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陋室銘》優秀教學設計範文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陋室銘》優秀教學設計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陋室銘》優秀教學設計範文

《陋室銘》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背誦默寫,掌握相關的文言文字詞,理解課文內容。

能力目標:瞭解“銘”的特點,學習託物言志的寫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朗誦並背誦課文。

結合學習重點文言詞彙,理解課文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學習託物言志的寫法並學會仿寫。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方法:

誦讀法、質疑法、討論法、提問法。

教學過程:

匯入

俗話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狗窩,這是形象的比喻,說自己的家就算再亂再破也是最好的。唐代詩人劉禹錫就把自己家稱爲陋室,這個在作者看來也是最好的草屋到底好在哪裏,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參觀一下。

作家及寫作背景簡介

本文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代詩人、哲學家。劉禹錫生活在安史之亂以後的中唐時期,因參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運動得罪了當朝的權貴,被貶爲安徽省和州通判。在此背景下,劉禹錫創作了《陋室銘》。

文體介紹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爲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整體感知課文

初讀課文,熟悉課文。學習文言文首先要學會流暢的朗讀,流暢的朗讀時理解文意的基礎。

學生自由讀一遍,讀時注意字音、停頓。讀準、讀順。

聽錄音,對照字音、停頓,糾錯。認真聽並揣摩體會字音、停頓。

抽生單獨讀,其他同學認真聽讀,聽後進行評價。

學生齊讀,體會感受。

五、具體感知

1、二讀課文,疏通文意

(1)學生自由默讀,同時結合註釋和工具書,口頭翻譯全文,瞭解課文大意。如果有疑難處可前後桌小聲討論,仍不能解決做記號等會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解決。

(2)組織解疑,檢查自學效果並引導解疑。

(3)翻譯重點文言詞彙和語句(提問學生單獨回答),學生思考、回答、識記。老師點撥、指導。名:著名。馨:香氣,這裏指品德高尚。案牘:官府的公文。鴻儒:博學的人。勞形:使身體勞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是間簡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裏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簡陋了。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與我談笑的是博學的人,往來的沒有不懂學問的人。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公文勞累身心。何陋之有:有什麼簡陋的呢?(賓語前置:有何之陋?)

2、三讀課文,體會感情。

感受音韻美。這是一篇銘文,有押韻的特點,讀起來朗朗上口。大家一起有感情的朗讀一遍,感受它的音韻美。

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a、本文最富哲理、最能體現作者寫作主旨的一句是什麼?這句話是怎樣引出的?

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句話先由說“山”、“水”然後引出“德馨”的。

b、作者寫陋室,那陋室真的“陋”嗎?

答:不是,這就是作者的巧妙之處,雖寫陋室卻表現了“陋室不陋”。

c、本文從哪幾個方面來論述陋室不陋的?試結合文章的語言加以分析。

答:“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這是寫陋室自然環境清幽寧靜。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這是寫陋室往來客人的高雅不俗。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是寫陋室主人的生活情趣————恬適。

d、作者明寫劉禹錫的陋室,爲什麼又要提到諸葛廬和子云亭?而且還要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呢?

答:引古代賢士的名室來證自己的“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勉,表明“陋室”主人也同樣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結尾引用孔子的話,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e、身居陋室,作者卻以爲陋室不陋,那麼作者想借陋室表達他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呢?

答:表達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六、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學習託物言志的技法:

文章一開頭以山、水作比,引出陋室,接着從自然環境、交往人物、生活情趣三方面來描寫陋室,暗示陋室不陋,又以“諸葛廬”“子云亭”作比,表明“惟吾德馨”,最後引用孔子的話畫龍點睛,總結全文。文章透過讚揚簡陋的居室,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高尚情趣。我們把這種寫法叫做託物言志。

託物——陋室:對陋室的環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進行描寫。

言志——表達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文章主題思想)

根據板書提示嘗試背誦

1、以遊戲形式進行,一人背一句。

2、學生自願起來單獨背誦。

3、全體齊背一遍。

小結:文中透過對居室的描繪,極力形容不陋,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運用託物言志的寫法)我們不僅要體會作者作文的情感,更要學習和掌握託物言志的寫法。

課後作業

1、熟練背誦並默寫全文。

2、以《_______銘》爲題,仿寫陋室銘,運用託物言志的寫法。

《陋室銘》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瞭解“銘”這種文體的特點,理解文章內容。

2.掌握託物言志的寫法。

3.體會作者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二、課型

新授課

三、教學重點

1.背誦課文

2.理解文章內容,掌握託物言志

四、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是如何借陋室表達自己的節操和情趣的。

五、教學課時

一課時

六、教學方法

1.講授法

2.討論法

3.誦讀法

七、教學步驟

(一)匯入

曾經有一位文人因政治革新,得罪了當朝權貴寵臣,被貶爲安徽省和州通判。按當時的規定,他應住衙門裏三房三廂的屋子就是我們如今所說的三室三廳;可是當地的知縣是個趨炎附勢的小人,他見文人是被貶而來,便多方刁難他。知縣強迫這位文人在半年的時間內搬了三次家,這住房是一次比一次小,最後成了一間只能容納一牀一桌一椅的陋室。如果同學們是這位文人,你們會怎麼辦呢?

我們的文人用了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他選擇寫了一篇文章,立於房門前。那今天呢,我們就要來學習這篇立於房門前的文章《陋室銘》,一起了解這位文人是怎麼想的,請大家翻到書本第173頁。

(板書:陋室銘)

(二)教師活動:作者及文體介紹

同學們知道這位文人是誰了嗎?

是的,就是劉禹錫。

(板書:劉禹錫)

那哪位同學能告訴老師他所瞭解的劉禹錫呢?

明確:劉禹錫,字夢得,晚年自號廬山人,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政治家。

陋室,是作者給自己的居室取的名字,意思是簡陋的屋子。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爲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這在書上註釋一中有解釋,同學們注意勾畫。

(三)教師活動:範讀

現在呢,老師先讀一遍課文,請大家注意:①聽清字音。不熟悉的字音要標註。②聽清斷句,停頓的地方也要進行標註。

好了,現在該同學們來展示了。(起讀)

同學們讀的很好,請注意以下幾個字。

(四)教師活動:翻譯課文

根據同學們課前的預習,老師在這想先考考大家。誰能爲老師解釋一下“惟吾德馨的‘馨’,談笑有鴻儒的‘鴻儒’,往來無白丁的‘白丁’,無案牘之勞形的‘案牘’”。

明確:馨:香氣,這裏指品德高尚。鴻儒:博學的人。白丁:平民。案牘:官府的公文。

同學們都解釋的非常準確,看來有很認真的預習。這些字詞,在我們第174頁課文下方,都是有解釋的。學習文言文,就要學會將文言文翻譯成我們今天所用的現代漢語,我們來回憶一下原來老師所說過翻譯文言文的方法,首先,要幹什麼呀?(生:字字譯)然後呢?(生:補差漏)最後呢?(生:變雙變序),大家都記得非常清楚,那現在老師就想先請同學們按照這個方法將課文翻譯一遍。

明確:山不在於高,有仙人就能天下有名。水不在於深,有龍就能成爲靈異的水。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

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裏。(這位同學把長翻譯爲長到,入翻譯爲映入,非常好)和我談笑的有博學的人,和我往來的沒有平民。可以彈不加裝飾的琴,閱讀佛經。(這裏呢,老師要稍微說一下,“亂耳”和“勞形”這裏我們翻譯爲使兩耳擾亂,和使身體勞累,那這裏我們就可以翻譯爲)沒有奏樂的聲音使我的兩耳擾亂,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

(這好比)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的亭子。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這地方老師發現這位同學把“有”字翻譯在最前面,翻譯爲:有何陋之。稍微給同學們說一下這裏是賓語前置的句型,“之”是賓語前置的標誌,以後我們只要看到“何……有”我們就要知道這是賓語前置。

同學們都翻譯的很好,在我們對文章有了一定理解之後呢,老師現在想請同學們再一次的朗讀課文,這次要帶上你們的理解。(起讀)

(五)教師活動:分析課文

這一次讀課文後你們是不是覺得文章朗朗上口呢,這個就是老師剛剛所說銘文的特徵了,是用韻的,現在你們快速的找找文中哪些字是用韻的。

明確:名、靈、馨、青、丁、經、形、亭

同學們都找的非常準確。

那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陋室銘。

文章的題目是《陋室銘》,但是作者並沒有直接寫陋室,而是從什麼寫起呢?

明確:山和水

那哪一句描寫的是山呢?

明確: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那哪一句是描寫的水呢?

明確: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些都是古人的俗語。古代傳說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龍隱現,興雲作雨,所以人們認爲水中有龍就會顯示神靈。作者沒有直接寫陋室,而是先寫山和水,以有仙之山和有龍之水來比喻陋室,這種寫作手法叫做比興。

(板書:比興山和水)

我們瞭解山之名不在於高而在於仙,水之靈不在於深而在於龍,那麼我們的陋室,陋與不陋在於什麼呢,哪位同學用文中的話回答一下老師。

明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那也就是說明室之陋與不陋,也就不在於它是否富麗堂皇,而在於主人之德是否高尚。這裏“馨”字就是畫龍點睛之筆,它統領全篇,是全文的文眼。

說陋室陋,可到底是怎樣的陋呢,我們就一起繼續看一看文章。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臺階上已經長滿了青苔,可見房子是怎麼樣的。

明確:常年失修,極爲簡陋。

房子已經常年失修,窗前門旁都長滿青草,這居住的環境也是荒涼冷落。這一句呢,我們可以看出是在描寫陋室的環境。

作者寫陋室的環境採用什麼修辭方法呢?

明確:對偶。

(板書:對偶描環境)

對偶是指用數字相等,結構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對應或相近意思的一種修辭手法。

“苔痕”相對?“草色”。“階綠”相對?“簾青”。“上”相對?“入”。

陋室的環境是古樸,而與陋室主人來往的都是什麼人?哪位同學能用文中的話告訴老師一下呢?

明確: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我們可以知道來他這做客的都是博學的人,沒有學問平平的人。俗話說,欲知其人應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這就是說,要想知道他的爲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明白了。這兩句用了襯托,襯托我們屋主是怎樣的人?

明確:德才兼備

是呀,襯托出屋主是一個德才兼備,具有高雅脫俗情懷的文人。時有鴻儒來往,常同高朋談笑。

(板書:襯托誇朋友)

知道了主人的朋友,我們再一起看看他們的生活是怎樣的?“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他們在陋室裏很隨性,彈彈古琴,看看佛經,沒有不健康的音樂擾亂,也沒有繁冗的公文勞累身心。我們可以看出這句在話生活。這裏呢,老師發現作者又用了一種寫作手法,同學們告訴老師是什麼手法啊?

明確:對比

作者用了對比的手法,表現出作者怎樣的情趣呢?

明確:恬淡閒適、安貧樂道的情趣。

(板書:對比話生活)

總之,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實不陋。作者所寫的這一切呼應開頭表明了我們的文章主旨,我們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麼啊?

明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我們可以看出正因爲主人道德高尚,名聲遠揚,陋室才見其不陋。經過作者反覆描寫陪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一主旨已經很突出了,感覺意思似乎已經寫盡,可爲什麼又寫諸葛廬、子云亭呢,哪位同學能告訴老師爲什麼呢?

明確:諸葛廬和子云亭都很簡陋,但因爲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們的景仰。作者也想以古代名賢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

前有古人後有來者,作者這個陋室將與諸葛亮的草廬、揚子云的亭子一樣被後人所稱道,作者也要像諸葛亮和揚子云一樣被後人所敬仰。似乎到這我們感覺文章要結束了,可作者又引用了孔子的話。“孔子云:‘何陋之有?’”大家肯定有疑問了,爲什麼又要引用孔子的這句話呢?其實呢孔子這句話是個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對他說:“那個地方十分簡陋,你怎麼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說:“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話很坦率,而劉禹錫只引後一句,哪位同學能告訴老師爲什麼劉禹錫只引用的最後一句呢?

明確:前一句的意思已包含在文章中。

哦,因爲前一句的意思已包含在文章中,作者前面所寫的那麼多,就是把自己比作和孔子一類的君子,這樣更突出了作者高潔偉岸和不隨世俗的志趣和抱負。這呢,就是用了類比的手法來立志向了。

(板書:類比立志向)

到這我們可以再一次的感受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劉禹錫的陋室一點也不陋。

(板書:陋室不陋)

同學們,讓我們帶着剛纔所看到的景色,體會到的那些志趣,感受到的.那些情感,用心地再一次讀一遍課文,也嘗試這將這篇文章背誦下來。

同學們真是讓老師感受到詩人飽滿的情感啊。現在我們回想老師在課前說的那個故事,我們的這位文人劉禹錫,經歷三次的搬家,房子一次比一次小,他沒有和我們一樣氣憤找知縣理論,而是寫了《陋室銘》立於自己房門前,這表達了劉禹錫的什麼情操呢?

明確:高潔傲岸,不求聞達,安貧樂道。

他用他的陋室這一“物”來表達他高潔傲岸,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志向”。

(板書:物→志)

這個就是“託物言志”。託物言志:是指透過描寫客觀事物,寄託、傳達作者的某種感情、抱負和志趣。即將個人之“志”依託在某個具體之“物”上。於是,這個“物”便具有了某種象徵意義,成爲作者的志趣、意願或理想的寄託者。

(板書:託物言志)

(六)教師活動:總結

同學們,身居陋室,心憂天下,自古以來就是多少仁人志士推崇的高風亮節。劉禹錫憑藉《陋室銘》這篇傳世之作,發表了他響亮的人生宣言。在這篇只有81個字的短文裏,我們可以清晰地解讀出這樣達觀而充滿哲理的人生態度:生活的清貧絕不妨礙精神的富有,只要擁有高尚的情操和寬廣的胸襟,就擁有了豐富多彩的精神廣場。清貧的物質世界頓時會向我們展開異樣的色彩:一片青苔,一抹草色,一縷清風,一陣蛙鳴,都有了幾分聖潔的意味。達到了這層境界,我們就可以坦然反問: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何陋之有?

最後,讓我們懷着對劉禹錫的深深敬仰齊讀課文,再次體會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陋室銘》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朗讀、背誦全文。掌握重點文言實詞。

2.學習託物言志的寫作技巧。

3.體會作者安貧樂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質,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名利觀。

二、教學重點:

1.疏通文言語句,分析文章內容。

2.朗讀、背誦文言課文。

三、教學難點: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學習託物言志的寫法。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步驟

環節一:引入(此環節2分鐘)

(一)安排課前2分鐘學生演講

要求:學生提前做好演講準備,演講的內容爲“我眼中的鄭板橋”。重點介紹清代書畫家、文學家鄭板橋的精神品質,尤其是他所說的“花香不在多,室雅何須大”這句話。

(二)教師根據學生的演講引出今天所學的課文——唐代詩人和哲學家劉禹錫的千古名篇《陋室銘》。

環節二:走近作者及文字(此環節3分鐘)

(一)學生相互交流預習的心得。(學生相互交換預習學案,針對預習題互相評改,請一個小組派代表讀一讀有關劉禹錫介紹及本文寫作背景。

作者簡介:

劉禹錫,彭城人,祖籍洛陽,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文學家和哲學家,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我們已經學過他的詩詞有《竹枝詞》《烏衣巷》《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等。

寫作背景:

當時他被貶到和州做刺史時,按當時規定,他應住衙門裏的三間屋子。可是和州知縣見他被貶而來,便多方刁難。半年之內讓他搬家三次,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後讓他住進了一所非常簡陋的小房子。他在憤激之中,一氣呵成,寫成了《陋室銘》,並請有名的書法家柳公權刻寫在碑上,豎在門外,以明心志。

文章體裁:

“銘”古代是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爲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環節三:朗讀並感知課文。(此環節5分鐘)

1、學生自讀課文:熟悉生字讀音,揣摩停頓、語速、語調,感知文章內容。

2、檢查學生掌握生字情況。

下列生字怎麼讀?

3、讓一名學生試讀全文,師生評價優劣(評價停頓、語速、語調、感情處理是否得當)。

4、聽名家朗讀課文,師生欣賞評價。這篇銘文不僅押韻而且運用了許多對偶句,請找出韻腳和對偶句。

5、學生同桌結合練習朗讀,把握好停頓、語速和語調。

6、再讓一名學生朗讀,師生評價、指導。

7、全班齊讀。(師:這篇銘文,由於多數句子押韻,讀來琅琅上口,現在我們全班同學一起帶着感情再讀一遍,好嗎?)

環節四:理解字詞、疏通文意(此環節9分鐘)

1、學生個人結合預習導學案,再結合課文下面的註釋,先進行2分鐘的自我理解,把重點字詞和不理解的詞句做上不同的標記。再用3分鐘把個人的學習困難交予小組進行研討交流。

2.讓學生代表把小組內沒有理解的字詞句提出來全班共同解決。此環節比較靈活,教師要隨機應變,學生代表提出的疑問,讓其他小組學生解決。建議3分鐘內解決。

3、練習檢查學生理解程度,讓學生不看書,一人一句,接龍形式翻譯全文,翻譯完了,教師在投影下面的翻譯範本,學生齊讀一遍(此環節4分鐘)。

山不在於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聞名;水不在於深,有龍(居住)就靈異了。這(雖然)是間簡陋的房子,只是因爲我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簡陋了)。苔蘚的痕跡蔓延到臺階上,現出碧綠,芳草的顏色映入簾內,顯得青蔥。(在這裏)談笑的有淵博的學者,往來的沒有無知的庸人。可以彈奏樸素的古琴,瀏覽珍貴的佛經。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耳鼓,沒有官府的公文勞累身心。(它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茅廬,西蜀楊子云的草亭。(正如)孔子所說:“(雖然是陋室,但只要是君子住在這裏)有什麼簡陋的呢?

環節五:走進文字,走進作者的心靈(此環節10分鐘)

(教師提出5大問題,學生分小組解決,此環節一定要小組充分合作)

1、這裏詩人用有仙之山,有龍之水具體比什麼?這樣寫的作用是什麼?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運用比喻、對偶起興,以虛襯實,以山水引出陋室。這裏,用山、水來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比“陋”,用“仙”“龍”來比“德”,用“名”和“靈”來比“馨”。

作者的目的是寫陋室,卻用山水作比喻,這種方法叫比興。這種比興的修辭,不僅構思新穎,文意通達,而且句句相連,使文意波瀾起伏耐人尋味。既然山之名不在於高而在於仙,水之靈不在於深而在於龍,那麼,室之陋與不陋,也就不在於它是否富麗堂皇,而在於主人之德是否高尚。看來“馨”字畫龍點睛,統領全篇,是全文的文眼。

2、“斯是陋堂,惟吾德馨。”這兩句在文中起什麼作用?深刻含義是什麼?

“陋室”二字扣題。“德馨”二字統領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強語氣。這兩句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是由於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卻了室陋,另一層意思是由於人的品德高尚爲陋室增光添採。

3、陋室不陋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呢?(此題可以幾個小組都來參與,相互補充)

A、“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寫環境的清幽、雅緻。——景。反映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這是寫陋室的環境,用的是對偶、擬人的修辭方法。“上、入”採用擬人的方法,以動寫靜,採用擬人的手法,賦予苔蘚、草色以人的靈性,“苔蘚”也想從臺階爬到陋室,聽聽主人在說些什麼;“草色”也想從窗戶窺視主人在幹些什麼。這樣把苔蘚和青草寫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韻味,我們已不覺陋室的環境淒涼、荒蕪,而感覺春意正濃,生機盎然。用擬人的手法渲染了環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悅之情。

B、“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寫朋友的賢良儒雅,反映出室主人高潔傲岸的情懷。除了對偶,還有襯托。作者沒寫自己是什麼人,而是寫與他交往的朋友。俗話說,欲知其人應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因此我們便得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主人德才兼備,表明主人高雅脫俗的情懷。

C、“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寫生活的高雅脫俗(陋室主人的情趣),反映出室主人不爲瑣事縈懷的心態。有正面描寫即實寫的句子,“可以調素琴,閱金經”;也有反面描寫即虛寫的句子,“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可以調素琴”與“無絲竹之亂耳”對應,“閱金經”與“無案牘之勞形”相對應。這樣正反對照,虛實相生,表明了作者恬淡閒適、安貧樂道的情趣。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看來,陋室其實不陋,這一切又是爲了陪襯“惟吾德馨”,呼應開頭。正因爲主人道德高尚,名聲遠揚,陋室才見其不陋。

4、文章爲什麼又寫諸葛廬、子云亭呢?

運用類比,以“廬”、“亭”比“陋室”,以“諸葛、子云”自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

(此題如果有學生能回答出“類比”,教師就大力表彰。)

5.歷史上或現實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請舉例。

牀頭屋漏,雨腳如麻的杜甫草堂。

6.提問:文章結尾引孔子的話“何陋之有”,有什麼含義?

孔子這句話是個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對他說:“那個地方十分簡陋,你怎麼,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說:“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話很坦率,而劉禹錫只引後一句,那是因爲前一句的意思已包含在文章中了,其意卻正在前一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自己就是和孔子一類的君子,陋室不陋,關鍵在於“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結尾引經據典,力發千鈞,把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峯。

(學生回答此題後,教師要順勢引出作者的文字思想)

1.陋室真的陋嗎?

2、文章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操?

3、這種寫法叫什麼?

文章突出表現了作者高潔偉岸、不隨世俗的志趣和抱負。

託物言志。

環節六:誦讀——寫法借鑑(此環節8分鐘)

(一)學生在理解了文字基礎上,大聲地進行誦讀。要求熟讀並達到最快的背誦。(3分鐘)

(二)理解“託物言志”:誰來說說什麼是託物言志的寫法?

是指透過描寫客觀事物,寄託、傳達作者的某種感情、抱負和志趣。即將個人之“志”依託在某個具體之“物”上。於是,這個“物”便具有了某種象徵意義,成爲作者的志趣、意願或理想的寄託者。如“鬆、竹、梅”歲寒三友,常用於表示高潔的志向;“泥土”常用於抒發謙遜的情懷;“蠟燭”常用於頌揚無私奉獻的精神。

(三)小組討論。

對於作者高潔偉岸、不隨世俗的志趣和抱負,有人很欣賞,但也有人有不同的看法,認爲劉禹錫在這樣的陋室裏安於現狀,得過且過,而且對於社會上的不好的現象不去抗爭,缺乏積極進取的精神。對這兩種不同意見,你怎樣看?說說你個人的看法。

此環節要求學生積極發言,暢所欲言,教師要容許不同的聲音。

環節七:結束篇(此環節2分鐘)

1、教師小結:剛纔大家的發言說得多好啊,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這篇銘文,它讚美簡陋的居室,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懷。是啊,“花香不在多,室雅何須大”,老師在此也送給你們一副對聯:清貧能樂道,德馨陋室明日月;墮落可丟人,氣貫長虹照春秋。

2、再讀經典。學生再齊讀課文,教師播放輕音樂配音。

3、佈置作業並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