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大班美術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我想飛……》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美術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我想飛……》,歡迎大家分享。

大班美術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我想飛……》

活動目標:

透過活動能夠大膽想象各種飛行的方法,掌握畫飛行中的人物的技能,激發對想象畫的興趣。

活動準備:

飛行人和直立人圖片、背景圖片兩張、水彩筆、畫紙、雙面膠帶

活動過程:

1、調動幼兒已有經驗,引導幼兒想象各種會飛的物體或人物。教師:“有什麼,他們會飛?”幼兒“小鳥?”“小鳥它爲什麼會飛?”“因爲有翅膀!”……“還有什麼也會飛?”“奧特曼”“阿童木”……

2、引導幼兒觀察飛行人的動作特徵。教師:“昨天晚上,我給自己畫了兩幅畫像,看看他們有什麼不同?”出處。幼兒:“一個是飛着的,一個是站着的。”教師:“飛着的和站着的身體的部位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我們用你們的小手指當畫筆,來畫畫飛着的人!教師:“不行不行!我還飛不起來!幫幫我吧,幫我加上能讓我飛起來的工具吧?”幼兒:“給你加翅膀!給你加竹蜻蜓!給你加魔法棒……”

3、引導幼兒觀察飛行在天空時看到的事物,豐富幼兒繪畫的`背景。“我飛呀飛!”“看看我在哪幅裏更象在天上飛?”幼兒“有云!”“有藍天……”教師:“啊?這棵樹怎麼了?怎麼這麼矮?”幼兒猜……教師出示一棵完整的大樹!“其實這棵樹有這麼大!畫上只有一個樹頂,爲什麼?”教師引導幼兒猜測房頂教師:“我在天上飛還能看見什麼?”

4、幼兒繪畫。教師:“今天我們就畫,我在飛!先想想你準備畫你用什麼方法飛上天,然後在畫,你在天上看到的東西。”

5、幼兒交流自己的作品。

教學反思:

故事《我想飛》是《我想飛》主題裏的一個語言教學內容,透過小紙人爲實現自己“想飛”的心願,而不言放棄的態度和形爲來體現幼兒想飛的迫切心情。

透過對教材深入地理解,我透過談話匯入活動:“小朋友們,你們有沒有想過要飛啊?爲什麼想飛?”隨着簡單的匯入,孩子們的思維被緊緊地吸引到課題上來。孩子們的回答讓我敏感到這個教材的特點:寫出了孩子的心願。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能象小鳥一樣自由自在地在藍天上飛翔。因此,孩子們理解小紙人的心願和行動。基於這樣的發現,我在課中引用了第一人稱進行教學,我讓孩子們把自己想象成那個小紙人,當夥伴們諷刺嘲笑你時,你會怎麼說?當遇到困難時,你會怎麼想?怎麼做?當你飛上藍天時,你的心情怎樣……我發現,這樣的教學很快地使孩子將自己融入到角色中去,以自己的經驗理解着角色的心理變化,彷彿是訴說着自己的故事。當看到斌斌張天雙臂,仰着頭喊着:“我想飛、想飛、想飛!”時,當看到胤胤表演着一頭載到地上時的情境,當鑫瑜和淼淼說着對白時,我發現,這已經不是書本上的故事,而是孩子們自己的故事。在這樣的教學中,書本上文字中的語言、詞彙已經顯得不精彩也不重要了,更多的是孩子們用自己的思維組織着語言,用自己的語言抒發着情感。

所有的孩子都參與到了活動中,孩子們在講述、表演、討論中表達着自己的感受,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反思這節課之所以能成功,我想主要有這幾方面的原因:

1、教材的把握正確。我很好地將孩子的願望與小紙人的願望融合在一起,直接提取了幼兒的情感體驗透過讓幼兒自己觀察圖片來想象講述小紙人的想法,用表演來再現這樣的場景,讓幼兒有感而說,有感而發。

2、教師的激情投入。我在引導幼兒表現小紙人時,用自己的語音、語調和肢體,表達了小紙人真切的願望和情感,孩子們深受感染,並由此激發了他們表達的慾望。孩子們不僅加入自己的想法,並能有感情地進行表演。

3、教學策略的適當運用。第一人稱式的講述,並不適用於每一個故事。只有能令孩子身在其中,深有體會,才能成功實現角色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