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寓言兩則》教學設計之二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寓言兩則》教學設計之二,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寓言兩則》教學設計之二

《寓言兩則》教學設計之二1

【教學目標】

1、學生透過對生詞的釋義讀懂文章內容。

2、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能初步領會寓言的含義。

3、學生在討論與思考中對這兩則寓言能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教學過程】

《白兔與月亮》

一、學生根據註解與工具書自學生詞

審美 風韻 慷慨 閒適 金窖

險象迭生 得失之患 慧心未泯

二、在熟讀、預習的基礎上,以上述生詞爲提示,請學生複述這個寓言

三、學生思考並討論

1、兔的心情爲什麼會有前後的變化?

(白兔和月亮的關係不同:欣賞──擁有。)

2、爲什麼能夠“擁有”,反而不快樂?能用文中的一個詞語來概括嗎?

(得失之患。)

3、請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用簡短的話概括寓言的寓意。

(我們要能夠發現和欣賞對象的美,就不可抱一種佔有的態度。)

四、老師提問

在生活中,什麼是你的“月亮”,你又應該如何去對待你的“月亮”?

五、作業

請你仿照課文的樣式,仿寫一則寓言(在理解寓意的基礎上可加入自己的感悟)。

《落難的王子》

一、匯入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當我們面對“不測風雲”、“旦夕禍福”時,應該怎麼想,怎麼做呢?相信大家在學了這則寓言後,應該有了自己的選擇。

二、學生根據註解與工具書自學生詞

多愁善感 稟告 厄運 突如其來 行乞 正色

三、在熟讀、預習的基礎上,以上述生詞爲提示,請學生複述這個寓言

四、針對匯入部分,請學生回答

寓言裏的王子落難時,他是怎麼做的,怎麼說的?請在文中找出相應的文字。

(做:逃出虎口,流落異國他鄉,靠行乞度日。)

(說:“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至於死,就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五、王子在落難時的所做所說,和文中哪處的描述行成對比

(課文第一節)

六、王子爲什麼會有前後兩種不同的想法與說法,你更喜歡哪一種

(遭受了厄運;後一種。)

七、小組討論

1、請用簡短的話概括寓言的寓意:

(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因爲最低限度,生命本能會迫使你正視和迎戰災難,不讓自己被災難打倒。)

2、請思考:在寓言裏,如果沒有“厄運”,王子的想法和命運會是怎樣?

那麼你認爲,這樣的“厄運”,對王子來說,是好還是壞?

3、在文中,“天哪,太可怕了……”出現幾次?有什麼作用?

(在課文中反覆出現三次,揭示了它在現實中的普遍性。)

八、作業

你在生活中,有過類似的“厄運”嗎?你是怎麼對待的?是逃避還是勇敢面對?聯繫課文,請寫出你的感受。

《寓言兩則》教學設計之二2

一、 教材分析

1、 本課的`兩則寓言,是兩個成語故事。每則寓言的題目,各是一條成語。《南轅北轍》選自《戰國策·魏策四》。這則寓言按內容可分兩層。第1層是故事部分。那個要到楚國去的人,明明知道楚國在南邊,他卻坐着馬車往北“飛跑”,說明他的行動和目的相反。當朋友提醒他的時候,他卻邊說了3個“沒關係”,表明那個人極不虛心。自恃有3個優越條件,忽視“方向”這個根本問題。第2層是作者的議論。“楚國在南邊,他硬要往北跑。”“硬要”一詞,點出了那個人不顧客觀實際,堅持錯誤。“誰者知道”,表明事情很清楚,人人皆知,無可懷疑。“越……越……越……也就越……”前面3個是條件,後面是必然產生的結果。整個方向錯了,好的條件也就會轉化爲不利因素,條件越好,離他要達到的目標楚國會越遠。

2、 《濫竽充數》選自《韓非子·內儲說上》,講的是戰國時候,齊宣王用300人吹竽,南郭先生不會吹,混在中間充數。“鼓着腮幫捂着竽眼兒”寫出南郭先生裝腔作勢的樣子。人們常常用這個寓言故事比喻沒有真才實學而混在行家裏面湊數,或不好的東西混的好的裏面湊數,有時也用來表示自謙。

二、 教學目標

1、 初步學會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點的閱讀方法。

2、 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

3、 會複述《濫竽充數》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什麼是寓言;初步掌握學習寓言的基本方法是先讀懂故事,然後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特點,從中概括出故事包含的道理。

教學難點:揭示寓意對小學生來講是有一定難度的,只要求說得對。

四、教學準備

課文錄音,小黑板。

五、教學時間:

2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 教學目標

初步瞭解“寓言”這種文學樣式的特點,理解第1則寓言。

(二) 教學過程

1、 揭示課題,理解“寓言”。

“寓”是“寄託、隱含”的意思。“寓言”是用一個簡短的故事來說明某人道理或某種教訓的文學作品,常帶有諷刺或勸戒的性質。學習寓言,先要讀懂故事,尤其要注意故事中人物的言行,然後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特點,從中概括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

2、 出示第1則寓言:南轅北轍

這則寓言選自《戰國策·魏策四》。

“轅”和“轍”各是什麼意思?

(轅:車前頭夾牲口的兩種長木。轍:車輪碾過的痕跡。)

“南轅北轍”就是說車頭向南,但車輪向北行。這是怎麼回事呢?

3、 自學課文,找出寫人物言行的句子,概括人物特點。

(1)《南轅北轍》寫了人物的幾問幾答?

朋友 坐車人。

上哪兒去? 到楚國去。

怎麼不是往北走? 我的馬跑得快。

離楚國不是越遠了嗎? 我的車伕是個好把式!

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國呀? 我帶的盤纏多。

(2)朋友是什麼情況下提醒坐車人的?

(3) 坐車人爲什麼下聽勸告?

(4) 這三個“沒關係”說明什麼?從他的四次回答中,可以看出他是個怎樣的人?

(5) 指導朗讀。

4、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1) 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2) 坐車人錯在哪裏?(楚國在南邊,他硬要往北跑。)“硬要”一詞說明什麼?(說明哪個人不顧客觀實際,堅持錯誤。)

“誰都知道”表明了什麼?(表明事情很清楚,人人皆知,無可懷疑。)

“越……越……越……也就越……”前三個“越”是條件,後一個“也就越”是必然產生的結果。坐車人的恃擁有三個優越的條件,卻忽視了應向哪個“方向”跑的最根本的問題。整個方向錯了,好的條件也轉化爲不利的因素,條件越好,離他要達到的目標也就越遠。

(3) 這則寓言說明了一個什麼首理?

5、 齊讀這則寓言。

第2課時

(一) 教學目標

運用學習寓言的方法,理解第2則寓言。

(二) 教學過程

1、 複習《南轅北轍》

2、 學習《濫竽充數》

自讀課文,想想:

(1)“充”是什麼意思?

(2)齊宣王時,南郭先生爲什麼“充”得了?齊泯王時,他爲什麼“充”不下去了?

結合理解“講排場”是什麼意思。

(3)從課文中找出寫南郭先生行動的語句,說說他是一個怎樣的人。(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幫捂着竽眼兒,裝腔作勢,混在隊裏序數。)

結全理解“裝腔作勢”。

(4) 人們常這個寓言故事比喻沒有真才實學而混在好的東西里面湊數。有時也用來表示自謙。

3、 說說,學了這則寓言,你懂得了什麼?

4、 想想,南郭先生逃回家以後,他會怎麼想,怎麼做?

5、 作業:續寫。

標籤:教學 寓言 兩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