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陋室銘》優秀教學設計

《陋室銘》是一篇語言、意境兼美的名作。陋室,是作者在做官期間住的簡易的房子,作者爲它作銘,託物言志,主要是爲了表達自己的抱負和志向和情操。下面給大家分享《陋室銘》的教學設計,一起來看看吧!

《陋室銘》優秀教學設計

《陋室銘》優秀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1、理解託物言志的寫法。

2、體會精妙新穎的構思。

3、當堂背誦全文

【教學過程】

一、匯入,並板書課題《陋室銘》(劉禹錫)及教學目標

二、學習課文

(一讀 理清思路)(學生結合課文提示註解自由地大聲地朗讀課文)

1、題目是什麼意思?

明確:文是唐朝文學家劉禹錫爲自己簡陋的屋子寫的一篇散文。爲駢體文,簡介駢體文的特點。“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成爲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2、學生試讀課文。

3、學生質疑(由學生提出問題,然後儘量讓學生來解答,達到疏通課文字詞的目的)

4、如果給課文分三個層次,該怎樣劃分?

明確:第一層從開頭到“唯吾德馨”,第二層從“苔痕上階綠”到“無案牘之勞形”,第三層爲文章結尾。

(二讀 品析詩句)

1、“山不在高”,“水不在深”類比什麼?“有山則名”、“有龍則靈”暗喻什麼?

明確:前二句類比“陋室”,後兩句暗喻自己。

2、陋室內外是什麼顏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點,用一個詞(字)概括。

明確:綠色,青色,景色別緻幽雅(幽)

3、與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點?

明確:鴻儒,無白丁(雅)

4、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麼?有何特點?

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安)

5、作者用什麼來類比自己的陋室?

明確: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6、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明確:“上”、“入”二字生動傳神,以靜爲動,不僅使景物人格化,活躍而有生氣,而且流露了作者對這景色的喜愛之情,我們可以想象出這是一個多麼幽靜安寧的環境。

7、“鴻儒”可否換成“羣儒”?

不能。“羣儒”則無“大”之義,顯得太多了。

(三讀 領悟內涵)(男、女生分角色各讀一遍)

1、“往來無白丁”含什麼感情?

清高自賞(含輕視勞動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階級侷限性所決定)

2、能否將“閱金經”改爲“閱五經”,爲什麼?

明確:不能。因爲作者當時受貶,思想上有些消沉,想從佛經中找到某種寄託,“閱金經”正是作者當時思想感情的折射。

3、首尾句有何關係?

首句用了比興寫法,尾句與首自互相呼應。

4、題目爲“陋室銘”,文章又說“何陋之有”?這些不矛盾嗎?

不矛盾。題中之“陋”爲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爲“鄙俗”之義,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5、引導學生總結全文的構思。全文起於比興,繼而對陋室中的景色、社交、生活加以描寫,再透過類比,巧妙地表現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情趣。

6、文章託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表現作者不貪戀富貴榮華,不與統治階級同流合污,重視自身修養的思想感情。(文章主旨)

三、教學小結(略)

四、全班競背

(①學生自由背,②小組中相互背,③全班競背)

《陋室銘》優秀教學設計2

一、情景匯入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這首詩我們去年背過,這首詩的作者是誰?這首詩是作者被貶後的作品,從詩中你讀出了一個什麼樣的人?(積極、樂觀、豁達、高揚),那麼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他的《陋室銘》(出示課題),看看我們從中又可以讀出一個什麼樣的作者呢?

二、出示學習目標,學生齊讀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能正確翻譯全文

2、瞭解託物言志的寫法。

3、體會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學習古人的優秀品質,不斷增強個人的魅力。

三、檢查預習

1、簡介陋室

“陋室”是劉禹錫的室名,意爲簡陋的房屋。據說是劉禹錫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時修建的。有一正房,兩廂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書“陋室銘”三個字,現在安徽和縣仍儲存着。

2、簡介“銘”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爲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形式短小,文字簡潔,句式工整,而且押韻。

教師補充:透過預習,同學們都知道,本文押韻的字是:名、靈、青、丁、經、形、亭;那麼,韻腳就是ing

3、簡介作者

劉禹錫(772~843),字夢得,唐代詩人、進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學家。官至監察御史。他和柳宗元參與王叔文政治改革,最終失敗,受到達官權貴的排擠、打擊,但始終不屈。他一生創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詞散文,受到同時代大詩人白居易的推崇。

四、初讀課文

要求大聲朗讀,讀正確、讀流利,注意停頓。

五、合作學習,走進陋室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4、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5、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6、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組合作根據課文註釋疏通文意,在理解的過程中標註重點字詞的意思並翻譯句子,將不懂之處圈畫出來。(C生解釋重點字詞,B生翻譯句子。)

五、合作探究,品讀陋室

1、本文的主旨句是哪句?

2、文章的題目是《陋室銘》,但是作者開始並沒有直接寫陋室,而是從什麼寫起?其目的是什麼?

3、本文是從哪三個方面描寫“陋室不陋”的?

4、作者爲什麼要寫“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5、文章最後引用孔子的話有什麼作用?

6、作者寫陋室用意何在?這種寫作手法叫什麼?

明確: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從山水寫起,以山水作比引出陋室。“不高、不深”喻“陋”,以“仙”、龍”喻“德”,以“名”、“靈”喻“馨”,從而巧妙地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種寫法叫比興。

3、居住環境、交往朋友、生活情趣

4、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比,表明自己與諸葛亮、楊子云一樣,身居陋室而品德高尚。進一步深化主題。

5、畫龍點睛,總結全文,與篇首的“惟吾德馨”相呼應,更有力地證明只要主人“德馨”,陋室就不顯其陋的.道理。

6、表達自己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教師小結:本文透過對陋室的環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進行描寫,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這運用了託物言志的手法。

六、拓展延伸,感受陋室

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我們該如何看待作者所說的“惟吾德馨”?

小結語:希望大家在以後的生活中,能修身養性、笑對人生,做像劉禹錫那樣才華橫溢、志向高遠的才子佳人!

七、當堂檢測

(一)、解釋下列句中劃線的詞語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二)、翻譯下列語句:

1、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2、孔子云:“何陋之有?”

(三)、填空

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2、寫出“陋室”環境清幽的句子是: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4、表明了主人不熱衷於名利的句子是:

八、交流感受,總結陋室

1、透過這節課的學習,此時此刻,你心中一定有許多收穫。現在,就請你說出來,與大家分享吧!

2、生自由談

陋室不陋,精神永遠年輕!陋室不陋,經典永遠不朽!最後送大家一句話:生活可以貧困,精神不可潦倒。

《陋室銘》優秀教學設計3

內容提要: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第四學段,也即初中階段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要求是:“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本課所屬單元的教學要求則是:“在反覆誦讀中領會文章豐富的內涵和精美的語言,並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

爲達成以上目標與要求,本課教學設計以“讀”貫穿課堂始終,圍繞“銘”的文體特徵開展教學活動:初讀,感受銘的形制特徵;再讀,理解銘的基本內容;三讀,讀懂銘的志趣追求。在教學活動的自然推進中,藉助方法的引領,積累文言詞語;藉助背景的界入,以及相關詩歌的延伸與閱讀,認識作者其人,體會高潔傲岸的情操以及安貧樂道的隱逸情趣。

本課教學設計,由淺入深,由言及文,披文入情,言文兼顧,引導學生讀懂文字,豐富積累,提升文言閱讀能力;讀出深度,讀出寬度,體會情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教材分析:

《陋室銘》是我國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一篇語言、意境兼美的名作。

“陋室”,是作者做官期間居住的簡易房子;“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爲了一種文體。

文章採用託物言志的寫法,透過對陋室的描寫,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文章短小精美,對偶工整,虛實相生,言志如詩,韻味如歌。學習這篇文章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文言閱讀能力,而且有助於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教學目標:

1、學習託物言志的寫作技巧;

2、瞭解“銘”的特點,朗讀、背誦並默寫全文;

3、體會作者高潔傲岸的高尚情操以及安貧樂道的隱逸情趣。

教學重點:

1、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語;

2、朗讀、背誦並默寫全文。

教學難點: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學習託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常言安居樂業,其實居亦有別。有人住軒敞華屋,樓閣臺榭,丹楹刻桷;也有人身居斗方之室,蓬門蓽戶,茅茨土階。人生在世,若得前者,不免令人欣喜;偶遇後者,又將如何自處?今天,讓我們一起賞讀經典銘文《陋室銘》,品味蘊藏於文字背後的哲理情韻、志士情懷。

二、解題

1、齊讀:陋室,簡陋的屋子。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叫“銘”,後來就成爲一種文體。

2、銘,是一種文體。古人作銘,常以身邊的物件爲題,如鼎、鏡、鉞、劍、枕、杖、笥奩、漏刻等,並把它們刻在器物上。根據器物和寫作目的的不同,刻在墓碑上,記述死者生平,以頌美追思,叫“墓誌銘”;刻在碑上,放在書案右邊的,時時提醒,以自警自戒,叫“座右銘”;刻在名山大川和建築物上,紀功頌美,以勸勉世人,叫“山川風物銘”。

不過,它們雖內容不同,形制有異,但語言的特色,卻並無二致。不僅文辭簡約優美,像本文,儘管只9句81字,但卻是銘文中的長篇;而且全文押韻,如詩如詞,琅琅上口。請同學們小聲朗讀一遍課文,邊讀邊找出韻腳詞,用紅筆勾畫出來。

三、初讀,感受銘的形制特徵

1、讀準字音

朗讀,最起碼的要求是讀準字音。哪位同學朗讀一遍,幫助大家一起來正一下音。

吾(wú)     德馨(xn)     苔(tái)痕

鴻儒(rú)  調素琴(tiáo)  案牘(dú)

2、注意押韻

韻腳詞,也即“句末韻母相同或相近的詞語”,你找出來了嗎?哪位同學明確一下。

本文韻腳詞:名ing,靈ing,馨in,青ing,

丁ing,經ing,形ing,亭ing

3、讀出節奏

一韻到底,讓文章回環往復,琅琅上口;韻腳詞均在偶數句,又讓句子兩兩呼應,

形成對偶,句式整齊,節奏明快。請大家根據這一句式特點,再讀課文,邊讀邊劃出朗讀節奏,即根據音節或意義進行的有規律停頓。

請一位同學明確一下: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4、當然,在朗讀時,不僅要注意這些,還要根據內容、情感調整語調、語速、重音等。

同桌互讀,傾聽並糾正。

全班齊聲朗讀,感受銘文的特點。

標籤:教學 陋室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