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用字母表示數》數學課教學反思(精選10篇)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用字母表示數》數學課教學反思(精選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用字母表示數》數學課教學反思(精選10篇)

《用字母表示數》數學課教學反思1

本單元的教學是由具體的數和運算符號組成的式子過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轉折點,也是認識過程上的一次飛躍。用字母表示數對於小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的,特別是用字母表示數量關係,學生會感到更困難一些。而這些知識和規則的掌握,又是學習《簡易方程》的主要基礎,直接影響到後序知識的學習。因此爲了激發學生的好學習興趣,在一開始提問:大家在生活中聽到過這樣的話嗎?這些話我都說了n遍了,這部動畫片我已經看了n遍了!這裏的n表示什麼意思呢?讓學生初步感知用字母表示數,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

本來覺得學生應該會很容易掌握如何用字母表示數及其意義,因爲自己覺得簡單。但是一節課下來,學生表現令我大失所望。課後反思自己,覺得確實有很多值得思考和改進的地方:首先就是“按部就班”的將例題照搬下來講解,而沒有靈活的把知識點進行擴充,沒有創新;第二、課堂中鼓勵學生的語言過於單一,自己講的太多,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太少,學生自己生成的知識太少。第三,時間把握不夠合理,導致課堂總結的環節時間倉促。

透過聽吳正憲老師執教的用《字母表示數》,這節課使我受益匪淺。吳老師首先問學生在生活中有沒有見過用字母表示數的現象,學生回答出國際象棋的棋盤。接着吳老師又問學生玩過撲克牌嗎?K表示什麼,學生回答出13。接着又出示了CCTV表示什麼,P表示什麼等等。吳老師的每一個問題都是從生活中入手。面對學生回答問題的錯誤,吳老師沒有顯得着急,而是耐心地去引導學生和啓發學生。課堂氣氛也比較活躍,關注到了每一個學生,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理解學生的想法,沒有立即地去否定學生。整節課吳老師非常注重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度理解,帶着學生進行知識的探究。可見吳老師對教材的認識是比較深刻的。這節課吳老師真正地讓學生有所學,給了學生很大的思考空間,這正是在我的課堂裏所缺乏的。

教師不止要教會學生新知,而是要引導學生進行深度的學習。真正以學生爲主體,學生透過思考,討論得出結論,而不是教師生硬地強加給學生。想要上好一節課,確實是需要時間來鑽研教材以及瞭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生的思維不同於成人,他們的知識面有限、感知力有限、理解力更是有限。所以我應該從學生的角度考慮,要儘量用淺顯易懂並和生活實際相聯繫的例子以及學生們感興趣的事物作爲切入點,深入淺出,引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用字母表示數》數學課教學反思2

每次上過課後,總有或多或少的感慨與反思。針對自己《用字母表示數》的教學,談一談自己教後的體會。

《用字母表示數》是學習代數知識的重要內容,是小學生由具體的數過渡到用字母表示數的最初階段。對五年級孩子來說,本課內容較爲抽象與枯燥,教學有一定難度。當初,確定講課內容時,我覺得該內容沒什麼。粗粗看過教材後,便按照教材順序進行了第一次試講。當學生說出他們在不同年齡,老師歲數時,我直接問學生:當你們a歲時,老師多大?爲什麼要引入字母?用字母表示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此時的學生其實未真正理解。在主任的點撥下,自己意識到“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不應由老師代替學生講出。於是認真備課後,第二次試講時,我由學生容易接受的年齡問題引導學生、領悟字母的產生和意義。看着板書,當問學生:能不能想辦法表示你們雜任何年齡,老師歲數時,學生很茫然,站起來的學生回答的也不是老師預想的答案。第二次試講下來,自己也很茫然:要保證後面的內容全講下來,這個問題到底怎樣問?於是,第三次正式講時,我問:能不能用一個式子表示?暗示性的提問,好學生回答出了老師要的答案。

回顧整個試講的過程,特別是學校領導、教研員的點評以及觀看的錄象,使自己進一步找到自己教學存在的問題,以下是我透過這次講課的兩點體會:

1、確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是關鍵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預期達到的結果,是學生透過學習以後預期產生的行爲變化。這次講課,自己沒有很好的研究“字母表示數”一課的教學目標,對教學目標的重要性缺乏認識,教學設計時不考慮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沒有方向,不知道要達到什麼結果,只是一味的把書上的內容講給學生,因此,教學效果欠佳。反之,如果確定好到底教什麼,哪是重點,教學時,不但自己的教學思路清晰,靈活駕馭課堂,學生也會學得清楚、明白。教學效果一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學中不僅要關注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

教學中,倘若我們只重視結果,而忽視學生的學習過程,那麼學生生動而富有個性的內心過程教師就無法知曉,學生將失去更多參與、經歷、體驗的機會。作爲教師,也就不會準確瞭解學生,無法及時準確地促進不同學生的思維的發展。因此,要關注學生在問題解決中的各個環節,讓學生充分體驗,想方設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規律,從而讓學生真正地體會,理解。教學中要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機會,不要怕學生出錯。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想法,相互的討論,才能發展學生的思維,增強他們的創新意識。教師要爲學生提供一個有利於他們發展的機會與氛圍,要俯下身來,聽一聽他們在想些什麼,成爲他們前進中的引導者、合作者。

《用字母表示數》數學課教學反思3

《用字母表示數》是學習代數知識的重要內容,是小學生們由具體的數過渡到用字母表示數,在認識上的一次飛躍。對我們四年級孩子來說,本課內容較爲抽象與枯燥,教學有一定難度。安排了“用字母表示特定的數”、“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常見的計算公式”、“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常見的數量關係”,“簡寫”這幾個部分內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常見的數量關係”是學習的難點。內容安排層層遞進,由易到難,使學生逐步感悟、適應字母代數的特點,爲學生克服這一難點創造便利。

一、將生活引入課堂增加趣味性

新《課程標準》強調讓學生“人人學習有用的數學”,“把數學作爲人們日常生活中交流資訊的手段和工具”,“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教學時首先要爲教材內容選擇生活背景,讓學生體驗數學問題來源於生活實際。我先透過媒體展示CCTV和KFC,讓學生說說它們各表示什麼?再讓生自己尋找生活中見到的字母,感知生活中經常使用字母,字母簡潔好記。又透過展示撲克牌,讓學生認識到有時字母表示特定的數。這些生活實例使學生初步感知到“用字母表示數”好處了。在這一環節中,原本比較枯燥的教學內容因爲這樣的情境創設變得十分生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被調動起來。在後面的習題中也是以世博園爲主線,既讓生感受了生活中的數學,也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

二、分層活動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好處

例1我透過讓學生擺三角形,再計算所需小棒的根數,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這樣擺下去永遠也擺不完,心理自然會產生一種新的表達方式的需求。這時候學生在我的啓發下“那用什麼來表示三角形的個數?可以把你已經擺的'和還沒擺的都表示出來?”這時學生自然而然的就會想到要用字母把這些都概括出來的慾望。根據學生回答,表示出擺a個三角形用a×3以後,提醒學生想一想這裏的a可以表示哪些數。學生最先想到的是如果繼續擺三角形,a可以表示5、6、7……接着又會想到a也可以表示已經擺過的1、2、3、4,於是得到a可以表示1、2、3、4……無數多個自然數。多次進行這樣的從部分到全體的聯想,學生就能體會到字母表示數具有概括性的特徵。

例2的教學我沒有用教材中的例題。而是透過問是誰最先想到用字母表示數的,對該生進行了表揚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同時詢問該生年齡,再猜老師年齡,最後用a+20表示老師年齡。體會用字母可以表示一個具體的數,還可以表示兩者之間的關係。緊接着問a=25,你能夠知道什麼?a=30,你知道了什麼?讓學生體會到這時含有字母的式子就有一個確定的值。最後a=1000的出現,學生已經能自己感受到,有時候字母表示多少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

例3的教學我讓生先回顧正方形周長和麪積公式激起學生原有知識儲備,再讓生自己寫出字母公式,最後將公式的文字和字母表示方法對比。體會用字母表示公式便於表達、易於記憶。

三、自學課本給學生創設思考空間

在教學字母的簡寫時,我採用“自學”+“講授”方式,透過自學找出難理解的問題進行講解,這樣給學生提供了多次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機會。學生有了獨立思考的時間,有了合作討論的交流。然後讓學生根據他們所熟悉的身邊的人或事舉例,探究兩者之間的關係用字母表示,學生因感興趣而易於瞭解接受。同時,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想法,相互的討論,發展了思維,增強創新意識。

四、教學不足

1.教學延時。下課鈴響時,我的課才進行到最後一題拓展練習,原本打算在練習中完善字母不僅可以自然數,也可以表示小數或分數的。但由於時間關係,未能實現,可見我的教學設計存在着一些問題。如學生自學時耗時過多,本想教學能落到實處讓學生真正達到自學的目的,但在實際操作時以及後面的練習中都反映出,這部分的教學有一定問題。

2.教師說的多,學生說的少。爲了在規定時間完成教學任務,發現教學時間不多後,我匆忙講解而忽視學生的感受。

3.我的過渡語和評價語過於簡單,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也不夠充分,這需要我在今後教學中更好地設計問題,把握教學的時間。

《用字母表示數》數學課教學反思4

1、透過學生感興趣的兒歌匯入,充分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由於“青蛙的只數和嘴巴的張數”可以一直不停地數下去,學生會產生追求簡約的需要。此時,教師提出挑戰性的問題:“怎樣用一句話表示這首兒歌?”學生創造了幾種用文字表示的方法和用字母表示的方法。字母表示數不是教師教給學生的,而是學生自己創造出來的。之後,教師引導學生在具體—概括—回到具體的過程中,初步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必要性和概括性,此處達到了課前設計時預設的效果,學生興趣很高。

2、字母簡寫的過程,知識點較多。學生自學彙報後這部分知識對於部分學生來說記憶不是很深刻,因此此處我採用“自學”+“講述數學故事”方式,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部分知識點以老師講授爲主還是必要的,而且此種方法學生們樂於接受。讓學生透過有意義的接受來鞏固認知,節約了教學的時間資源,優化了教學過程目標。

3、本節課,我給學生提供了多次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機會。採用猜測—探索—合作—交流的形式,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勇於探索的精神。更值得關注的就是,學生的討論與合作學習還需加強,討論問題還不夠深入,多數時間還是以個別回答爲主,雖然許多個別回答非常精彩,但仍需注意討論形式的變化,讓學生從合作學習中有所提高,從與它人的交流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另外,還需加強的是學生髮現問題能力的培養,多數問題的發現還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的。如果能達到學生提出問題,小組討論,全班解決,那效果更佳。

4.教學過後我最難忘的就是在學習活動中,學生對青蛙眼睛數和腿數用字母表示的多樣性思維。在拓展應用這一環節中我再次出現數青蛙的兒歌,“這是一首讀不完的兒歌,大家能不能用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用一句話把這首讀不完的兒歌讀完呢?”學生隨即興趣高漲的接道:

a只青蛙,a張嘴,a隻眼睛,a條腿。

a只青蛙,b張嘴,c隻眼睛,d條腿。

a只青蛙,a張嘴,b隻眼睛,c條腿。

n只青蛙,n張嘴,n乘2隻眼睛,n乘4條腿。

n只青蛙,n張嘴,2n隻眼睛,4n條腿。

在學生討論後的全班交流過程中,很多學生都來展現了自己的最後一句話。然而就在全班交流,對這些種方案進行分類的時候,有的學生介紹自己用含有字母的算式表達式後,馬上有學生質疑,你那是殘疾青蛙一隻眼睛一條腿!第種方法出現後引起了同學們激烈的爭論,有的說:“你的方法沒有我的方法好,我能表示出眼睛、腿和嘴的關係,你能嗎?這是似乎所有的人都已經同意了,而不再關注其餘幾個含有字母的表達式時,只有一個男孩子還在執著的據理力爭;“你看我的,不僅可以像你們那樣表示出眼睛、腿和嘴的關係,而且還簡潔了許多”,以說服別人。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最終達成了共識,認爲還是這種方案最優。

《用字母表示數》數學課教學反思5

《用字母表示數》是學習代數知識的重要內容,是小學生們由具體的數過渡到用字母表示數,在認識上的一次飛躍。對我們五年級孩子來說,本課內容較爲抽象與枯燥,教學有一定難度。因此,在設計過程中應以建構主義爲理論依據構建資訊環境下“主體參與”教學模式,立足於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採用多樣性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逐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並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抽象思維能力得到提高,成爲學習的真正主人。講完這節課,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1、實現情景創設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本課課始那個特別的“自我介紹”,既調動了學生的好奇心,同時又是爲揭示課題做了自然有效的鋪墊。接着,我從學生喜歡的、已知的、熟悉的生活內容入手,充分調動積極性的同時也自然引出了新的問題。我經過三四次的修改終於確定,一開始直接進入例題,從“老師比王深的歲數大35歲”入手,讓學生思考在不同年份中,他的歲數與老師歲數之間的關係,同時在輕鬆的氛圍中,也體會到了其中的問題:怎麼表示任何一年老師與同學的關係?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生1:X+35表示老師的歲數;生2:()+35表示老師的歲數;生3:A+19表示老師的歲數……直接將“X”“A”與數學聯繫起來,也許更合適一些,引導學生對“用字母表示數”的理解更深刻些。原本比較枯燥的教學內容因爲這樣的情境創設變得十分生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被調動,讓教學情境直接爲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服務。

2、字母簡寫的過程,知識點較多。很多地方並沒有開展探究的價值。在教學時我採用“自學”+“講授”方式,因爲有些數學概念,是約定俗成的,是前人所規定的,我們沒有必要去深究,就如同我們可以用手機來打電話,就不必去深究手機的工作原理。部分知道點以老師講授還是必要的,讓學生透過有意義的接受來鞏固認知,節約了教學的時間資源,優化教學程序。

3、數學生態課堂講究數學思想滲透化。

數學思想是小學知識的靈魂。我們在用字母表示師生年齡中讓學生感受對應思想;在“同一個數量可以用不同的字母表示,同一字母在不同的環境中可以表示不同的數,在同一題中不同的數要用不同的字母表示”這樣三個環節中,滲透辯證思想;在用字母表示師生年齡中體現用字母表示數的價值,爲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和發展打好基礎。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1)在教學用字母表示年齡的取值範圍時,應該從最小值和最大值兩方面去考慮,這一點我在教學中忽略了。

(2)對於字母式表示數量關係學生理解得很好,但對於字母式表示運算結果,雖然在教學中將此列爲教學難點,但因爲教學中沒有及時進行小結,學生對此理解還是不夠。

(3)課堂學習評價要重視正面性和極積性,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地加以讚許,恰當地予以表揚,讓學生的自信得到滿足,進而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興趣。但自己在這一方面做得不夠,有待改進。

縱觀全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在今後教學中應多注意,爲再次教學打好基礎。

《用字母表示數》數學課教學反思6

本內容是在學生學了一定的算術知識,已初步接觸了一點代數知識(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的基礎上學習的。教材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編排用字母表示數的內容。用了4個例題(比原教材多了2個)讓學生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數量,還表示數量之間的關係。學生能根據數量關係的陳述寫出代數式這是進一步學習代數的基本技能。與原教材相比,不在從用字母表示特定的數、一般的數起步,而是直接從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關係開始。本課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發展學生的數學語言和符號意識,滲透數學抽象思想和一一對應的函數思想。

一、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輕鬆開心的課堂一定能讓學生感興趣。本課開始,透過算24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很自然得引入課題:用字母表示數。設計的活動也有趣,讓學生估算在月球上舉起的物體的質量,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了起來,他們都想知道自己在月球上能舉起的質量;透過計算,不但體會了兩種量之間的關係,而且有了一種成功的體驗,產生自豪感。練習環節,透過兒歌,讓學生在兒歌中鞏固知識,拓展知識,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在輕鬆的課堂氛圍中,學生都學得很輕鬆,也很投入的參與到學習中來。《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在教學例2的時候,透過以獎勵的方式讓學生觀看簡短的宇航員登月視頻,讓學生感受科技的魅力,激發學習興趣和探究的慾望。

二、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到處蘊含着數學問題。

數學學習的內容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我在本節中引導學生閱讀情境圖,觀察表格,尋找資訊,分析爸爸年齡和小紅年齡之間的關係。包括練習中的線段圖,讓學生體會數學就在身邊,在生活中發現數學知識,探究數學問題,體會學習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三、數學課堂講究數學思想滲透化。

用字母表示數,對小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的。特別是這節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及數量關係,更感困難一些。例如:已知爸爸的年齡比小紅大30歲,用a表示小紅的歲數,那麼a+30既表示爸爸的歲數總是比小紅的歲數大30的年齡關係,又表示爸爸的歲數。這是學生初學時的一個難點。首先,他們要理解父女年齡之間的關係,把用語言敘述的這一關係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其次,他們往往不習慣將a+30視爲一個量,常有學生認爲這是一個式子,不是結果。而用一個式子表示一個量恰恰是學生列方程不可缺少的一個基礎。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出示的小資料“世界上壽命最長的人”,使學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在含有字母的式子中,字母是有一定的取值範圍的,也爲以後學習函數的定義創設具有早期的準備。在資料的顯示中,讓學生再回味“阿波羅登月”的壯觀畫面的同時,感受科技成就,感受數學的廣泛應用。

同時,也讓學生知道在不同的星球上,引力的大小是不一樣的,而且激發了學生努力學習,探索宇宙奧祕的情趣。有了例1的學習基礎,本題則採用了完全放手的策略,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活動中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關係的一般方法,同時出示奧運會上舉重運動員的最高紀錄資料,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式子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數是有一定限制的,並能根據字母的取值求出整個式子的值。透過教學,培養了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發展了學生的數學語言和符號意識,滲透了數學抽象思想和一一對應的函數思想。

我覺得這是一堂貼近生活的課堂、一堂有創造力的課堂。但本節課還存在較多不足:如教學中應留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討論用字母表示數,應如何分析數量關係?如何在文字敘述的數量關係和字母表示的數之間建立聯繫?在這些問題上還有待于思考,今後的教學中,還得將繼續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用字母表示數》數學課教學反思7

一、有機地整合學習素材,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

蘇霍姆林斯基曾言:源於生活的教育是最無痕的教育。新課程也認爲,課程不是孤立的,而是生活世界的有機構成;課程不能把學生與生活割裂開來,而應使學生與生活有機融合,“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將教學活動置身於真實的生活背景之中,爲他們提供觀察、操作、實踐探索的機會。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

因此,開始我並沒有直接出示本課的教學內容,而是以學生喜聞樂見的特殊標誌引入,從而充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求知慾,同時,也爲後面的學習設下了良好的鋪墊。

二、適時地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數學教學並不是要讓學生掌握多少的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他們體驗一些數學思想和方法,因而,在我的課堂中總是力求充滿數學的思考。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經歷和體驗用字母表示數的過程,感受符號化思想,發展抽象和概括能力。

如:教師讓學生根據擺出的三角形個數用式子表示小棒的根數,然後使得學生在認知的衝突中產生用字母表示數的需要,這裏就蘊涵着一種抽象的思維過程。再如:當學生由運算定律而聯想到可以用字母表示無窮無盡的三角形的個數時,教師不失時機的進行了數學方法的滲透“利用以往學過的知識來解決面臨的新問題是一種極好的學習數學的方法。”“你們能否從數學的角度思考一下,爲什麼要用字母表示這些事物的名稱呢?”“數學最大的魅力就在於它的簡潔美”……

在本課中我抓住了每一個細微之處,給學生以數學思想和方法的薰陶,力求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三、自主地建構知識,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標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創設了一個個生動而有意義的情景,讓學生始終將自己處於“探索者”“研究者”以及“發現者”的位置,從而真正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

如:“你能根據不斷增加的三角形的個數,用式子表示出所需要的小棒的根數嗎?”教師明知道那是寫不完的,但不急於點破,而是說“那就把你們能寫的都寫出來吧”,等學生寫的不耐煩而產生新的認知需求時,教師才一語點醒夢中人“太煩?這可不是數學的風格啊!

你們就沒有辦法讓這寫不完的算式簡單化?”,在這裏教師沒有刻意的牽引,也沒有主觀的給予,而是學生真正的內在需求。

《用字母表示數》數學課教學反思8

《用字母表示數》是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學習代數的入門知識。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接觸過用字母表示運算律,對簡單實際問題中的基本數量關係也已經比較熟悉,這些是學生學習本課知識的重要基礎。難點在於學生的認知還停留在由具體的數和運算符號組成的式子上,對於含有字母的式子很陌生,而用字母表示數、數量關係,是數學表達抽象化、符號化的過程。

課前我仔細地研讀了教材、教參,覺得這節課內容看似簡單,實則比較抽象。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擬定了本節課的基本思路:

(一)情境匯入。上課初,猜微信紅包,揭示字母表示數的範圍,直接點題,我們今天就從數學的角度研究字母。讓學生在簡單快樂的活動中體會到用字母表示數的價值和概括性。

(二)例題的教學。例1是師生合作完成,先讓學生自主學習,小組交流。在全班展示彙報過程中採用扶一扶的方法,讓學生說一說擺10個三角形,100 個,1000個等等,三角形,發現用具體的數來說是說不完的,使學生自然地萌生出用字母來表示數的需要,並滲透歸納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透過討論,明確了字母可以表示變化的數,還可以表示數量關係;例2讓學生自學課本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合作學習,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例3含有字母正方形周長、面積的計算公式以及簡寫方法,屬於“陳述性知識”,而五年級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所以我採用完全讓學生自學,然後在“判斷”這一環節中加強理解與認識,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反思中,深化對字母表示數的方法的理解。

練習題的設計中,我將習題透過判斷,數青蛙,生活中問題,創編練習。將書中的習題改變了,體現了練習的層次性。增加了根據提供的條件,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說說學校學生人數關係嗎?引導學生髮現生活中的數學,進一步體會數學源於生活。

我覺得本節課我還存有一些不足之處:

1.在課中,我對學生的資訊反饋收集不到位。學生中反饋的資訊沒有迅速納入下一進程的教學活動中去,沒有能聽取各類學生的意見。

2.課堂學習小組合作指向性要明確,有難點處再合作不要多。

3.教師在教學中要多研究教材,研究學生,平時要養成對學生自學方法的適當指導。平時的課堂,語言要錘鍊,教態要自然,要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回答問題的習慣,多給學生上臺展示的機會,大家辯論的機會,這些是平時的基本功。上好課,需要多學習磨練試教。每節課要有自己哪怕一個環節的小亮點。

《用字母表示數》數學課教學反思9

這是我4月14日去海師附小聽的一節四年級數學課。新課程下,究竟怎樣的課纔是一堂好課?有時候,我們真的是有點無所適從。

課堂上是否採用小組合作,是否交流討論,熱熱鬧鬧,似乎成了評價一堂課好壞的標準,教師在課堂上不敢多說話,就怕會被認爲沒有課改理念。

聽了這節課,我覺得真是一堂樸實無華的好課,有教師細緻的講解,有學生的認真傾聽,也有學生的動手操作、數學思維的訓練,總之,我覺得一切是那麼和諧。

數學課不是一定得搞得花裏胡哨的,讓學生實實在在地學習數學知識,紮紮實實地進行思維訓練,就是數學課堂的本真。

《用字母表示數》數學課教學反思10

上一週講了一節《用字母表示數》,在備課時我特地選用了小學數學教育上的一節課,在上課之前,總以爲自己設計得已經很完美,但在上課時卻出現了不少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在複習各種運算定律時,我在上課之前已經把四年級學習的各種運算定律複習牢固,本以爲學生在自學時,大概幾分鐘就能完成,因爲課本上只有一句重難點:在含有字母的式子裏,字母之間的乘號可以省略不寫,或者記 “。”,只要學生把運算定律中的乘號記作“。”。結果學生有的把加號省略了,有的不知道要記作“。”,還有的學生在加了括號後,就不知道該怎麼做了。跟自己的設想大相出入。

學習完用字母表示數的簡寫後,本以爲把數值代入字母公式是非常簡單的問題,結果發現學生還是錯得一沓糊塗,甚至不知道該怎麼計算。當時,講完後,心裏在想:“爲什麼自己要選知識點這麼多,又這麼碎的課呢?

反思自己的課堂,想想自己並不是由於選課的問題,而是有點忽略了學情,只想着自己應該怎麼把學生放在了主體地位,自己應該怎麼做,而忽略了學生的已知基礎。現在真正體會到了爲什麼要有課前調查問卷這一說。

總結,本節課值得改進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1、每節新授課前要調查好學生的基礎,因爲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2、不要過於相信學生,要把學生可能會出現的每一種情況都要想到備到。

3、要靈活機動地對待學生在課堂中出現的生成,把它轉化課堂中的有利資源。

4、每一節課,要抓住一點進行突破,長期以往,便能形成一種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