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桂花雨的教學反思範文

伴隨着新學期的開始,我們的每週教研活動又如期而至了,今天是單週的週三,第三節課時,年級組的語文老師都來到了我們班,我和孩子們要一起學習一篇新的課文——《桂花雨》。這篇課文是第二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通篇內容簡潔,情感真摯,作者既回憶了自己童年時的快樂時光,又抒發了對家鄉的無限思念之情。隨着鈴聲的想起,我們的課堂開啓了!

桂花雨的教學反思範文

預想的情境匯入被一個小小的意外打亂了,自己稍事處理後便直奔了主題——書寫課題,分享課前孩子們蒐集的桂花資料。從上學期開始已逐漸在培養孩子們的預習習慣,會留一些預習的小任務,漸漸地孩子們越來越主動,蒐集的資料內容也越來越豐富。今天大家有的蒐集古詩詞,有的蒐集桂花用途、桂花的藥用價值,還有的說到桂花的分類,我也是第一次清楚桂花的這麼多知識,看來孩子們對桂花挺感興趣!爲了補充孩子們的資訊,也爲了讓桂花更直觀,我給孩子們出示了幾張桂花盛開時的圖片。嫩黃嫩黃的花瓣,一簇一簇的簇擁着,對於不常見的桂花,孩子們的小眼睛緊緊盯着。當介紹桂花糕時,有個孩子還幫我糾正錯詞,很有一副小行家的樣子。僅僅是課題匯入的一開始,孩子們的認真勁兒就出乎了我的意料。

接下來,我們開始走進文字——自由讀課文。本學期爲了讓孩子們朗讀的熱情更高漲,略讀課文都採用了同桌互讀形式,希望孩子們既能認真聽,也能大聲讀。在孩子們中間走動時發現,有的同桌關係很親密,讀得有聲有色,而有的同桌各讀各的,還不適應。其實這也是磨合新同桌關係的一個小計策,希望透過不斷地合作,孩子們之間慢慢形成默契,形成互幫互助的良好學習風氣。

讀完課文後,給大家了一個思考問題:課文圍繞“桂花”都寫了哪些內容?開始彙報了,孩子們的課堂生成——五花八門的答案開始涌現了!第一波:大寶同學,有模有樣地按照段落順序開始介紹主要內容,我隨即就勢,按順序寫了板書。雖然每段內容都已說出,但還不是那麼準確具體。所以每段又和大家一一校正,終於理清了脈絡。

知道主要內容後,我拋出了第二個問題:作者介紹了這麼多關於桂花的內容,哪一個你印象最深刻?在設計教案時,我希望孩子們能透過問題找到課文中最應重點理解的部分,也爲課後點撥寫作手法做準備。馬上第二波反饋來襲:小侯同學第一個回答問題,指出“搖花樂”給他印象最深。雖然我的預設中有,但位置是靠後的,因爲這部分內容在課文後半部分,但是孩子既然說出答案,我還是要順勢而就。提前在教室中來了一次“搖花樂”,下了一場“桂花雨”!雖然沒有了更多的鋪墊,但是設計的模仿動作環節,孩子們還是很喜歡的。我們使勁兒地搖着桂花樹,閉上眼睛想象着紛紛落下的桂花雨,再讀句子時,孩子們明顯興奮了很多,在互動合作中,大家體會到了“搖花”帶來的快樂。

好了,緊接着我們還要找“桂花給你留下印象深刻的特點”。這次大家異口同聲說到了桂花的“香”,我們終於有了默契!抓住機會,趕緊找描寫的'句子,指名彙報。這時孩子的火眼金晶又讓我眼前一亮!因爲在預設時,我只找了三個句子,滿以爲找得很全面了,但是孩子們很細心,找到了五處,而且每處都不只一個人找到。一一彙報後,我們有重點地品讀了三個句子,桂花的濃郁香氣給孩子們的印象又加深了。

進行到這裏,課堂就接近了尾聲,還有一個需要重點理解的句子,我們要好好體會,那就是文中的母親說:“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香。”爲了引導大家深入地思考,我問大家:“母親的意思是哪裏的桂花香?”“家鄉院子裏的!”“‘這裏的桂花香’指哪裏?”“杭州的!”“那你覺得哪裏的桂花香?”出乎意料地答案又一次出現了——“家鄉的!”孩子們又是異口同聲地回答,但答案不是我想要的。因爲課文裏明明寫着“家鄉的桂花”不是香飄十里,只能前後十幾家聞到香氣,而“杭州的桂花”是滿山的桂花樹,正是“香飄十里”。大家的反應是沒有經過認真思考隨意附和,還是已經理解了文中母親對於“家鄉桂花”的那份獨特感情,我真的不能確定。怎麼辦呢?試探一下吧!

我順勢說道:“那好,大家覺得家鄉院子裏的桂花香,老師要反駁你了!”我隨即讀了文中的兩個句子,證明事實上肯定是杭州的桂花香。然後問題來了——“你怎麼解釋呢?”“老師,這就像不論飯店的菜有多香,我們還是喜歡自己家裏做的飯,是一樣的!”大寶的回答正好說出了我要強調的重點。“那這又是問什麼?”我再追問,“因爲都是自己的家好,我們喜歡它!”“恩,是啊,因爲我們對於家,對於家鄉是有感情的,不論到哪裏都會思念它,會覺得它是最好的!”沒想到在課前我認爲是一個不好理解,不好表達的問題,在課堂上大家都已領會,而且還能舉例說明,看來預設的難點不攻自破。

接下來是最後一波讓我驚歎的生成,在拓展練習中,我設計了小練筆環節。這是爲課堂增加寫字環節,也是爲語文園地的想象作文做鋪墊。可能是中間學生的生成比較多,在時間把控上沒有安排好。離下課時間比較緊,我把練筆改變成了小提問,自由說出想象的內容。情境是:“當20年後的中秋佳節,作者再次回到家鄉,他的桂花樹還在,嫩黃的花瓣已再次開滿枝頭......作者會說些什麼,會做些什麼?”也許是之前的“搖桂花”讓孩子們真切感受到了桂花給作者帶來的快樂,也許是他們也喜歡上了桂花的濃郁香氣。平時不太愛說話的孩子也一下活躍起來,當下課鈴響時,大家還意猶未盡地想說說自己的想法,索性讓大家沒說出的話寫下來吧,小練筆緊接着跟上。每想到平時一下課就跑出去的孩子因爲有話想說也都坐在了座位上,大家寫得很是積極、認真。

當孩子們捧着自己寫的內容爭先恐後地讓我看時,我真的深刻意識到課堂的魅力所在到底在哪兒。它不是我們備課時按部就班能設計出來的,也不是孩子們不假思索隨聲附和能擁護出來的,課堂應該是隨時生成,隨時分享的地方,老師和孩子們應該在快樂地學習中不斷碰撞出火花,不斷交流自己的感受,這纔是有價值地合作和探究。今天孩子們的課堂反饋讓我深有感觸,也收穫頗多。課堂的生成不僅是學生認知的過程,也是教師引導的資源,更是教學反思的重點。我越來越喜歡和孩子們一起上課,一起學習!爲了讓我們的課堂更活躍,更有魅力,我會加倍努力,期待着每天和孩子們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