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平行四邊形教學反思範文

作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平行四邊形教學反思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平行四邊形教學反思範文

平行四邊形教學反思範文1

今天上了一節失敗的課,因爲預計要講完兩個例題,只講完了一個,而且孩子動手實踐的並不充分。總結一下原因:

1、課前的引課部分太長。課前的引課部分我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認識過平行四邊形,生活中你在哪裏見過平行四邊形?”,孩子們想到的是並不多,而且有的孩子說出來了,沒有大屏幕的演示,其他同學也沒法感同身受,因此我就要細化的解釋,導致我引課部分過長。

2、動手操作能力太差。平行四邊形的特點孩子們找的很準,可是動手操作驗證卻並不順利。孩子們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於是我馬上細化的分工,可是效果還是不好。究其原因,是平時的教學中讓孩子們動手操作驗證的太少了,這方面的能力太差了,我要反思。

3、上課時間控制的不好。這個問題已經困擾了我太久了,有的環節處理的很拖沓,以後我要更加的注意。

平行四邊形教學反思範文2

好的開課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源頭,對學生的學習起着至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在東山小學聽到的平行四邊形認識的三節數學課的開課。

A老師:

師:昨天我們參觀了某某校園,今天我們繼續到13號樓去看看。(出示課件)

問: 你發現了什麼?

生1:上面有許多的圖形。

生2:窗戶是長方形的

生3:推拉門是平行四邊形

生4:那個燈是球形的。

生5:正方形的

生6:扶手是平行四邊形

師:演示課件(紅色出示平行四邊形)

問:誰知道這是什麼圖形?

生:平行四邊形

老師在黑板上貼出各種平行四邊形,讓學生欣賞。

……

B老師:

師:你們喜歡變魔術嗎?

生:喜歡

老師操作由平行四邊形拉成長方形,又由長方形拉成平行四邊形的過程。

問:這是什麼圖形?誰知道?

生1:正方形

生2:平行四邊形

生3:扁扁的了

……

C老師:

師:說說你學過的平面圖形?

生1:長方形、正方形、圓形

生2:三角形、

師:(出示課件)圖中你能找到哪些平面圖形?

生1:長方形、正方形、

生2:平行四邊形

師:(演示課件)利用紅色閃動突出平行四邊形。再應用課件突出推拉門的伸縮,給學生直觀感受。

師:你在哪裏還見過平行四邊形?

生1:蘭子的圖案、衣服上的圖案上面有平行四邊形。

生2:吃的糖果形狀有平行四邊形的。

生3:有的花壇形狀是平行四邊形的。

生4:教學樓的樓梯扶手下邊形狀也是平行四邊形的。

……

反思:

從三位教師不同的開課形式反映了三位教師的不同的教學風格,A老師充分的利用了主題圖的情景,創設了連貫的教學環節,在上節課的基礎上進行延伸,緊密的聯繫生活實際,情景的創設恰到好處,體現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情感的積累。B老師抓住看了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採取了變魔術的形式引入新課,透過一個小魔術引起學生的興趣,在由長方形到平行四邊形的變化中,讓學生去觀察、體驗、交流,藉助已有的長方形的有關知識自己去發現平行四邊形的特點,用他們自己的思維方式主動地去探索,儘管學生在探索中會有失敗,但在學生的反覆操作和爭辯中,加深了對平行四邊形的認識,並發現了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聯繫和區別,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增強了數學的趣味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學生在比較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快樂的學習。C老師與前兩個老師相比,開課比較平鋪直敘,透過回顧學過的平面圖形引入的學習,充分體現了數學學科的特點,並揭示了學生的認知規律,在課件的製作上有獨到之處,雖然與A老師用的是同一個主題圖,但在平行四邊形的出現利用了閃動突出了重點,利用推拉門的伸縮突破了難點,爲後面探討平行四邊形的特性作好了鋪墊。

平行四邊形教學反思範文3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一課學生已經學習過有關四邊形的知識,已初步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對平行四邊形也有了初步的認識,認識了垂直與平行。學生頭腦中已經積累了平行四邊形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的表象感知。這一節課除了讓學生探討平行四邊形的特徵外,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並且會畫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這一課反思如下:

成功之處:

一、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在這次教學中,多次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探究。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特徵時,我先讓學生說一說平行四邊形的特徵,然後進行驗證,最後進行總結,讓學生經歷猜想---驗證---交流---總結的過程,從而感悟平行四邊形的特徵。在總結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時,也是先讓學生試總結,然後讓學生開啟書,看一看書上的定義,這樣學生就會透過比較,很快地掌握平行四邊形的特徵。在整堂課中、學生有觀察、操作、分析、和思考的機會,爲學生提供了一個廣泛的、自由活動的空間。

二、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提高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驗證平行四邊形特徵、用準備好的四條邊學生動手畫高這些環節學生利用三角板、量角器等文具進行驗證,學生邊動腦,邊操作、手腦結合,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在操作中體驗平行四邊形的特點。在研究平行四邊形易變形特性時,讓學生動手操作拉一拉,感知平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

不足之處:

在這節課中也有很多不足,如在探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特徵這一環節的設計中,我利用小組合作,藉助三角尺、量角器、直尺等工具來驗證平行四邊形特徵。課堂實踐後我發現學生合作的沒有深度,不能進入深入的交流。

改進措施:

先向學生提出明確的自學提示,讓學生深度的分析問題,然後在展開小組合作,並給予小組合作討論深入的同學積分獎勵。

平行四邊形教學反思範文4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學習平面幾何初步知識的基礎。尤其是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蘊含着轉化的數學思想。對學生以後學習推導三角形、梯形面積公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總結本節課的教學,有以下體會:

一、遵循“猜想——驗證——推導——應用”教學過程。

在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以前,我先出示了“變、變、變”的遊戲,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然後讓學生猜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樣計算?學生脫口而出,我問他們根據是什麼?學生回答:“是猜的”。數學結論必須透過驗證纔有它運用的價值,才能讓人心服口服。接着,我讓學生動手量、剪、拼、擺去研究,發現它的普遍規律。學生先用面積測量器量,然後又利用手中的材料,沿平行四邊形的高剪開,再拼成長方形,由此研究發現拼成後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的關係,充分體現轉化的數學思想,歸納、驗證得出公式。整個過程由學生參與,驗證猜想公式的正確性。使學生得到一種直觀上的證明。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公式的認識。學生在運用公式時既知其當然,又知其所以然,對知識的應用達到了認識過程的最高境界。

二、注重合作交流,追異求新。

本節課教師儘量爲學生說、想、做創造恰當的氛圍,創設必要的情境、空間,讓學生在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學到知識,合作交流,增長才幹,提高能力。學生在剪、拼的過程中,有的沿高剪下一個三角形,有的是剪下一個直角梯形,拼成長方形,方法之多樣,令老師驚訝。在小組討論中,學生能說出自己的“奇思妙想”,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又擴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也體現了集體的智慧。

三、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加大“放”的力度。

學生在拼擺的過程中,方法雖然多種多樣,但語言表達不夠完整,教師有些着急,“導”得過細,以至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也使一些想法不太成熟的學生,不敢說出自己的意見。另外,在教學中,教師還應着重培養學生會“傾聽”的習慣,會傾聽老師佈置了哪些學習任務,會傾聽同伴發出了哪些見解,這樣才能在傾聽與交流中學會新知,感受樂趣。教師在課堂上根據本班學生實際,儘可能加大“放”的力度,這樣才能更好地創設一個民主、寬鬆的學習環境。

平行四邊形教學反思範文5

感謝學校給我上這麼一節課的機會,在選題時,我選了《認識平行四邊形》這一節課。從而進行了備課!備課後,我的師傅xx老師對我進行了細心的指導,不管是課件還是教案上都進行了大幅度的修改。第二天時,我進行了試教,發現還存在些問題。就透過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評課,我的師傅對我相當負責。我直到凌晨一點纔將課件、教案修改完。這也說明了我的準備不夠充分,如果我早點給師傅看教案,認真仔細的在研究這節課,是不是會上的比這次好了?我相信肯定是的!所以不管作什麼事情,我們都要早點準備好。

在上完《認識平行四邊形》這一節後,我也發現了這一節還存在的問題,結合教研室專家譚老師對我進行的評課,我進行了反思。

1、在課件的第一頁,標題出示的不完整,同時課件裏面還有兩個錯別字。上課前應該信心的檢查一遍,數學是嚴謹的,不能太隨便。

2、一節課只要40分鐘,很寶貴。要節約課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學習任務單應該上課前就發給學生,讓學生放在抽屜裏。而不是上課時再發,這樣浪費了一定的時間。

3、數學來源於生活,在匯入時,可以從生活中的一張圖抽出平行四邊形,從而讓學生自己說一說什麼是平行四邊形,並強調一組對邊,到底是是那條邊與那條邊。

4、在畫垂線的時候,應該強調尺子要如何擺放,規範作圖。

5、板書要完整,概念性的東西應該讓學生多讀多說。

6、在播放微課後,要讓學生回顧所聽到的知識。

7、課件出示垂線的時候有一條有錯誤,順序不對。再可以出示延長線的這一種!

8、在畫高時,一定要強調過底對邊一點所作的垂線。

聽了教研專家譚老師給我評課,我的收穫很大。知道自己哪裏還存在問題,知道自己哪裏還要加油努力,同時我也會朝着這個方向前進。

平行四邊形教學反思範文6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內容。教材設計的思路是:先透過數方格的方法數出平行四邊形的底、高、面積。再透過對數據的觀察,提出大膽的猜想。透過操作驗證的方法推匯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再利用所學的公式解決問題。我認爲讓學生簡單記憶公式並不難,難的是讓學生理解公式,因此,必須讓每個學生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獨立思索的基礎上親自動手剪一剪、拼一拼,並帶着自己的操作經歷進行小組內的討論和交流。

課堂是充滿未知的,儘管課前我精心設計了教學中的每個環節,但課堂上所呈現出的效果,還是與自己的設想大相徑庭。

(1)數方格中的得與失。

教材中所設計的數方格的過程是緊跟上圖中的花壇來的。把兩個花壇按比例縮小後畫在了方格紙上,讓學生把方格紙上的1格看作1平方米來數。這與學生以前的數法有了細微的差別。再加上平行四邊形中有不滿1格的情況,怎樣才能把面積準確的數出來是學生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所以,我認爲,沒必要讓已經遇到新問題的學生再添上不必要的負擔,哪怕是微小的負擔。所以,我打亂了圖形與花壇原有的聯繫,沒有讓學生按課本上的方法去數,而是讓學生按照以前的方法,單純把這兩個圖形按每個格1平方釐米的方法來數,數的過程中提示學生:“可以把不滿一個格的按半個來數,如果你有更方便的方法就更好了。”有利於有能力的同學向轉化的方法靠攏。

學生數好以後,說一說數的結果。再讓學生說說你是怎樣數的?可惜的是由於緊張,這個環節給漏了。這成爲本節課的一大敗筆。事後我自己安慰自己:其實,只要數出來了,怎樣數不重要,重要的是觀察數據找規律。但客觀上講,這讓我失去了一個滲透割補法的機會。在數方格的過程中,聰明的學生肯定能想到把左側沿着方格線剪開移到另一側,把所有的方格變完整再去數。這時,我就可以隨即告訴學生,這種割下來補到圖形另一側的方法叫割補法。這樣教學可以爲學生以後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已經學過面積計算的圖形做好方法上的準備。

(2)面積推導中的意外收穫。

在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時,我鼓勵學生大膽想象,透過動手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會計算面積的圖形,課前,我並沒有對學生抱太大的希望。學生能說出兩種方法就很不錯了。爲此,我還專門準備了一個演示的課件,以備不時之需。但學生的'表現出乎了我的預料。

“老師,我是這樣拼的。我從平行四邊形左上角開始,把多出來的一塊向裏折,就出現了一條線,然後沿着這條線剪下來,把它拼到平行四邊形的另一邊,就出現了一個長方形。”王昱璇說。

“老師,我的方法和他的不一樣。我是直接把平行四邊形對摺,然後沿着折線剪開,也能把平行四邊形拼成一個長方形。”熊耀方法很獨特。

“我是把平行四形兩邊都剪下來,然後得到了一個長方形。”付玉提出了自己的做法。

“你覺得合適嗎?”我把判斷的權利交給了學生。

“不行,雖然也能變成長方形,但是,這個長方形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相比少了兩塊。”劉子謙認真分析道。

“我們的目的是把平行四邊形變個樣,所以不能讓它缺損。”我肯定了劉子謙的說法。

“誰能幫忙改一下?”

“只要把剪下來的兩小塊加上就可以了。”易凡把剩下的兩塊小心翼翼地加在了一側,又把它拼成了一個新的長方形。

“我把平行四邊形沿着對角線剪開,也拼成了一個長方形”劉子謙補充說。 他的方法立刻引起了爭議。

“老師,我不同意他的說法。我剛纔就是沿着對角線剪開的,根本不能拼成一個長方形,我又拼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易凡拿着自己失敗的作品站上來說。

“爲什麼都是沿着對角線剪開的,這兩位同學拼得結果卻不同呢?”我把兩位同學的作品同時放在展臺上,讓大家觀察。

“兩個平行四邊形的形狀不同。”學生很快就找到了原因。

“能拼成長方形的這個平行四邊形,它的對角線有什麼特點?”我繼續引導。

“這條對角線,恰好是平行四邊形的高。”

“看來,只有沿着高剪開才能把平行四邊形拼成長方形。”我適時總結。

透過這一環節,使學生明白只要沿着平行四邊形的高剪開都能把平行四邊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形狀變了,但是面積沒有發生變化。爲後面研究平行四邊形與拼成的長方形之間的關係,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做好了知識儲備。

這是我比較得意的環節。但功勞不在我,而在我的學生。

平行四邊形教學反思範文7

這一節課主要複習了平行四邊形這一單元,因爲本單元概念、定理較多,學生在接觸之後,感覺有點凌亂,很難記憶,因此,準備了這節複習課。設計思路是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入手,以平行四邊形爲基礎,以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爲主線,構建本單元的知識網絡,對有關性質、判定進行了總結、整理、回顧、拓展。

因爲內容較多,講課時以圖形爲主,充分利用圖形的直觀性和網絡的清晰條理性,第一可以節約時間,第二可以降低難度。分析題目時,注意了層次和梯度,以及一題多解和動態變換等。

新課伊始,力求創設一種教學環境,提出問題。因爲疑問是教學的起點,是學生認識上的矛盾,也是學生在以前的探索活動中產生的疑點。從問題出發,有利於建立新的認知結構。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

另外,以問題的形式提供知識網絡,從概念、判定、性質各方面去體會知識的內在聯繫,以完善自己的“腦圖”。透過知識網絡圖的繪製、比較,來強化認識,加深記憶,提高學生整認知水平,而且使知識更加系統化、清晰條理化。

平行四邊形教學反思範文8

今天上午在興安二小講了一節《認識平行四邊形》的課,雖然備課的過程很痛苦,但是收穫非常多,下面就我課上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

1、在“猜測平行四邊形的邊有什麼特點”這一環節,孩子們遲遲沒有出現“對邊相等、對邊平行”,而是無關痛癢的回答“邊是斜着的、邊是直直的……”類似的答案,於是我又多叫了幾個孩子回答,甚至找孩子到前面指着說,廢了好幾分鐘終於說出了我想要的。想了好久還是沒想明白,到底是我的問題提的有問題,還是環節上出了問題?

2、在驗證平行四邊形特徵這一環節,時間給的太長了,導致後面“高“沒有時間,以後要注意課堂上的時間分配問題。

3、驗證對邊平行時,推一推和量垂直線段長度其實是一種方法,是自己教參沒有分析透。

4、判斷點子圖上的圖形是否爲平行四邊形,不能單純的看就可以了,要量一量、推一推或者是查一下點子數。因爲既然是驗證就要有憑有據。

5、時間的分配問題真的是大問題,要引起我強烈的注意!!!

今天的課對我的觸動挺大的,覺得自己在這個過程中進步了,講課比以前沉穩了,課堂的操控比以前有把握了,但是暴露出的不足也有很多很多,課堂上的突發狀況環節處理的不夠機智,時間的分配不清晰,要更加努力。

平行四邊形教學反思範文9

以小組合作爲主,讓學生自主探究新知。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應該把課堂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因此,我在講授到將已經認識的這些四邊形進行分類的時候,我先讓學生想一想可以怎樣分類時,學生考慮到可以按邊分,按角分,在分類的過程中,學生出現了多種分類的方法,再讓學生逐一彙報的過程中,我們漸漸統一了思想,按邊分將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分爲一類,梯形單獨爲一類,剩下的一般四邊形爲一類。按角分,長方形,正方形爲一類,其他的四邊形歸爲一類。我覺得這樣的教學設計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們的主體能動性,讓學生們透過自己的研究,探索,發現獲得知識。

不足之處:應該加強操作,讓學生體驗數學。

一個生動學習情境的營造,可以引起學生的新鮮感和親和感,使他們情不自禁注入自己的熱情,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學生的動手操作、自主學習比較多,這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的思想,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思。如果本節課加入一個環節,讓學生藉助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的框架,在動手遊戲中、在充分探索和交流的基礎上,感悟、體會到三角形的穩定性以及平行四邊形易變形的特性,我覺得這節課會更加充實、活潑。

平行四邊形教學反思範文10

於是本節課安排如下;

首先,出示教科書的主題圖。先讓大家找出圖中的四邊形,並觀察,讓他們跟長方形和正方形比較,初步感知這類圖形的特徵。接着出示課件,一個平行四邊形,讓學生觀察這樣的圖形有什麼特徵?邊有什麼特點,角有什麼特點?學生髮現對邊是相等的,對角是相等的。平行四邊形上出現一條紅色線條。從平行四邊形的左邊平移到右邊,學生髮現上下兩條邊的距離一樣,沒有變化。出示總結:由於它相對邊之間的寬度總是相等的,我們就說它的對邊是平行的。所以我們把這種圖形叫做平行四邊形。接着,讓學生說說在哪裏見過平行四邊形,此環節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的教學理念。

其次,講解平行四邊形的特徵和特點。出示三角形框架和平行四邊形框架,讓學生動手拉一拉,學生髮現,得出規律:三角形不易變形(即穩定性),平行四邊形易變形(不穩定性)。同時讓他們例舉生活中的例子,那些是運用這個特性的。體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最後,讓學生動手在方格紙上畫一個平行四邊形。老師先在課件上演示畫法,然後讓學生做書上的針對練習。透過動手活動,讓學生能更好地認識平行四邊形。 設計鞏固練習。練習往往能反映學生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反應學生的應用能力。加入拓展練習,對優生增加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