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用字母表示數》教學反思

作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用字母表示數》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數學《用字母表示數》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用字母表示數》教學反思1

每次上過課後,總有或多或少的感慨與反思。針對自己《用字母表示數》的教學,在這談一談自己教後的體會。

《用字母表示數》是學習代數知識的重要內容,是小學生們由具體的數過渡到用字母表示數,在認識上的一次飛躍。對五年級孩子來說,本課內容較爲抽象與枯燥,教學有一定難度。我認真思考了課程標準中關於字母表示數部分的目標要求,注意到在原有知識技能的掌握應用要求上,怎樣“注重、強調讓學生充分體驗和經歷用字母表示數的過程”十分重要。所以我設計了試圖讓學生充分經歷用字母表示數的過程的教學環節。

本節課我重視讓學生經歷探索用字母表示數的過程,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和作用,“青蛙兒歌”、“擺三角形”的兩個教學材料都非常有利於學生反覆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需要。因教學內容的邏輯結構和目標的整體把握,教學時我進行了調整和擴充,由“算二十四點”引入新課,生動有趣,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重點放在“擺三角形”與“正方形周長和麪積的計算公式”這兩個環節,擺三角形越來越多使學生感知用字母表示數的需要,在經歷用字母表示數的過程中,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數的作用並初步體會函數思想,從而落實了多重目標。在探討正方形周長和麪積計算公式中,學習字母的簡寫。

字母簡寫的過程,知識點較多。很多地方並沒有開展探究的價值。在教學時我採用“自學”+“講授”方式,因爲有些數學概念,是約定俗成的,是前人所規定的,我們沒有必要去深究,就如同我們可以用手機來打電話,就不必去深究手機的工作原理。部分知識點以老師講授還是必要的,讓學生透過有意義的接受來鞏固認知,節約了教學的時間資源,優化教學程序。在編寫兒歌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經歷了從具體到抽象,從簡單到複雜,從特殊到一般的過程。在玩遊戲的同時,學到了許多數學知識,這無疑是我們所期待的一種教學效果。在教學如何用字母表示數的同時,透過擺三角形與正方形周長與面積計算兩個環節的比較探討,讓學生體會到字母有時有一定的取值範圍,不同的情況它的取值範圍也有所不同。

我們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反思整節課的教學,仍然存在很多問題與不足之處。

1、本節課我共安排了三個例題的教學,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與知識接受能力,安排的內容顯得過多了一些。以至於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過於匆促,沒有時間進行綜合性的練習及小結活動。而數學教學,練習與小結都是相當重要的,它是對本節課知識的一個梳理與鞏固的過程。用一句話來形象地說就是在沙灘上走,剛溼了褲子就離開了。

2、在很多細節方面的處理也不夠到位。如正方形周長與面積計算公式的探討環節中,對於2a與a2的意義區別,大都學生都不能進行正確的區分。教學中,雖然我有將這兩個進行講解,引導學生進行了比較,但引導的不夠仔細,以致效果甚微。再則,在字母取值範圍的探討中,由於對教學內容把握不夠,教學中造成了遺漏。後面代入準確數值進行計算也是簡單了了帶過。

3、兒歌環節的設計沒有起到真正的教學效果。數青蛙這首兒歌,對本節課教學內容可以說是一個鞏固與提升。以遊戲形式出現,學生興趣濃厚,對整個課堂氣氛也是一個放鬆。同時,這個遊戲又充分的體現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在教學中,由於課堂時間的安排不夠合理,以至於沒有時間進行這個環節遊戲,臨時作爲學生課後的一個思考作業。

諸如這一類的遺憾和不足還有很多,有待於我們在日後的教學中反覆思考琢磨,達到最爲理想的教學效果。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設有趣和有意義的情境,以不斷滿足學生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需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

小學數學《用字母表示數》教學反思2

《用字母表示數》是學習代數知識的重要內容,是小學生們由具體的數過渡到用字母表示數,在認識上的一次飛躍。對我們四年級孩子來說,本課內容較爲抽象與枯燥,教學有一定難度。安排了“用字母表示特定的數”、“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常見的計算公式”、“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常見的數量關係”,“簡寫”這幾個部分內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常見的數量關係”是學習的難點。內容安排層層遞進,由易到難,使學生逐步感悟、適應字母代數的特點,爲學生克服這一難點創造便利。

一、將生活引入課堂增加趣味性

新《課程標準》強調讓學生“人人學習有用的數學”,“把數學作爲人們日常生活中交流資訊的手段和工具”,“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教學時首先要爲教材內容選擇生活背景,讓學生體驗數學問題來源於生活實際。我先透過媒體展示CCTV和KFC,讓學生說說它們各表示什麼?再讓生自己尋找生活中見到的字母,感知生活中經常使用字母,字母簡潔好記。又透過展示撲克牌,讓學生認識到有時字母表示特定的數。這些生活實例使學生初步感知到“用字母表示數”好處了。在這一環節中,原本比較枯燥的教學內容因爲這樣的情境創設變得十分生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被調動起來。在後面的習題中也是以世博園爲主線,既讓生感受了生活中的數學,也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

二、分層活動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好處

例1我透過讓學生擺三角形,再計算所需小棒的根數,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這樣擺下去永遠也擺不完,心理自然會產生一種新的表達方式的需求。這時候學生在我的啓發下“那用什麼來表示三角形的個數?可以把你已經擺的和還沒擺的都表示出來?”這時學生自然而然的就會想到要用字母把這些都概括出來的慾望。根據學生回答,表示出擺a個三角形用a×3以後,提醒學生想一想這裏的a可以表示哪些數。學生最先想到的是如果繼續擺三角形,a可以表示5、6、7……接着又會想到a也可以表示已經擺過的1、2、3、4,於是得到a可以表示1、2、3、4……無數多個自然數。多次進行這樣的從部分到全體的聯想,學生就能體會到字母表示數具有概括性的特徵。

例2的教學我沒有用教材中的例題。而是透過問是誰最先想到用字母表示數的,對該生進行了表揚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同時詢問該生年齡,再猜老師年齡,最後用a+20表示老師年齡。體會用字母可以表示一個具體的數,還可以表示兩者之間的關係。緊接着問a=25,你能夠知道什麼?a=30,你知道了什麼?讓學生體會到這時含有字母的式子就有一個確定的值。最後a=1000的出現,學生已經能自己感受到,有時候字母表示多少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

例3的教學我讓生先回顧正方形周長和麪積公式激起學生原有知識儲備,再讓生自己寫出字母公式,最後將公式的文字和字母表示方法對比。體會用字母表示公式便於表達、易於記憶。

三、自學課本給學生創設思考空間

在教學字母的簡寫時,我採用“自學”+“講授”方式,透過自學找出難理解的問題進行講解,這樣給學生提供了多次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機會。學生有了獨立思考的時間,有了合作討論的交流。然後讓學生根據他們所熟悉的身邊的人或事舉例,探究兩者之間的關係用字母表示,學生因感興趣而易於瞭解接受。同時,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想法,相互的討論,發展了思維,增強創新意識。

四、教學不足

1.教學延時。下課鈴響時,我的課才進行到最後一題拓展練習,原本打算在練習中完善字母不僅可以自然數,也可以表示小數或分數的。但由於時間關係,未能實現,可見我的教學設計存在着一些問題。如學生自學時耗時過多,本想教學能落到實處讓學生真正達到自學的目的,但在實際操作時以及後面的練習中都反映出,這部分的教學有一定問題。

2.教師說的多,學生說的`少。爲了在規定時間完成教學任務,發現教學時間不多後,我匆忙講解而忽視學生的感受。

3.我的過渡語和評價語過於簡單,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也不夠充分,這需要我在今後教學中更好地設計問題,把握教學的時間。

小學數學《用字母表示數》教學反思3

每次上過課後,總有或多或少的感慨與反思。針對自己《用字母表示數》的教學,談一談自己教後的體會。

《用字母表示數》是學習代數知識的重要內容,是小學生由具體的數過渡到用字母表示數的最初階段。對五年級孩子來說,本課內容較爲抽象與枯燥,教學有一定難度。當初,確定講課內容時,我覺得該內容沒什麼。粗粗看過教材後,便按照教材順序進行了第一次試講。當學生說出他們在不同年齡,老師歲數時,我直接問學生:當你們a歲時,老師多大?爲什麼要引入字母?用字母表示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此時的學生其實未真正理解。在主任的點撥下,自己意識到“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不應由老師代替學生講出。於是認真備課後,第二次試講時,我由學生容易接受的年齡問題引導學生、領悟字母的產生和意義。看着板書,當問學生:能不能想辦法表示你們雜任何年齡,老師歲數時,學生很茫然,站起來的學生回答的也不是老師預想的答案。第二次試講下來,自己也很茫然:要保證後面的內容全講下來,這個問題到底怎樣問?於是,第三次正式講時,我問:能不能用一個式子表示?暗示性的提問,好學生回答出了老師要的答案。

回顧整個試講的過程,特別是學校領導、教研員的點評以及觀看的錄象,使自己進一步找到自己教學存在的問題,以下是我透過這次講課的兩點體會:

1、確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是關鍵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預期達到的結果,是學生透過學習以後預期產生的行爲變化。這次講課,自己沒有很好的研究“字母表示數”一課的教學目標,對教學目標的重要性缺乏認識,教學設計時不考慮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沒有方向,不知道要達到什麼結果,只是一味的把書上的內容講給學生,因此,教學效果欠佳。反之,如果確定好到底教什麼,哪是重點,教學時,不但自己的教學思路清晰,靈活駕馭課堂,學生也會學得清楚、明白。教學效果一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學中不僅要關注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

教學中,倘若我們只重視結果,而忽視學生的學習過程,那麼學生生動而富有個性的內心過程教師就無法知曉,學生將失去更多參與、經歷、體驗的機會。作爲教師,也就不會準確瞭解學生,無法及時準確地促進不同學生的思維的發展。因此,要關注學生在問題解決中的各個環節,讓學生充分體驗,想方設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規律,從而讓學生真正地體會,理解。教學中要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機會,不要怕學生出錯。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想法,相互的討論,才能發展學生的思維,增強他們的創新意識。教師要爲學生提供一個有利於他們發展的機會與氛圍,要俯下身來,聽一聽他們在想些什麼,成爲他們前進中的引導者、合作者。

小學數學《用字母表示數》教學反思4

我上了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認識方程中的《字母表示數》這一課,看教材時我覺得這節課內容簡單,但比較抽象,在備課時我就嘗試根據新課標理念和學生實際設計本節課,在本節數學課的教學中,我主要體現三大特點:

首先、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學習數學知識。

“用字母表示數”在數學史上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怎樣讓剛剛接觸這些知識的小孩子理解“爲什麼要用字母表示數”、“在什麼情況下用字母表示數”呢?於是,我採用了上課初,我選擇了學生最熟悉的電視臺標記(cctv)、撲克牌(A、J、Q、K)和肯德基(KFC)展示給學生看,讓他們從這裏感知到字母代表的意思,然後從生活中提出有字母的事例;其次我選用了學生喜歡的兒歌《數青蛙》,透過唱兒歌,來體會、認識到用字母表示數在實際生活和學習中的廣泛應用。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與我們的生活關係密切。做到了“生活性”和“數學性”相結合。

其次、讓學生在遊戲中學習數學知識

爲了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理解掌握知識,變“學了做”爲“做中學”。我把書上的淘氣與媽媽的年齡之間的關係變成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在課堂上我找一名學生與我配合做遊戲,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很高,都願意上臺,這一下就把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起來了。在猜老師的年齡時,孩子們的熱情很高,這樣我就很自然地引導到我與該生之間的年齡關係,從而引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兩者的數量關係,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下讓學生能夠接受了抽象的知識。

最後、習題設計有趣,生動。

本節課在學生學完新知後,其精神正處於疲憊狀態,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其思維充分活躍起來,我在習題的設計上下了一番功夫,我給每道題都配上了學生喜歡的卡通人物,題目的顏色很鮮豔。我設計了唱兒歌,讓學生放鬆心情,同時在這裏我採用了絢麗的圖片吸引學生。同時,我還引導大家回憶以前學過的運算律,用字母表示出來兒童用品大全。學生興趣很高,從而鞏固了本節課的知識。

但是,我覺得本節課我還存有一些不足之處:在講課時,我對學生的資訊反饋不到位。課堂上教師要“耳聽四方,眼觀八路”,將學生中反饋的資訊迅速納入下一進程的教學活動中去;但我只是點了個別學生,尤其是在說一個含有字母的式子所表示的意思時,沒有認真地傾聽學生的想法。在課堂上多數都是被我點將的,沒有能聽取各類學生的意見;學生練習情況也應既有互評,也有教師根據學生基礎適時抽查;優則按高標準要求與評價,差則按低標準要求與評價,並及時給予個別點撥,在課堂上體現分層教學的思想。本課在反饋與評價上顯得不夠全面,因材施教的思想不夠鮮明。

結合對新《課程標準》教學理念的知識和本次課堂教學的深切體會,讓我感到我們不僅要學習教材、領悟教材、學會超越教材,更要了解學生,會傾聽學生的心聲,這樣我的課堂效益纔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