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語文版九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崇東中學   王建國

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一些常見文言實詞,能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

2、學習課文層層推進,步步深入的論的論證方法。

3、瞭解並認識“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深刻含義,並且從其中受到教育。

教學重點與難點及說明:

1、藉助註釋和工具書,做好重要文言詞語的積累。

2、體味孟子氣勢充沛的語句,體會圍繞論點,層層推進的論證方法。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預設 學生活動預設 設計意圖

 匯入課文  提問:“發”、“舉”兩個詞義該怎樣解釋?  學生充分發表意見 緊扣課文,激發學生思考。意在啓發學生調動自己的思維,訓練和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

   藉助註釋讀通課文了解大意 1、讓學生散讀後,挑選自己認爲有特點的句子在班上交流讀。 2、讓學生結合註釋,瞭解課文大意,教師對重點和疑難詞句進行點撥、小結。3、老師範讀,尤其是讀出抑揚頓挫的氣勢和美感。  1、散讀個別讀跟讀齊讀2、藉助註釋翻譯質疑交流釋疑 讀的環節相當重要,它是學生感知課文內容的前提和基礎,透過這幾輪讀後,學生對全文的內容已基本上有了一個整體的輪廓,爲隨後的“知”作了較爲充分的準備。

         理清層次讀懂課文 提問:1、找出文中闡述作者觀點的語句。  2、第一段在文中起何作用?   3、第二、第三段主要論述了什麼道理? 研讀討論後明確:1、第一段用排比句式列舉六位歷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說明擔負重任並作出了成績的人物並不是天生如此,而是經過一番艱苦磨練的,爲下文得出結論提供了充足的事實論據。2、第二段論述了人要擔負重任、有所作爲、成就大事,必須先在思想上、生活上、行爲上等方面都要受一番艱苦磨練的道理。3、第三段論述了人處於困境中才能奮發,無憂懼則往往遭到滅亡的道理。4、第四段點明中心論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讓學生明確本文結構上的特點:開篇先列舉六位經過貧困、挫折的磨礪,終於有所作爲、成就大事的人的事例,說明憂患可以激勵人奮發有爲。接着從一個人的發展,一個國家的興亡,兩個不同角度,一正一反地進一步論證憂患則生,安樂則死的道理。最後水到渠成,得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結論。

  拓展遷移 討論:(1)鼓勵學生聯繫自身經歷或周圍其他人的事例,談談對艱苦奮鬥,憂患意識等問題的認識。(2)蒐集鼓勵人艱苦奮鬥,積極向上的名言警句,全班交流,並積累在摘抄本上。  暢所欲言(如:韓信受胯下之辱成將軍;愛迪生經歷上千次實驗發明了電燈;貝多芬耳聾後寫出《命運交響曲》;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領導人開創了新中國的歷史;張海迪高位截肢自學了四國外語..)  培養學生的聯想、思維和口頭表達的能力。

 佈置作業 熟讀背誦課文;課外再閱讀、摘抄《孟子》內名句,做好讀書筆記。 閱讀,摘抄,感悟,體驗。 藉助工具書,由課內向課外遷移,瞭解儒家經典著作《孟子》。

 

練習舉隅: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勞其筋骨 (         )                   餓其體膚(         )  

空乏其身  (          )                   所以動心忍性 (      )(      )

 行拂亂其所爲  (         )                人恆過 (         )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    (        )

2、孟子的說理散文善用排比、句式長短錯落,有怎樣的表達效果?請你以文章第②段爲例加以具體分析。

3、孟子在文章第①段中以六位歷史人物的經歷告訴人們:人要成大器,就必須經受磨練。下面列出的名言中,與之意思相近的是哪兩句?

 A、古人大業成,皆自憂患始。

 B、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C、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D、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