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

[藺陽中學]餘其鬆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湖心亭看雪(張岱)

教學時間:2005年11月16日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欣賞西湖雪後美景並理解作者超凡脫俗的文人雅趣。

2.知識和技能:瞭解作者有關情況,積累文言詞語,培養閱讀能力;理解文章內容,把握作者感情,學習白描手法,理解課文敘事、寫景、抒情融於一體的寫作特點。

3.過程和方法:反覆朗讀以至成誦,整體感知課文,理解形象、生動、精美的語言特點,感受詩情畫意,學習白描手法。

教學重點:朗朗背誦,積累文言詞語,學習白描的手法。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係。

教學設想:

1.課文常識:

本文是張岱的代表作,寫於明王朝滅亡以後。對故國往事的懷戀都以淡淡的筆觸融入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跡,但作者的心態可從中窺知一二。

2.教學思路:

作爲文言文教學,朗讀背誦和文言詞語的積累是重點,而背誦要在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和寫法特點等的基礎上才能達成。本文寫景的特點是使用白描手法,這是一種基本的寫作手法,要把它講清楚。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係。學生對張岱是陌生的,因此有必要對張岱的情況作簡要介紹,這樣學生才能理解文中淡淡的哀愁。而敘事與寫景的`關係,讓學生明白西湖奇景與遊人的雅趣相互映襯就可以了。

文言詞語的積累,不單獨講,而將其放在學生閱讀和師生教學活動過程之中,學生已經理解了的,就不再講;學生沒理解的才作強調。

至於對比閱讀,也是我們語文教學中常用的手法。本課與柳宗元《江雪》的對比閱讀,其主要目的也在於理解、學習本課白描的手法,同時也要區別張柳二人不同的思想感情。

3.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採用板塊式。由學生蒐集描寫雪景的詩文句子匯入,順便簡介作者,西湖雪景的畫面在課件中作爲背景展示,不單獨展示,以節約教學時間,也不顯生硬。整體感知,先由學生齊讀(因爲佈置了預習,要求學生讀準字音),再播放課文的錄音,學生跟讀。學生對照註釋理解課文內容,再設計幾個小問題,讓學生理解課文交代的時間、地點、天氣狀況和作者賞雪的經過(包括對雪景的描寫和湖心亭奇遇)。這一環節中,在理解課文整體內容的同時強調一些文言詞語,讓學生自然積累,而不單獨設計詞語積累一環節。問題研討部分主要是解決課文的難點,即作者的內心世界和文章寫景、敘事、抒情的關係。這一部分點到爲止,不深入,不作過多研究。對比閱讀從寫法上和思想感情上作區別,這一層次較高,所以要求學生在預習時先行準備,希望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小結部分突出本文的學習重點,即白描寫法;並佈置作業,讓學生課外用此手法作寫景練習。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預習:

1.蒐集學過的或自己知道的關於描寫雪景的詩文句子。

2.對照註釋並查閱工具書,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3.回顧小學已學的柳宗元《江雪》內容和含義。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指名學生談自己積累的描寫雪景的詩文名句。

教師準備:如毛澤東《沁園春雪》的上片“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柳宗元《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另如: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盧梅坡)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豔。(呂本中)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韓愈)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臺。(李白)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

2.匯入,並簡介作者張岱。

張岱,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陰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爲富貴公子,愛繁華,好山水,曉音樂、戲曲,明亡後不仕,入山著書以終。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在教材P.205,指名學生朗讀或齊讀。)

教師補充:明亡後,張岱曾參加過抗清鬥爭,後來消極避居在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他的文章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影事,字裏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總帶有淡淡的哀愁。

二、整體感知

1.學生齊讀文章。注意讀準字音和停頓。

2.播放朗讀,學生聽讀,再跟讀。留意文章敘了什麼事,寫了什麼景。

3.思考回答幾個問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

告訴了我們什麼?(點明時間、地點。)

(2)“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從哪種感覺來寫?(從聽覺來寫。)

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突出天氣的嚴寒;也爲下文更定到湖心亭看雪埋下伏筆,突出遊興強烈。)

“俱”和“絕”各是什麼意思?(“俱”指全、都;“絕”的意思是停止、消失。)

(3)“是日更定,餘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

這麼冷的天氣,才凌晨時分,作者獨自到湖心亭看雪,你能看出作者的心境嗎?(孤懷雅興,孤高自賞。)

“是”字怎樣理解?(是代詞,這。)

(4)“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這幾句寫雪景,有什麼特點?(寫西湖雪景,文字簡練樸素,不加渲染。)

齊讀第一段。

(5)齊讀第二段。

作者前往湖心亭看雪,意外遇到了什麼?(已經有人在自己到之前到了。)

作者看到了什麼?和這些人有些什麼交往?(即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翻譯這段內容。)(看見有兩個人已鋪好氈子,相對而坐,一個童子正把酒爐裏的酒燒得滾沸。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在湖中怎麼還能碰上您這樣有閒情雅緻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飲酒。我痛飲了三大杯,然後同他們道別。我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作者和這些人相遇飲酒共話的情境,使我想起兩句詩:“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作者不善飲酒,卻“強飲三大白”,真可謂“酒逢知己千杯少”啊。

(6)“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是尾聲,你怎樣理解這個“癡”字?(舟子說作者“癡”,又說還有像作者一樣“癡”的人,實際上是突出作者的“癡”。)

“喃喃”一詞,你看出了什麼?(形象生動地寫出了舟子自言自語、大惑不解的狀態。)

4.學生齊讀全文。

三、問題研討

1.關於白描手法:

讀描寫雪景的句子:“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作者寫西湖雪景,文字簡練樸素,不加渲染。這種手法就叫做白描。你能簡要分析文中白描手法嗎?(作者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徵,“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寥寥幾筆,卻傳達出景物的形與神。)

作者爲什麼要強調這些景物的小,他真正要突出的景物是什麼?(是要突出“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的壯觀景象。正是這種滿世界都白的奇觀,才使他覺得眼前的具體景物都變小了。)

文章開頭說作者“獨往湖心亭看雪”,這裏又說“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是否矛盾?談談你的理解。(不矛盾。在作者看來,芸芸衆生不足爲伍,一個“獨”字表現了文人雅士的孤傲。)

2.文章寫景、敘事、抒情的關係:

文章用白描手法寫要西湖雪景,敘述了湖心亭奇遇,抒發了怎樣的感情?(作者是一個超凡脫俗、孤高自傲的文人雅士,課文表達了他清高自賞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緒。)

四、對比閱讀

1.朗讀課文及柳宗元的《江雪》。

2.《江雪》也描寫雪景,也寫了人的活動,它和課文在描寫手法和表達感情上有什麼異同?(先說同,再說異。)

(相同之處是:都有大小的對比。本文用“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來突出“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的壯觀景象;《江雪》中千山萬徑是大景,獨釣漁翁是小景,透過強烈的對比,突出雪景的無邊無際,雄奇壯麗。相異之處是:描寫手法上,本文主要使用白描手法,而《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在表達的感情上,本文表達了作者清高自賞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緒,而《江雪》表達的是作者柳宗元懷才不遇的孤獨感。)

五、小結

課文的白描手法,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國畫中的寫間山水,寥寥幾筆,卻能傳達出景物的開與神。在課外試着用白描手法寫一種景物,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徵來寫。

另外,課外可蒐集一些描寫西湖的古詩文,學習古人的描寫手法。

板書設計:

(見下頁)

課後小記:

湖心亭看雪

張岱

白描手法: 作者是一個超凡脫俗、孤高自傲

文字簡練樸素,不加渲染。 的文人雅士,

高度抽象、概括,寥寥幾筆, 課文表達了他清高自賞的感情和

卻傳達出景物的形與神。 淡淡的愁緒。

[附文]

湖心亭看雪

張 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餘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