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用心生活,快樂寫作--淺談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 作文指導

 摘要:爲了讓學生樂於寫作,讓學生的作文言之有物,抒發真情實感,我讓學生堅持觀察生活,感悟生活,收集與課文相關的內容,真正做到寫作就是學生思想快樂的行走。

用心生活,快樂寫作--淺談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 作文指導

關鍵詞:興趣、積累、感悟,真情

說到作文教學之難,有人歸納了當今中學生作文的“三乏說”,即學生學識貧乏,生活積蓄貧乏,思想情感貧乏。因此,如何激活學生潛在的知識儲備、開啟學生自己生活的寶庫以及撥動學生心靈的琴絃,是當前作文教學的難點和重點。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我發現,中學生作文之所以這麼"難",原因不外乎三個:一是中學生缺乏寫作興趣;二是寫作素材平時積累不足,三是缺乏真情實感。爲此,本人從這三個方面入手,對作文教學進行了改進。

一、 培養興趣,激發寫作慾望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大教育家孔子說過"不興其藝,不能樂學”。  教育家贊可夫也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使兒童的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 "可見,興趣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內動力。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

1、週記記一週學習生活中有趣味的事

爲了讓學生體驗生活,,享受學習生活中的樂趣,我們應該讓作文教學回歸生活,讓作文內容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生活。我讓學生把課間十分鐘、把活動課、課堂上最開心、最有意義最感動的事…記錄在週記裏,每到晚自習時,我就讓寫得好的學生展示自己的作文,激勵其他學生的寫作熱情。記得在一次週記裏,絕大多數學生都寫到他們的班主任,爲了讓學生很快適應初中生活,幾乎把所有的休息時間都用在關心學生,找學生談心、晚上陪到學生睡覺了才走,自己的女兒卻只有在週末時才真正在一起吃一頓,這個事情是由班裏的一位學生講述的,原因是那個學生的家長剛好也是一位老師,正好教到他們班主任的女兒,班主任的'女兒把此事寫在了作文裏,全班同學紛紛傳開了,於是就寫出了一篇篇感人的文段或語句:

 “有這樣關心我們的老師,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老師如同我們的親人一樣,關心着我們、愛護着我們,我們如同沐浴在春風裏,這嫩綠的芽兒,沒有理由不奮力生長,沒有理由不開最鮮豔的花,結最好的果實”“老師無微不至的關懷讓我這顆不思進取的心,收住了野馬一樣的心?…有這樣理解老師的學生,還愁學生寫不好文章?

在展示了學生習作後,就讓學生無計名投票的方式選出本期最佳寫作之星一名、創新寫作之星二名,進步寫作之星三名,並把他們的作文張貼到教室外牆的寫作天地裏,供大家閱讀與參考。這樣獲獎學生的成就感得到充分體現,也得到同學們的讚賞和認可,你說,這些同學的寫作興趣能不發揮到極致嗎,讚歎他們的同學難道不想認真寫好作文來展示自己的能力嗎,他們的寫作興趣能不被激發出來嗎?

接下來的一週時間,學生又在用心觀察生活,寫生活,可想而知下一次的週記果實定是沉甸甸的。

2、課前講故事

學生都愛聽故事,爲了讓他們興趣盎然地進入寫作狀態,形成輕鬆的寫作氛圍,我告訴學生,作文就是把聽到的主要內容記錄下來,讓別人看了清楚明白。接着再給學生講一個故事,學生聽得聚精會神。之後,請兩名同學上臺複述,臺下同學可以提示補充,最後讓學生把故事寫下來。同學們都滿懷信心地完成了本次作文,文章大都通順流暢、具體,我不失時機地給予他們表揚和鼓勵。這樣的訓練使學生心情愉快,既有了成功的體驗,又減輕了對作文的畏懼心理,也提高了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同時也讓學生對寫作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二、 厚積薄發,積累素材

寫好作文非一日之功,要想寫出具體生動有特色的文章,學生不僅要掌握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有生活積累和寫作知識的積累。然而,在生活中如果不去做一個善於觀察的"有心人",許多有用的材料就會從自己筆尖下溜走,寫起文章來必然筆重千斤。因而,要指導學生處處留心周圍的事物,還要用他山之石,以攻自己的玉;我做了以下嘗試。

1、 摘抄優美語段

荀子說:“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我以爲,喜歡範文、熟悉範文正是學生寫作文的起始,讓學生在作文園地裏精心採擷,把自己喜歡的、可借鑑的作文編成集子,變爲自己的"作文集"。這個階段是學生"尋覓珍寶"的過程,也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因此,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多讀課外書籍,特別是作文方面的書,並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隨時摘錄優美的詞語、好的句子或段落,記下自己的感想見聞,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和讀書、摘記習慣。如果學生能把讀到的好詞佳句,精彩片斷,一一摘錄下來,時常溫習,在潛意識裏,對文章的遣詞造句產生愛意。愛之則親之,親之則效之。日積月累,定能厚積而薄發。

2、 廣泛閱讀,寫讀書心得

習作離不開積累,厚積才能薄發。積累又離不開豐富的閱讀活動怎樣讓孩子們樂意讀課外書呢?

學期初,每週定時帶學生去閱覽室閱讀,並要求學生摘抄優美語句,另外我還和學生一起閱讀書後面的名著,還和大家一起寫成讀書心得;此外我組織學生把自己的圖書帶到學校,建立班級圖書角,讓學生在學校隨時隨地都有書看。在讀書的氛圍下,孩子們心動了,他們被感染了,他們也陶醉了。如果你發現,課間手捧一本書,醉心閱讀的那些孩子,就是我們班的。

於是,我又讓每組學生,共用一個本子,把自己的閱讀心得寫下來。學生們又爲自己的閱讀本取了好聽的名字:“聚寶本”、“積金本”、“採蜜本”。他們既像一隻只辛勞釀蜜的小蜜蜂,又像一個個積極執著的淘金者,這樣做既加強了學生間的合作與分享,又起到互相監督的作用,還加強了學生作文素材的積累,真是一舉三得呀。

3、積累生活

有的學生往往只經歷過某事,卻未感悟過某事,所以在寫作時往往找不到素材,爲此,我讓學生走進生活,積極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組織學生走向社會,走進生活,此外,我還經常與家長溝通,指導家長利用雙休日、節假日多給予孩子參與家庭生活活動的機會、多帶孩子外出活動,公園、遊樂場……哪怕是鄉村、田野,工廠、工地也好;我們甚至可以把此項活動作爲語文家庭作業佈置給學生,佈置給家長,讓學生真正地融入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感知現實生活,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真實感受,從而積累生活的體驗,這樣在寫作時就會有寫作的素材了。

三、書寫真情實感

    在《教師博覽》看到過這樣一篇叫《扛着棺材上考場》文章,說的就是現在很多學生的作文不寫真情,只爲作文而寫作文,以虛構來博得優勝,真夠讓人痛心的,這恰恰讓我認識到語文教學不能只重視技術上的灌溉,而忽略情感的培養。爲此,我認識到讓學生寫真情實感是多麼重要,於是我做了以下嘗試,多多的讓孩子們感受生活,少讓他們看那些所謂的標準、滿分作文;鼓勵他們從身邊的小事寫起,不要求華麗的文字;讓他們一個一個地上臺朗誦自己的文章,要感動臺下的同學纔算合格;教導他們傳統的美德教育,如感恩,孝順父母,讓他們感受到生活的艱辛,父母的艱難,讓他們用一顆敏感的心來觀察這個社會。

在學習七年級教材第五單元內容時,爲了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自己被濃濃的親情所包圍,我要求學生每天用十五分鐘來觀察自己的父母,或爺爺奶奶等和你生活在一起的親人,整理一下他們那些事是在爲你而做,哪些事讓你最感動,哪些事讓你敬佩…並且讓學生收集有關親情的文章,在上課時,讓學生念自己收集到的文章,讓他們再一次感受什麼是親情,讓學生明白感人的東西並不都是轟轟烈烈的,小事也能體現親情。於是在在作文課時就有不少佳作出現,學生更好的理解自己的父母,更加熱愛學習了,有一位學生寫了一篇名叫《回頭》的文章堪稱佳作,摘抄片斷如下:一天,我和父親一起去書店買書。我騎着車跟在父親後面,隔了一段距離,慢悠悠地,還東張西望地,突然我發現父親每隔了一會兒便會轉過頭來,眼裏充滿了關切和擔憂-父親知道我騎車一向是橫衝直撞地。我頓時感到了一些不安,父親每隔一會兒回頭看我,實在太辛苦了。於是,我想讓父親不那麼辛苦。於是悄悄地加速了,騎到了父親的前面,心想父親就不會那麼辛苦地回頭看了,可以靜下心來慢悠悠地騎車了。

頓時,我的心裏得到一陣解脫,心中舒適了。然而這種舒適並沒有持續多久,我忽然想起:父親的車舊了,車上很多地方壞了,他騎在我的後面,不會發生什麼吧?想着想着,我情不自禁地轉過了頭看了看父親-就像剛纔父親轉過頭來看我似的,眼裏充滿了關切和擔憂。

當然還有不少這樣的優秀作文,就不一一列舉,總之,學生是真正地體會到了小事中蘊含着濃濃的親情,親情不只存在於生病時這種千篇一律的文章中。真正讓學生做到我以我手寫我心,我以我心吐真情。” 在作文展示完後,我讓學生自己再修改自己地作文,下次課時自由展示並選出進步之星。

可見只有學生願意吐露真情,文章纔會真實感人,他們的心泉纔會自然流淌,學生的作文就會水到渠成地自然流瀉出來,文思如飛瀑般一瀉千里。

總之爲了讓學生樂於寫作,找到寫作的樂趣,我就做了以上幾點,這是我在教學中微小的收穫。當然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工,學生作文的提高,需要老師堅持不懈的培養和激發,願我在以後的工作中能在這方面有較大的收穫。

參考文獻:

《論語》

《教師博覽》文摘版2011 5

《作文教學之友》

《語文月刊》2011 4

 

冰冰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