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鈴兒響叮噹》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鈴兒響叮噹》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鈴兒響叮噹》教學設計

《鈴兒響叮噹》教學設計1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輕鬆歡快的旋律,學習用塑料袋,小棒,易拉罐,小鈴隨音樂有節奏的演奏。

2.嘗試小組探究多種動作和節奏的演奏方式,併合作整齊的演奏。

3.體驗用生活中的物品演奏表現勞動的快樂。

活動重點:學習用塑料袋,小粹,易拉楚,小鈴隨音樂有節奏的演奏。

活動難點:嘗試小組探究多種動作和節奏的演奏方式,併合作整齊的演奏。

活動準備:瞭解《聖誕爺爺》的故事繪本。生活物品:易拉罐、小棍、塑料袋。

活動過程:

一、故事匯入,初步感受音樂,熟悉遊戲動作。

1.教師講述《聖誕爺爺》故事,引起活動興趣。

“聖誕老人住在遙遠的北國森林,他們一年只派發一次禮物,你們知道平時他們都做什麼嗎?”

2.引導幼兒創縮播種、澆水、修雪械、收穫禮物的動作。“聖誕老人在四個季節都做了什麼事情?做了曝些動作?”

3.教師和幼兒一起隨音樂做動作,感受樂曲旋律和節奏。

二、探究生活用品的聲音,嘗試討論配器。

1.幼兒自選傾聽生活用品發出的聲音,爲不同的勞動配器。

2.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共同討論出配器方案。

3.一起和聖誕老人勞動,隨音樂有節奏整齊的完整演奏,體驗用樂器表現勞動的快樂。

(1)幼兒自選一項勞動內容,第一遍隨樂演奏。

(2)提問:勞動的心情怎樣?會用自己的工具嗎?(用情境性語言啓發幼兒輕輕播種子、扎禮物一下一下的系、修雪梯要一下一下修整齊)

(3)幼兒再次合作演奏,教師語言指令提示音樂的轉換。

4、啓發幼兒讓小工具跳舞,分小組探究多種動作和節奏的演奏。

(1)分小組討論,指導幼兒的動作和節奏,體驗勞動的有趣。

你們想編一個什麼隊形?做什麼動作勞動?

(2)集體隨音樂完整演奏一遍,體驗更有趣的勞動。

(3)用自己喜歡的演奏方式自由演奏表達。

(4)加入小鈴請幼兒勞動後坐着雪橇回家,反思自己的演奏和加入小鈴後的音效,思考怎樣演奏漸弱的聲音?

5、教師小結:生活中還有許多生活物品能發出許多有趣的聲音,讓我們一起去試一試玩一玩吧!

活動反思

《鈴兒響叮噹》是一首節奏鮮明活潑跳躍的音樂,ABA的形式便於幼兒進行演奏。活動中我將音樂與《聖誕老人的王國》繪本故事結合,以故事中聖誕老人勞動的情節爲故事情境,選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小瓶子、塑料袋、小棍激發幼兒演奏興趣,旨在敲敲、玩玩、演演中提高幼兒演奏水平。在不斷嘗試中組織了此活動。

一、借用動作形象,遷移表現節奏。

蒙臺梭利說過:“我做過了就會理解了”。幼兒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性。所以是動作思維在前,然後是形象恩維,再到抽象思維。在組織本次活動中,幼兒學習抽象的節奏型時比較枯燥,我引導幼兒透過模仿勞動時數種、修雪梯、包禮物的動作,然後創編了“玩具送給你”的語言節奏,鼓勵幼兒與節奏型進行匹配,他們的印象更加深刻,理解也更如豐富和全面。配以簡單的“繞、錘、擺手”等動作引導幼兒邊念兒歌邊進行節奏練習,無形中滲透了所學的節奏型。

二、巧用生活材料,增加演奏的興趣。

奧爾夫節奏樂中強調:生活化的物品引用節奏訓練中能增加幼兒演奏音樂的樂趣。生活中的物品是孩子們熟悉的感興趣的,綱要中也指出:“貼近幼兒生活,途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所以生活化材科着眼於幼兒的生活,以興趣爲出發點,以材料爲依託,以遊戲化的情境爲生活化材料演奏爲橋樑,使活動有效展開。活動中我嘗試運用了裝着豆子的小瓶子、塑料袋、小木棒,鼓勵幼兒探索材料的演奏方式,並與撇種子、修雪松、包禮物的節奏進行匹配,幼兒探索出“搖、敲、繞、拽”等方式掌握了節奏型,提高了演奏興趣。

三、合作創編隊形,拓展演奏的空間

《綱要》指出:“使幼兒在生活、學習、遊戲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識。”幼兒時期逐步形成了創造表現的意識,所以要給幼兒提供表達的機會,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認知方式去理解音樂表現力。而人際合作的增加,給幼兒開啟了想象和創造的空間,使幼兒充分感受到創造性表現樂趣。所以教師有意識的幫助幼兒創造與同伴合作學習的機會更能使幼兒積極探索演奏的成功感。

在活動中,我引導幼兒在掌握節奏的基礎上與同伴合作設計隊形演奏音樂,“播種組”的小朋友設計了雙排隊形,並設計了內外交替撒種的演奏動作,“包禮物”組的幼兒設計了圓形禮物,並用上舉的動作扎絲帶等。幼兒在愉快的合作中提高了演奏技能,體驗到了合作創造的快樂。此外,在活動設計中創造性的設計趣味遊戲方面、觀察幼兒表現能力方面、鼓勵幼兒創造性演奏等方面我還需提高。

《鈴兒響叮噹》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一、透過學習歌曲《鈴兒響叮噹》,讓我們從中體驗一個文化主題——對大自然的讚美,進一步激發我們對大自然的熱愛與歌頌。

二、透過歌曲《鈴兒響叮噹》的合唱訓練,讓我們從中體驗到和聲的美感,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演唱技巧。

三、透過不同版本的《鈴兒響叮噹》的欣賞,把握不同的音樂要素所帶來的音樂形象的不同。

四、透過對作品的再創造與實踐進一步加深對音樂文化的理解。

教學重點:

歌曲意境的感受以及用不同情緒生動的演唱來表現它。

教學難點:

歌曲的賞析與演唱表現藝術處理的結合統一以及嘗試用不同的音樂要素表現歌曲。

教具準備:

歌譜(旋律譜)、多媒體課件、鋼琴、單簧管、吉他。

教學過程:

一、引入部分:

師: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有這麼多的老師走到咱們的課堂當中來,大家緊不緊張啊?老師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場面,有些緊張,大家能不能來點掌聲鼓勵鼓勵老師啊?!

二、匯入部分:

師:最近幾天的天氣可以說是春光明媚、春風拂面,非常舒服!大家能不能用聲音來模仿一下春風是怎麼吹的?用“WU”。

師示範,生跟唱。

4/45---|5---|……

板書:較小起伏的旋律線

師:大家還記得冬天的寒風是什麼樣子嗎?我們用聲音來模仿。“WU”。

4/45---|5---|……

板書:起伏較大的旋律線。(粗線條)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驗有力的聲音,並意識到歌唱中的氣息運用。]

師在黑板上畫出短促有力的短旋律線。學生用“LU”來演唱。(強弱對比)

4/45555|5555|……

板書: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驗短促、有力、富有彈性的聲音,進一步體會歌唱中氣息的運用,從而找到歌唱中聲音的“高位置”。]

師:剛纔我們分別模仿了冬天流動的風和急促的風的聲音,接下來我們來聽一聽兩種風交織在一起是什麼效果。

生分聲部練習。

生答:……像在一起歌唱……

[設計意圖:初步體驗合唱的美感。]

師:我們來試一試加入音高和唱詞又是一個什麼效果。

2/4(1)5-|5-|5-|5-|……

WU……

(2)333|333|333|333|……

叮叮噹,叮叮噹,……

(3)111|111|111|111|……

三聲部學生練習。

生答:……就像聖誕老人駕着馬車給我們送禮物來了……

師:我剛纔聽到了“叮叮噹”,這是馬鈴的聲音。大家覺得還缺一個什麼聲音啊?

生答:馬蹄聲。

師:我們能不能模仿?(彈舌)

(1)xxxx|xxxx|……

(2)333|333|333|333|……

叮叮噹,叮叮噹,……

(3)111|111|111|111|……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營造良好的藝術氛圍。]

師:來,我們來甩一甩馬鞭,讓馬車跑得再快一點?

師生一起:“嗨!”

加入剛纔的練習,最後“嗨!”結束。

三、學唱歌曲:

1、師:大家剛纔表現的非常好,老師也想和大家比試比試。(師單簧管演奏)老師演奏的音樂線條和剛纔黑板上的哪條旋律線相似?

師單簧管演奏《鈴兒響叮噹》

第一段:單簧管低音區《鈴兒響叮噹》B部分緩慢

第二段:單簧管高音區《鈴兒響叮噹》A部分低聲部歡快

生答,師復奏,學生隨音樂律動。

2、師:剛纔老師演奏的曲子大家熟悉嗎?

生答:《鈴兒響叮噹》!

師:今天老師就帶着大家一起來學習這首《鈴兒響叮噹》!

出示課題。(多媒體)

師:大家都知道這是一首聖誕歌曲,是由美國的作曲家彼爾.彭特所作。下面我們就來聽一聽這首歌的錄音,聽的時候注意,這首歌是幾拍子的?情緒怎樣?

錄音:《鈴兒響叮噹》

生答:……2拍子,歡快……

3、師出示旋律譜。

師:跟着老師的鋼琴劃拍視唱全曲。(低聲部視唱,高聲部評價)。

強調:把坐在雪橇上的感覺唱出來。(高聲部視唱,低聲部評價)、

師:這首歌曲的結構上有什麼特點?

生答:……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似,第二段不同……

師:第三段和第一段有什麼不同?(結束部分不同)

分聲部視唱第三部分。

4、口琴視奏A部分,雙聲部合奏。並視唱A部分。

5、師講解歌曲的曲式結構:

A——B——A`

6、師:剛纔我們把A部分和A`部分學會了,B部分大家非常的熟悉,還用老師教嗎?(跟琴視唱。)

7、講解弱起。(B部分)

8、跟琴有感情的完整視唱。

9、跟琴試唱歌詞。

10、師吉他彈唱範唱全曲。

11、生有感情的跟琴完整演唱,歌詞的問題留待下節課解決。

四、拓展部分:

師:我們唱了一節課想必大家也很累了,來聽一段音樂休息一下。要求:情緒怎樣?錄音:《鈴兒響叮噹》3拍子版本。

生隨音樂用肢體語言表現。

師:和剛纔我們唱的有什麼區別?

生答:拍子不同。

師:節拍的變化它會引起音樂情緒的變化。

五、結束部分:

師:剛纔我們聽到了很多的音樂場景,首先是我們用聲音模仿的聖誕老人馬拉雪橇的場景,然後是歌曲,後來有出現了一個3拍子的變奏……你們回去以後能不能利用這些音樂素材來組成一個音樂故事或者一段音樂劇……相信大家會從中找到更多的.樂趣。

《鈴兒響叮噹》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一、透過學習歌曲《鈴兒響叮噹》,讓我們從中體驗一個文化主題——對大自然的讚美,進一步激發我們對大自然的熱愛與歌頌。

二、透過歌曲《鈴兒響叮噹》的合唱訓練,讓我們從中體驗到和聲的美感,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演唱技巧。

三、透過不同版本的《鈴兒響叮噹》的欣賞,把握不同的音樂要素所帶來的音樂形象的不同。

四、透過對作品的再創造與實踐進一步加深對音樂文化的理解。

教學重點:

歌曲意境的感受以及用不同情緒生動的演唱來表現它。

教學難點:

歌曲的賞析與演唱表現藝術處理的結合統一以及嘗試用不同的音樂要素表現歌曲。

教具準備:

歌譜(旋律譜)、鋼琴、同步音樂。

教學過程:

一、匯入部分:

師:最近幾天的天氣可以說是春光明媚、春風拂面,非常舒服!大家能不能用聲音來模仿一下春風是怎麼吹的?用“WU”。

師示範,生跟唱。

板書: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驗短促、有力、富有彈性的聲音,進一步體會歌唱中氣息的運用,從而找到歌唱中聲音的“高位置”。

師:剛纔我們分別模仿了冬天流動的風和急促的風的聲音,接下來我們來聽一聽兩種風交織在一起是什麼效果。

生分聲部練習。

生答:……像在一起歌唱……

設計意圖:初步體驗合唱的美感。

師:我們來試一試加入音高和唱詞又是一個什麼效果。

三聲部學生練習。

設計意圖:進一步體驗合唱的美感,突破歌曲難點。

生答:……就像聖誕老人駕着馬車給我們送禮物來了……

師:我剛纔聽到了“叮叮噹”,這是馬鈴的聲音。大家覺得還缺一個什麼聲音啊?

生答:馬蹄聲。

師:我們能不能模仿?(彈舌)

(1)xxxx|xxxx|……

(2)333|333|333|333|……

叮叮噹,叮叮噹,……

(3)111|111|111|111|……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營造良好的藝術氛圍。

師:來,我們來甩一甩馬鞭,讓馬車跑得再快一點?

師生一起:“嗨!”

加入剛纔的練習,最後“嗨!”結束。

設計意圖:強化學生歌唱的氣息支撐,解決歌曲難點。

二、學唱歌曲:

1、師:大家剛纔表現的非常好,老師也想和大家比試比試。(師鋼琴演奏)老師演奏的音樂線條和剛纔黑板上的哪條旋律線相似?

師鋼琴演奏《鈴兒響叮噹》

第一段:鋼琴低音區《鈴兒響叮噹》B部分緩慢

第二段:鋼琴高音區《鈴兒響叮噹》A部分低聲部歡快

生答,師復奏,學生隨音樂律動。

設計意圖:讓學生熟悉旋律,尤其是A部分低聲部旋律,用身體動作來體驗A、B部分的音樂情緒的不同。

2、師:剛纔老師演奏的曲子大家熟悉嗎?

生答:《鈴兒響叮噹》!

師:今天老師就帶着大家一起來學習這首《鈴兒響叮噹》!

出示課題。

師:大家都知道這是一首聖誕歌曲,是由美國的作曲家彼爾。彭特所作。下面我們就來聽一聽這首歌的錄音,聽的時候注意,這首歌是幾拍子的?情緒怎樣?

錄音:《鈴兒響叮噹》

生答:……2拍子,歡快……

設計意圖:完整的感受音樂形象,從音樂要素上分析歌曲。

3、師出示旋律譜。

師:跟着老師的鋼琴劃拍視唱全曲。(低聲部視唱,高聲部評價)。

強調:把坐在雪橇上的感覺唱出來。(高聲部視唱,低聲部評價)、

設計意圖:熟悉旋律,會用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

4、師:這首歌曲的結構上有什麼特點?

生答:……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似,第二段不同……

師:第三段和第一段有什麼不同?(結束部分不同)

分聲部視唱第三部分。

設計意圖:進一步分析歌曲,解決歌曲的難點。

5、生口琴視奏A部分,雙聲部合奏。並視唱A部分。

設計意圖:建立和聲的概念,並完成。

6、師講解歌曲的曲式結構:A——B——A

7、師:剛纔我們把A部分和A`部分學會了,B部分大家非常的熟悉,還用老師教嗎?

(跟琴視唱。)

8、講解弱起。(B部分)

設計意圖:讓學生有感情的演唱,並知道弱起在歌曲中的作用。

9、跟琴有感情的完整視唱。

10、跟琴試唱歌詞。

11、師鋼琴彈唱範唱全曲。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下節課作鋪墊。

12、生有感情的跟琴完整演唱,歌詞的問題留待下節課解決。

三、拓展部分:

師:我們唱了一節課想必大家也很累了,來聽一段音樂休息一下。要求:情緒怎樣?

錄音:《鈴兒響叮噹》3拍子版本。

生隨音樂用肢體語言表現。

師:和剛纔我們唱的有什麼區別?

生答:拍子不同。

師:節拍的變化它會引起音樂情緒的變化。

設計意圖:進一步感知速度、節拍對於塑造音樂形象的作用。

四、結束部分:

師:剛纔我們聽到了很多的音樂場景,首先是我們用聲音模仿的聖誕老人馬拉雪橇的場景,然後是歌曲,後來有出現了一個3拍子的變奏……你們回去以後能不能利用這些音樂素材來組成一個音樂故事或者一段音樂劇……相信大家會從中找到更多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