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數學認識釐米教學計劃

教學目標:

數學認識釐米教學計劃

知識目標:使學生懂得測量物體的長度要用尺子,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

能力目標:使學生學會用釐米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同時培養學生觀察、動手操作的能力,使學生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情感態度目標: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中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

2、以發展爲本,營造民主、平等、友好、和諧的課堂氛圍,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團結合作的意識和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學習用尺子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掌握用釐米做單位的測量方法。

教學方法: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方式

教學準備:課件、學生尺、長方形紙條、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 故事引入,激發興趣

師:新學期到了,在螞蟻王國裏有一所螞蟻學堂,它馬上要開學了。看!這就是螞蟻學堂,漂亮嗎?小螞蟻們每天上學都要經過一座小橋。一天,一陣狂風吹過,把小橋的一個扶手給刮斷了!這可怎麼辦好呀?小螞蟻們決定重新再做一個扶手,可是扶手有多長呢?

小朋友,你們能幫小螞蟻們解決這個問題嗎?怎樣才能知道扶手有多長呢?

生:用尺子量。

師:用尺子量,這確實是個好辦法,那你們有尺子嗎?

生:有!

【設計意圖:利用《螞蟻王國》的故事引入,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也透過讓學生幫小螞蟻解決問題這一情節吸引學生對新知產生學習的慾望。】

二、 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一)觀察尺

1、讓學生觀察尺子,仔細瞧瞧,你發現尺上有些什麼?把你的發現與同桌分享一下。

2、指名交流,相機引導學生認識尺子上有數字、刻度線、“0”刻度、1大格,理解“0”表示起點的意思。

3、當學生說到尺子上有“cm”時,介紹“cm”表示釐米,釐米是一個長度單位,這節課我們來認識釐米。(板書:認識釐米)

(二)感知1釐米

1、師:那你們知道1釐米有多長嗎?我們來聽聽小螞蟻的介紹(課件介紹一釐米的概念)

2、找一找,你能在尺子上找到1釐米嗎?(學生找一找,指一指)

3、指名上臺說一說、指一指:1釐米是從哪兒到哪兒?

生回答:從0刻度到1刻度是1釐米。(學生邊說邊指)

4、你發現1釐米其實就是什麼?(一大格)

5、除了從0刻度到1刻度是1釐米外,你們還能找到不同的1釐米嗎?

生1:從1刻度到2刻度是1釐米.

生2:從2刻度到3刻度也是1釐米

……

6、比一比,請小朋友再用手在尺上比劃一下1釐米有多長,舉出來看一看,1釐米長嗎?閉上眼睛想象一下1釐米有多長。

師:1釐米很短,所以我們一般用釐米來測量比較短的物體。

7、找一找,生活當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釐米?(生舉例、課件展示:圖釘、牙齒、小正方體、小鈕釦……)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學生在合作探究中觀察尺子、認識1釐米,形成表象。學生能從尺子上找到1釐米,並體會方法的多樣性;從周圍物體中找出長度大約是1釐米的物體,體驗了l釐米的具體長度,形成了初步的估測能力。】

(三)感知幾釐米

1、師:剛纔我們知道了1釐米是1大格,那2釐米有多長,你能在尺上找一找嗎?(學生在尺子上找一找)

2、2釐米是從哪兒到哪兒?

生:2釐米是從0刻度到2刻度。

師:有不同想法的嗎?

生:從1刻度到3刻度之間也是2釐米。

……

師:你們怎麼能找到這麼多2釐米的'?你們有什麼法寶嗎?

生:2釐米其實就是2大格。

3、2釐米有這麼長,不用直尺,你能來估計一下5釐米有多長嗎?指名估計比劃,小朋友自己估計一下呢?

4、那5釐米到底有多長呢?還是請我們的好朋友——尺子來幫忙,請小朋友在尺上比劃一下,同桌互相說一說:5釐米是從哪兒到哪兒?

指名回答:5釐米從哪兒到哪兒,有不同的嗎?

不管從哪兒到哪兒,5釐米就是幾大格?

5、你還想知道幾釐米的長度,指名說一說。

把你想知道的自己先估計一下,再拿着尺比劃給同桌看一看。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利用知識的遷移,學生在認識認識1釐米的基礎上大膽猜想、探索幾釐米的長度,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四)量一量

1、猜一猜紙條有多長。(學生猜一猜、估一估)

2、課件展示量紙條的方法,學生細心學習。

3、學生自己動手嘗試量紙條。

4、集體交流用尺子量紙條的方法。

(紙條的左端對齊0刻度線,把尺子與紙條放平,再看紙條的右端對着刻度幾,就是幾釐米。)

5、唱一唱。

《測量小兒歌》

小朋友要牢記,

物體要放平。

用尺子兩物體,

左端要和0對齊,

右端指向刻度幾,

物體就是幾釐米。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學生透過猜想、自學用尺子測量的方法再嘗試測量,歸納測量的方法這一系列活動,學生自主學習獲得知識,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能力。這個環節還設計了唱一唱活動,既鞏固了測量的方法又活躍課堂氣氛,調節學生的情緒。】三、 實踐應用,練習鞏固

師:同學們,既然我們已經學會測量物體的長度了,那現在是時候幫小螞蟻的忙,測量一下小橋扶手的長度了。

1、 量一量扶手的長度。

(1) 學生動手量一量。

(2) 指名上臺展示測量的方法。

2、 闖關遊戲。

師:小螞蟻非常感謝大家的幫忙,它們帶來了一份大大的禮物,準備要送給大家,可是需要同學們闖過三關才能獲得禮物哦!有信心嗎?小精靈兒童網站

(1) 第一關:眼明手快(填一填)

(2) 第二關:火眼金睛(判斷測量的方法對嗎?爲什麼?)

第三關:心靈手巧(同桌合作量出長方形的長和寬)

這裏長方形的寬是接近4釐米,引導學生像這樣接近4釐米的可以說它是大約4釐米。

【設計意圖:學生經歷了二十多分鐘的學習已經開始出現疲倦,此時設計闖三關獲獎品的遊戲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透過遊戲鞏固新知,一舉兩得。】

四、 回顧全課,總結延伸

同學們,透過本堂課的學習,你們有哪些收穫?還有什麼問題嗎?

【設計意圖:學生說收穫,是更好的對知識進行梳理。這樣就能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同時有承前啓後的作用,對下一節課《認識米》作知識性的鋪墊和延伸。】

板書設計:

認識釐米

數字

刻度線 “0” 起點

“cm” 釐米(長度單位)

《統一長度單位》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教材1-2頁例一,做一做

教學目標:

1、透過觀察、測量活動,使學生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在操作活動中,讓學生髮現不同方式測量物體帶來的混亂,會選擇合適的物體做標準測量。

3、培養學生估算的意識、協作意識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幫助學生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讓學生認識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4、教具及學具準備:

學具名稱 1角硬幣 三角形學具 回形針 小刀 小方快

(長、寬、高都是1釐米)

個數 8 5 6 6 30

教學過程:

一、 情景匯入,激發興趣

談話:同學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故事“孝順的小南”,小南在故事中遇到了問題,你仔細聽,看能不能幫助他。從故事中,你能明白什麼道理來。

師:課件演示,教師口述故事。孝順的小南知道媽媽過幾天就要生日了,他決定用零用錢給媽媽買一雙新鞋子,小南問媽媽:“媽媽,你的腳有多大?”媽媽回答:“一拃多一點點。”小南到商店挑選了雙漂亮的鞋子,用自己的小手認真地在新鞋子上拃了“一拃多一點點”心想:這雙鞋媽媽一定合適。小南高興地跑回家,急着把鞋子送給媽媽。可是當媽媽開啟這份禮物時,媽媽笑了,奇怪的問:“這鞋子這麼小,到底是買給我的,還是買給你自己的。”小南捎了捎後腦,怎麼也想不明白 ,自言自語的地說“明明就是‘一拃多一點點’嘛。”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回事嗎?

學生髮揮想象,各抒己見。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引入,這樣就會事半功倍。】

二、 觀察操作,探究新知

談話:同學們,今天是新學期的第一天,大家桌面上都有一本嶄新的數學課本,老師想要知道這本數學課本的寬有多少,你能幫助老師想想可以用什麼辦法?_小精靈 兒童網 第一步:組織學生用不同的物體作標準量同一長度。

1、學生以4人小組爲單位,每人選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測量數學書的寬。

2、操作方法的指導:

①注意實物的左端應與所量物體的左端對齊

②作爲標準的物品要一個接一個地擺放,要放平擺直。

3、學生填寫並彙報測量結果。

學具名稱 測量結果(數學書的寬)個 得出結論

1角硬幣 7 ①選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進行測量,量的結果不同。

②要想得到相同的結果,應該用同樣的物品作標準進行測量。

三角形學具 4

回形針 5

小刀 3

小方塊 15

4、小組討論、彙報結果:爲什麼都是數學課本的寬,量的結果卻不一樣?[得出結論1]5、讓全班選用同一物品進行測量的學生,展示他們的測量結果。

如:每組中都選用“回形針”量的同學,他們的結果都是:數學課本的寬有5個回形針那麼長。

6、啓發學生思考:在量數學課本的寬時,想要得出相同的結果應該怎樣辦?[得出結論2]

第二步:組織學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不同的長度。

(二)測量不同的長度

1、用你喜歡的方法量數學課本的寬和鉛筆盒封面圖片(課前準備)物品的長度。

小組操作,教師巡視。

2、全班彙報交流,提出質疑。

啓發學生根據彙報結果提出問題。

生:爲什麼數學課本的寬爲5個“回形針”長,而鉛筆盒封面圖片也是是5把小刀長,都是5但它們並不一樣長呢?

小組討論。

得出結論:

①因爲選用不同標準去量,他們的長度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與事實不相符。

②測量時,應該選用統一物品計量單位去量。

【設計意圖:教學從兩個方面來組織,幫助學生認識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先用不同的物體作標準去量數學書的寬,再用不同的物體作標準量不同物體的長度。由此引起認知衝突,體現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三、練習鞏固、實踐應用

1、“做一做”第1題。

①讓學生看圖,並說明圖意:有5種蔬菜,左端對齊,橫放在5個豎排的隔層中,隔層下面橫排這5個□,讓學生看圖直觀判斷出每種蔬菜大約有幾個□那麼長,看不清的可用尺子對準格子的豎線比一比

②學生獨立完成,在交流。

【設計意圖:鞏固強化用同一物體爲標準進行測量的重要性。】

2、“做一做”第2題。

①讓學生用鉛筆去量桌子的“長”和“高”。

②學生獨立測量後再交流。

測量方法指導(與前面有所不同): 不再把作標準的物品,一個接一個地擺放着量,而是用一個物品,一次接一次地進行測量,看所量的長度有幾個這樣的物品長。

【設計意圖:用同一物品,一次接一次地進行測量,使測量變得更簡化】

3、“做一做”第3題。

用長、寬、高都是1釐米的小正方體作標準,讓學生看圖估計所測物體大約有幾個正方體長。部分有困難的學生也可用正方體實物進行實際測量。

【設計意圖:爲過渡到用釐米作爲長度單位做準備,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再次體現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四、 梳理知識,總結昇華

今天的數學課,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你收穫了哪些知識?關於測量物體的長度,你還想知道什麼?

【設計意圖:學生說收穫,是更好的對知識進行梳理。這樣就能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同時有承前啓後的作用,對下一節課《認識釐米》作知識性的鋪墊和延伸。】

標籤:數學 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