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寓言兩則教學設計3篇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寓言兩則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寓言兩則教學設計3篇

寓言兩則教學設計1

一、授課時間:

5月12日——13日

二、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能在讀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於求成;對意外的收穫不要存有僥倖心理做事要老老實實,成功要靠誠實的勞動。

3、能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三、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認字、寫字,朗讀課文,感悟寓意。

2、難點:“寓、截”的識記。“費、望、算”的書寫。感悟寓意。

四、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課件、投影儀

五、教學主要方法:

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朗讀感悟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1、提問:你讀過成語故事嗎?舉例說說。

(像《刻舟求劍》那樣,講一個有趣的小故事,用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啓發,這樣的小故事叫“寓言”。學習“寓”字。

2、本課的兩則寓言,講的是什麼故事?這兩個故事各說明什麼道理?帶着這些問題我們來讀課文。

(二)自學課文,自讀感悟。(學習第一則寓言)

1、讀(邊讀邊標出自然段,圈出生字。)

2、記(想利用多種識字方法識記生字)

3、想(你讀懂了什麼?)

4、問(這則寓言,說明了一個什麼道理?)

(三)小組合作討論。

1、檢(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2、讀(分自然段讀課文,評一評誰讀得好,爲什麼?)

3、議(這則寓言說明的道理)

指名學生朗讀課文第1自然段,並回答:那個人爲什麼在田邊轉來轉去?你是從哪個詞語中看出來的?他的心情怎樣?

巴望——盼望的意思。

焦急——心裏特別着急。

這個人急切地想讓自己田裏的禾苗長得快些,天天去看。由於心情急切,感到禾苗“好像”一點兒也沒有長高。於是他在田邊焦急地轉來轉去想辦法。(這是故事的起因。)

指名學生朗讀第2、3自然段,並回答:那個人想了什麼辦法幫助禾苗生長?他自己感覺怎樣?

筋疲力盡——形容非常勞累,沒有一點力氣了。

白費——白白地耗費。本課指白費力氣。

一大截——一大段。

他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裏拔,還認爲“力氣總算沒白費,禾苗都長高了一大截。”(這是故事的經過。)

指名學生朗讀第4自然段,並回答:拔苗的結果怎樣?

結果禾苗都死了。(這是故事的結果。)

指名學生按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簡要複述故事。

(四)揭示寓意

(一)提問:禾苗爲什麼都枯死了,這個人錯在哪裏?

1、禾苗只能自己慢慢生長。把禾苗往高裏拔,它的根被拔斷了,所以禾苗死了。

2、這個人急於求成,所以把事情辦壞了。

3、這個人錯就錯在不管禾苗的生長規律,急於求成,拔苗助長,結果事與願違,把事情辦壞了。

(二)自己遇到過哪件事,因爲急於求成結果辦壞了?(舉例)

(三)你讀了《揠苗助長》這則寓言,懂得了什麼道理?

辦任何事情如果急於求成,不按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去辦,反而會把事情弄糟。

(五)指導書寫。

1、分析字型及結構。

2、師寫生看。

3、生抄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1、認讀詞語。

氣喘噓噓

2、看圖講故事。

3、說一說《揠苗助長》這則寓言的寓意。

4、這節課我們將用上節課學習《揠苗助長》的方法來學習另一則寓言。齊讀課題。識記“守”。

(二)自學課文,自讀感悟。

1、讀(邊讀邊標出自然段,圈出生字。)

2、記(運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

3、想(你讀懂了什麼?)

4、問(這則寓言說明了什麼道理?)

三、小組合作

1、檢(檢查生字識記情況)

2、讀(評一評準讀得好,好在哪裏?)

3、議

(這則寓言說明的道理)

《守株待兔》裏的那個種田人是怎樣得到一隻野兔的?以後他是怎麼做的?結果怎樣?

討論第一個問題:

一隻野兔從樹林裏竄出來,一頭撞在田邊的樹樁上死了。種田人急忙跑過去,沒花一點力氣,白撿了一隻又肥又大的野兔。

——誰能回答得簡單一點?

一隻野兔撞在樹樁上,死了。種田人白撿了一隻野兔。

——按問題回答:那個種田人是怎樣得到一隻野兔的?(先說“誰”,再說“怎樣得到”,最後說“一隻什麼樣的野兔”。)

那個種田人白撿了一隻又肥又大的野兔。

那個種田人白撿了一隻撞死在樹樁上的野兔子。

比較兩個句子。思考:他爲什麼能撿到?第二個句子說得更明白。

第二個問題。

種田人白撿了一隻野兔以後:

想:要是每天能撿到一隻野兔,那該多好啊。

做:從此他丟下鋤頭,整天坐在樹樁旁邊等着,看有沒有野兔再跑來撞死在樹樁上。

——他的想法能實現嗎?爲什麼?

種田人的想法不能實現。因爲野兔由於跑得快而撞死在樹樁上,是一件極偶然的事情,不可能天天有野兔撞死在樹樁上。

——你從哪裏知道野兔是由於跑得快而撞死在樹樁上的?

“一隻野兔從樹林裏竄出來”,“竄”是亂跑、亂逃的意思。所以說野兔跑得很快。

“丟下鋤頭”是什麼意思。

“丟下鋤頭”就是不種田了,一心只想等到野兔。

討論第三個問題:

結果:兔子沒等到,莊稼全完了。

(3)指名學生按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簡要複述《守株待兔》這個故事。

四、揭示寓意

(一)樹立形象靠感受。

1、朗讀《守株待兔》,想想那個種田人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2、討論:那個種田人太傻了,野兔不可能總撞死在樹樁上。

(二)分析錯因要思考。

1、提問:那個種田人錯在哪裏?

2、討論。

(1)那個種田人白撿了一隻撞死在樹樁上的兔子,就想每天能撿一隻,那是不可能的。

(2)那個種田人把偶然性當成必然性,不懂得事物是發展變化的,存在僥倖心理,希望還能不勞而獲。

(3)那個種田人丟下鋤頭,守株待兔,兔子沒等到,莊稼也完了。

(4)那個種田人錯就錯在存有不勞而獲的僥倖心理,結果把事情辦糟了。

(三)揭示寓意需提煉。

1、讀了《守株待兔》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麼道理?

《守株待兔》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不能存有不勞而獲的僥倖心理。(寓意)

2、“守株待兔”這個成語就來源於這個故事。成語“守株待兔”是用來比喻不主動努力,而存有萬一僥倖的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穫。

五、指導書寫。

1、分析字型及結構。

2、生試寫“守、肥、樁、比”,評價後再寫。

3、生抄寫生字。

27、寓言兩則

揠苗助長:急——拔苗——苗死

做事不可急於求成

守株待兔:幹活——撿兔——等兔——等不到

莊稼全完

對意外的收穫不要存有僥倖心理。

八、作業佈置。

1、把課文中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課外:閱讀寓言故事

寓言兩則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這兩則寓言的寓意。

2、學會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勸告等詞語的意思。

3、能用自己的話將這兩則寓言講出來。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入題

1、上學期我們學過一則寓言叫做《刻舟求劍》,講了個什麼故事,誰能說說!

2、這位刻舟求劍的人在上岸後能不能找到他丟失的劍?這個故事諷刺了

3、像這樣用一個短小的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或是諷刺一些人,說是寓言。

4、今天我們要一起來研究第九課《寓言兩則》

二、題意

1、寓就是寄託、包含的意思。言則是講道理。

2、則的意思是?(篇)

3、這兩則寓言又將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或是諷刺了哪種人。先來研究第一篇,跟着我一起寫課題──亡羊補牢。

三、初讀課文

1、讓我們先來看看這篇故事講了什麼?請大家自由講課文,瞭解故事。

2、誰能不看書,用自己的話將故事講給大家聽聽?

3、聽了同學講的故事,課題中的亡是什麼意思?能從課中文找出一個詞來解釋牢嗎?

4、牢的願意是指關性口的圈,而課文中指的是羊圈!

5、瞭解了課意,再去讀課文,用一句話完整的句來概括課題的意思。

四、精讀課文

1、亡羊就是丟失了羊,故事中,這位養羊人,共丟了幾頭羊,都是怎麼丟的,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讀一讀。

第一次:一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少了一隻。

⑴這羊少的原因是什麼?

⑵窟窿:注意窿讀輕聲;記字寫字;理解字義──洞。

⑶因爲__________所以養羊的人少了一隻羊。

第二次: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羊又少了一隻。

⑴這回丟的原因是什麼?

⑵依然是那個窟窿惹的禍。你想對養羊人說些什麼?

2、街坊也像你們一樣的熱心,當他在第一次丟羊的時候,就在勸他了,找出來讀讀。

3、對着街坊(解釋:鄰居)的好言相勸,養羊人卻是那麼地怎樣?(說出他的不在意,無所謂)

4、第二次丟羊後,養羊人心情大不一樣,他非常地──後悔!此時,他又想些什麼,做些什麼?

5、是啊,從圖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用你的話來說說看吧。

6、以後,羊圈裏的羊再也不丟了!

五、體會寓意

1、試想,當然勸過他的街坊正在好路過這兒,他會說些什麼?

2、丟了兩次羊了,如果再不修羊圈的話,後果會?

3、由此可見,像養羊人這樣的錯誤,只要(),就()。

4、所以在亡羊補牢後面還有一句話,就是──未爲遲也(爲時不晚)。

5、在生活學習中,我們一定也有類似的現象,聯繫生活的實際,四人一小組說說看。(環境污染、防眼近視)

六、認讀生字

1、本文還有幾個需要識字的生字:

寓、街坊、窟窿

2、書寫提醒。

板書設計

亡羊補牢

第一次第二次

丟丟

不補趕快堵

又少再沒丟

未爲遲也

第二課時

南轅北轍

一、複習匯入

1、上節課,我們一起了解了寓言《亡羊補牢》的寓意,知道只要(),就()。

2、本節課,我們將一起研究另一則寓言,板書:南轅北轍

3、有知道這個故事的嗎?來說說看(師適量補充)

二、瞭解故事

1、聽了故事,你想說什麼?

2、這位要去楚國去的人,能到到他的目的地嗎?

3、轅是車槓;轍是車輪在路上留下的痕跡。這個寓言告訴我們什麼呢?(轅向南轍向北,比喻行動與目的相反,結果離目標越來越遠。)

三、精讀故事

1、楚國在南邊,這個人卻要往北走,我們都知道這是不可能實現的,他的朋友也在苦苦地相勸。找出他與朋友的對話,同學一起來讀讀。

2、分角色讀。點評(讀出了朋友的不解、誠懇,讀出了他的固執)

3、用上雖然但這個名式來解釋一下,這個人到不了楚國的原因。

(雖然他的馬跑得很快,但離楚國越來越遠)

4、朋友一連串的問題也沒有讓這位固執的人方向,只能看着他越走越遠,讀課文的最後一段。

5、看着越走越遠的車伕,你想對他說些什麼?

四、課外延伸

1、這個成語來源於《戰國策·魏策四》,是發生在戰國後期的一個故事。想聽聽嗎?

戰國後期,一度稱雄天下的魏國國力漸衰,可是國君魏安釐王仍想出兵攻伐趙國。謀臣季樑本已奉命出使鄰邦,聽到這個消息,立刻半途折回,風塵僕僕趕來求見安釐王,勸阻伐趙。季樑對安釐王說:今天我在太行道上,遇見一個人坐車朝北而行,但他告訴我要到楚國去。楚國在南方,我問他爲什麼去南方反而朝北走?那人說:不要緊,我的馬好,跑得快。我提醒他,馬好也不頂用,朝北不是到楚國該走的方向。

那人指着車上的大口袋說:不要緊,我的路費多着呢。我又給他指明,路費多也不濟事,這樣到不了楚國。那人還是說:不要緊,我的馬伕最會趕車。這人真是糊塗到家了,他的方向不對,即使馬跑得特別快,路費帶得特別多,馬伕特別會趕車,這些條件越好,也只能使他離開目的地越遠。說到這兒,季樑把話頭引上本題:而今,大王要成就霸業,一舉一動都要取信於天下,方能樹立權威,衆望所歸;如果仗着自已國家大、兵力強,動不動進攻人家,這就不能建立威信,恰恰就像那個要去南方的人反而朝北走一樣,只能離成就霸業的目標越來越遠!魏安釐王聽了這一席話,深感季樑給他點明瞭重要的道理,便決心停止伐趙。

2、古人還用文字記錄下這個故事:

出示:今者臣來,見人於太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爲北面?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

3、讀這篇古文,感知古文的不同。幾千年前的故事,你來品味品味,看能不能理解。

五、寓言故事

1、說說你收集到的寓言,看看大家能不能領會你所說的故事說,含着一個怎樣的道理。

2、聽了這麼多的故事,的確讓我們受益非淺。在生活中,這些道理將讓我們變得更加的明智。

寓言兩則教學設計3

一、教材分析

寓言這種文體閃耀着人類智慧的光芒,指引着我們的生活,是可貴的語文教學資源。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寓言不是一種陌生的文體,他們之前就學習過《亡羊補牢》《南轅北轍》等寓言,但這些寓言相對來說篇幅短小、寓意單一。《紀昌學射》這則寓言則不同,透過講述紀昌向飛衛學習射箭,最終成爲射箭能手這個故事。揭示瞭如何有效學習,最終取得成功的多重因素,給讀者以多方面的啓迪,其寓意是豐富而多元的。

對於像《紀昌學射》這樣的寓言,限於學生寓言閱讀經驗的不足,剛一接觸,會出現原有閱讀認知圖式與新材料之間的衝突──學生會按照以前閱讀過的、寓意單一寓言的方式閱讀這篇課文,進而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這就需要教師加以引導,豐富學生的閱讀圖式;另外,因爲閱讀經驗的不足,生活閱歷的缺失,這則寓言的一些啓示也是學生自讀領悟不到的,這也需要教師在解讀方向上給予指導和幫助;有些啓示學生只能模糊地感受到,卻無法清晰地說出來,這同樣需要教師提供相應的幫助和輔導。因此,《紀昌學射》這則寓言是讓學生經歷閱讀能力發展,豐富寓言閱讀經驗的好素材,也是教師啓發學生、引導學生怎麼去閱讀的好素材。

針對教材特點和學情特點,教者力求找準教學起點,引導學生關注看似一望而知,其實一無所知的細節,理解感悟,使學生認知水平得以提升,閱讀經驗得以豐富,閱讀能力得以發展。

教學本則寓言,教者力圖抓住《紀昌學射》與以前閱讀寓言的不同──給人以多方面啓示這一特點,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修正其原有的認知圖式,爲學生提供閱讀活動展開的內驅力;抓住本則寓言“審智”閱讀的特點,引導學生在閱讀中不斷領會新的學習啓示,從而豐富其原有的認知圖式,感受到閱讀發現的樂趣。從而契合本單元“走進故事長廊,感受它的魅力,體會其中的道理”的主題和目標。

二、教學目標

1、領悟本則寓言關於學習的多重啓示,感受寓言指導生活、啓迪智慧的魅力。

2、在不斷髮現寓言多重啓示的過程中,進一步學習質疑、想象、對比等閱讀方法和策略,繼續學習聯繫生活實際領悟文章含義的方法,提高閱讀能力,豐富寓言閱讀的經驗。

3、在閱讀中體會寓言語言簡潔準確、生動傳神的特點,積累“聚精會神”“下功夫練眼力”“兩年以後,紀昌的本領練得相當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針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會眨一下”等生動語言,學習分類積累語言的方法。

4、認識“妻、蝨”兩個字,會寫“昌、妻、刺”三個字,感受漢字文化的魅力,進一步激發學習漢字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不斷髮現寓言多重啓示的過程中,進一步學習質疑、想象、對比等閱讀方法和策略,繼續學習聯繫生活實際領悟文章含義的方法,提高閱讀能力,豐富閱讀寓言的經驗,積累和發展語言。

難點:領悟本則寓言關於學習的多重啓示,感受寓言指導生活、啓迪智慧的魅力。

四、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紅、藍兩支筆。

教師: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流程

(一)揭示課題,匯入新課

以每一則寓言都會給我們以啓迪這一原有認知爲基礎,引導學生預測本則寓言帶給我們的'啓示。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產生閱讀期待,激發閱讀興趣,帶着明確的目標展開探究性閱讀。

(二)初讀課文,分享啓示

1、學生默讀課文,批註。

2、全班交流分享閱讀啓示。

預設:學生透過初讀可能會感受到“學習要勤奮刻苦才能成功”“學習要堅持不懈才能成功”“學習中不能驕傲自滿”等啓示。

3、教師伺機引導學生爭論,這則寓言到底帶給我們什麼啓示。

【設計意圖】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進而讓學生認識到,今天閱讀的這則寓言與以往不同,它會帶給我們多方面的人生啓迪,以此引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研讀的動力。

(三)再讀課文,探尋寓言的多重寓意

1、學生再次默讀課文,批註。

2、學生交流發現,教師相機引導,豐富學生的閱讀策略和閱讀經驗。

教師引導預測:

(1)引導學生關注文中“飛衛是一名射箭能手”這樣的語言,發現“要想成功得有名師指導”這一啓示。

預設:學生如果遇到困難,教師引導學生關注文章關鍵語句,從而豐富對寓意的理解,滲透閱讀方法的學習。

(2)引導學生關注飛衛的語言,發現“想成功練就一項本領,先要打下紮實的基礎”這一啓示。

預設:學生如果遇到困難,教師引導學生採用自主質疑、討論、釋疑的閱讀方法,豐富對寓意的理解。

(3)透過引導將飛衛的教和紀昌的學進行對比閱讀,發現紀昌的學習智慧,體會要創造性地學習這一啓示。

預設:學生如果遇到困難,教師引導學生髮現紀昌練習的方法並非來自飛衛的傳授這一事實,引發學生的思維。

先扶後放,體現學習能力的遷移。

【設計意圖】這篇寓言中紀昌成功的因素有很多種,可以從中讀出多種關於學習的啓示,但教學的目的不是讓學生們竭澤而漁式地把這些啓示都揭示出來,而是在每一個啓示的發現、提煉中豐富學生的閱讀經驗,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3、教學小結。

引導學生梳理總結:發現獲得的啓示都是學習成功的因素。

【設計意圖】在閱讀寓言的過程中豐富認識,站在一個更高的視角俯瞰全文。關注語言文字,透過想象、聯想和對比等方式進行閱讀就能豐富思想。

(四)關注表達,積累語言

教師指導:寓言帶給我們豐富的啓示,讓我們感受到它的智慧美;寓言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語言精練、傳神,品味文章的語言美,學習和積累本課的語言材料,也是這則寓言學習的重要價值。

屏幕出示語句,指導學生學習分類積累。

【設計意圖】教會學生歸類積累語言的方法。

(五)認讀生字,書寫漢字

【設計意圖】透過字理識字,讓學生感受漢字文化。

(六)本課小結,遷移閱讀

推薦學生課下閱讀《扁鵲治病》,產生新的閱讀期待。學生預測會帶給我們哪些方面的啓示,積累哪一類新鮮的語言材料。

六、板書設計

預設:板書根據學生的理解相應調整,《紀昌學射》中關於學習成功的因素不可能透過這一節課全部揭示出來,引導的目的在於,感受閱讀中不斷體會、不斷髮現的樂趣,從而學會思考,學會閱讀。

標籤:寓言 教學 兩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