麼地令人揪心啊!)用“縮”字有什麼好處?(“縮”字說明無處可蹬,腳是懸空的,這樣全身的力量全在手上了,如果手掌支撐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險。這時的兒子,心情該多麼得緊張啊!)同樣,用“傾”字用得也十分巧妙。父親的身體肥胖,自然不像小夥子那樣靈便,他“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一個“傾”字表明父親要爬上月臺雖然十分艱難,但又十分努力的樣子。這是一個艱難努力的背影!

3、要求學生齊讀這幾句話,要突出應重讀的詞。

4、爲什麼作者最難忘的是父親買橘子的背影?

這張“背影”凝聚着“深深的父愛!”,日常生活中,蘊含父愛的事例還有很多,而作者只去寫“背影”,作者並不是第一次看到父親的背影。這張背影對兒子來說太熟悉了,如果是在平常,父親的背影不會令兒子感動得掉下眼淚來,感動的原因是父親的背影出現不平常的背景下。文章前三段已作交待:祖母去世,滿院狼藉,償還欠債,光景慘淡。失去親人,父親的內心是悲痛的,失業等境況又使他的內心充滿了憂愁,父親肩上的擔子是沉重的,然而此時的父親擔心兒子看到家庭的變故影響學業,便寬慰兒子,還親自送兒子上火車。在這種情況下,作者深深理解了父親對自己深深的愛,也更加愛自己的父親。

第二課時

一、品味語言,感受父愛

本文的語言是十分樸實的,特別是父親的話,雖然不多,卻含義豐富。請問:父親一共說了幾句話?(學生找出句子後,師生共同體味父親言語裏面蘊涵的深厚感情。在學生自主、探究、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加以適當引導、點撥)

(1)、“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父親這是做什麼?(這是在寬慰兒子)這時最悲痛的人是誰?(是父親)爲什麼寬慰兒子?(怕家庭的變故會影響兒子的學業)父親表面上比較想得開,這是爲了寬慰兒子,實際上他把悲痛壓在了心底,不讓兒子看到,這是一個多麼善良的父親啊!

(2)、“不要緊,他們去不好!”父親爲什麼這樣說?(學生討論回答後明確:父親擔心茶房照顧不周,還是自己去放心,)

(3)、“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父親爲何買橘子?(擔心兒子路上口渴。)這個父親對兒子是多麼得體貼入微啊!

(4)、“我走了,到那邊來信。”這句話說明了什麼?

(5)、“進去吧,裏頭沒人。”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什麼?(父親擔心行李的安全。)同學們看,這真是“兒行千里父擔憂啊!”

這五句話沒有華麗的辭藻,語言樸實,但一言一語都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關心體貼之情,誰說父愛不細膩,誰說父愛不偉大,這就是偉大的父愛!

二、理解主旨,感受父子情深

1、在浦口送行的過程中,除了買橘子外,父親還爲兒子做了哪些事?

照看行李 講定價錢

送子上車 揀定座位 細心關照,無微不至

叮囑兒子 囑咐茶房

2、對於父親的關心和疼愛,作者理解了嗎?從哪裏表現出來?

A、四次流淚,真情的流露

①奔喪見父--難過之淚

②望父買橘--感動之淚

③父子分別--惜別之淚

④北京思父--思念之淚

B、不理解父愛,深深自責之情

“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 “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瞭!”(作者一再說自己“聰明過分”“太聰明”,是爲什麼?)

“聰明”是反語,表現不理解父愛的自責之情。父親講價錢,囑託茶房,都是出於愛心,可是自己對父愛竟理解不到,自以爲是,覺得比父親還高明,實在是太傻了!

三、總結全文

開篇點題 惦記背影(思念父親)1

父 悲涼氣氛(別時家境)2

子 回憶往事 鋪墊背影(細心關照)3-4

刻畫背影(望父買橘)5

情 惜別背影(父子分手)

深 別後思念 再現背影(別後懷念)6

四、拓展

1、朱自清的父親讀《背影》

1928年,我家已搬至揚州東關街仁豐裏一所簡陋的屋子。秋日的一天,我接到了開明書店寄贈的《背影》散文集,我手捧書本,不敢怠慢,一口氣奔上二樓父親臥室,讓他老人家先睹爲快。父親已行動不便,挪到窗前,依靠在小椅上,戴上了老花眼鏡,一字一句誦讀着兒子的文章《背影》,只見他的手不住地顫抖,昏黃的眼珠,好像猛然放射出光彩。

五、作業佈置

父母愛子女之心,無微不至,父母愛子女之事,可寫的事情成千上萬。本文以小見大,將父母的“俯首甘爲孺子牛”的摯愛全部凝聚在這個背影裏。就像我們熟悉的唐朝人孟郊的《遊子吟》就把母親對即將遠行的兒子的種種複雜微妙的感情全部凝聚在“臨行密密縫”這個形象上。讀了本文,你不會不想到父母平時對自己的許多鍾愛,甚至有些是自己本來不怎麼在意的事情,這時也會浮現出來,令你動心,乃至流淚,甚或慚愧。世間的情千萬種,只有愛最崇高;世間的愛千萬種,惟有父母之愛最無私。時間的長河可以帶走一切,但帶不走父母的愛。它已深入我們的骨髓,溶入我們的血液。這愛留在我們的心中,時刻溫暖我們的生命歷程。

其實何止父愛,所有的親情之愛都是感人的,也許你承受着卻沒有發覺,也許你失去了才覺珍貴。請你仔細品味這記憶中的珍寶,寫一篇表現父母或祖輩疼愛自己的文章,要求寫出真情實感

板書設計:

開篇點題 惦記背影(思念父親)1

父 悲涼氣氛(別時家境)2

子 鋪墊背影(細心關照)3-4

情 回憶往事 刻畫背影(望父買橘)5

深 惜別背影(父子分手)

別後思念 再現背影(別後懷念)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