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教學設計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教學設計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認識並理解本課需要掌握的七個生字詞。

2、透過小組合作探討的方式理解課文內容,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能夠正確看待自己和他人。

3、透過課文學習書信的格式和書寫。

【教學重難點】:透過小組合作探討的方式理解課文內容,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能夠正確看待自己和他人。

【教學難點】:透過課文學習書信的格式和書寫。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講故事匯入

師:森林裏,一羣鳥兒正在爭論,爭論什麼呢?麻雀說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說黃鸝徒有一身美麗的裝束;黃鸝說百靈聲音悅耳動機不純;百靈說最無原則的要算那鸚鵡;鸚鵡說喜鵲生就一副奴顏媚骨;喜鵲說蒼鷹好高騖遠;蒼鷹說麻雀鼠目寸光。同學們,聽了它們的爭論你有什麼看法呢?

(全班交流)

師:(板書課題)誰來說一說一對這句成語的理解?

過渡: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又講了一件什麼事呢?趕快開啟課本看一看吧!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我會讀:指名認讀生字詞。

3、我會填:指名填空;選詞造句。

三、抓住主要問題理解課文

1、提出問題:小組合作學習,研究探討:

(1)課文主要提出了一個什麼問題?

(2)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3)哪些話使你印象深刻?

(4)你還有哪些新的發現或問題?

2、思考問題:學生自主閱讀思考

3、解決問題:全班交流。

4、提出新的問題:

這封信對你有幫助嗎?

你嫉妒過別人嗎?別人嫉妒過你嗎?

透過柯巖老師的回信,哪些句子使你受益匪淺?

你還有新的發現或問題嗎?

四、學習書信的格式和書寫。

1、透過學習這兩封信,你在書信的格式及語言上有什麼發現?再讀一讀課文,把你的發現圈出來。

2、學生自讀自畫並交流。

3、教師歸納:

(1)格式:

A、稱呼

B、正文

C、祝福語

D、署名和日期

(2)語言

用第二人稱,如同在與對方面對面交談,親切。

4、小練筆:

張國強收到並閱讀了柯巖老師的回信以後,對他會有什麼啓發?他會打算怎麼做?假如你就是張國強,圍繞上述問題仔細想一想,然後給柯巖老師寫封回信彙報一下,注意信的格式。

五、作業佈置。

繼續完成小練筆。

六、板書設計

討教:作文獲獎──嫉妒、寂寞。

回覆:人上有人,天外有天

從自身找原因

書信格式:

1、稱呼

2、正文

3、結尾

4、署名和日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28課(需1課時)。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由兩封信組成。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了解課文中提出的成長中存在的問題,提醒學生避免類似問題;二是學習用書信進行書面交際。

【學情分析】

本課題材貼近學生生活,學生容易理解,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

【教學理念】

教學中應儘可能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見解。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學習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出示一個信封。)

1、提問:

你寫過信或是收到過信嗎?

2、談話:

書信是交流思想、傳遞快樂、傾訴煩惱的一種很好的方式。一位名叫張國強的小學生遇到了一件麻煩事,就給著名的作家柯巖老師寫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幫助。想聽聽是怎樣的一封信嗎?

二、指導閱讀

1、讀張國強給柯巖的信,想想:

張國強同學遇到什麼麻煩了?

2、討論:

如果你收到了這封信,會想些什麼?

(鼓勵學生自由發言,暢談個人見解。)

過渡:柯巖老師又是怎樣看待這些問題的呢?我們來讀讀柯巖老師的回信。

3、自讀回信,思考: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你從兩封信中悟出了什麼?

引導學生邊讀邊勾畫圈點作批註,學習一些讀書方法。

朗讀課文,感悟柯老師信中的語氣特點:真誠、耐心。

三、總結延伸

1、自己歸納書信的格式,發現去信與回信的異同。

2、合作交流,教師小結。

3、辯論會:

結合本班實際,自由組成正反方,展開辯論。

【板書設計】

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

↑正視自己

善於溝通

【相關作業】

1、給自己的親友寫一封信,注意書信格式。

2、結合自身實際,寫一篇《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