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幼兒園教學設計及反思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教學設計及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教學設計及反思

幼兒園教學設計及反思1

一、活動目標:瞭解什麼是花紋,及其花紋的基本樣式。

二、嘗試運用各種花紋裝飾“花瓶”和“手絹”。

二、活動準備:鉛筆 蠟筆(各種顏色蠟筆)

三、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教師透過一個空白花瓶引發幼兒的興趣,希望幼兒能回憶自己見過的各種花瓶,並說說這個花瓶可以如何進行裝飾。

2、基本部分:教師透過一些圖片,引導幼兒去觀察各種類型的花紋,如何去設計花紋能讓花瓶更加漂亮,告訴幼兒幾種基本的花紋排列方式(“對稱”“圓形排列”“層次排列”“不規則排列”),並示範這些花紋排列的畫法。幼兒在事先準備好的“花瓶”和“手絹”用花紋進行裝飾。

教師巡迴指導,並在一些較有特色的花紋樣式上,給出相應的點評。

3、結束部分:選一些有特色的設計進行點評。(最好各種排列類型的花紋都進行點評)

活動反思:本學期的第一次美術活動是花紋裝飾,對於孩子們來說,花紋這個概念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熟悉是因爲在日常生活中,花紋裝飾隨處可見,陌生的是,該如何進行裝飾才能物體更美觀。考慮到多方面,我讓孩子使用鉛筆進行這次的美術創作,使用鉛筆第一是考慮到幼兒更便於修改,同時,鉛筆和白紙兩種顏色上的反差,一樣能有很好的藝術效果。

在整個活動的開始老師用花瓶引出活動,是希望幼兒看到花瓶後能引發幼兒生活經驗的再現,並,透過這樣的一個準備,是爲後面的花紋的排列方式及幼兒創作打下基礎。本次活動中我把花紋排列作爲一個難點,花紋的繪畫會與孩子們來說還是比較簡單的,但花紋如何排列則會讓幼兒比較困惑,因此我在活動中花了一些時間講了花紋的一些基本排列方法。

本次活動中,幼兒對花紋理解較爲透徹,孩子們除了利用了老師提到的一些花紋,自己也設計出很多別的花紋樣式比如“魚”“蝴蝶”,並利用多種花紋排列方式進行組合,幼兒都能繪畫出富有個性的花紋。

幼兒園教學設計及反思2

活動目標:

1、知道圖形旋轉但形狀不變。

2、能用三角形透過轉轉拼拼組合成多種圖形。

3、幼兒在探索中感知遊戲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能用三角形轉轉拼拼組合成多種圖形。

活動準備:三角形多個課件

活動過程

一、匯入:

1、複習圖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梯形、平行四邊形)

2、觀察發現圖形旋轉但形狀不變。

(1)教師旋轉圖形,幼兒觀察

(2)教師自己轉動,幼兒觀察(發現再轉還是老師自己)

二、圖形碰碰碰遊戲。

(一)兩個三角形組合遊戲

1、教師講解遊戲規則(兩個三角形碰碰碰,兩個三角形碰在一起的邊邊要全部碰在一起。每人一個三角形,兩人一組合作遊戲)

1、教師示範

2、幼兒動手操作,兩個三角形碰碰碰遊戲,教師指導。

3、教師和幼兒一起將組合成的圖形記錄下來。

(二)、四個三角形轉轉拼拼遊戲。

1、請幼兒猜猜四個三角形能組合成那些圖形。

2、強調遊戲規則:每人一個三角形,四人一組合作遊戲。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4、師幼一起將拼成的圖形記錄下來。

三、結束:

三角形寶寶和我們一起做遊戲真開心,其他的圖形寶寶也想和我們一起做遊戲,下來讓我們邀請更多的圖形寶寶一起來玩遊戲。

活動延伸:

科學區,投放各種圖形,幼兒探索土星之間的關係。

《有趣的圖形》活動微反思

本次活動在幼兒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開展,整個活動教學安排由淺到深,由易到難從複習鞏固——找出圖形旋轉但形狀不變的特點——再到由易到難得合作遊戲,每個環節密切相關,層層深入,深深吸引着幼兒參與到活動中。

讓幼兒分組操作培養了幼兒團結和作,動手操作的能力發揮了幼兒的思維。教學中利用課件讓幼兒直觀認識。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在一次又一次的操作過程中探索圖形之間的關係,感知遊戲的快樂,激發了幼兒對數學圖形的興趣。其次,能將多媒體技術有機的運用到活動中去,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有效促進了幼兒的觀察力。不足之處是過度不是很圓滑,課堂組織語言還不夠生動,不能及時把幼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

透過這次的教學活動,我收穫很多,要上好每節課教師需要更多的激情投入來帶動幼兒,其次要講求語言的藝術,所講述的語言一定要吸引幼兒,那麼活動就成功了一半。任何一個活動,成功的方法不止一種,只要我們不斷的研討,就會取得成功。

幼兒園教學設計及反思3

活動目標:

1、瞭解超市的基本結構及人員配置。

2、根據購買計劃獨立完成購買流程。

3、享受超市購物的樂趣。

重難點:

重點:瞭解超市的基本結構及人員配置。

難點:根據購物清單獨立完成購買計劃。

活動準備:

幻燈片 購物流程圖 價格標籤 購物完成情況統計表 錢幣

購物籃 收銀臺、超市入口、分區支架 各類商品

記號筆8個 幼兒圍裙 工作人員胸牌

活動過程:

1、入場

老師帶領幼兒跟隨音樂《我愛我的幼兒園》入場。(幼兒兩排)請小朋友找一個位置坐下來。

2、出示幻燈片瞭解超市購物的基本流程

老師:小朋友,今天你們開心嗎?我們一起舉辦一個party來慶祝一下,好不好?可是老師這裏什麼都沒有了,該怎麼辦呢?

幼兒:(去商店或超市買)

老師:超市裏都有哪些物品?

幼兒:(糖果、洗衣液等等)

老師:超市裏的物品真多呀!那麼這麼多的物品是如何擺放的?這樣擺放有什麼好處?

幼兒:(分類擺放,原來這樣擺放便於顧客快速尋找物品,也能讓超市自查貨物是否齊全)

老師:你們來看看超市裏這件商品上的標籤,它又有什麼用處?

幼兒:(標籤上寫着價格,可以讓顧客看到價格,瞭解商品的基本情況)

教師:你見過超市裏的哪些工作人員?他們都做些什麼?

幼兒:(理貨員,收銀員,保潔員,導購員,保安)收銀員接收顧客購物所付的款,導購員負責整理貨物,向顧客推薦商品。

教師:大家對超市瞭解了這麼多!現在老師考考大家,去超市購物的流程是什麼?

幼兒自主發言。

教師:哦,你說的真好,那麼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小朋友的購物流程:進入超市——取購物筐——選擇物品——收銀臺結賬,提着購買的物品回家。(邊講解邊貼圖)我們看圖一起來說說超市購物的流程,首先,其次,接下來,最後。

3、超市遊戲

老師:大家對超市瞭解的真不少。瞧,幼兒園旁邊的洋洋超市開業了,老師可以去這裏購買我們party上需要的物品嗎?(可以)呀,這裏還沒有招聘到收銀員,導購員呢,有沒有小朋友願意來?請舉手的小朋友來,讓趙老師幫你們戴上工作牌穿上工作服。

老師列了一份購物清單,大家一起來看一下,我需要買到party上用到的##,洋洋超市小小導購員和收銀員都上班了,老師現在就出發。小朋友看着購物流程圖告訴老師應該先做什麼?(進入超市)再做什麼?(取購物筐)接下來我就要選取商品了,你好,導購員,我想要去買洋蔥,應該去哪裏?(蔬菜區)好,謝謝。你好,我買顆洋蔥,在哪裏稱重?(這裏)謝謝,這個超市真大,還有水果區、熟食區、家電區、生活用品區、餐具區、圖書區,最後我應該做什麼?收銀臺結賬!您好,結賬,給你錢,這是我的購物小票,謝謝!

啊,老師買到了party上需要的##,可是舉辦party上要準備很多東西,需要小朋友們的幫忙,請小朋友看着購物流程圖去洋洋超市購買清單上的物品你們願意嗎?(願意)

好,出發之前我們再想想還需要什麼?(錢)

老師爲每位小朋友準備了五元錢,現在跟老師去洋洋超市購物吧!

音樂起,教師巡迴指導。

4、檢驗

老師:回到了幼兒園的小朋友自己來檢查是否完成了購物清單。

(對照購物清單檢驗購物計劃的完成情況)

活動拓展:

小朋友們都特別棒,根據購物流程圖幫老師買到了這麼多party上要用到的物品,有沒有感覺到超市讓我們的生活變得真的很方便,對,超市可以買到很多種生活用品,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快捷方便。現在你們能獨立去超市購物嗎?一會兒區域活動的時候,我們小朋友可以再次去超市幫老師選購party上送給客人的禮物。接下來我們要一起佈置我們的party了,跟後面的客人老師說聲再見吧!

《熱鬧的超市》教後反思本節課根據社會活動的特點,從認知上讓幼兒對超市的基本結構和人員配置有基本瞭解,透過角色體驗的活動形式讓幼兒完成購買計劃,以幼兒爲活動主體與嘗試教育爲原則,達到訓練幼兒社會生活技能的目的。最後透過實踐活動與社會體驗相結合,從中培養幼兒享受生活樂趣,熱愛生活的美好感情。

課堂上幼兒是快樂的,我想快樂源於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對成人世界的嚮往,教學過程中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而我爲他們的快樂而快樂着,看着他們在小小超市裏遊刃有餘的選購商品併購買回來。我真爲他們的執着感動,聽着他們率真的回答,我被孩子們的出色表現征服了。這節課已經成功的讓他們接觸生活,瞭解生活,融入生活,社會交往能力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幼兒園教學設計及反思4

活動記錄:

隨着主題活動的不斷深入,孩子們對食品的表皮、外包裝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爲此我進行了一次“剝剝吃吃真開心”的活動。這次活動的主要目的是:

1、瞭解並掌握一些食品去殼、去皮、去包裝的方法;

2、逐步養成不依賴別人、喜歡自己動手的習慣。在活動開始之前,我爲他們準備了好多不同的食品,如:不同種類的糖、桔子、葡萄、桂園、香蕉、花生、瓜子、鵪鶉蛋等。而活動的過程我則是這樣安排的:

一、情景匯入

1、教師扮演娃娃家的媽媽,拿出食品招待小客人。

師:桌上有好多好吃的東西,你們知道這些東西的名字嗎?

幼兒:糖;

幼兒:棒棒糖;

幼兒:花生;

幼兒:瓜子,白顏色的叫白瓜子(南瓜子)合:那黑顏色的就是黑瓜子(香瓜子)

師:(指着桂圓)這是什麼?

萬小青:桂圓;(幼兒一起學說)

師:(指着鵪鶉蛋)這是什麼?(幼兒無人能答)

師:這是鵪鶉蛋,是鵪鶉下的蛋。(幼兒學說)

2、這些東西是不是可以直接放在嘴裏吃呢?

幼兒:要剝了外面的紙、殼、皮以後才能吃。

3、幼兒洗手,自由選擇愛吃的食品。

二、分組指導

1、對一些較容易去殼、去皮、去包裝的食物,啓發幼兒自己動手。

2、引導幼兒觀察、區別不同的帶殼、去皮或帶包裝的食物。

3、尋找一些去殼、去皮、去包裝的小竅門

幼兒:這種糖將兩邊的紙扭開就可以了。

幼兒:這個糖在邊上撕開就好了。

幼兒:棒棒糖的紙先用牙咬一下,然後再用手拉。

幼兒:鵪鶉蛋可以先放在桌上敲一下,然後再剝,剝的時候要小心一點,這樣剝出來的蛋是滑溜溜的。

三、經驗交流

1、請幼兒講講自己學會了哪幾種剝殼的方法。

2、鼓勵幼兒以後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去包裝的食品時,要自己動手,不依賴大人。

教師分析、反思:

對小班孩子來說,他們的依賴性很大,平時吃帶皮或帶殼的東西一般都由大人剝好後給他們吃的。在今天的活動中我特意選了幾種不同的食品,讓他們來感受一下自己動手去皮、去包裝的樂趣。孩子們在剝剝吃吃的過程中瞭解了去除各種食物不同外殼、不同包裝的方法。這樣的活動既提供給孩子一個鍛鍊的機會,同時也讓他們瞭解了哪些食品的皮、殼容易去除,哪些食品的皮難以去除,要想辦法去做好。從中也培養了孩子們的探索精神。

從今天的活動中可以看出,孩子們對這一活動內容很感興趣,整個活動過程中,他們的積極性始終很高,反應也特別強烈。

不足:

對提供的食品在選擇上還需考慮周全一些,對有些剝除方法相同的食品可以只選一種,這樣對幼兒的操作比較有幫助。

幼兒園教學設計及反思5

一、設計意圖

歌曲《夏天到》旋律活潑歡快、內容形象生動,問答式的歌詞描繪了一幅極富童趣的夏天場景。歌詞內容淺顯易懂,音樂情緒活潑歡快,非常適合中班的小朋友演唱。

中班幼兒的思維方式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對音樂形象與情緒的感知必須藉助於多種感官進行感知,因此,本次活動我採用多通道感知、情境對唱等方式,引導幼兒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內容,感受歌曲情緒,激發幼兒積極參與歌唱活動,並能夠傾聽同伴的歌聲、協調一致地演唱。

二、目標定位

從中班幼兒的已有學習經驗與年齡特點出發,本次教學活動目標確定如下:

1、感受三拍子歌曲的強弱節奏,學會用愉快的情緒演唱歌曲並初步學習對唱。

2、進一步感知夏天的有關特徵,懂得夏季衛生的重要。

3、激發幼兒積極參與歌唱活動,體驗歌唱活動的快樂。

從活動目標出發,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理解歌曲的性質和主要內容,學會用愉快的情緒演唱歌曲。活動的難點是:能傾聽同伴的歌聲、協調一致地對唱。

爲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情境遊戲之中,我作如下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開展《快樂的夏天》主題活動,瞭解夏天的主要特徵。

2.物質準備:關於歌曲的多媒體課件、歌曲磁帶。

3.空間準備:活動前幼兒的位置擺成倒八字,以利於幼兒進行對唱。

三、教法學法

新的《幼兒園教育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援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活動中除了以積極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外,我精選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根據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我採用視聽唱法,引導幼兒在觀察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充分地刺激幼兒的視覺,用語言和音樂薰陶幫助他們輕鬆地理解歌曲內容,熟悉歌曲旋律。

2.根據“先行組織者理論”,採用難點前置的方法,引導幼兒感知歌曲的強弱節奏,並分段學唱。從幼兒熟悉的雷聲、蛙聲入手,引導幼兒感受三拍子的強弱節奏,同時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歌曲。

3.根據幼兒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採用遊戲對唱的方式,引導幼兒傾聽同伴的歌聲,學習協調一致地進行演唱。

另外,我還將採用審美薰陶法、賞識激勵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在體驗音樂美的同時,達到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教學活動是老師和幼兒共同表演的舞臺,而幼兒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的“表演”以及活動中所呈現的一切都必須爲孩子自然的學習服務。因此,我在本次活動中注重幼兒自身的學習和體驗,採用體驗學習法和多種感官參與法,引導幼兒在體驗中學習,透過想一想、說一說、看一看、聽一聽、學一學、唱一唱等多種感官的活動,學習演唱歌曲。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活動,激發興趣。

出示課件一,引導幼兒談話。(課件內容:夏天的風景──雷雨過後,青蛙呱呱叫)

教師:什麼季節到了?

幼兒:夏天到了。

教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師幼互動的關鍵是爲幼兒提供寬鬆和諧的環境,激發幼兒積極迴應老師的提問,開放性的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思維,主動回憶日常生活中積累的有關夏天的知識。在這個問題中,隱含了前半段歌詞的內容,巧妙地藉助多媒體課件所展示的圖像,幫助幼兒理解並熟悉前半段歌詞。同時,也爲幼兒熟悉歌曲節奏做了鋪墊,自然地引出了本活動的重點內容:透過模仿雷聲和蛙聲感知三拍子的節奏強弱。

(二)欣賞感知歌曲前半段

1.教師以清唱的方式提問:“夏天到了怎麼知道?”(即歌曲第一句)

課件展示雷聲和蛙聲的節奏圖譜,鼓勵幼兒按圖示有節奏地念出後半句歌詞,並用動作區分強弱的節奏。

2.欣賞歌曲前半段,教師清唱

提問:夏天到了,你心裏覺得怎麼樣?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感受都有所不同,回答可能多種多樣。如何提升幼兒對夏天的認識,使他們的學習變得主動而且有意義,需要老師靈活機智的引導。歌曲的前半段與後半段節奏相同,但歌詞內容、歌曲旋律有明顯的區別,所以我先讓幼兒熟悉前半段。

提問:你最喜歡歌曲中的哪一句?請你來唱一唱。

一首歌曲一下子學會有點困難,但讓孩子在熟悉音樂後,唱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句並不難。並且,中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表現慾望了,讓他們當個小老師,他們會爭先恐後,使以往枯燥的學唱環節生動起來。當然,孩子如果唱得不是很準確,教師要及時引導,並努力引導他們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關注個別差異,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此環節要特別注意面向全體,尤其是能力較差、膽子較小的幼兒更應給予積極的鼓勵和機會。

3.教師與幼兒用問答的方式練習歌曲前半段

(三)整體學唱歌曲

1.教師清唱歌曲後半段,提問:歌曲裏還唱了些什麼?

出示課件,提示幼兒學念後半段歌詞。後半段歌詞比較多,幼兒記憶時相對要困難一些,因此,除了課件圖像的提示之外,我還採用教師語言暗示、動作暗示等方式幫助幼兒熟記。

2.用幾種不同的演唱方式激發幼兒學唱的興趣。如:教師領唱幼兒用單音字哼唱旋律;教師和幼兒互相接唱;邊做動作邊唱等等。

孩子對一種表現方式的興趣不是非常持久,所以我們可以嘗試讓孩子用不同唱的形式來學唱歌曲。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這樣變化的方式很受孩子歡迎。同時,幼兒在學習前半段歌曲的基礎上,對歌曲的旋律和節奏已經有一定的感知,很快就能跟上老師的領唱。

3.分組對唱歌曲(問答式對唱前半段、集體合唱後半段)

問答式的前半段歌曲非常適合孩子們進行對唱。在這環節中,我先採用老師與幼兒問答對唱的方式,再請幼兒自由分組進行對唱,隨後請個別幼兒與集體對唱……儘可能多地爲幼兒提供表現的機會,讓幼兒在不同的演唱過程中體驗歌曲愉快的情緒,以及三拍子的強弱節奏。《綱要》中指出,老師要培養幼兒大膽的表現自己情感和體驗的能力、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所以我採用多種對唱的方式鼓勵幼兒表演歌曲,這是孩子領會歌曲的一種昇華,也是孩子們喜歡的一種學習方式。

(四)活動延伸

夏天到了,小朋友們特別高興,因爲夏天有許多與春天不一樣的地方,我們去找找看,把夏天的這些特別的地方編進歌詞裏,唱給大家聽。

活動的延伸是爲了孩子再一次鞏固所學到的本領,並給每個孩子都有表現表達的機會,讓他們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孩子們在夏天的主題活動中積累了很多有關夏天的知識,也一定能夠創編出很多新的歌詞,我鼓勵他們相互做小老師,學學別人編的新詞,既滿足了幼兒充分表現自己的需要,也爲孩子們鞏固歌曲旋律、節奏提供了反覆的練習機會。

教學反思

《夏天到》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旋律活潑歡快、內容形象生動,問答式的歌詞描繪了一幅極富童趣的夏天場景。歌詞內容淺顯易懂,音樂情緒活潑歡快,比較貼近幼兒生活,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及認知特點,適合小班幼兒演唱。想一下子學會有點困難,但讓孩子在熟悉音樂後,唱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句並不難。根據幼兒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我採用遊戲對唱的方式,在這環節中,我先採用老師與幼兒問答對唱的方式,再請幼兒自由分組進行對唱,隨後請個別幼兒與集體對唱……讓幼兒在不同的演唱過程中體驗歌曲愉快的情緒,以及三拍子的強弱節奏。

幼兒園教學設計及反思6

設計意圖

藝術教育的核心價值是審美情感的培養的自我表達與創造的滿足。此次的手指活動作爲藝術領域中美術活動的一種創作方式,需要幼兒大膽地想象,創造性地用指紋印畫、添畫來完成。大班幼兒的想象繪畫能力已有很大的提高,他們喜歡自己來創作畫面,並運用多種表現形式來表現自己對美的感受。在指紋畫活動中,教師針對幼兒的能力水平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幫助,使幼兒體驗創作成功的快樂。

活動目標

1、能學會指紋印畫,並嘗試添畫出不同的背景。

2、能大膽想象,創造性地畫出不同的指紋的造型畫。

3、樂於講述自己的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PPT,畫紙,印泥(水彩顏料),記號筆,調色盤,反穿衣等。

活動過程

一、圖片匯入

教師出示圖片,請幼兒仔細觀察,並說一說你們都看到了些什麼?發現圖片中都有哪些小動物?請幼兒猜一猜這些畫到底是用什麼畫出來的呢?

二、老師引導幼兒掌握繪畫的方法。

1、老師:咦,小朋友一定想不到,這些美麗的作品是用我們的手指畫出來的吧?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們一起用手指作畫!

2、認識手指印畫需要的材料。(白紙、水彩顏料、記號筆、調色盤、反穿衣等)

欣賞視頻:手印畫的製作過程

三、老師出示範畫,讓幼兒欣賞。

老師:這幅畫是畫的是什麼?邊欣賞範畫邊說明手指印畫的注意事項!

四、幼兒按自己的意願,大膽進行指紋添畫活動,教師在活動中觀察幼兒,及時給予適宜的指導幫助。

1、請大家想一想,如果你來畫一幅指紋畫,你想畫什麼?引導幼兒與同伴討論,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2、幼兒獨立進行指紋添畫活動,教師適時提供指導幫助。

3、幼兒講述自己的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教師及時評價幼兒的作品,給予積極的鼓勵。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目標的定位爲:

1、能學會指紋印畫,並嘗試添畫出不同的背景。

2、能大膽想象,創造性地畫出不同的指紋的造型畫。

3、樂於講述自己的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活動開展的過程跟設計時有一定的出入,活動中的操作環節,我沒有請幼兒進行分組操作,而是請幼兒逐一在老師的引導下來嘗試印畫,透過手把手的逐一指導來鞏固印畫中捲衣袖、蘸顏料、抖顏料以及印畫的技巧。

雖然存在着一個幼兒在操作,其餘幼兒在觀看的現象,也少了幼兒自主探索、發現的樂趣,但是我想對於初次接觸此類活動的幼兒來說,養成良好的操作常規要比單純的掌握手印畫的技巧來得重要。從活動效果來看,今天的活動中,他們不但掌握了手印畫的基本技巧,更重要的是瞭解了玩色遊戲的規則,這就爲以後的玩色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活動中,幼兒還合作完成了手印畫“大樹”,樹上每增加一個手印,孩子們便會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最後我們一起將大樹貼上主題牆,孩子們站在樹下,找找“我的手、你的手”,感嘆手印畫的神奇的同時,也充分體驗到了合作的快樂。當然,活動中還有較多不足,如:當孩子印畫出不同形狀的手印時,作爲老師還可以用語言引導來提示幼兒大膽地進行想象,如:“哇,這個手掌真像一棵大樹的樹枝!”“這個手掌像什麼?”並可嘗試根據幼兒的想象進行添畫,相信這樣更能激發幼兒對於玩色活動的興趣,能讓孩子在藝術活動中獲得更多元的發展。

幼兒園教學設計及反思7

活動目標

1、感知風的存在,探究製造風的方法。

2、瞭解空氣流動形成風。

【活動準備】

風車、氣球、毛巾、帽子、紙、筆記本

【活動過程】

一、匯入:

1、拋出問題,出示氣球、風車,引出風。

師:小朋友們,你們認識它們嗎?對,氣球和風車,老師能利用氣球讓風車動起來,你們信嗎?好,見證奇蹟的時刻到了,你們知道氣球裏面有什麼嗎?(空氣)空氣從氣球裏面流了出來,流動的空氣形成了風,所以呀,是風,讓風車動了起來!你們現在再看,風車動了嗎?(沒有)爲什麼?(因爲沒有風)

二、利用身體、和提供材料製造風,再次鞏固空氣流動形成風。

1、探索用身體制造風讓風車動起來的方法。師:現在請小朋友拿起面前的風車玩一玩,怎麼樣用你們的身體制造出風讓風車動起來?

2、請小朋友上來試一試。

師:你是用身體哪個部位製造出風,讓風車動起來的?

小結:我們身邊存在着我們看不到的空氣,小朋友們把身體動一動就會引起這些空氣的流動,然後就形成了風。

3、探索用提供材料製造風的方法。(教師請幼兒玩毛巾、帽子、紙、筆記本,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手上拿到的材料是什麼,展示造出風,讓風車動起來。)師:老師這裏還有好多好玩的材料,請你們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材料,玩一玩讓風車動起來的遊戲。

4、幼兒個別展示

總結:原來,不僅我們的身體,任何物體動一動都會引起周圍空氣的流動,形成風。

四,感知風有大小。

師:剛纔小朋友在玩遊戲的時候,郭老師發現了一個問題,你們發現了嗎?我發現有些小朋友的風車轉的快,有些小朋友的風車轉的慢,你們知道爲什麼嗎?讓我們一起尋找答案吧。

1、請兩個小朋友上來展示他是怎麼玩風車的。

師:你的風車轉的很快,你是用什麼辦法讓風車快快的轉?在玩遊戲的過程中感知。

總結:走着風車轉的慢,跑着風車轉的快。跑着快,空氣流動的快風就大,空氣流動的慢風就小,大風會讓風車轉的快,小風風車就會轉的慢。

五、小結:知道風的利弊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知道了怎樣就能形成風,知道了風有大小,那你們見過風嗎?風娃娃就像一位神奇的隱士,看不見,摸不着的,但我們能感受到它的存在,聽到它的聲音。我們用什麼辦法能感知到風的存在呢?(用嘴吹,用手扇)風娃娃是神奇的,他可以發電,可以傳播種子,可以把我們的衣服吹乾,可以使帆船行駛。但他又是變化無常的,當他發怒的時候就會推到房屋,樹木,有時還會形成颱風,龍捲風。

風是大自然的現象,他可以給人類造福,也能給人帶來災害,但是,我們是有智慧的人類,爲了防止風給人們帶來的危害我們建起了防護林,把風擋住,還有天氣預報,提前預防,這就減少了風給人們帶來的災害,相信在不遠的將來,風一定會給人類帶來更大的幸福。

反思:《有趣的風》是一節大班科學活動,本次活動我設定了兩個目標:

1、感知風的存在,探究製造風的方法

2、瞭解空氣流動形成風。

活動開始我利用氣球製造出風讓風車動起來,幼兒對此遊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向幼兒展示了飄動的五星紅旗。飛舞的柳條等,讓幼兒感知風的存在。首先,我引導幼兒自主探索用身體制造風讓風車動起來的方法。、請小朋友上來試一試。她是用身體哪個部位製造出風,讓風車動起來的?並小結我們身邊存在着我們看不到的空氣,小朋友們把身體動一動就會引起這些空氣的流動,然後就形成了風。

其次,我向幼兒提供了各種材料,毛巾、筆記本、紙、帽子,讓幼兒自主用提供的材料探索製造風的方法。並做以總結:原來,不僅我們的身體,任何物體動一動都會引起周圍空氣的流動,形成風。幼兒積累了怎麼樣產生風的學習經驗,在此基礎上我用發現問題的方式向小朋友提出問題:有些小朋友的風車轉的快,有些小朋友的風車轉的慢,你們知道爲什麼嗎?讓小朋友一起尋找答案吧。請小朋友再一次自己探索,在玩遊戲的過程中感知,幼兒透過自己親身體驗感知:走着風車轉的慢,跑着風車轉的快。跑着快,空氣流動的快風就大,空氣流動的慢風就小,大風會讓風車轉的快,小風會讓風車轉的慢。幼兒對怎麼樣產生風,知道了風的大小的基礎上,我做了簡單的總結,並提出問題你還想知道哪些關於風的知識,讓幼兒進一步自主探索鳳的特點,並懂得風是大自然的現象,他可以給人類造福,也能給人帶來災害,但是,我們是有智慧的人類,爲了防止風給人們帶來的危害我們建起了防護林,把風擋住,還有天氣預報,提前預防,這就減少了風給人們帶來的災害,相信在不遠的將來,風一定會給人類帶來更大的幸福。此次活動幼兒興趣濃厚,探究怎樣產生鳳可以形式多樣,讓幼兒多形式的感知會讓活動課更加豐富。

幼兒園教學設計及反思8

設計背景:

創意源於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我發現部分幼兒的注意力不集中,我當時在想用什麼方法可以提高幼兒的專注力?偶然一次,我突然發現書中有一節對應記憶的活動,可是過程較枯燥,幾番思索後,我想到了闖關遊戲,在活動中設定一定的障礙,可以提升幼兒的積極性,從而爲記憶打下基礎。此外,由於現代化教學的逐步普及,我想將本次的部分活動涉及到微課當中,此次來鍛鍊自己的專業能力。

活動目標:

1、情感:在闖關中體會成功的快樂;

2、認知:知道九宮格里格子的位置;

3、能力:能在規定時間內記住格子裏的水果位置、種類、數量,並且會用較完整的話講述。

活動重點:能在規定時間內記住格子裏的水果位置、種類、數量;

活動難點:專注力、記憶力有所提升。

活動準備:微課件

活動過程

1、情境匯入,激發幼兒興趣。

2、拋出問題,引入主題——請幼兒幫小動物找回水果。

3、狼小偷設定3個關卡,透過3個關卡逐步提升幼兒的記憶能力,同時發展幼兒的語言發展、思考能力。

4、闖關成功,舉辦派對,幼兒獲得成就感。此外,我加入解釋狼小偷的行爲環節,從側面引導幼兒遇到問題應該用語言表達出來,而不是用粗暴的方式解決。

微反思

本作品用闖關的方式來激發幼兒興趣;同時在闖關中用旁白和狼小偷的身份與幼兒進行適當的互動,使幼兒感覺到這不僅僅是在觀看視頻,而是參與到遊戲中來,共同取回食物。透過觀察,發現幼兒的興趣濃厚,注意力較往常有所集中。

在闖關完成後將“狼小偷”再次請回,告訴幼兒“狼小偷”其實就是小狼多多,拿水果只是他爲了吸引大家注意力的一個惡作劇,以此引導幼兒遇到問題要告訴別人,而不是用錯誤的方式宣泄自己的不滿。以此提升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促進幼兒多領域發展。

但是透過觀察發現本次活動更適用於中班下學期中後期的幼兒,也就是5週歲左右的幼兒,如果4-5歲幼兒想順利通關還需要成人在旁稍作引導;此外,狼小偷有時語速稍快,幼兒的反應有時會慢一些,可以將狼小偷的表達更清晰、緩慢些。

幼兒園教學設計及反思9

大班音樂:月亮婆婆喜歡我

活動背景:

我第一次參加市一課多上活動,就非常榮幸地獲得了一等獎。隨之市教研室組織的市區互動的教研觀摩活動,我也就有幸參加了。其中一位市學科帶頭人上的一節音樂歌唱活動,給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她那優美動聽的歌喉、豐富又恰到好處的肢體動作和簡潔、巧妙的組織語言已深刻的印在我的記憶裏,也常常在我的腦海裏閃現。從這次活動中,我體會到好課是因人而精彩的。現將當時聽課過程的記錄評析如下:

活動實錄:

(一)感受音樂旋律:

1、教師親切的自我介紹 :小朋友們好!自我介紹一下,我是某老師, 你們歡迎我嗎?(幼:歡迎!)怎麼歡迎?(幼兒自然開心的拍起了掌聲)好!今天我來做你們的媽媽,你們做我的寶寶,睡在我用臂彎做的搖籃裏,我哼唱《搖籃曲》,你們就跟着我的搖籃,搖呀搖呀睡着了,好嗎?

評析:這種匯入方式自然、親切,直入主題,加上老師輕聲細雨而有柔美的聲調,給人甜甜的美感。人的注意力和興趣自然被激發調動起來了。

2、三次感受音樂旋律:

第一次:教師邊跟琴聲哼唱邊晃動手臂故作陶醉狀,帶領幼兒的身體隨音樂左右晃動;

第二次:“媽媽搖着搖着 ,寶寶就睡着了,現在媽媽摸誰的頭,誰就輕輕趴下睡着了;”

第三次:“媽媽真累呀,心疼媽媽的寶寶們快哼唱這首曲子,讓媽媽沒也睡覺吧!”

評析:學歌前,教師用了哼唱的方式,讓幼兒三次整體感知歌曲旋律,爲後面的歌唱教學做了有效的鋪墊。這是教師對教材分析後,在設計上的巧妙;另一巧妙之處在於三次哼唱前,教師生動的過渡語言,讓每個人不由自主地就沉浸在教師設計的“陷阱”裏了。

(二)、理解歌詞,學唱歌曲;

1、教師完整清唱歌詞。師提問:我們睡覺的時候,誰會透過窗戶來看我們呢?(允許幼兒想像表達);那我們假裝睡着,看看誰來了;

評析:在這種甜美的意境中,教師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幼兒的興趣和思維再次被激活,七嘴八舌地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猜想和回答:“小偷”“大灰狼”“太陽”“星星”。教師卻依然投入地傾聽,不予回答,任憑幼兒的好奇心懸在那,爲他們認真傾聽歌曲的範唱又埋下了伏筆。

2、教師清唱後,師幼互動問答,教師依次出示相關字卡,幫助幼兒理解歌詞:

問:誰來了?(月亮婆婆)(出示)

問:爲什麼來呀? (喜歡我)

問:做了什麼動作?(灑下月光把我摸)、(表現灑的動作,提示幼兒摸摸鼻子、耳朵等);

問:玩了什麼遊戲,(走走停停)、(我走他也走,我停他也停)

問:玩了幾次?(三次)依次出示走、停的字卡

評析:五次層層遞進的提問,把歌詞的句子和關鍵詞進行了有效的提煉,而且“灑”“摸”兩個字還配上動作幫助幼兒理解記憶,加深印象,讓我再次佩服設計的巧妙。而且,排列的方式也爲後面的伴唱部分留有空白。

3、學習用不同的聲音學唱歌曲:

(1)看圖完整唱第一遍:(用我們的歌聲來表示喜歡月亮婆婆吧;)

(2)邊做動作邊演唱:(再來一次,做上動作吧;)

(3)用很美輕輕的聲音唱:(晚上用什麼聲音唱?)

(4)用響亮好聽的聲音唱(白天唱這首歌用什麼樣的聲音?那我們試試)

評析:集體教唱部分共四次練習,但每次的要求也不同。既避免了學唱歌曲的枯燥,還保護了幼兒的聲帶不致疲勞。這樣的過渡語言設計體現了教師的智慧。

(三)學習並掌握歌曲中的伴唱部分

1、聽錄音,感知伴唱的音樂部分。

師:天空中的星星被我們吵醒了,朝着我們眨眼睛呢!我們來聽聽,他們在歌曲的什麼地方眨眼睛了(放音樂,教師在相應眨眼睛的地方做手勢,幫助幼兒感知)

評析:伴唱中的“啦啦”是每個執教老師認爲很難處理的部分,但這位老師用星星眨眼睛的辦法處理,首尾呼應,與整個教學設計融會貫通,真的是獨具匠心。

2、請幼兒找星星,貼在相應的地方:

評析:由於幼兒第一次聽,有兩處錯誤的地方,教師不急於糾正,而是又唱一次,讓幼兒對應感知後,再糾正,體現了教師對幼兒的尊重。

3、集體練習一次:我來做月亮婆婆,你們做星星,在眨眼的地方唱“啦!啦!

4、分角色練習幾次(教師和孩子商量怎麼才能做到聲音的均衡確定角色練習的方式)

評析:這樣教師和孩子商量怎麼分角色,不僅體現了教學過程教師對孩子的尊重,更發揮了幼兒的主體性,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四)結束活動。

師:夜深了,小朋友在什麼?對,小朋友睡着了,做了個甜美的夢。誰睡得香,誰睡得甜,月亮婆婆就來親親他的小臉蛋。(循環放音樂,教師隨音樂輕輕撫摩每位幼兒,讓喧鬧活躍的課堂逐漸安靜,呈現了一幅教師輕撫每位幼兒的怡人感人畫面。)

幼兒園教學設計及反思10

設計意圖: 我從兩方面考慮設計了這節活動。一方面,這節活動是在《春天來了》的主題背景下進行的,孩子們對於春天大自然的一些特徵積累了比較多的經驗,有可說的話題,所以我在活動中滲透了一些有關春天的內容,例如:冬眠的動物醒來了、春天大自然會有哪些變化等。另一方面,根據我班孩子在傾聽習慣上的一些問題,在這節語言活動中,我設計了一個打電話的環節,藉助打電話的方式讓幼兒瞭解傾聽的重要,體驗與同伴對話的樂趣。

活動目的: 1、嘗試根據畫面內容和線索進行聯想,並願意在集體前表達自己的想法。

2、能借助於對話的方式對"對話語言"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PPT

活動過程:

一、引出:春天來了

1、出示第一張PPT,引導幼兒討論:在圖片上看到些什麼?猜猜會是什麼季節?

2、出示第二張PPT:小熊在家裏幹什麼?(播放呼嚕聲)小熊爲什麼要睡覺呢?你有什麼叫醒小熊的辦法嗎?(小熊快醒醒吧,美麗的春天來到了)

3、出示第三張PPT:小熊會打電話給誰呢?

二、打電話:

1、猜猜小熊會給哪個冬眠朋友打電話呢?下面的數字表示什麼?誰願意做小熊給小松鼠打電話呢?(幼兒扮演小熊,老師扮演小松鼠進行打電話遊戲)

2、小熊又打電話給誰了呢?小烏龜的電話號碼與小松鼠的一樣嗎?(老師扮演小熊,幼兒扮演小松鼠進行打電話遊戲)

三、延伸:

和好朋友打電話要求:在打電話之前想好要打給誰?要聽清楚朋友說了些什麼。

分析與反思: 我在設計活動時,能關注幼兒的已有經驗。近階段我班正在進行《春天來了》的主題活動,幼兒透過外出散步、春遊等一系列活動,已敏感地察覺到了許多來自植物身上的變化,有了許多關於春天的話題。但幼兒的觀察僅停留在植物的身上,而實際上春天的變化還可以來自於人和動物身上,因此我在活動中融入了許多關於春天大自然變化的知識,還特別添加了關於冬眠動物甦醒的知識點,從而進一步拓寬幼兒的觀察面,推動幼兒探索的進一步深入。

在目標制定上,我能注意目標的細化、針對性以及與過程中重點環節的匹配,以便於更好的在活動中落實目標。

在活動中,我能注意用完整優美的語句給幼兒創設良好的語言氛圍,讓幼兒在無形中受到感染與薰陶。例如:在迴應幼兒時,我並不是單純的重複幼兒的話,而是透過自身的語言美,給幼兒一種語言刺激。當幼兒說:看到了雲,我就說:看到了蘭蘭的天空中飄着一朵白雲。

幼兒園教學設計及反思11

說教材:

大班科學內容《神奇的陀螺》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對科學的探究,我爲幼兒提供了陀螺和小夾子,在玩陀螺的過各中我提問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體驗操作探究過程,體驗動手動腦,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並應用於新的學習活動,使幼兒形成受益終身學習態度和能力。

活動目標

1、對陀螺轉動變化感興趣,探索影響陀螺轉動變化的一些因素。

2、運用、操作、觀察、比較、記錄、體驗等方法探究陀螺的祕密,懂得對稱和平衡。

重點

引導幼兒在比較和分析中發現影響陀螺轉動變化的因素,嘗試夾子的夾法,多與少的'變化。

難點

在比較和分析中發現陀螺轉動中的快慢、長短,對夾子的多少夾的不同位置的區別與平衡起很大的關係。

經驗準備:幼兒有玩陀螺的經驗,引起幼兒對轉動平衡這一現象的探究。

材料準備:

木質小陀螺12個,小夾子50個

教學方法:

活動操作法、發現學習法、探究研討發、暗示學習法。

活動過程:

1、師幼互打招呼並向來聽課的老師問好。

2、匯入課題:師你們玩過陀螺嗎?說出怎麼玩及陀螺的種類,激起孩子們的興趣。

3、玩陀螺的不同疑問。有一個夾子夾在陀螺的上面會怎麼樣呢?(引出提問,讓幼兒預測,說出會怎麼樣)用兩個夾子會怎麼樣。

4、操作用兩個或三個夾子去試一試。

師:試的時候要多試幾次,操作過程中教師鼓勵幼兒在不斷的實驗,觀察、比較發現問題。

5、提問幼兒玩陀螺羅的夾子是怎樣夾的,並請幼兒試工一下,得出兩個“對稱”,教師引導幼兒發現對稱了纔可以使陀螺轉的穩和長,三個夾子可以夾成三角形,師:證實可以轉起來,那四個夾子可以嗎?給幼兒發記錄表,讓幼兒記錄自己玩陀螺夾夾子的位置,然後彙報。

6、在不斷的試着怎樣夾,纔可以使陀螺轉的時間長,並作出記錄,然後說出來彙報。有上下左右、斜上方、斜下方、左上角,右下角,上下各兩個對稱或稍微分開一點,也有超出四個的。

7、玩陀螺比賽並總結:夾夾子的多少和位置的不同陀螺轉的時間和平衡也不同。

活動反思:本次活動,孩子們對科學探究神奇的陀螺非常感興趣,我以孩子們的遊戲興趣激發了學習的探究,使幼兒行成收益終生的學習態度。不足之處,在幼兒活動過程中,我的引導語再明確一些,孩子們在記錄的過程中應引導用完整的語言敘述夾夾子的位置,會說方位詞,下次活動繼續改進!

幼兒園教學設計及反思12

活動目標

1、能保持愉快的情緒進行遊戲活動。

2、掌握兔子、狐狸走路的基本節奏,能用動作表現狐狸和兔子的音樂形象。

3、欣賞感受音樂內容,能根據音樂的變化遵守規則進行音樂遊戲。

活動準備

1、兔子頭飾若干,狐狸頭飾一個。

2、音樂CD。

活動過程

一、發聲練習。

1、隨音樂做律動進入活動場地。

2、發聲練習。

二、創設情境,進行音樂遊戲,注意遵守遊戲規則。

1、用談話的形式引出音樂遊戲“狐狸和兔子”。教師:小朋友,在森林裏,最狡猾的動物是什麼?哪種動物最喜歡在草地上蹦蹦跳跳做遊戲呢?

2、教師彈奏遊戲的樂曲,請幼兒完整欣賞音樂。

3、教師播放音樂,請幼幾分段欣賞音樂,學習狐狸和兔子的動作。

(1)欣賞表現狐狸的音樂,想一想狐狸怎麼走路節奏

節奏訓練:狐狸走路。

幼兒跟隨音樂學狐狸走路。

(2)欣賞表現小兔子的音樂,想一想小兔子怎樣走路。

節奏訓練:兔子走路。

幼兒隨音樂做小兔子動作。

4、教師彈奏遊戲的樂曲,幼兒完整隨音樂做動作,能準確地區分表現狐狸和兔子的樂曲。

5、幼兒完整學習音樂遊戲。

(1)教師邊講解、邊示範遊戲的玩法。

全班小朋友做“兔子”,開始由教師扮“狐狸”。當聽到表現狐狸的音樂時,狐狸按節奏四處走動,結尾處找地方蹲下來。當聽到表現兔子的音樂時,兔子從家裏出來在草地上四散地跳,聽到 65 12 | 3 — |的時候說明狐狸就要來了,小兔子就趕快蹲下原地不動。當聽到表現狐狸的音樂時,狐狸開始走向兔子,發現哪隻兔子動了時,就繞着它走一圈,等音樂結束時,就可以把兔子抓回自己的家裏。如果兔子都沒動,狐狸只好空手垂頭喪氣地回到自己的家裏。

(2)討論遊戲的規則。

當狐狸出現時,小兔馬上原地蹲下來,否則就會被狐狸抓走吃掉的。

(3)教師伴奏,小朋友扮狐狸和小兔子,完整地玩一遍遊戲。要求幼兒遊戲時要遵守遊戲的規則。

三、伴隨音樂,幼兒自由做動作出教室。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以故事貫穿始終,便於幼兒更好地感知音樂內容。透過傾聽、欣賞音樂,幼兒能好的分辨出不同節奏的音樂,在音樂遊戲中也能把動物的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達到預期的活動效果。整個活動,不僅鍛鍊了幼兒的音樂節奏感,也發展了語言表達能力和表現力,幼兒非常喜歡。

但是,個別幼兒難以剋制自己的行爲,活動過程中秩序有些混亂,在以後的活動中要加強常規教育。

幼兒園教學設計及反思13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學習理解“鬆軟”、“暖和”等詞語。

2、大膽想象,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3、透過故事感受與朋友分享的快樂。

活動準備:

活動圖片教具,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吃棉花糖嗎?那雲朵做成的棉花糖你們聽說過嗎?今天老師就帶來了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雲朵棉花糖。

二、基本部分

1、邊出示圖片邊講故事(分段)

(結合活動教具講完第一部分,到香味開始飄散爲止)師:剛纔老師給你們講的故事還記得嗎?故事的名字叫什麼?故事裏面都有誰啊?

(1)鼠老二想把雲朵做成什麼?(枕頭)那麼枕頭摸上去的感覺是怎麼樣的啊?(鬆軟)

(2)鼠老大又想把雲朵做成什麼?(棉衣)棉衣穿上去感覺怎麼樣?

(3)鼠小小想把雲朵做成什麼?(雲朵棉花糖)

(4)爲了讓棉花糖的味道更香甜,它們加了哪些東西呢?

2、香香的棉花糖終於做好了,那棉花糖要給誰吃呢?(可以讓個別小朋友們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好吧,那我們從頭聽故事,把故事的後半段也一起聽完,聽聽鼠兄弟們最後把雲朵棉花糖分給誰吃了!

3、第二遍結合ppt,完整講述故事

(1)現在你們知道棉花糖分給誰了呀?(可以集體回答)

(2)那小老鼠只吃到了一點點開心嗎?爲什麼?(分享,先總結再讓小朋友們聯繫經驗)

(3)你也像小老鼠一樣跟大家分享過東西嗎?

三、結束部分教師:聽完雲朵棉花糖的故事,我們也來做棉花糖,跟着音樂變出各種各樣的小動物造型,和更多的朋友一起分享,好嗎?你想送給哪個小動物,最後就做好它的造型哦!

活動反思:

糖果是幼兒非常喜歡的食品,對幼兒的吸引力、誘惑力是無窮的。而今天這個活動裏面的糖果,講的是軟軟的棉花糖,這更讓小朋友覺得與衆不同,因爲很多小朋友都沒有吃過,有些小朋友都沒有怎麼去接觸過,所以我發現這個活動在一開始的匯入環節中,小朋友們的興趣,還有好奇心已經達到了一個高潮,所以,爲整個活動的開展起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這個活動主要是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豐富的想象,體驗小動物們分享雲朵棉花糖的快樂。在活動的開始我透過引導幼兒看一看、摸一摸等方式感受棉花的特性,直接引出活動的主題。在第一遍講述以後,我發現幼兒對故事的興趣很濃厚,已經將故事的大致內容瞭解,並對三隻小老鼠是怎麼做出棉花糖這個部分有着很濃厚的興趣。在理解了故事的內容之後,我請幼兒也來做一做你喜歡的糖果。幼兒喜歡用橡皮泥來表現自己做出來的糖,並且能很好的跟同伴交流。這個活動,我感覺我在講述故事這個環節引導不夠充分,導致有時幼兒不能夠回答出我想要的答案。

故事《雲朵棉花糖》有三隻小老鼠,他們是鼠老大、鼠老二和鼠小小。他們住在一幢小樓裏。鼠老大最大,住在最下面,鼠老二住在二樓,鼠小小住在三樓。

一天,鼠小小開啟窗子,一朵雲飄進來了。啊,這朵雲很白很白,很軟很軟,很鬆很鬆。鼠小小抱着雲朵到二樓去。鼠老二說:“我看可以用它來做枕頭,肯定很鬆軟的!”鼠小小和鼠老二又跑到了一樓。鼠老大說:“我看可以用它來做棉衣,肯定很暖和的!”鼠小小說:“我看還是把它做成棉花糖吧!”鼠老大和鼠老二說:“對,這個辦法好!”三隻小老鼠開始做雲朵棉花糖。他們先往雲朵里加一些水果味,再加一些奶味,再加一些甜味。擡到太陽下曬曬,香味就開始飄散了!聞到香味,動物們都來了。大家好饞呀,三隻小老鼠 把雲朵棉花糖分給大家,這個一朵,那個也一朵。大家吃得真開心分到最後,雲朵棉花糖只剩一點點了。三隻小老鼠你添一口,我添一口,添得真開心!第二天,大家都來等着雲朵再飛進鼠小小的視窗,他們要做更多的雲朵棉花糖。

活動反思:在這一環節中,我運用了體驗法,讓幼兒感受與親人朋友分享的快樂。 “小朋友,小老鼠與好朋友分享了棉花糖,心裏很快樂,我們也把自己的糖果和好朋友一起分享吧” 然後請幼兒一起分享自帶的糖果,真正體會到分享的快樂。我這樣設計,是爲了給孩子們創建一個健康、豐富、和諧、溫馨的成長環境。透過開展活動,引導孩子們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同時我關注每個孩子的個體差異,爲每一個孩子提供發揮潛能的機會,以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求,真正實現“讓幼兒在活動中享受快樂!在快樂中享受活動!”

幼兒園教學設計及反思14

活動目標

1、認識常見的交通標誌,瞭解交通標誌的特徵和作用。

2、知道馬路上開車、行走要遵守交通規則。

活動重難點

1、認識常見的交通標誌,瞭解交通標誌的特徵和作用。

2、說出幼兒園生活中需要的交通標誌。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經在家長的帶領下,認識了一些交通標誌。

2、物質準備:一個老鼠頭飾;各種交通標記;鄉下老鼠進城的地圖;一輛玩具汽車。

活動過程:

一、故事匯入主題

1、演示手偶,激發興趣。

教師出示老鼠手偶:今天早上,我接到鄉下小老鼠貝塔的電話,它碰到了一個難題,想請我們幫個忙。

2、教師有感情地講述故事,激發幼兒對交通標誌的興趣。

二、認識交通標誌

1、出示掛圖。

瞧!小老鼠貝塔把這些交通標誌都畫了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都代表什麼意思吧!

2、根據幼兒的回答,詳細講解每個交通標誌的名稱和意義。

3、幼兒設想:如果我們生活中沒有了這些交通標誌,那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三、遊戲"你指我說"教師點一個交通標誌,幼兒說出它的意思,或者教師說交通標誌,幼兒點出來。

四、遊戲"鄉下老鼠進城",教師出示鄉下小老鼠進城的地圖,將老鼠進城時所遇到的標記貼在地圖上,讓幼兒找出正確的路線,幫助鄉下小老鼠進城。

五、交流討論

1、認識其他交通標誌。

2、將交通標記貼在幼兒園需要的地方。

六、結束部分

今天,我們學到了那麼多的交通標記,你覺得有哪些可以貼在幼兒園裏呢?

活動延伸

1、帶領幼兒仔細觀察幼兒園,並把相應的標記貼在幼兒園醒目。

活動反思:

中班有一個課程主題是"我們去遊玩",其中有一節是比較有趣的社會活動《小老鼠進城》,幼兒從小班認識紅綠燈的水平提高到認識馬路上的交通標誌,是一個認知上的提高,是對社會規範的進一步認識。中班的認知慾望逐漸增強,會有意識地關注到生活中的各種標誌。本次活動以故事設定情境來引入,激發幼兒的探索認知興趣;接下來"你說我點"的遊戲則把幼兒的興趣點再次激發;最後,模擬"小老鼠進城"的情境,出示一張小老鼠進城的地圖,讓幼兒沉浸在故事中思考,寓教於樂。

但是,也有不少不足:

1、幼兒實踐的參與程度太少,操作性較小,幼兒的興趣很大卻不能滿足他們的願望,建議可以簡單地進行"交警和司機"的遊戲,在場地上設定簡單的"井"字形馬路,讓一部分幼兒當交通牌,一部分幼兒當交警,一部分幼兒當司機,讓每一位幼兒都有參與的機會。

2、增加活動科學性,雖然是社會活動,但是認識交通標誌是偏向科學性的,.讓幼兒觀察形狀,顏色,分出紅色警示標牌,黃色提示標牌等,紅色代表禁止類的交通標誌,黃色代表提醒類的交通標誌。

3、社會活動從生活中來,也要回歸到生活中去,建議活動中用實拍照片來代替打印的圖片,最好是幼兒熟悉的場景,例如幼兒園周邊的交通標誌可以拍下來,小區周邊的交通標誌也可以拍下來,這樣幼兒更能明白這些交通標誌的實際應用。

總之,透過本次活動讓我明白,在平時上課的過程中,要儘量滿足幼兒的願望,讓他們動手操作,而不是教師主導的課堂。

幼兒園教學設計及反思15

【設計意圖】

線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幼兒在穿線、打結、玩花繩等一些日常遊戲中會發現,線原來可以用來做各種遊戲,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做出不同的造型。接觸了繪本《跟着線走》,從中感受到了用線想象、創造的樂趣。根據幼兒的已有經驗和興趣需要,設計組織了這一活動,引導幼兒感受用一根線創造不同造型的過程,感知這種新奇獨特的藝術表現方式,體驗創意表現的樂趣。

【活動目標】

1、欣賞用一根線所創造的有趣畫面,感知新奇獨特的藝術表現方式。

2、嘗試用線表現不同的造型,

3、體驗大膽想象、創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學具準備:

(1)PPT課件、粘性畫板人手一塊,毛線幼兒人手一根,

(2)音樂《菊次郎的夏天》

2、幼兒前期經驗準備:區域活動時穿線積木,供幼兒玩穿線遊戲

【活動過程】

一、欣賞PPT課件,感知用線進行藝術表現的獨特方式

1、教師出示PPT課件,引出話題。

師:看,這是什麼?最近我們一直在玩穿線的遊戲,今天我想請你們一起跟着這根線去走一走、看一看,環遊大世界。

2、幼兒感受用線造型的魅力。

(1)畫面一:房子

師:猜一猜,線帶我們來到了什麼地方?(教師逐步演示PPT課件中房子的分解圖,幼兒跟隨分解圖自由猜想。)

師:這些不同樣式的房子是什麼變的?

師(小結):神奇的線帶我們來到了清晨的街道上。真有趣!

師:這根線還會帶我們去哪裏旅行呢?(幼兒自由猜想。)我們跟着線出發吧。

(2)畫面二:交通標誌

師:看,我們來到了什麼地方?猜猜這都會是些什麼呢?真神奇!

教師逐步演示PPT課件中的分解圖,幼兒用手指在不同含義的標誌牌

(3)畫面四:森林裏

師:線變出了森林裏哪些有趣又好玩的東西?(不同樣子的樹)

(4)畫面五:動物園

師:現在線又帶我們來到了哪裏?動物園裏有哪些用線變出來的動物?

(教師針對幼兒的回答及時迴應,如:有彎彎曲曲的小蛇,有長着長耳朵的小兔子……使幼兒感受到動物園裏有許多動物可以用線來表現。)

二、創意製作,體驗用線創作的樂趣

1、幼兒明確創作要求。

師:這根神奇的線帶領我們環遊了好多地方。如果你也有一根神奇的線,會帶我們去哪裏旅行呢?

師:這裏有一塊神奇的魔術板?現在請你們和一根線一起出去走走,看看它會帶你們去什麼地方旅行,你們看到了什麼東西。

2、幼兒創作,教師指導。

教師重點關注以下三個方面:

(1)幼兒在創作中能否用一根線表現事物的大致輪廓。

(2)幼兒能否表現出不同的、多樣的物體。

(3)幼兒使用毛線創作時是否遇至Ⅱ困難。

引導幼兒用“小手輕輕壓一壓”的方法固定造型。

三、欣賞交流作品,感受成功的快樂。

展示所有幼兒的作品,引導幼兒大膽交流自己表現的作品內容。

延伸活動:幼兒自主閱讀繪本。

師:今天我們跟着線去旅行,去了許多神奇的地方。線還會帶我們到哪裏去呢?(出示繪本《跟着線走》,鼓勵幼兒進一步閱讀,跟線一起去旅行。)

大班繪本美術《神奇的線》活動反思

在設計活動時,我首先透過PPT課件動態演示了一根線走進一座城市,走進街道看到各種標誌和燈,走進一個小村莊。我把靜態的繪本畫面變成了動態的線的旅行。一方面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孩子們得以跟隨動態圖展開豐富的想象,爲下一環節積極、大膽地變現打下了基礎。然後,請幼兒先說一說,再聽着音樂靜靜地想一想,你的線會怎麼走呢?走到哪裏?走出了什麼?這一系列活動給予幼兒充足的時間,爲接下來的創作提供了充分的準備。在此基礎上,我在鼓勵幼兒用一根線在有粘性的操作板上大膽想象、表現跟着線走的旅行的不同場景,體驗用一根線走出來的奇思妙想和樂趣。最後,引導幼兒透過欣賞作品,體驗線條變化的美感,且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在整個活動中,教師不提供示範,讓幼兒有更多的思考空間。我把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放在覈心的位置,尊重幼兒自發的、個性化的表達,使幼兒在充滿“驚奇”的情境中盡情享受探索、發現和創造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