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資料

培養學生資訊能力,推進素質教育

南京市第十三中學

培養學生資訊能力,推進素質教育

[關鍵詞]資訊能力;素質教育;建構主義理論

[摘要]本文從“資訊社會所需的人才必須具有良好的資訊能力”、“資訊能力是學生學習能力的決定性因素”、“資訊技術課越來越向綜合課程方向發展”三方面論述了培養學生資訊能力的重要性;進而闡述如何培養學生資訊能力,推進素質教育;並指出每一位資訊技術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

[引言]21世紀是人類全面進入資訊化社會的世紀,21世紀對教育需求的特點也就是資訊化社會對教育需求的特點。資訊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資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應具有什麼樣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素質?1995年5月日本政府投入大量資金實施了一項在基礎教育領域有重大影響的試驗研究項目:“100所中小學聯網試驗研究”。他們之所以投入大量資金實施這個項目,其目的是能培養出資訊獲取、資訊分析與資訊加工能力很強的學生。他們認爲具有這樣一種能力對於能適應21世紀激烈的國際競爭的新型人才是至關重要的。我們認爲這種看法是有道理的。值得借鑑。今年9月份起,我省中學已經全面開設資訊技術課,由此可見,培養學生資訊能力,推進素質教育,是我們每一位資訊技術課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

一、     論培養學生資訊能力的重要性

1、          國家對資訊課程高度重視

  隨着社會資訊化程度的加深,許多發達國家已經認識到,資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必須具有良好的資訊意識和資訊能力,基礎教育應承擔起培養這種素質的職責。從20世紀80年代起,美國、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極有遠見地對基礎教育提出了從培養目標到課程內容的資訊課程要求。我國也充分意識到培養學生資訊能力的重要性。

中國國務院在《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要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的意識,重視培養學生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教育部關於中小學資訊技術教育的規劃目標中也明確提出:到2000年,爭取全國有10萬所中小學、2000萬名中小學生能夠接受資訊技術教育;到2002年,全國有15萬所中小學、3000萬名中小學生能接受資訊技術教育;到2002年,爭取在高中階段開設資訊技術教育必修課。

由此可見,21世紀國家之間的競爭已歸結爲人才之間的競爭,而人才之間的競爭,已歸結爲資訊能力的競爭。

    (2)資訊能力是學生學習能力的決定性因素

     在研究兒童認知發展基礎上產生的建構主義理論,不僅形成了全新的學習理論,也正在形成全新的教學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環境強調以學生爲中心,不僅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爲資訊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且要求老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爲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可見在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對學生的資訊能力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學生的資訊能力不同,學習的效果會明顯不同。筆者在講述計算機的邏輯組成時,讓學生帶着幾個問題觀看《開天闢地》教學光盤中相關片段。結果發現,學生回答問題的準確程度參差不齊。正是因爲資訊能力的差異,才導致學習能力的差異,從而引起學習效果的明顯不同。

(3)資訊技術課會越來越向綜合課程方向發展

    由於計算機本身所具有的工具性的特點,使得計算機課能夠跨學科教學,資訊技術課會越來越向綜合課程方向發展。在這裏,強調的不是計算機知識點本身,而是對知識的使用方法,對知識的整合創造的能力。例如鍵盤練習和英語學習相結合;用“畫筆”進行美術作品創作、賀卡製作;用word進行作文、板報、校刊的編排;用excel進行班級成績的整理、學習情況的數據分析、班級通訊錄的製作等。透過對同一知識點不同方向,不同側重點的多次重現,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與創新意識。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

   由以上三點可以看出培養學生的資訊處理能力是關係到學生的學習能力乃至培養學生素質的大問題。作爲中學資訊技術教師應義不容辭地擔當起社會以及歷史賦予我們的這一神聖的使命。

二、論如何培養學生資訊能力

   筆者認爲中學資訊技術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瞭解計算機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計算機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資訊意識和創新意識、有效培養學生對資訊的收集、處理、應用和傳輸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造能力,教學中要時刻注意資訊技術教學不僅僅是傳授計算機的基礎知識,更不是片面追求“學而致用”的職業培訓,而是把計算機作爲一種工具,來提高中學生的素質,培養他們用資訊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習能力。

在以前的計算機課中,筆者發現,老師講得好,學生盡力地去學,學生對於計算機課上講的知識把握比較好。但他們只是單純地去學習計算機這一門課程,很少有人將所學的計算機知識應用到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去。如學生在學習Excel使用工作表數據庫時,我發現幾乎所有學生能根據老師要求以很快的速度建立一個數據庫,並對這些數據進行排序、篩選等操作。但當我問學生“請大家想想,我們可以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什麼問題?”時,卻有大部分學生回答不出。說明大部分學生還不具備很好的資訊意識,這與計算機本身所具有的工具性的特點相悖,這也是以前計算機教學的失敗之處。

筆者認爲要上好資訊技術課,必須把握住以下幾點:

1、          上好第一節課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第一節課中應讓學生懂得資訊的概念以及從國家對資訊課程的重視、計算機工具性的特點、資訊課程越來越向綜合性課程方向發展等方面來講述資訊技術課的重要性。讓學生意識到學習資訊技術課不僅僅是學習計算機,還對其他學科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從而引起學生的重視。並可請高年級這門學科學得好的學生講講他們的學習心得,做學法指導,讓學生對這一門學科的學習方法有所瞭解。以後的學習中才不至於盲目不知所措。

2、          教學形式應多樣

21世紀是一個資訊萬變的時代。僅靠書本上的知識是沒有辦法教好學生的。考慮到現在整個社會都很重視資訊產業的現狀,許多報刊、雜誌以及電視節目上都有相關報導。而且學生很想了解計算機發展的一些最新動態,瞭解一些網絡知識,一些新的軟件。考慮到這一點我在我所教的班級每一星期讓學生推選一位小博士,在這一週上課前花5分鐘時間讓他給大家講講這一週時間中他所瞭解的一些計算機方面的資訊、以及自己的學習的一些心得、體會,供大家一起分享。這樣不僅激發起學生學習這門科目的興趣,而且使全班同學能一同瞭解課本以外的資訊、一同進步;緊跟時代脈搏。

   3、探索新的教學模式

當前,以多媒體和Internet爲標誌的新的資訊技術革命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着人們的生產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毫無疑問,這不僅是資訊技術發展的又一里程碑,而且必將引起教育領域的深刻變革,使教育體制與教學模式產生新的重大飛躍。在基於Internet的教育網絡的基礎上進一步與多媒體相結合,將發展出一種適應21世紀教育需求的全新教育體制與教學模式。

筆者曾就這種教學模式,做了一點嘗試。在高中課本第一章第三節“計算機的基本組成和基本操作”教學過程中,我發現:這一部分知識比較枯燥、難懂,學生不太愛聽,如果使用課件輔助教學效果比較好;並且高中學生已具備一些抽象思維能力、自學能力不需要老師過多講解;而且高中生計算機水平特別參差不齊,計算機基礎知識有的學生早就掌握,有的學生還從沒接觸過。我就考慮做這樣一個基於建構主義理論的課件。這個課件透過學生機房服務器裝到每臺學生機上。而且每臺學生機可以上Internet。我製作這個課件的意圖是教師提供給學生一些與本節課相關的文字資料庫、圖片資料庫以及積件庫,供學生自學;學生認爲已經掌握本節課的知識時可選擇進入測試模組。在測試模組中提供一些測試題,滿分爲100。只有測試分數超過80分得學生才能說明你達標檢測過關。只有這時纔可以透過老師提供的一些連結去網上學習課本以外的知識(當然只提供了與本節課所學知識相關的網站)。否則還必須重新學習、做測試題。從而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要求,擴充他們的知識面。

4、          設活動課、選修課作爲課堂教學的拓展和延伸

在資訊課程的教學中肯定會涌現出許多電腦愛好者。這些學生不滿足課堂所學,對計算機的許多專業知識和應用技術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有計劃的課外實踐活動對這些學生的愛好能給予培養和正確引導。

目前中學的活動課、選修課內容可分爲兩大部分:一是程序設計;二是應用軟件使用。學習程序設計對培養中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創新意識都有很大的幫助。在應用技術的課外實踐中把計算機當作資訊處理的工具,讓學生整合各科所學文化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創作和資訊交流。筆者在指導學生學習多媒體軟件製作時,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大膽構思、創新。結果學生做出來的軟件創意很好,不拘一格。有的學生有感於語文課本中“庖丁解牛”這一課文,製作了一個“庖丁解牛”的動畫,並從中悟出一定道理;有的學生有感於婦女能撐半邊天製作的“半邊天”也很生動形象;有的學生根據地理課本中學習的水循環制作了“水”的軟件,透過水循環的原理告訴人們要節約水的道理;更有一位同學有感於微軟的IE瀏覽器瀏覽網頁比較煩瑣,自己用Authorware5.0製作了“簡易瀏覽器”來瀏覽網頁,在參加江蘇省第三屆OEH中學生多媒體軟件製作大賽中得到評委的一致好評,並獲得一等獎的好成績。

透過活動課、延伸課的延伸教學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資訊能力,在整合各科所學知識的基礎上的創作更是他們的綜合素質進一步提高,從而促進素質教育。

三、       資訊技術教師任重而道遠

資訊技術課是一門新興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缺少現成的教學經驗供我們借鑑;而且資訊技術本身就是一門飛速發展的技術。探索新的環境下的新型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培養具備一定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以及資訊能力的學生,已是我們資訊技術教師刻不容緩的責任。爲了中華民族的騰飛,讓我們從現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