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那一定會很好》教學反思範文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那一定會很好》教學反思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那一定會很好》教學反思範文

《那一定會很好》教學反思 篇1

《那一定會很好》是一篇生動童話故事,因爲是自讀課文,這篇課文我準備一個課時就完成,重點在讓學生去感受課文,品讀課文。在教學時,我讓學生自己充分閱讀文字,在閱讀中得到情感體驗。

教學中也存在着些許不足,有待不斷完善。

1、學生能夠透過讀文理解文中內函,但總結能力不行,本節課雖然課文都是由學生具體讀,但是老師也直接參與指導方法,一步步引着走,屬於半放半扶。隨着學生學習能力提高,以後略讀課我會嘗試更大程度地放手,由各學習小組組長和學生一起學習。

2、自讀中給學生要求還應更明確,幫助學生養成會讀書好習慣。

3、要給學生足夠空間去質疑,充分激發學習興趣與思維空間,讓其成爲略讀課文學習主角。

《那一定會很好》教學反思 篇2

《那一定會很好》是一篇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因爲是自讀課文,這篇課文我用了一個課時就完成了,重點在讓學生去感受課文,品讀課文。在教學時,我讓學生自己充分閱讀文字,在閱讀中得到情感體驗。但教學中也存在着些許不足,有待不斷完善:

1、學生能夠透過讀文理解文中的內函,但總結的能力不行,本節課雖然課文都是由學生具體讀,但是老師也直接參與指導方法,一步步引着走,屬於半放半扶。隨着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以後的略讀課我會嘗試更大程度地放手由各學習小組的組長和學生一起學習。

2、自讀中給學生的要求還應更明確,幫助學生養成會讀書的好習慣。

3、要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去質疑,充分激發學習的興趣與思維的空間,讓其成爲略讀課文學習的主角。沈大安老師在《略讀課文我們到底該怎麼教》一文中明確指出:“略讀課文教學有三個關鍵詞,那就是‘粗略’、‘應用’、‘自主’。”專家對略讀課文教學的定位,爲我們的探索指明瞭方向。

相對於精讀教學而言,略讀教學的`目標應該更簡明,方法更簡單,過程更粗放,自主學習更充分。我想,略讀課文的教學的追求是在精與略之間行走,重其所重,略起所略。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改變精讀教學環環緊扣的線性推進,採用大刀闊斧的板塊式推進,以抓住文章主要資訊爲基本目的,粗略地、非精細地讀,但在粗略的同時也要有所側重,有所發展。

《那一定會很好》教學反思 篇3

尊重學生的學習體驗,是語文教學改革的需要。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盧梭曾說“兒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

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要善於捕捉課堂生成,讓學生有獨特的體驗。學生作爲一個個性鮮明的生命個體,生活經驗有着很大的差別,將他們帶入閱讀活動時,他們的心智活動也是各不相同,在課堂中產生的獨特感受無法預設,全憑學生的自然生成。這時老師應關注學生的這些體驗,並引導好他們用這些體驗去理解體會文字和中心。

《那一定會很好》是一篇生動有趣的的童話故事,課文寫了一棵樹從一粒種子到陽臺上的木板,這一段變化歷程,學生讀起來生動有趣。並且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在教學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透過談話匯入,質疑激趣,讓學生自己去學習,自由朗讀文字,有所感悟。然後分小組學習,在小組討論中盡情表達自己的觀點,釋放自己的情感體驗,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學生很快地理解了文章所要表達的感情。學生在自己學習的同時,也鍛鍊了自學能力,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那一定會很好》教學反思 篇4

《那一定會很好》是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這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一粒種子長成一棵大樹,變成手推車、椅子、木地板的一段生命歷程。在這個歷程中,種子不斷產生願望,而奇妙的是這些願望竟然都實現了,最後種子在經歷完生命的體驗之後,又回到了生命的原點,覺得自己又變成了一棵樹。這篇課文想象豐富,內容生動,適合學生繼續學習在童話中感受作者豐富的想象力,也爲下單元培養學生預測做鋪墊。同時課文情節反覆,結構清晰,適合引導學生複述課文,講講故事 。讓學生體會到種子坦然、樂觀的人生態度及願望實現之後的滿足與幸福,引導學生體會生活的美好。

教學時,我關注到文中多次出現“那一定會很好“這句話,它既是童話主人公每一段歷程中產生願望時的心情獨白,使文章的結構更加清晰,又突顯了”心懷美好,享受生命中每一段歷程的積極人生態度,體現了本課的人文主題,因此我以“那一定會很好”爲線索,貫穿整個課堂,讓學生從上課伊始,就用“那一定會很好”練習說話,體會期待願望實現的美好心情;接着找出種子四次產生願望時想法,這四句話裏都有“那一定會很好”讓學生透過找讀,進一步體會種子對願望的期待之情和它盼望願望實現的樂觀態度;再從這四次“那一定會很好”出發,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讓學生體會種子只要有了願望,願望就能在自己的努力和別人的幫助下實現的奇妙而美好的歷程;接着出示給學生其他植物和動物的圖片,讓學生用“產生願望的原因,有了願望,做法,願望實現”這樣的結構練習說話,學生在說的時候,就又一次感受到了“那一定會很好”中這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中,我遵循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求,在引導學生自主閱讀的基礎上,紮實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既重視抓單元語文要素“感受童話中豐富的想象”又絕不忽視本課的訓練目標,教給學生複述課文的方法。課堂上,從最初回顧看過的童話,練說“那一定會很好”的句子,讓學生既感受了童話中對真善美的追求,又讓學生重新感受了學過的童話中神奇豐富的想象,到指導學生從易到難,由最簡單的種子變化的幾種事物的填空到有一定難度的種子的願望和實現願望之後的變化 ,再到最難的按課文描寫種子每種變化時的結構:原因、願望、做法、結果來進行復述,過程中採用了由扶到放的做法,學習複述的同時 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種子產生了哪些美好的奇妙的願望,又是怎麼樣奇妙地被實現了,從而讓學生感受到了充滿希望的美好和夢想實現的神奇,感受到了童話中豐富的想象力,再將課文中種子的歷程與人對比,初步感受到童話中的想象其實就緣自於人對真善美的追求,之後出示圖片練說其它動植物生命成長中的歷程,既爲本單元習作編寫童話進行訓練,也是對複述訓練的昇華。

總得來說,本節課基本實現了我最初的設想,但因爲這篇略讀課文的教學時間只有一課時,因此時間的把控上還是有些緊張,在複述時也應該把文章結構板書出來,讓學生能有更明確方法去概括複述,今後我還將再努力訓練,真正實現既簡約又豐滿的課堂。

標籤:教學 反思 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