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前後》教學反思

學生在具體真實的情境中去感知,去猜測,去推想,是學生形成空間觀念的一條重要途徑。本課教學,我努力引導每個孩子都體驗成功的樂趣,感受數學與現實世界的密切聯繫,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生學得輕鬆、快樂,收到一定的教學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前後》教學反思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本課我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的數學教學活動。利用森林運動會的'動感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透過有目的、有順序地觀看小動物精彩的賽跑比賽。讓孩子探索新知,初步感知事物之間的前後位置的相對關係,並能用自己的語言完整的描述出來。在賽跑進行一半時定格,引導學生猜測、推想:“誰會跑第一?”設定懸念,調動學生對學數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慾。最後到達終點時,讓學生彙報小動物的相對位置與順序。進一步體會前後的相對性,培養學生善於思考,勤於動腦的好習慣,並針對比賽的結果順勢滲透德育教育。告訴學生,小蝸牛雖然落後了,但它頑強的拼搏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在動物賽車比賽中,讓學生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與順序,充分感受前後位置的相對性。由於參照對象的不同,同一個物體的位置會發生不同的變化,從而突破教學難點。

二.源於生活、用於生活

本課充分體現了“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的理念。能積極關注學生的認知背景和生活經驗,以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在鞏固練習環節我設計森林裏的小動物請我們到“兒童樂園”和“動物園”遊玩。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充分感受到我們所學的知識就在我們身邊,我們所學的數學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三.發展思維、學會提問

學生能提出一個問題勝過解決一個問題,本課我有意識地留充分的時間讓孩子提出問題,如:在賽車情境中,引導學生觀察,啓發提問,起初學生提出較淺顯的問題:誰是第一名?誰是最後一名?但隨着老師的點撥、引導,學生會用“前後”提出一些比較深層的問題。3號車的前面是誰?後面是誰?4號車排第幾?等等。學生提的問題越來越多。對於敢於提問題的學生我給予表揚,鼓勵他們的勇氣,有了鼓勵學生纔敢問,有了引導學生纔會問,有了疑問,才能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