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有趣的算式》教學反思範文

篇一:有趣的算式教學反思

《有趣的算式》教學反思範文

過去,我們的課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新課程則增強了課程結構的綜合性,也就是強調所謂的“大數學觀”。任何一課的教學都不是爲了單純地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它必須與生活相融,與其他學科相融,以人的發展爲根本目標。可這些非知識層面的東西又都是隱性的,或者是有待開發的。靈動的課堂應該具備一定的張力,而這種張力便來源於教師對教材的拓展延伸,透過圖片、音樂、文字資料、影像資料、實踐活動等手段實現數學與諸多領域的接軌,達到激發情感、開闊視野的目的。 今天在執教《有趣的算式》一課時,我透過查閱資料,研讀教材做了這樣的處理。在開課之初,我給學生簡要講述了“高斯求和的故事”,課件出示: 1+2+3+......+100=5050,談話:”你知道他是怎樣很快算出來的嗎?,其實很多算式中都蘊含着十分有趣的規律,偉大的數學家高斯正是透過觀察和思考發現了這樣的規律才很快算出了結果。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有趣的算式探索其中的奧妙。”新知探究環節選用教材上的兩組算式引導探究,將餘下的部分素材放到了練習環節,壓軸習題則是探祕5050的由來。課中還給學生介紹了“迴文數”“蜻蜓咬尾數”等趣味小知識,將語文中的迴文聯迴文詩與迴文數相聯繫,課後留給學生一個實踐活動—和同學或父母一起探究“數學黑洞值”。 最讓人回味的是當透過計算得出121、12321、1234321後,我隨機拋出:“這幾個結果有點意思”。特意留了半句。學生激動的表情歷歷在目,他們紛紛舉起手,爭搶着回答:“老師,我們在語文裏面也學過這樣的。”“老師,我知道!”“老師,我也知道!”。於是我讓他們一起背誦了剛學過的迴文聯。並補充了自己積累的另外一副,告知孩子還有迴文詩,課後可以去了解。透過這樣的處理,孩子的興趣的到了提升,同時他們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數學課堂接上

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地氣,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愛國主義情感也都應運而生。再縱觀全課,“高斯求和”融合了知識和趣味,有始有終。趣味名詞的介紹彰顯一個“趣”字。課後實踐活動將課堂延伸到了新的時間和空間。

正所謂大象無形,一節好的數學課是集語文、科學、品德、藝術、生活等諸多門類爲一體的綜合體。拓展延伸之於數學,如阡陌之於圈地,溪流之於大海。只有重視對教材的拓展和延伸,才能實現真正的“大數學”,才能更好服務於學生的發展。

篇二:有趣的算式教學反思

《有趣的算式》教學反思 在有趣的算式這一節的教學環節中,透過一關一關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一步一步體會如何來根據所給算式找出相應的規律。從找規律的過程中體會數學帶來的樂趣,學生的總體參與積極性比較高。

但是本節課不足之處就是課堂練習不夠全面,沒有讓學生全方位的瞭解如何應用找規律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課後應該加強練習的講評力度,讓學生強化對本節知識的掌握力度。

洋縣黃金峽鎮中小 羅世海

篇三:四年級《有趣的算式》教學反思

《有趣的算式》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乘法》中《探索與發現(一)》的教學內容。它是學生已經學會應用計算器進行一些簡便的四則運算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學生學了這部分內容,能爲以後進一步體會探索的過程和方法,發現乘法的結合律和分配律打下基礎,更爲重要的是,這部分內容充分地體現了《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的推理能力,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發展,是學生在面臨箇中困難時,能夠從數學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能夠發現其中所存在的數學現象,並能應用數學的知識與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意義。

本課的《有趣的.算式》要求學生能夠探索、發現出一些算式的規律,能應用規律解題,能夠體會探索數學規律的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我採用引導啓發式的教學方法,透過談話來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動機,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數學規律的探索活動,以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

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及本課的要求,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1、知識與技能目標:透過有趣的探索活動,使學生鞏固計算器的使用方法。2、過程與方法目標:使學生在探索過程中,體會探索的方法。3、情感與態度目標:透過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感悟數學知識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靈活性。教學重點:在學習過程中體會探索數學規律的方法。教學難點:發現、歸納算式的特點。

透過反思,我認爲本節課的教學有如下幾個特色:

1、設定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設計學生熟悉並喜歡的情景,讓學生有一種親切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將整個教學環節設計成有趣的闖關遊戲活動,讓學生在闖關活動中發現數學問題,並觀察算式的共同點,從而找出它們的規律。

2、結合預習進行小組合作,討論交流並探究

“觀察分析、主動探究、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之前,學生已經自主預習了本課內容,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較大的空間,學生能夠帶着自己的問題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問題的提出和解決的過程。

在每個環節裏始終貫穿“觀察——發現——討論——再發現”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觀察、發現的過程中,不斷說出自己的看法,不斷的進行小組交流。並在交流的過程

中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3、重點突出,層次清楚

在教學過程中,層次分明,條理清晰,突破了教材中的重、難點。並採用引導啓發式的教學方法,較好地引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動機,引導了學生主動參與數學規律的探索活動,以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

本課在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

1、第一關“奇妙的寶塔”中應更多的讓學生討論並交流算式和得數之間的聯繫,這樣能讓學生更直觀的找出它們之間的規律,以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進行接下來的學習。

2、語言應更加具有兒童化。教學的整個環節是設定在一個闖關遊戲當中。因此,教師的語言要更加具有兒童化才能激起學生更多的興趣。

3、時間把握不夠好,前面用時太多,在第四關中給學生練習的時間太少。

此外,還存在一些其他不足的地方,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逐一進行改正,使自己的業務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透過這節課,我發現學生課前的預習爲課堂添色不少,學生能夠帶着自己的問題積極進入探究狀態,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另外學生對用計算器探索規律很感興趣,學習積極性很高,特別是透過他們自己的努力發現了算式背後的祕密和規律後,他們非常興奮和開心,就像吃了蜜糖一樣,那種成功的喜悅和自豪感非常強。不過在此過程中,也需要老師不斷的激發孩子探索的慾望和提醒孩子認真地探索態度,一定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和探討的空間,相信孩子一定能發現規律,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及時地給予指導和鼓勵,這樣學生才能嚐到探索的甜頭,產生探索的興趣。

篇四:四年級上冊《有趣的算式》教學反思

四年級上冊《有趣的算式》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數學好玩中《有趣的算式》,本節課中教師運用了多種教學手段,創設了豐富有趣的教學情境,設計了合作探究式的學生活動,成功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聽了這節課,讓我受益匪淺,下面,我就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一、教學設計有層次。 本節課中教師以如來佛祖給孫悟空出難題的故事作爲情景匯入,設計了三個關卡,每個關卡是難度不同的數學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整節課始終貫穿重難點,重點是發現規律,應用規律,難點是如何去找規律。從簡單的1×1,11×11……到最後的111111×111111一步步的去找規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體現了以學生爲主的教學。 二、探究新知的方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課堂教學應該引導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學生去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如第一關遊戲中1×1=1,11×11=121,111×111=12321……當學生髮現其中的規律並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時,再教師繼續出示第二關999999×999999的時候,學生的思維中已經出現解決問題的思路了,這時候教師不僅僅是讓學生正向的找規律,而是循序漸進的增加了難度。如 ____×____=99999980000001,或是999×999積是幾位數這樣的問題,學生都能準確的解決。並且教師還設計了你問我答這樣的環節,讓學生自己提和規律有關的算式讓同學來回答,鞏固知識點。這一方法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爲之後的發現規律,解決問題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三、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 《新課程標準》指出,課堂教學應該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究、合作交流。本節課中,教師很少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都是透過學生自己去發現並解決問題,如在探究9×9,99×99,999×999是否有規律時,教師採用的是同桌兩人合作的形式,一個人按計算器,一個人記錄,再兩個人一起找規律的分工方法。去推算999999×999999的結果。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體會數學的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