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平行四邊形判定》教學反思

《平行四邊形判定》教學反思1

今天學習《平行四邊形判定》,主要內容是讓學生推理三個判定方法和對判定方法的運用.這節課有以下三個啓示:

《平行四邊形判定》教學反思

1. 目標指導要明確.在八班佈置三個判定定理的討論時,結果有些同學過了幾分鐘竟然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問題.所以在七班我設法把問題更加明確化,而且指明努力的方向,結果表明效果好很多.所以要充分估計問題的難度,要讓學生能明瞭思考的方向。

2. 在學生討論中,要指導學生注意討論的效率,幫助學生學習如何溝通,如何傾聽.這是傳統課堂所不能訓練的內容.老師除了關心教學內容外,更重要的是要關心學生的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協調小組同伴之間的關係,幫助提高學習效率。

3. 當有同學上臺展示自學成果的時候,老師要關注學生是否認真傾聽,而且允許學生在講解過程中詢問爲什麼.這樣,既可以讓講解者能及時梳理清晰自己的思路,語言表達更加準確,而且也能讓更多的人跟上節奏,讓講解者和傾聽者都能在交流中受益.其實,聽比講更加需要專注力。

《平行四邊形判定》教學反思2

利用性質與判定的互逆,學生對四個判定定理的掌握比較好,而且由於要求學生對每一個判定都進行了數學語言和符號語言的書寫練習,因此提高了學生的數學表達和語言能力。

今後應加強的方面:八年級按照課標不要求書寫規範的證明過程,學生的幾何證明題仍然是一個弱項,因此有部分學生仍然存在會分析,但是書寫不規範,這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加強對學生的訓練。

《平行四邊形判定》教學反思3

平行四邊形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因此它的判定是本章的重點內容。性質和判定的學習是一個互逆的過程,性質是判定學習的基礎。平行四邊形的判定一節按照課本分爲兩個課時,前三個判定和定義判定爲第一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探討平行四邊形的判定的四種方法,在探討時由一個實際問題——玻璃片的問題引出四個判定方法的猜想,然後引導學生進行推理證明驗證,從邊、角、平分線三點來分別探討,在課堂上我要求學生將每種判定的數學語言和符號語言都按照格式書寫出來,這樣有利於他們數學習慣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透過動手實踐、猜想、論證的過程得出結論和方法,同時安排同學上臺進行講解、板書等方法,有利於鍛鍊學生的綜合能力。

收穫:透過玻璃片的實例引導同學探索、研究得出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學生對四個判定的掌握比較好,透過練習鞏固,學生對判定方法的運用也比較熟練,而且由於要求學生對每一個判定都進行了口頭表達過程和符號語言的書寫練習,因此提高了學生的推理論證的能力和書寫能力,在訓練過程中大部分的學生都能說出或寫出比較完整的證明過程。

不足:首先,由於學生不熟悉,課件不充分等原因,造成在教學過程中時間過於緊張,使得在教學中的部分環節沒能得以體現,比如:學生的板演等,這對課堂教學的效果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另外幾何證明題一直是學生的一個弱點,這在今後的學習中是一個需要改變和提高部分。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會努力學習,積極探索,完善自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爭取更好的成績。

《平行四邊形判定》教學反思4

本節課是平行四邊形判定的第二節課,上一節課已經學習了判定方法1和判定方法2,再結合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同學們已經掌握了3種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本節課在上節課的基礎上,學習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3,使同學們會運用這些方法進行幾何的推理證明,並且透過本節課的學習,繼續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尋找最佳解題途徑的能力。

本節課的知識點不難,教材內容也較少,但學生靈活運用判定定理去解決相關問題並不容易,基於此,在本設計中加強了一題多解和尋找最佳解題方法的訓練教學,豐富了課堂活動。

由於本節已經完成了平行四邊形的教學,因此本設計中注意了平行四邊形判定方法的`及時歸納,從邊、角、對角線三個角度進行盤點,思路清晰,便於存貯、提取、應用。同時透過題目訓練,讓學生了解平行四邊形知識的運用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直接運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去解決某些問題。例如求角的度數線段的長度,證明角相等或線段相等;二是判定一個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從而判定直線平行等;三是先判定一個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然後再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去解決某些問題

《平行四邊形判定》教學反思5

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是新人教版八年級數學下冊第十八章第一節第二部分內容,是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性質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學習的,這一部分內容主要探究平行四邊形的四條判定以及判斷和性質的綜合運用,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創新精神和應用意識,也爲後期學習特殊的平行四邊形探索方法和奠定基礎。

在教學時我主要採用了以下方法:

1、實驗操作法。爲了探索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我引導學生從實驗入手,透過親自動手操作,在操作中從感官上獲取認識。

2、引導發現法。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及時引導,細緻觀察,探索並發現判定一個四邊形爲平行四邊形的條件,猜測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爲歸納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的可行性提供先決條件。

3、探究討論法。在猜測得出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後,引導學生在小組內充分進行討論,從不同角度驗證方法的正確性,進而歸納出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

4、練習法。採用講練結合的方式讓學生不僅學會探究,更要能夠靈活運用,增強應用意識。

5、加強了變式訓練。透過一題多變、一題多證、多題同證等變式訓練,既鞏固了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也訓練和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

反思自己的教學,還是獲得了一些成功之處:

1、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透過多媒體、生活問題、實驗教具等方式呈現問題情境,給學生足夠時間親自動腦、動手、動口參與教學,與老師共同探究判別方法,感悟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

2、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進行相互討論、彼此交流,是他們的思維能力的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和提升。

3、培養學的探究精神和創新精神。透過多層次、多角度例題及練習變式,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深刻性,提升探究能力、開拓創新精神。

4、增強應用意識。透過對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實例和問題進行探究解決,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數學應用於生活的重要性,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當然,在教學中也還存在許多不足:

1、對教學設計與時間地分配還不夠合理,還要做更好的思考,以增強對時間控制地敏感度,更好地分配好每一環節所花的時間。

2、課教學的節奏把握還不到位,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爭取讓更多的學生消化好課堂新知,理解好知識點與例題。

3、學生的主體作用彰顯不夠,在課堂上要放心地讓學生去嘗試錯誤,多些讓學生自主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4、對學生的學習與練習的方法指導還不足,應該多些方法性的引導。

總之,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充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導中有練、有思、有研,改進教師先講知識,然後再進行強化訓練的做法,使講、練、思、研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充分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積累數學活動經驗,體會數學推理的意義,讓學生在做中學,逐步形成創新意識。

《平行四邊形判定》教學反思6

平行四邊形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因此它的性質和判定是本章的重點內容。性質和判定的學習是一個互逆的過程,性質是判定學習的基礎。《平行四邊形的判定》一節按照課本分爲兩個課時,前兩個判定爲第一課時,第三個判定作爲第二課時,本節是《平行四邊形的判定》的第一課時,主要探討平行四邊形的判定的兩種方法,有了性質作爲基礎,因此對於判定的方法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容易。在課堂上我本來打算要求學生將每種判定的數學語言和符號語言都按照格式書寫出來,這樣有利於他們數學習慣的培養,但是最後由於時間沒有把握好而最終沒能落實下來,成爲課堂的一點遺憾。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始終保持着高度的活躍性,出現了很多的閃光點,對我的啓發也很大,真可謂教學相長。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轉變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在教學中應把握教材的精神,在設計、安排和組織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應當有意識地體現探索的內容和方法,避免教學內容的過分抽象和形式化,使學生透過直觀感受去理解和把握,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積累數學活動經驗,體會數學推理的意義,讓學生在做中學,逐步形成創新意識。

由於自身數學知識系統與教學經驗的缺乏,在本節中也出現了較多的問題:

1.學生的想法有時老師是無法預測的,儘管看似一個較簡單的問題,由於學生自身個體因素的差異,給出的解決方案可能是錯的,也有可能不是最方便的,但是我們要放手讓學生去思考,這樣才能培養他們的探究能力,也有利於知識的掌握。但是實際落實過程中也遇到了問題,由於學生探究會需要較多的時間,這樣對於後面內容的教學提出了較大的困難,很多較好的教學環節由於時間不夠而不得不臨時刪除,使得整個教學設計大大降級,失去原本的完整性,這也體現出自身的教學機智不夠成熟,處理課堂實際能力比較薄弱。以後還要好好向優秀教師學習。

2.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應該操之過急地指出學生所犯的錯誤,而應該將這個改過的機會留給學生自己,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對於猜想得到的定理的過渡太快,不符合數學邏輯。猜想是猜想,定理是經過科學長期證明過的正確命題,兩者之間的跨度是非常大的。

4.對於課堂設計,真正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做,去思考,去討論,去獲得結論的時間與空間都不夠。從而整堂課讓學生的思想受到了束縛而沒能讓學生的思維得到進一步的拓展,是一大敗筆。

5.數學邏輯性,數學術語的使用還不夠嚴密,有待於日後進一步提高。

《平行四邊形判定》教學反思7

《 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是學生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重要知識。一共分爲4個課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同時,讓學生初步感受平行四邊形的性質與判定的區別與聯繫,爲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和判定的綜合運用作了鋪墊。在設計教學的亮點是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多題一法。

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看、想、議、練爲主體,教師在學生仔細觀察、類比、想象的基礎上加以引導點撥。判定方法是學生自己探討發現的,因此,應用也就成了學生自發的需要,用起來更加得心應手。在證明命題的過程中,學生自然將判定方法進行對比和篩選,或對一題進行多解,便於思維發散,學生在不同題目的對比中,在一題不同證法的對比中,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一題多變,有利於學生抓住問題的本質或者說是核心,從變化的題目中抓住不變的東西爲核心問題。從課前小練變到典型例題,還是比較合理的。

一題多解,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對學生提升解題能力頗有幫助,而且能夠讓學生順利建立起知識結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典型例題覆蓋了幾乎所有判定方法,使學生各種方法進行了合理分析,既可以牢固記住這些方法,又可以進行對比,理清他們的聯繫和區別,同時提升解題能力,避免了“題海戰術”。

多題一法,從課前小練到例題再到練習題,雖然題目各不相同,但解法卻都是相通的:即根據條件,選擇一種判定方法進行判定。這有利於學生“悟”出解題的思路,找到數學的樂趣。

總之,嘗試了生活數學、問題探究模式等教學方式和理念在自己課堂上的運用,並充分意識到多媒體教學的輔助手段對於增進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起到的積極推進作用。在以後的日常教學中,要有自己的思想和獨創。

《平行四邊形判定》教學反思8

一、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課是《4.2平行四邊形的判定2》,前面已經有三個判定定理的學習,本節課只是在原有基礎上補充多一個判定定理。從孩子作業反映上來看,孩子們對判定定理的選擇與應用做得並非太好,特別是對判定定理的選擇上,經常是使用自己較熟悉的一種,結果有時使到整個證明過程呈得繁瑣。

因此,本節課的教學環節我做了這樣的設計:

第一環節:課前閱讀:一方面是複習舊知,另一方面是使學生儘快進入課堂教學;

第二環節,課前小測:五道基礎性題目檢測學生之前的與上節課所學的知識;

第三環節,定理的選擇:一道判斷有幾個平行四邊形的題目,判斷過程中讓學生選擇適當的定理來證明;

第四環節,探索兩條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定理;

第五環節,課本上的隨堂練習鞏固知識點;

第六環節,辨別兩個判定定理的易混點:一個是一組對邊平行,另一組對邊相等,另一個是兩條邊相等,另外兩條邊也相等;

第七環節,練習:三道練習題。其中有時間時最後一題進行適當的變式。

二、教學完成情況:

教學任務基本完成,就是最後一環節當中變式題目沒有講,不過那個本來就是多預備的。

三、滿意與不足之處:

本節課中雖然說教學任務基本完成。但有些環節中的處理做得不是很好。課前閱讀與課前小測方面是比較滿意的,能做得多關注差生,儘可能地減少差生面,提高孩子的學習信心。但是,第三環節中定理的選擇的練習中,出發點是好,但花費的時間較多,導致新課講授的時間較少。第四環節探索判定定理時,實驗題安排了學生在練習本上寫,老師巡視,最後評講,其實最好是讓學生板演;第六環節是找學生板演時應有所挑選,課堂中選了一個基礎好與一個基礎差的學生,差些的學生主要看着基礎好的學生來完成,沒太大意義;最後的練習講評中時間比較不充裕,所以導致講得比較簡單,更多的是引導與提示,沒有充分留有時間給孩子思考。另外,方法性的指導也略顯不足。

四、改進措施:

作爲一個剛畢業一年的老師,經驗性的不足也有一定關係。爲了更快地完善自己的教學,近期主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抓好課前的準備。從嚴做起,重在落實。對學生課前練習本、課本等課堂需要用到的東西都要讓學生養成習慣做好準備。

2、對教學設計與時間地分配要做更好的思考,以增強對時間控制地敏感度,更好地分配好每一環節所花的時間。

3、讓課堂慢下來,爭取讓更多的學生消化好課堂新知,理解好知識點與例題。

4、在課堂上放心地讓學生去嘗試錯誤,多些讓學生自主思考。

5、對學生的學習與做題多些方法性的指導。

《平行四邊形判定》教學反思9

昨天下午,我上了一節數學電教課《平行四邊形的判定》第一課時,本節課在引入的環節上,我採用複習引入的方式,平行四邊形判定課後反思。首先複習了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和性質,喚起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回憶,接着透過探究逆命題的真假直接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和任務。同時,讓學生初步感受平行四邊形的性質與判定的區別與聯繫,爲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和判定的綜合運用作了鋪墊。

一、本節課對教材內容進行了重組和編排。

教材中平行四邊形的判定的第一課時學習的判定定理是: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因爲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是從邊、角、對角線三個方面研究的,所以,我將判定方法也從這三個方面入手,將教材內容進行調整,本節課從邊進行研究判定方法。

二、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看、想、議、練爲主體,教師在學生仔細觀察、類比、想象的基礎上加以引導點撥。判定方法是學生自己探討發現的,因此,應用也就成了學生自發的需要,用起來更加得心應手。在證明命題的過程中,學生自然將判定方法進行對比和篩選,或對一題進行多解,便於思維發散,不把思路侷限在某一判定方法上,教學反思《平行四邊形判定課後反思》。學生在不同題目的對比中,在一題不同證法的對比中,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三、本節課題量不算太大,但做到了幾點:

(1)一題多變

一題多變,有利於學生抓住問題的本質或者說是核心,從變化的題目中抓住不變的東西---核心問題。本課的核心問題就是,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的選擇。自認爲從課前小練變到典型例題,還是比較合理的。因爲,前面的練習其實就是爲例題做了一定鋪墊,學生可以建立起知識聯繫,尋求解題突破口。但從典型例題變到能力訓練題,並不理想,沒有緊扣“平行四邊形的判定”而變。

(2)一題多解

一題多解,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對學生提升解題能力頗有幫助,而且能夠讓學生順利建立起知識結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課中,典型例題覆蓋了幾乎所有判定方法,使學生各種方法進行了合理分析,既可以牢固記住這些方法,又可以進行對比,理清他們的聯繫和區別,同時提升解題能力,避免了“題海戰術”。

(3)多題一法

本課從課前小練到例題再到練習題,雖然題目各不相同,但解法卻都是相通的:即根據條件,選擇一種判定方法進行判定。這有利於學生“悟”出解題的思路,找到數學的樂趣。

四、在對課案的反覆打磨期間,自己也收穫頗豐。

嘗試了生活數學、問題探究模式等教學方式和理念在自己課堂上的運用,並充分意識到多媒體教學的輔助手段對於增進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起到的積極推進作用。在以後的日常教學中,要有意識地進一步嘗試和運用,真正使學生能力得以培養,技能逐步形成,數學素質得到提高。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吹盡黃沙始現金。讓我們以“沒有最好,力求更好”來不斷改進我們的教學,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