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淺談怎麼在小學語文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語文教材中蘊含着許多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因素。在教學中,只有根據學生的需求,激發學生的興趣,喚醒他們的情感,鍛鍊他們的意志,發展他們的個性,促進學生心理素質健康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使學生的認知活動伴隨着豐富的情感、愉快的情緒而變得感知敏銳,想象豐富,思維活躍,從而達到學生全面素質提高的目的。

淺談怎麼在小學語文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創設積極的課堂學習心理氛圍

良好課堂學習心理氣氛的營造,需要教師的精心組織和主動創設。教師要更新觀念,重審師生關係,擺正自己在教學中的位置:即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輕鬆和諧、愉悅的狀態下學習,帶領學生向既定目標前進。教師在課堂中要充分體現對學生的尊重,要將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地位上,從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出發,運用好激勵性語言,在對教材的學習、理解、分析之中,幫助學生揭示心育內容,感受心育滋潤,接近心育目標。

1.創建融洽的師生關係。教師熱愛、信任學生和理解學生,學生尊重和敬仰教師,可以形成積極向上,愉快、活躍、和諧的課堂學習心理氣氛。因此在學生成長過程中應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以民主的方式指導和組織教學,以適應學生日益擴大的資訊面、學生的獨立性和日益增強的成人感的需要。如微笑地走進教室,微笑地上課。當學生回答問題或者提出問題有困難時,老師適時地微笑可以減輕或者化解學生的心理壓力。在課堂活動中,教師要處處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爲人師表,時時用自己的良好形象和誠信感化學生,給全班學生以積極的情緒體驗,以創造良好的課堂學習心理氣氛。

2.建立適當合理的學習期望。教育心理學的大量研究表明,教師對學生的高期望會使學生向好的積極的方向發展,教師對學生的低期望則會妨礙學生的進步。對於學生學習的期望,不僅要關注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還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與發展。只有當教師採取的方法合適,對學生的學習期望合理才能形成良好的課堂學習心理氣氛。因此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讚揚學生在學習上取得的成績,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在課堂教學中特別要避免使用你聽我說我告訴你之類的命令式、灌輸式的語言,堅持用鼓勵性的、商量式的語氣說話,例如請你繼續講你的分析是不是這樣請聽聽我的想法我想作一點補充如果這樣說是不是更全面等。教師在教學中使用這樣的語言表述,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充分挖掘教材蘊含的心理教學內容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學習是學生的主要活動,學生大量的`心理困擾也都產生於學習過程中,因此我們應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幫助他們順利地解決。實際上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適合心理輔導的內容和素材,而且學習過程中還會經常出現有利於實施心理教育的情境。教師要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結合教育教學實踐,鑽研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挖掘本學科心育內容。例如:教師透過選擇典型課文,開發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想象能力;透過對故事情節的感悟,對所營造出的教學情境的深入體會,發展學生思維的深度、廣度;透過課文對人物語言、動作、品格的描寫,受到人文內涵的薰陶,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只要教師細心挖掘、善加利用,那麼,在一篇篇課文的教學中,在一個個生動例子的研讀中,一定能挖掘出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豐富內容,收到心育的實效。

學生智力因素的開發,重在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要抓住各種教育契機反覆滲透、耐心誘導和細心培養。可結合多媒體教學,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設計激發探索總結探索的教學結構,引導學生進行再創造的活動。教師要多嘗試進行開放的課堂教學,這樣的課不僅可以給學生以樂趣,更可以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心,使學生的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因此,在教學中要着眼於心理素質教育來進行教學,使學生的學習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真正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