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課件

圓錐的認識教學課件

一、教材分析

圓錐的認識教學課件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選自九義教材第十冊第四單元第二小節第一部分《圓錐的認識》,圓錐是小學階段認識的九個立體圖形之一。我們要想認識圓錐,進一步學習有關它的知識,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徵。因此教材把它安排這一部分內容的第一節,爲下面學習起到一個良好的鋪墊作用。由於圓柱與圓錐的知識是密切相關的,可以把圓柱的高和底不改變的情況下,削成最大圓錐體,透過這一點可以利用正遷移的規律由圓柱的體積推出圓錐的體積,把圓錐的認識安排圓柱的認識之後,爲學習圓錐的體積起到了一個橋樑的作用。

2、教學目標及確立的依據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的特點,以及考慮學生的認知規律,我確定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⑴認知目標: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圓錐,掌握圓錐的特徵,會看圓錐的平面圖。

⑵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⑶情感目標:用生活中的圓錐讓學生體會所學知識的生活價值,培養學生熱愛數學學習的情感、態度。

依據以上的教學目標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圓錐的特徵。

教學難點:測量圓錐的高。

二、教材處理

由於已經是五年級的學生了,他們的動手能力,接受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有明顯的提高,所以在教學時讓學生動手實踐,交流合作,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親自體驗感知圓錐的特徵與測量高的方法。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並根據具體情況想出多種測量高的方法。

三、教學方法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我對教材的分析、挖掘,本節課主要用實踐探究的教學方法。首先讓學生根據學具觸摸探究圓錐的特徵。然後學生動手實踐,合作交流測量高的方法。然後讓學生練習、總結新知。教學中注重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新知,交流體會新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四、教學手段

本節教學時教師準備圓錐形物體一個,圓錐模型一個,多媒體。學生準備圓錐型實物,一塊平板,一把直尺。教學手段化靜爲動,形象地展現了高的平移,圓錐側面展開等難以講述的內容,把抽象的知識直觀化,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五、教學程序

1、新課匯入

由複習匯入新課,讓學生說出圓柱體的特徵是什麼?以及什麼是圓柱,高,圓柱有多少條高?學生回答後,教師直接匯入,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圓柱,今天我們新認識一種形體——圓錐來進入新授。便於學生運用已學知識推動新知識的學習。

2、探索新知

首先認識圓錐的特徵。教師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圓錐,看一看,摸一摸,感受一下它和我們所學圓柱有什麼不一樣?學生先自己操作、觀察,再把自己看到的摸到的在小組交流,然後向全班彙報。圓錐有一個頂點,一個側面是曲面,一個底面是圓形。說明:從圓錐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並利用學具,同桌互指圓錐的底面,側面,頂點,高。用字母,r,h分別標出底面圓心,半徑和高,需要強調的是:引導學生沿着曲面上的線都不是圓錐的高,圓錐的高是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

其次動手實踐測量圓錐的高。

教師先讓學生自學課本:如何測量圓錐的高,並用學具合作測量圓錐的高。想一想: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測量圓錐的高呢?學生先獨立思考,再交流,合作實踐尋找測量高的方法(如將圓錐物體從中間劈開等方法),讓學生比較方法的實用性,還是書

中平移的方法好。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多選擇實用,便捷的方法。圓錐有幾條高,爲什麼?

最後認識圓錐側面的展開圖

首先讓學生猜想圓錐的側面展開圖是什麼樣的圖形?然後動手實踐操作。讓學生小組合作用紙把手中的圓錐包起來,注意從頂點到底面的紙成了圓錐的側面。把這個側面展開看一看是什麼形?(學生回答後是扇形)。用多媒體展示過程,加深對圓錐側面的認識。

3、反饋練習。

爲了讓每一個學生都充分得到提高,個性得到發展,我設計出了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層次分明的練習。

1)、出示各種立體圖形讓學生找出圓錐。

2)、說一說你見過的哪些物體是圓錐形的。

3)、用硬紙做一個聖誕老人的帽子,再量出它的底面直徑與高各是多少?

4、總結

讓學生來總結本課的知識或談一下自己的學習體會。

[板書設計]

圓 錐 的 認 識

圓錐的底面是個圓,圓 錐的 側面是一個曲面。

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 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

標籤:教學 圓錐 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