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用字母表示數》數學課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作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用字母表示數》數學課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用字母表示數》數學課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用字母表示數》數學課教學反思1

問題1:那麼同學們知道“CCTV1”表示什麼嗎?經常看電視的同學馬上給出答案(學生興高采烈),“ZTV3”“WTO”呢?還有其他的嗎?(生舉例)

師:你們真不錯,知識面這麼廣,那誰能告訴我,這些名稱爲什麼要用字母表示呢?

生輕鬆的回答:簡單唄!

師:的確是,語文可以這麼做,我們數學也可以,而且更簡單!信不信!聽!

(放錄音)一首學生非常熟悉稚氣的兒歌:

1只青蛙,1張嘴,2隻眼睛,4條腿,1聲撲通跳下水。

2只青蛙,2張嘴,4隻眼睛,8條腿,2聲撲通跳下水。

3只青蛙,3張嘴,6隻眼睛,12條腿,3聲撲通跳下水。

……

錄音放到三隻時,有些生就煩了,沒了先前的新鮮感,到五隻時,大部分學生都煩了,有些學生叫起來了:老師,這是永遠唱不完的!

師適可而止停放錄音:是啊!它用語文是永遠唱不完的,用數學只要一句話,就可以把它非常清楚的表達出來!用什麼呢!這麼大能耐!

由於有了剛纔的鋪墊,有些生髮現新大陸似的:用字母!

哪位同學能用字母表示這首兒歌呢?

生:n只青蛙,n張嘴,2n隻眼睛,4n條腿,n聲撲通跳下水。(齊讀,感受)

生感嘆:真的好簡單!太妙了!

回憶體驗

師:其實,用字母表示數,並不是我們剛剛纔接觸,在小學就學了很多,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以前我們學過用字母表示數的例子!

師:老師還想問一句,這些公式和運算律是怎樣得出的呢?

生:透過大量的事實驗證而得。發現規律,找尋關係。

師:可它們爲什麼要用字母表示?有什麼好處呢?

進一步體驗用字母表示數和數量關係的簡明和一般化。

1)師:這個知識大家在數學中成功的找到了它的足跡,那麼下面同學們能舉出生活中字母表示數的例子嗎?(要求每人至少說出兩例,並在組內交流)

生1:山上有n棵樹,地下有n顆草

生2:一斤橘子1.5元,n斤橘子1.5n元。

生3:我比弟弟多兩歲,我a歲時,我弟弟是(a-2)歲。

…………

2)師:有意義的實際問題可以用字母或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來,那麼字母和字母式子能否賦予一定的意義呢?

請同學們結合生活中的經驗,給下列式子賦予生活的意義(至少兩個以上)

(1)3x(2)3a+2b

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使數學學習發生在真實的世界中。讓每個學生都有話可說,提高每個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參與程度。給式子賦予生活意義,使學生懂得數學的價值,增長“用數學”的意識,體驗模型化思想,培養創新精神。這一過程,,更好的體會字母表示數帶來的方便,感悟特殊到一般,在從一般到特殊的數學思想。用舊知去驗證新知,新知使舊知得到昇華,昇華了的舊知又進一步鞏固了新知。這就是舊知與新知最完美的結合,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找到了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如何把握問題的“收”與“放”,學生問題的提出不會一模一樣,如何在課堂中應對學生的問題,控制教學節奏,完成教學進度,需要深入的探究。而如何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更是探究的關鍵。

《用字母表示數》數學課教學反思2

善於捕捉數學史中的教育基因來構建小學數學的教育過程,可以使我們的數學教育獲得許多全新的啓迪,但其重點可以放在引導學生經歷數學歷史文化的創造過程上。這樣做,不僅與此次課程改革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相一致,而且還可以促進學生獲得多方面的發展。

從數學史中我們可以看到,數學知識的每一次重要發展都鮮明地表現爲人類數學思想的新飛躍,都飽含着人類先哲們向更高文明邁進的雄心與艱辛。因此引導學生經歷數學文化的創造過程,得到的收穫不僅僅是知識層面的,更重要的是在人心智的其他方面得到啓迪與喚醒,從而產生爲知識世界中的美好而不懈努力的願望,獲得數學思想上的洗禮,勃發創新的意識……

這是我在讀xx老師的文章《捕捉數學史中的教育基因---以“用字母表示數”的教學爲例》後的感悟。記得前些天的一個夜晚,我在靜靜地讀蔡宏聖老師的這篇文章。在我的一段段驚訝中讓我的思緒一下就回到了去年的這個時候:“用字母表示數”這個教學內容是我去年研究過的一個課例。當時,我反覆研究這個內容,發現它與過去的教材有一些不同。我苦苦思考:怎樣才能按當今的理念上好這堂課呢?我在聽了3節柳州市的課後先定下了教學的重難點。

一、重點:

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

二、難點:

會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數。然後本着“緊密聯繫生活實際”的新課程教學理念進行設計一系列的數學活動。

1、我設計用“汽車牌”和“撲克牌”來開課,從而引出字母可以表示地區,可以表示數。

2、新授課時,我出示兒歌:一隻青蛙一張嘴,二隻青蛙二張嘴,三隻青蛙三張嘴,四隻……提問:能唸完嗎?有什麼辦法能唸完?學生透過讀詩歌和仔細觀察發現了只數與張數是一致的,自然而然的想到用字母替代數:N只青蛙N張嘴。學生不知不覺中感受了用字母替代數的意義及優越性。

3、讓學生自主發現用字母不但可以表示數,還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我設計了“猜師生年齡”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師與生的年齡存在相差數,而且,這個年齡的相差數每年都是一樣的,從而得出用a表示生的年齡,用a+28來表示師的年齡。

4、設計“書香超市裏的數學”讓學生髮散思維,發現故事書與連環畫報也存在相差數,可以讓童話大王用字母a表示,那麼科學畫報就用含有字母的式子a+30來表示。還發現可以讓科學畫報的本數用字母b表示,那麼童話大王的本數就用含有字母的式子b-30來表示。

5、爲了讓學生能在趣味之中進行鞏固練習,我反覆思索,把練習以“新、趣、實、活”的特點進行設計。

三、精心設計練習題:(採用分層遞進的方式)

淘氣日記(1):今天,是我最快樂的一天!早上,我和同學們一起乘車前往遊樂園。車上有男生a人,女同學b人,一共有(a+b)人。

淘氣日記(2):遊樂園真漂亮!門口擺着五顏六色的花,其中紅花最多,有50盆,黃花有X盆,紅花比黃花多(50-X)盆。

淘氣日記(3):遊樂園成人門票每張S元,兒童門票的價錢是成人門票一半。買一張兒童門票需要(S÷2)元。我想:我班有2位老師參加,要門票費(2S)元;有35位同學參加,有門票費(35X(S÷2))元,我班老師和同學一共要門票費(2S+35X(S÷2))元。

練習之後,我又出示新課初沒有研究完的兒歌:一隻青蛙一張嘴,兩隻眼睛四條腿,二隻青蛙二張嘴,四隻眼睛八條腿,三隻青蛙三張嘴,六隻眼睛十二條腿……

讓學生自主探究發現幾個數量間的倍數關係:N只青蛙N張嘴,2N隻眼睛4N條腿。

課前,我相當陶醉於自己的設計之中。

沒想到,一節課下來,我和聽課的數學老師都發現我把“用字母表示數”這個單元的開頭第一課上得太深了,使部分學生是在老師與好生牽着走的。數學老師們紛紛建議李老師在第二天上這個課時應該刪除淘氣日記(2)與(3)的內容。可是,李老師在第二天上這節課時比我更糟糕。所有的數學老師在一片議論之後,有了一個統一的認識:用字母表示式子,對於從沒有學過用字母表示數的學生來說太難。但是,誰也不敢提出變更書中的難點內容:會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數,更沒有老師想到要讓學生體驗“用字母表示數”的數學歷史來貫穿整節課。

同一個教學內容,可以有多種教學設計。無容置疑,每一種新設計都在探求教學的更好方式。但數學教學的首要問題,不在於教學的更好方式是什麼,而在於所教內容的數學本質是什麼。教學爲什麼這樣安排,而不那麼安排,首先是由所教內容的數學本質決定的,雖然它不是惟一的決定因素。有多少老師敢於刪除書中的重要內容重組教材呢?而這位老師是那麼的善於捕捉數學史中的教育基因,把我困惑了一年的問題一下就給解決了。

原來是因爲我們在去年的研究時全部定勢在如何突破各種用字母表示的式子的難點上。而這位老師把“用字母表示數”的教學重構,就是在所教內容數學本質的考量中展開的。把數學教育看作一種文化活動,一整節課這位老師都在引導學生經歷“用字母表示數”的創造過程。這位老師說“在歷史上,數量和數量之間的關係,我們人類最初是用文字表達的(課件出示:每個重量×4,每個價錢×4,每班人數×4,其中“重”、“價”、“人”用紅色標出)。用文字來表達,顯然比較煩瑣。因而,古希臘數學家丟番圖想到了用“縮寫”的方法來表示,仿照丟番圖的方法,這裏的“每個重量×4”,取“重”發音的第一個字母,表示成“z×4”。那麼“每個價錢×4”和“每班人數×4”怎樣用縮寫的方法表示?”孩子們的認知發展可能各具特點,但總體上不可能違揹人類認識提升的一般規律。因而結合人類認識提升的歷史階段看,用字母表示數意味着孩子認識產生的遞進是:字母不僅可以表示未知數,而且還可以表示已知數;字母不僅可以表示特定的意義,而且還可以表示變化的數量;不僅可以在縮寫水平上運用字母,而且可以在符號水平上運用字母。

再深入地看,學生只有理解用字母表示數,不是因爲不知道這個數量是多少,而是因爲這個已知的數量在不斷的變化中,才能理解字母的符號概括作用。也就是說,這三者就像青銅鼎的三隻腳一樣,缺一不可。以這樣的認識來審視以往“用字母表示數”的教學,可以說學生的認識鮮有真正的理解而言。而且,教學中引起學生對“人類認識提升用了1200年”的有意注意,可謂一舉兩得,既激發了一部分學生的學習激情,又減少了另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焦慮。

因此,對於現行數學體系中已約定俗成的數學歷史文化的表現形式,我們數學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經歷數學歷史文化的創造過程,啓迪學生的再創造思維。讓學生們感受的數學歷史文化活動的意義是符號化而不是符號本身,是算法化而不是算法本身,是語言描述而不是語言本身……只有這樣,學生透過數學學習,才能獲得創造新文化的意識和能力,才能獲得終身受益的數學文化力量。

《用字母表示數》數學課教學反思3

在新課標的新理念下,數學教學要儘可能地讓學生去做一做從中探索規律和發現規律,透過小組討論達到學習經驗共享,培養合作意識、培養交流的能力、提高表達能力。如在《用字母表示數》一課,透過用牙籤棒搭正方形遊戲引入來創設學習的情境,學生分小組按要求搭正方形,然後討論回答:

1、按圖搭正方形

2、找出正方形的個數與牙籤根數之間的關係

3、寫出n個正方形需用的牙籤根數(用含n的式子表示)

4、展示成果,組間交流總結給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討論發現、交流、評議,教師鼓勵、支援、啓導,但不能佔用太多時間。

面對他們的研究,突出用字母表示數的簡明性、一般性,對比用文字、用畫圖讓學生體會其優越性,並指出在學習完本章書後你們就會明你們所得出的式子4+3(n-1)、2n+(n+1)、4n-(n-1)都可以化簡成爲1+3n,從而爲今後的學習埋下伏筆。這種開放的課堂,可以讓學生在有意義的活動中親身參與、獨立探索、合作交流,並逐步構建自己的數學知識、發展自己的數學能力和創新意識。再如,在第四章的學習中,透過學生對圖標的收集與交流、製作長方體、正方體紙盒,然後展開去展現它們豐富多樣的展開圖,再交流總結;第五章中的遊戲實驗式的教學等等,無不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新理念。

第二,教師應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爲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與共同研究者,要讓學生演好主角的角色就必須爲學生設計好適合學生演繹的劇本。因些,本人認真鑽研教材,爲集體備課和學習材料的設計做好充分的準備。由於本學期教的`是新教材,所以本人特別注意新舊教材的對比,把握新教材的新要求、新動向,同時,還注意不同版本新教材之間在新知識的引入、內容及練習的編排上的區別與聯繫,力求使學習材料的設計更接近學生最近的發展區,而練習的編排按梯度分層。教學內容我們強調抓住主幹,如對第二章“有理數的運算”,我們級科組經過反覆的研討,抓住了“訓練學生各種運算技能”這一主幹,對全章的教材進行了整合,效果比課本的做法更好,事實證明學生對加減的算法掌握得較好。但美中不足的是對正負數的定義過於淡化,未突出引入負數的作用或必要性,特別沒有利用溫度計等實例突出低於0的數用負數表示且負得越多數值越小,這是導致後面有理數大小比較學生出錯較多的一個很主要的原因。

第三、尊重個體差異,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新課標努力提倡的目標,這就要求教師要及時瞭解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承認差異,要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差別,不挖苦、不譏諷,相反在問題情境的設定、教學過程的展開、練習的安排中,都要儘可能讓全體學生能主動參與,使學生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有所爲和有所不爲或有能者有大作爲,小能者有小作爲的練習。

第四、在課堂教學上突出了精講巧練,做到堂上批改輔導和及時的反饋。但由於人數較多,新學生的數學層次參差,有針對性的輔導還不完善。另學生學習的參與度還可以提高,體現在小組討論、新知識的舉例交流等合作學習,今後還可適當增加。七年級的學生學習方法較單一,可加強學法的指導。

第五、改變單純以成績高低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況的傳統評價手段,逐步實施多樣化的評價手段與形式: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與掌握,又關注學生情感與態度的形成與發展;既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又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發展。

《用字母表示數》數學課教學反思4

上一週講了一節《用字母表示數》,在備課時我特地選用了小學數學教育上的一節課,在上課之前,總以爲自己設計得已經很完美,但在上課時卻出現了不少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在複習各種運算定律時,我在上課之前已經把四年級學習的各種運算定律複習牢固,本以爲學生在自學時,大概幾分鐘就能完成,因爲課本上只有一句重難點:在含有字母的式子裏,字母之間的乘號可以省略不寫,或者記 “。”,只要學生把運算定律中的乘號記作“。”。結果學生有的把加號省略了,有的不知道要記作“。”,還有的學生在加了括號後,就不知道該怎麼做了。跟自己的設想大相出入。

學習完用字母表示數的簡寫後,本以爲把數值代入字母公式是非常簡單的問題,結果發現學生還是錯得一沓糊塗,甚至不知道該怎麼計算。當時,講完後,心裏在想:“爲什麼自己要選知識點這麼多,又這麼碎的課呢?

反思自己的課堂,想想自己並不是由於選課的問題,而是有點忽略了學情,只想着自己應該怎麼把學生放在了主體地位,自己應該怎麼做,而忽略了學生的已知基礎。現在真正體會到了爲什麼要有課前調查問卷這一說。

總結,本節課值得改進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1、每節新授課前要調查好學生的基礎,因爲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2、不要過於相信學生,要把學生可能會出現的每一種情況都要想到備到。

3、要靈活機動地對待學生在課堂中出現的生成,把它轉化課堂中的有利資源。

4、每一節課,要抓住一點進行突破,長期以往,便能形成一種習慣。

《用字母表示數》數學課教學反思5

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和計算公式學生已經接觸過,本節課是在已有的基礎上,適當提高一步,在教學中,主要重視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教學目標的多樣性和適度性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態度四個方面重新設定了教學目標。首先,教師從現實的、具體的事例中概括出內在的數量關係,再把數量關係從用文字描述上升到用字母表示,體會用字母表示的優越性,這使學生在“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數的方法”的基礎上,體驗到許多數量和數量關係可以用字母表示的過程,嘗試了在具體情景中抽象數量關係,運用字母靈活表示。滲透了符號化思想,培養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2、實現情景創設的趣味性和需求性

教學情境是直接爲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服務的,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發展心理品質的環境。本課開始,教師創設了“撲克牌”這一情境,這使學生比較熟悉的例子,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知識,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新知的慾望。在探究階段,教師引入趣味性的遊戲“說說青蛙”一方面,學生在遊戲中都很投入,在觀察、猜測、交流、爭論、反思等活動中逐步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數和數量關係的方法,體會了用字母表示數量關係的簡潔性。

3、把握啓發引導的發散性和針對性

教學目標的多樣性決定了教學中教師在啓發引導時不能“牽着學生的鼻子走”,應該讓學生有充分展示自己思維的角度與方法,教師啓發學生在“探究”的遊戲過程中,體會出用字母表示數的簡潔與方便。學生從具體的數的思考引領到對整個數量關係中內在規律的思考上來。

學生透過思考、交流、爭論、探索,體驗到了用字母可以很簡潔地表示出它們之間的數量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