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用字母表示數教學反思(通用6篇)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用字母表示數教學反思(通用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用字母表示數教學反思(通用6篇)

用字母表示數教學反思 篇1

上一週講了一節《用字母表示數》,在備課時我特地選用了小學數學教育上的一節課,在上課之前,總以爲自己設計得已經很完美,但在上課時卻出現了不少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在複習各種運算定律時,我在上課之前已經把四年級學習的各種運算定律複習牢固,本以爲學生在自學時,大概幾分鐘就能完成,因爲課本上只有一句重難點:在含有字母的式子裏,字母之間的乘號可以省略不寫,或者記 “。”,只要學生把運算定律中的乘號記作“。”。結果學生有的把加號省略了,有的不知道要記作“。”,還有的學生在加了括號後,就不知道該怎麼做了。跟自己的設想大相出入。

學習完用字母表示數的簡寫後,本以爲把數值代入字母公式是非常簡單的問題,結果發現學生還是錯得一沓糊塗,甚至不知道該怎麼計算。當時,講完後,心裏在想:“爲什麼自己要選知識點這麼多,又這麼碎的課呢?

反思自己的課堂,想想自己並不是由於選課的問題,而是有點忽略了學情,只想着自己應該怎麼把學生放在了主體地位,自己應該怎麼做,而忽略了學生的已知基礎。現在真正體會到了爲什麼要有課前調查問卷這一說。

總結,本節課值得改進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1、每節新授課前要調查好學生的基礎,因爲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2、不要過於相信學生,要把學生可能會出現的每一種情況都要想到備到。

3、要靈活機動地對待學生在課堂中出現的生成,把它轉化課堂中的有利資源。

4、每一節課,要抓住一點進行突破,長期以往,便能形成一種習慣。

用字母表示數教學反思 篇2

這節課是學習代數知識的重要內容,是小學生由具體的數過渡到用字母表示數,在認識上的一次飛躍。開始學習用字母表示數有一定的抽象性,對五年級學生來說較難。教學中我注重讓學生經歷用字母表示數的過程,立足於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採用多樣性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逐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

一、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這節課我談話匯入,填有規律的表格,由符號表示數過渡到字母表示數,學生體會到用字母表示數在生活中和數學中有廣泛的應用,讓學生談談生活中常見的字母表示數:如汽車牌號碼、撲克牌等等。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二、讓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中用字母表示數過程。

透過例1、例2的教學,學生舉例小明年齡,知道年齡差距,會求出爸爸年齡,舉一個求一個,舉一個求一個,發現兩人的年齡變化但年齡差不變,這時提出問題:如何間接表示出兩人的年齡呢?有學生想到用字母表示,用a表示小明年齡,a+30表示爸爸年齡,一個算式就可以看了,也能看出兩人的年齡關係。整個過程的循序漸進,使學生真正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及目的,即用字母表示數簡潔明瞭,一個算式就表示最本質的東西。

三、用字母表示數更簡明、更深入

用字母表示數是由數到式的一個過渡,是從特殊的數到一般的抽象的含字母的代數式的過渡,是數學上的一個大的轉折點。我在教學過程中首先使學生明確“式”也具有數的一些性質,以及字母表示數的意義,這樣做可以使問題的闡述更簡明、更深入,同時,前面學過的數與代數的知識,也得到了鞏固、加強和提高。

四、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

數學思想是小學知識的靈魂。我們在用字母表示師生年齡中,讓學生感受對應思想;在“同一個數量可以用不同的字母表示,同一字母在不同的環境中可以表示不同的數”環節中,滲透辯證思想;在年齡的變與不變中感受函數思想,體現用字母表示數的價值,爲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和發展打好基礎。

用字母表示數教學反思 篇3

本單元的教學是由具體的數和運算符號組成的式子過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轉折點,也是認識過程上的一次飛躍。用字母表示數對於小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的,特別是用字母表示數量關係,學生會感到更困難一些。而這些知識和規則的掌握,又是學習《簡易方程》的主要基礎,直接影響到後序知識的學習。因此爲了激發學生的好學習興趣,在一開始提問:大家在生活中聽到過這樣的話嗎?這些話我都說了n遍了,這部動畫片我已經看了n遍了!這裏的n表示什麼意思呢?讓學生初步感知用字母表示數,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

本來覺得學生應該會很容易掌握如何用字母表示數及其意義,因爲自己覺得簡單。但是一節課下來,學生表現令我大失所望。課後反思自己,覺得確實有很多值得思考和改進的地方:首先就是“按部就班”的將例題照搬下來講解,而沒有靈活的把知識點進行擴充,沒有創新;第二、課堂中鼓勵學生的語言過於單一,自己講的太多,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太少,學生自己生成的知識太少。第三,時間把握不夠合理,導致課堂總結的環節時間倉促。

透過聽吳正憲老師執教的用《字母表示數》,這節課使我受益匪淺。吳老師首先問學生在生活中有沒有見過用字母表示數的現象,學生回答出國際象棋的棋盤。接着吳老師又問學生玩過撲克牌嗎?K表示什麼,學生回答出13。接着又出示了CCTV表示什麼,P表示什麼等等。吳老師的每一個問題都是從生活中入手。面對學生回答問題的錯誤,吳老師沒有顯得着急,而是耐心地去引導學生和啓發學生。課堂氣氛也比較活躍,關注到了每一個學生,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理解學生的想法,沒有立即地去否定學生。整節課吳老師非常注重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度理解,帶着學生進行知識的探究。可見吳老師對教材的認識是比較深刻的。這節課吳老師真正地讓學生有所學,給了學生很大的思考空間,這正是在我的課堂裏所缺乏的。

教師不止要教會學生新知,而是要引導學生進行深度的學習。真正以學生爲主體,學生透過思考,討論得出結論,而不是教師生硬地強加給學生。想要上好一節課,確實是需要時間來鑽研教材以及瞭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生的思維不同於成人,他們的知識面有限、感知力有限、理解力更是有限。所以我應該從學生的角度考慮,要儘量用淺顯易懂並和生活實際相聯繫的例子以及學生們感興趣的事物作爲切入點,深入淺出,引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用字母表示數教學反思 篇4

每次上過課後,總有或多或少的感慨與反思。針對自己《用字母表示數》的教學,談一談自己教後的體會。

《用字母表示數》是學習代數知識的重要內容,是小學生由具體的數過渡到用字母表示數的最初階段。對五年級孩子來說,本課內容較爲抽象與枯燥,教學有一定難度。當初,確定講課內容時,我覺得該內容沒什麼。粗粗看過教材後,便按照教材順序進行了第一次試講。當學生說出他們在不同年齡,老師歲數時,我直接問學生:當你們a歲時,老師多大?爲什麼要引入字母?用字母表示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此時的學生其實未真正理解。在主任的點撥下,自己意識到“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不應由老師代替學生講出。於是認真備課後,第二次試講時,我由學生容易接受的年齡問題引導學生、領悟字母的產生和意義。看着板書,當問學生:能不能想辦法表示你們雜任何年齡,老師歲數時,學生很茫然,站起來的學生回答的也不是老師預想的答案。第二次試講下來,自己也很茫然:要保證後面的內容全講下來,這個問題到底怎樣問?於是,第三次正式講時,我問:能不能用一個式子表示?暗示性的提問,好學生回答出了老師要的答案。

回顧整個試講的過程,特別是學校領導、教研員的點評以及觀看的錄象,使自己進一步找到自己教學存在的問題,以下是我透過這次講課的兩點體會:

1、確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是關鍵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預期達到的結果,是學生透過學習以後預期產生的行爲變化。這次講課,自己沒有很好的研究“字母表示數”一課的教學目標,對教學目標的重要性缺乏認識,教學設計時不考慮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沒有方向,不知道要達到什麼結果,只是一味的把書上的內容講給學生,因此,教學效果欠佳。反之,如果確定好到底教什麼,哪是重點,教學時,不但自己的教學思路清晰,靈活駕馭課堂,學生也會學得清楚、明白。教學效果一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學中不僅要關注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

教學中,倘若我們只重視結果,而忽視學生的學習過程,那麼學生生動而富有個性的內心過程教師就無法知曉,學生將失去更多參與、經歷、體驗的機會。作爲教師,也就不會準確瞭解學生,無法及時準確地促進不同學生的思維的發展。因此,要關注學生在問題解決中的各個環節,讓學生充分體驗,想方設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規律,從而讓學生真正地體會,理解。教學中要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機會,不要怕學生出錯。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想法,相互的討論,才能發展學生的思維,增強他們的創新意識。教師要爲學生提供一個有利於他們發展的機會與氛圍,要俯下身來,聽一聽他們在想些什麼,成爲他們前進中的引導者、合作者。

用字母表示數教學反思 篇5

《用字母表示數》是在學生掌握了四則計算的意義、常見數量關係、運算律、周長與面積計算等知識的基礎上安排的。經過字母表示數,更能概括地理解、表達和應用這些知識,併爲以後教學有關方程的知識作必要的準備。學生初學用字母表示數,會因不習慣而感到困難。所以,教材異常注意從最簡單的開始,循序漸進、逐步遞進。

爲了突破這個難點,使學生學會能用包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和數量關係。我首先從學生十分熟悉的撲克牌作爲本課的切入點。撲克牌中J、Q、K、A這些字母都表示數,異常是字母A,既能表示1,又能表示14。經過把撲克牌按順序排一排這一活動,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感到字母是能夠表示數的。使學生在學習例題時,能想到三角形的個數也能夠用字母表示。其次,我讓學生兩次經歷由具體的數據過渡到抽象的字母的過程,但兩次的經歷數量關係不一樣,側重點也各不相同。第一次經歷,我運用教材的例子,用小棒擺三角形,從1、2、3、4,使學生能運用已有知識經驗建立感性認識,然後過渡到用字母表示。第一次經歷的重點是,讓學生自我想辦法,如何用一個式子表示擺三角形使用小棒的情景,在學生會用包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小棒根數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到字母表示的概括性和簡潔性。在這過程中,我不拘泥於使用字母,鼓勵學用各種方法表示三角形個數,然後表示使用小棒的根數。

其實,當學生用其他方式表示時,學生是在用自我的思維方式進行形象過渡到抽象。當學生用包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小棒根數後,那裏的重點是解決那裏的三角形能夠用各種字母表示,以及字母和包含字母的式子表示什麼,以及字母表示什麼數。第二次相加關係,我改用根據教師與學生的年齡關係進行算年齡。讓學生說說學生年齡算算教師年齡,能是學生體會到一個量變化,另一個量也變化,更利於體會數量間的關係。這次讓學生用包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教師年齡時,則要求學生根據第一個例題學習的體會,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第一個例題讓學生感受到式子表示數量,但那裏我又遞進一層,不管讓學生感受到這個包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更表示數量關係。並經過取值計算和思考字母表示什麼數,進一步感悟包含字母的式子的意義。總之,經過逐步遞進的過程經歷,初步理解並學會用字母表示數,會用包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數量關係。

對於本節課的關於包含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簡寫。那裏完全是傳授性的知識,我則讓學生自學看書。這節課我想經過一個引入、三個活動剝筍式的逐層推進、層層遞進,對知識的掌握分不一樣階段逐個擊破,從而使學生紮實學會知識。

用字母表示數教學反思 篇6

用字母表示數對於小學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之前學過的數是具體的、確定的,而此刻是要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變的數,是認識上的一個飛躍。所以,在設計過程中應以立足於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採用多樣性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逐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講完這節課,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1、實現情景創設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剛一上課,我讓學生猜一猜,“n年前,這個遊戲我就玩過了”,這個n年前指的是多少年前,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好奇心,同時又是爲揭示課題做了自然有效的鋪墊。之後,我從學生喜歡的、已知的、熟悉的生活資料入手,充分調動進取性的同時也自然引出了新的問題。

2、重視抽象概括的過程。

教材採用由個別到一般的歸納思路,如例1先列表給出式子,每個式子表示的是個別現象,再歸納出用字母表示數的方法,之後由一般到個別,教學帶入求值,讓學生明白當a是一個固定值時,a+30也能夠是一個具體的數,a+30隨着a的變化而變化,它們之間一一對應,以滲透函數思想。

3、數學生態課堂講究數學思想滲透化。

數學思想是小學知識的靈魂。我們在用字母表示師生年齡中讓學生感受對應思想;在“同一個數量能夠用不一樣的字母表示,同一字母在不一樣的環境中能夠表示不一樣的數,在同一題中不一樣的數要用不一樣的字母表示”這樣三個環節中,滲透辯證思想;在三角形個數與小棒根數的變與不變,年齡的變與不變中感受函數思想,體現用字母表示數的價值,爲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和發展打好基礎。

4、把遊戲帶入課堂

鞏固練習中,出示了學生十分熟悉稚氣的兒歌:

1只青蛙,1張嘴,2隻眼睛,4條腿,1聲撲通跳下水。

2只青蛙,2張嘴,4隻眼睛,8條腿,2聲撲通跳下水。

3只青蛙,3張嘴,6隻眼睛,12條腿,3聲撲通跳下水。

……

開火車讀,要求讀的流利。讀到7只青蛙……有些學生讀的不流利了,也沒了先前的新鮮感,你還能說下去?如果100只青蛙呢?你能利用今日的知識把它十分清楚的表達出來嗎?哪位同學能用字母表示這首兒歌呢?第一位學生說:“n只青蛙,n張嘴,n隻眼睛,n條腿,n聲撲通跳下水。”“不對,應當是n只青蛙,n張嘴,2n隻眼睛,4n條腿,n聲撲通跳下水。”以風趣的兒歌作爲學生的素材,學生在素材中自我發現問題,自我解決問題,從中切身體驗數學中的奧妙。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1)在教學用字母表示年齡的取值範圍時,應當從最小值和最大值兩方面去研究,這一點我在教學中忽略了。

(2)課堂學習評價要重視正面性和極積性,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地加以讚許,恰當地予以表揚,讓學生的自信得到滿足,進而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興趣。但自我在這一方面做得不夠,有待改善。

縱觀全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在今後教學中應多注意,爲再次教學打鞏固練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