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讀數和寫數》教學反思

身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讀數和寫數》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讀數和寫數》教學反思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讀數和寫數》教學反思1

在這節課中,我儘量給學生“動”起來的機會,透過以“動”促思,以“說”促思,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培養他們進行自主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在這裏需要進一步的讓學生去說,撥出數並說一說它的組成。但是這一點我做得還不到位。

充分尊重學生,讓學生用自己的經驗,自己的方法,動手、動腦去讀數,寫數,從直觀到抽象,逐步感知十進制記數方法,加強對計數單位“個、十、百”的理解,同時培養學生積極探索,主動發展,自主構建知識的良好學習態度和習慣。

整節課在師生的互動上需要進一步加強。

讀數寫數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先複習數數、數的組成,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學習教材例4,探究幾十幾的讀法和寫法。讓孩子們用小棒擺數(教師報數,孩子們擺數),其中讓學生兩人一組擺出24根小棒,先說說它的組成,然後想一想,2捆(即20根)應擺在計數器的哪個數位上?4根呢?孩子們帶着這樣的疑問在計數器上撥珠表示24,邊撥珠邊敘述:2個十在十位上撥2顆珠,4個一在個位上撥4顆珠。這樣使學生透過感受具體的事物(小棒)到半具體半抽象的事物(計數器)到抽象的數這個過程,來學習100以內數的讀、寫。透過學生觀察、思考、對比,加深了他們對數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的理解。教學讀法和寫法時,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經驗,在體驗中學習,在操作中學習,逐步學會自己掌握學習規律,並從中歸納知識,注意由易到難,逐步引導學生擺小棒、撥珠、讀數,由直觀到抽象,增強學生數感。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讀數和寫數》教學反思2

1、複習過程中,發現很多同學對20以內讀數、寫數的`知識掌握得較好,過程進展得比較順利,爲下一步新授的知識奠定了基礎。

2、在本節課中,基本上是以學生自己“透過數具體實物的。數量———說出數的組成—————在計數器上表示————數的讀、寫這樣一個過程”的模式來進行的。在區分同一個數在不同的數位上所表示的意義不同時,我透過課件出示了“24‘和”42“這兩個數,讓他們自己觀察,討論,得出結論。但是這裏沒有強化練習,如果再出一個數,如“33”,在同一個數裏同一個數字它表示的意義,讓學生區分,可能對突出難點更好。如在教學100的讀寫時,讓他們透過一邊數小綁的捆數,一邊在計數器上撥珠,撥到第9顆時,如果再加一顆時,怎麼辦?把這個問題拋給了學生,讓他們在實際中體會到“滿十進一”,因爲前一節課已經學過10個十就是100的內容,同時順水推舟地讓學生學到一個新的數位:百位。

3、練習部分設計得不夠好,雖然很多同學都能做對,但是他們的積極性並不高,如果能設計成比賽的方式進行,可能會更好。以此讓學生在比賽中增長信心,培養競爭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