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進位加》教案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透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進位加》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進位加》教案

《進位加》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初步理解掌握筆算兩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計算兩位數的進位加法。

(2).初步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2.過程與方法

經歷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的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由具體到抽象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學習數學,讓學生感悟學習數學的價值,培養學生的數學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比較熟練地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體驗算法的多樣化。

難點:使學生理解並掌握進位的方法。

教具、學具以及課件準備:

課件、小棒、課本11頁主題圖,例3主題圖

教學方法:

教法:談話、指導相結合法

學法:自主探究法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出示第11頁主題圖)二年級四個班的同學們準備去參觀博物館,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學生?師:怎麼算?

生獨立思考並列式35+37=(板書算式)

(設計意圖:透過觀察情境圖,從而使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激發解決問題的興趣。)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先用小棒擺一擺。

師:在35根小棒下面放35根小棒怎麼放?

生:上面10根一捆,3捆再有5根,下面10根一捆,3捆再有7根。(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擺好小棒)

師:將兩組小棒加起來,應先加什麼?

生:5根和7根先相加是12根。

師:12根小棒能捆成一捆嗎?(能)怎麼放?

(1)獨立思考。

(2)小組交流並彙報結果。

生:把12根小棒其中的10根捆起來(邊說邊放),把這1捆放在整捆處。

師:結果怎樣?

生:上面的3捆加下面的3捆是6捆,再加上剛纔新捆的1捆就是7捆。和剩下的一捆合在一起是72根小棒。(多找幾名同學邊說邊擺,說過程)

2.用豎式算一算。

師:把剛纔的動作(放在整捆處的1捆)在豎式上該怎麼寫?

(1)學生根據擺小棒的過程,嘗試列出豎式。

(2)組織學生交流討論:個位上5加7得12,如何向十位進“1”?個位上怎樣寫?(演示從“小棒圖”過渡到下面的豎式圖。)

3.討論算法。

師:你發現今天我們學習的豎式計算與上節課有什麼不同的地方?(鞏固個位上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的概念)(板書課題)

引導學生說出筆算兩位數加法要注意哪三條。(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

師:請大家翻到課本14頁,看看你總結的和課本上的是否一樣。(指導學生看課本)

(設計意圖:透過動手擺小棒,形象地在腦中建構豎式的形成過程,以“動作”爲出發點把小棒十根一捆放在整捆處內化到豎式中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的概念更形象,便於理解掌握。)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完成課本14頁下面的“做一做”。兩名同學上臺板演,集體訂正時,要求說出“想”的過程。

2、完成練習二中的3~6題。

3、完成課本14頁“做一做”下面的思考題。

教師要結合實例說明題意,然後讓學生獨立思考,關鍵是先找到一個兩位數,使它的個位和十位上的數字相加得9。然後再把這個兩位數的十位、個位交換位置就得到另一個符合條件的兩位數。

(設計意圖: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這一環節是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所學,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同時讓學生透過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感悟學習數學的價值,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情感。)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呢?

教後反思:

這節課教學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創設一定的生活情境,在教學時充分利用小棒等直觀教具幫助學生理解算理,特別是這節課的重難點處,進位1的處理,爲了讓學生不遺漏,在加十位時先用進過來的小1加,上課時課堂氛圍很好,學生學習積極性高,說計算方法時也很熟練。但寫課堂作業時,卻出現了不少的錯誤。

《進位加》教案2

設計說明

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整十數是在學生學習了整十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加整十數的基礎上進行的。本節課着重解決的是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的問題,結合這一點,這節課的教學設計如下:

1.在操作活動中,理解算理。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特點,採用合作擺小棒——展示擺法——交流算法——歸納算法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一系列擺、想、說、議、聽的活動中,由具體到抽象逐步加深認識,使抽象的算理形象化,促進學生對算法的掌握和對算理的理解。這樣的教學既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又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創新意識。

2.回顧計算過程,明確算法。

在學生用擺小棒的方法得出計算結果後,讓學生回顧自己的計算過程,並對比兩道算式的計算方法,透過對比,讓學生明確十位上的數和十位上的數相加、個位上的數和個位上的數相加的道理,然後總結出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整十數的計算方法,即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直接相加。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小棒

學生準備 小棒

教學過程

⊙遊戲激趣,複習舊知

老師知道同學們都愛做遊戲,於是就想在課前和大家玩一個“問答遊戲”,我來問你來答,看一看咱們班誰的反應快,誰又能說得對,大家準備好了嗎?

幻燈片出示口算題:

20+20= 20+7=

60+30= 40+5=

30+50= 30+8=

仔細觀察這兩組題目,你有什麼發現?

預設

生1:整十數加整十數時可以直接把十位上的數相加。

生2:幾十加幾就得幾十幾。

引入新課,板書課題:整十數加一位數(不進位)、整十數。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聞樂見的遊戲入手,複習學過的知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新舊知識的聯繫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創設情境,自主探究

(一)情境匯入,提出問題

1.課件出示教材64頁例1情境圖。仔細觀察,和同桌說一說你得到了哪些數學資訊。

2.交流發現的數學資訊。

預設

生:小林寫了25個字,還要寫2個字。

3.你能根據所得到的數學資訊提出數學問題嗎?

預設

生:小林一共要寫多少個字?

師:怎樣列式?

生:求小林一共要寫多少個字,就是把小林寫完的和要寫的字的個數合起來,列式是25+2。

(生回答,師板書列式:25+2=)

4.出示另一條數學資訊:“我才寫了20個字”,你們能根據這條數學資訊,再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給學生時間考慮)

預設

生:小林和小紅已經寫了多少個字?

(生回答,師板書列式:25+20=)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觀察情境圖收集資訊,然後提出數學問題,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收集資訊的能力以及學生的問題意識。

《進位加》教案3

 教學內容:課本第36-37頁例題,想想做做第1-4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三位數加兩、三位數的進位加法的筆算方法。

2.使學生在探索算法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發展數學思考。

教學重點:探索三位數加兩、三位數的進位加法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發展數學思考。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

1.口算。

4+650+9060+90

8+370+803+7

問:這幾題都是什麼加法?每題的和最高位都是幾?爲什麼都是1?

2.筆算。37+2564+8

問:這兩題在筆算時分別是怎樣加的?

4.匯入新課:筆算百以內進位加法時,要先把相同的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滿十要向十位進一,這節課我們將利用這些知識,學習萬以內筆算進位加法。

(板書課題:進位加法)

二.新授

出示例題圖,學習例題。

1.出示問題1:一年級和二年級一共借書多少本?

1)指名列式:85+143=

2)學生嘗試筆算。

3)指名說計算辦法。

問:從哪位算起?說說個位上相加的過程。

問:十位上8加4得多少?十位上滿了十怎麼辦?十位上的和怎樣寫?

問:百位上相加是多少?爲什麼得2?

4)指名學生完整的口述筆算過程。

5)請學生在書上進行驗算,再填寫橫式得數。

2.出示問題2:一年級和三年級一共借書多少本?

1)指名列式:85+126=

2)請學生獨立探索解決,指名板演。

3)集體覈對,說說計算時要注意什麼?

4)學生獨立驗算,橫式上寫得數。

3.歸納

1)請你想一想,筆算萬以內的加法要怎樣算?

(組織學生討論)

2)組織學生進行交流。

3):做筆算加法要將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一。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第1題。

1)在書上算一算。

2)彙報。你是怎樣算的?

2.想想做做第3題

1)先找出錯在哪裏,再改正過來。

6576334

+243+646+569

208712893

2)彙報。

3.想想做做第4題

1)說圖意。

2)怎樣列式?

3)獨立計算。

4)彙報。

4.想想做做第2題

1)獨立計算。注意對齊數位。

2)你是怎樣驗算的?

四.

這節課學習了什麼?三位數加法筆算要怎樣算?

板書設計:

進位加

85+143=85+126=

8585

+143+126

208211

教學反思

《進位加》教案4

詳細介紹:

課題:不連續進位加

教學目標

1.透過教具的直觀演示和學生的動手操作,學生掌握萬以內不連續進位加法的筆算方法.

2.初步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並能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透過學習掌握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使學生理解算理.

教具和學具

教師準備375個信封的投影片(如書上圖),準備計數板、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準備【演示課件不連續進位加】

1.口算練習

50+70=30+600=30+300=

90+20=40+50=0+500=

2.求38加25的和

(1)怎樣列豎式計算?(相同數位對齊)

(2)得數十位上爲什麼是6,而不是5?

(因爲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十位3個十加2個十是5個十,再加上個位進上來的一個十應是6個十.)

(3)你覺得計算時應注意什麼問題?(十位上不要忘記加進上來的一個十.)

(4)回憶兩位數筆算加法的法則是什麼.

板書:筆算兩位數加法

①相同數位對齊;②從個位加起;③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

3.設疑

剛纔我們複習了兩位數進位加法的筆算.如果是求1738加上625的和,你知道應當怎樣計算?(板書:1738+625=)能說出你計算的理由嗎?好了,學完這節課你就能順利解答這道題了.

(二)學習新課

1.不進位加法.教學例1.

求下面兩個數的和.請看圖

(1)教師繼續演示課件不連續進位加,出示圖A提問:圖上畫的是什麼?有多少個信封?(43個信封)教師接着出示圖B,放在圖A下面提問:這是多少個信封?(32個信封)

(2)要求兩個數的和如何列式?怎樣寫豎式?怎樣計算(相同數位對齊)如:

(3)計算後教師追問:相同數位對齊是什麼意思?(個位十位分別對齊)

(4)如果有百位呢?(教師繼續演示課件不連續進位加出示下圖中第一排的一個百一紮的兩紮信封和第二排中一個百一紮的一紮信封)變成如下的圖和算式:

師問:豎式的百位如何寫?(讓學生填)

(5)請學生獨立計算

師問:說說你是從哪一位開始加起的?爲什麼把相同數位的數相加?(四人一組討論,明確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的道理)

(6)在教師指導下理解算理

243是2個百4個十和3個一,132是1個百3個十2個一.個位上3個一加上2個一和是5個一.所以和的個位寫5;十位上4個十加上3個十和是7個十,所以和的十位寫7;百位上2個百加上1個百是3個百,所以和的百位寫3.只有是相同數位上的數它們的計數單位是統一的,才能相加.

(7)練一練

4111+367=

28+570=

師:爲了對齊數位,注意豎式中第一個加數不要寫得太擠,在寫第二個加數時,要看好第二個加數的最高位,應該和第一個加數的哪一位對齊.

2.進位加法.出示例2【繼續演示課件不連續進位加】

270+58=(如下圖所示)

(1)請學生獨立列出豎式,並計算.

(2)師問:十位應該怎樣計算?(關鍵性問題)

(3)教師演示、操作活動投影片(如圖),使學生明確算理、7個長方形和5個長方形合起來可以組成一塊正方形計數板(100)和2個長方形.指導學生寫出豎式,十位相加滿一百,要向百位進1.

(4)學生獨立填寫百位結果.

(5)練一練

(6)小結:計算時注意:十位上的數相加滿十,不要忘記向百位進1,同時百位上不要丟掉進位的1.

3.進位加法.【繼續演示課件不連續進位加】

例3求809與3764的和.

(1)請學生自己列橫、豎式,並計算.

(2)重點思考:百位上的數相加滿十,應該怎麼辦?

(3)做完後同桌互相說說,你是怎麼做的?爲什麼?

(4)討論:三、四位數的加法和兩位數加法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相同點:三、四位數的加法和兩位數的加法一樣,都是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而且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向前一位進1.不同點:加數的位數不同)

(5)總結三、四位數加法的法則.(在原法則板書上改)

標題的兩位數改爲三、四位數.

第③條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改成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

(三)鞏固反饋【繼續演示課件不連續進位加】

1.直接在豎式上計算

2.列豎式計算

238+326=1629+527=715+8605=

3.判斷正誤並改正.

4.課後總結

(1)今天學的是什麼知識?(出示課題)計算法則是什麼?說說計算時應該注意什麼.

(2)解疑

我們已學完本節知識,請大家做一做開始的那道題,看誰會做並能做對.

1738+625=

板書設計不連續進位加

不連續進位加

《進位加》教案5

 教材簡析:

這部分教學內容是需要進位的兩位數加一位數的口算。例題以小朋友擺畫片爲題材,先教學和是整十數的兩位數加一位數,着重解決進位的原理;再教學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是非整十數的進位加,倡導計算方法多樣化。試一試讓學生在例題的基礎上學習一位數加兩位數。想想做做先幫助學生掌握計算方法,再引導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的過程,發展解決問題的策略。能理解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算理,掌握其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語言表達、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

1.看卡片口算。

4+6=( ) 4+9=( )

20+13=( ) 30+3=( )

5+9+30=( ) 8+2+40=( )

2.指名口算,並說出口算過程。

24+2=( )你是怎樣算的?

[評析:複習鋪墊針對性強,注意了知識間的內在聯繫。第l題中的口算是學習新知識的基礎,又是新舊知識的聯結點,爲學習新知識理清思路。第2題複習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的口算方法,爲學習新知識做準備,有利於學生把計算方法遷移過來。這樣不但重視了知識的回憶,而且重視了方法的遷移。]

 二、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引人新知

1.課件出示教科書中情境圖。三個卡通人物分別介紹自己的名字後用導學生觀察並思考:圖中的小朋友在幹什麼?他們各自說了什麼?你從他們的對話中還想知道什麼?你能提出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

2.老師板書出學生提出的問題及相應的算式(略)。講述:小朋友提出的問題真多,今天我們就先來解決這兩個問題。

(1)小明和小紅一共有多少張?24+6=( )

(2)小明和小軍一共有多少張? 24+9=( )

 三、探究新知探究問題

(1)小明和小紅一共有多少張張?24+6=( )

1.讓學生說說先算什麼。

2.提問:先算4+6=10接下去怎麼辦?你能用小棒擺擺嗎?

3.學生學具操作後,班內交流擺法,並聯系擺法說說打算怎樣算。

4.老師根據學生說出的思路整理板書:

5.分小組討論:24+6初複習時口算的24+2算法有什麼相同之處?不同在哪裏?

6.交流總結:個位相加得到10怎麼辦?

[評析:老師沒有把算法灌輸給學生,而是充分發揮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口算的遷移作用,讓學生先算4+6=10,發現得數是10,與原有認識發生矛盾時,再透過擺小棒探索算法,初步悟出算理。]探究問題

(2)小明和小軍一共有多少張、24+9=( )

1.學生自己用小棒擺一擺,探究24+9的算法。

2.分小組交流操作過程。

3.大組交流。鼓勵學生展示不同的擺法。

4.圖式結合,進一步理解算理。

5.比較並挑選自己喜歡的算法。

6.小結:個位相加超過10怎麼辦?用誰去加整十數?

[評析:讓學生充分地擺小棒,說過程,動腦、動手、動口,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僅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語言表達和思維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探索精神,體會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試一試:你想怎樣計算?8+24=口5+39=口

1.學生獨立計算後,與同桌交流是怎樣算的。

2.提問並小結:兩位數加一位數,不論第一個加數是一位數還是兩位數,都是先把什麼位上的數相加?如果個位相加滿10怎麼辦?

 四、鞏固應用

1.想想做做第1題:圈一圈,算一算。

(1)全班人人動手、動腦、動口圈一圈,算一算。

(2)交流是怎樣圈的,爲什麼這樣圈?

2.想想做做第2題。

(1)分組計算。

(2)比較:同組的4題,都是先算什麼?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算理。

3.想想做做第3題。讓學生讀出條件,弄清題意後獨立解決。

4.想想做做第4題。

(1)指導學生仔細看圖:每種物品的價錢是多少?三名小朋友各買了什麼?指名說說每人各應付多少元?什麼意思。

(2)學生列式計算後,指導學生分別用三句活回答解決的問題。

5.開放題:下面的口裏可以填幾?25+口=3口

 總評:

本節課在教學目標的確定上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和要求。教師的教學觀念新,把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自主探索的能力放在首位,特別注意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在教法上教師能利用知識和方法的遷移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探索、發現、解決新問題,真正體現了教師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教學觀念。在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申,分小組討論、合作、交流,人人發表自己的看法、想法,既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開放題的設計不但鞏固了新知識,還激勵了學生進一步探索和發現的慾望。

《進位加》教案6

教學目標:

在學生掌握了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之後,鞏固加強計算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培養學生細心計算。

2、解決豎式寫法問題。

教學過程:

一、複習

出示題目:27+34、34+36、61+9、83+7、32+48、23+67(同桌分做3題,同時請學生板演)

二、課堂練習

同學們喜歡去公園嗎?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數學問題,都需要我們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它們,今天就讓我們去人民公園檢驗計算能力。

1、出示公園門牌,首先進公園要買票,如果說你和爸一起去。(成人票:36元。兒童票18元)你們一共要花多少錢?

誰能根據買門票和事編一道應用題?

2、公園裏開設了野生動物領養區,因爲現在野生動物得不到保護,受到了人類的隨意捕殺,如果你有愛心的話,你可以任意領養兩隻小動物,每個動物都有標價

3、你想買哪隻汽球?算對上面的得數,這隻汽球就是你的

三、課外作業:

課本13頁第4題

《進位加》教案7

教學目標

1、 經歷探索8加幾的計算方法的過程,能正確計算8加幾的加法。

2、 能運用所學的知識,提出並解決相應的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掌握8加幾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不同的“湊十”方法。

教學方法 問題探究

教具準備CAI課件,小棒。

教學活動設計 修訂

一、遊戲匯入

師:我們來做一做找朋友的遊戲,老師問你們答。9的好朋友是幾?

二、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還記得春姑娘來了,萬物都睜開了眼睛,冰雪融化了,柳樹發芽了,動物們樂了,這種景色美嗎?

師:爲了讓天更藍,水更綠,人們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爲植樹節,這一天人們都要種很多很多的樹綠化我們的環境,學校也爲了保護環境,使小朋友有更好的學習氛圍,淘氣他們在校園裏開展了植樹活動,這是他們一年級兩個班的植樹情況:[出示課件] 先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

數一數一班種了幾棵樹?

師:我們再來看看二班種了幾棵樹?

師:從圖中你都知道哪些數學資訊?可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

三 、探索新知

1、師:我們來一起解決“兩個班一共植了多少棵?”

想一想,你是如何列式呢?

生:8+6或6+8

2、師:請同學們先試着做一做,可以把我們的好朋友小棒找來幫忙,用它來幫一幫。

師:把你認爲好的想法說給小組的同學們聽聽吧!

3、 全班交流8+6你是怎樣算的?

誰來展示一下你們小組的方法?

小組討論交流,尋找最優計算方法。

4、觀察這兩個算式,看看它們有什麼共同點?這兩種方法你覺得哪個計算更簡便呢?

5、試一試8+8=7+8=8+4=5+8=

6、小結:透過剛纔的學習,我們學會8+幾的加法,在計算時,我們往往看大數,分小數,先湊十,在計算,這樣計算起來更簡便。

四、鞏固練習

1、圈一圈,算一算。

讀圖,動手圈一圈,如:先把10個圈在一起,再計算出結果。

2、指導完成練一練。

第1題:透過擺一擺,結合數學模型來鞏固“湊十”法。

第2題:透過圈一圈,算一算,體會“湊十”的過程,鞏固“湊十”的計算方法。

第3題:結合圖進一步鞏固進位加法。

第5題:透過連一連來鞏固進位加法。

第6題目的:結合生活實際問題,運用進位加法來解決問題。

五、在這節課有哪些收穫?請一位小朋友給大家說一說。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

板書設計 有幾棵樹(8加幾)

8 + 6 = 14 8 + 6 = 14

作業設計 練一練 P82 第4題。

課後反思

《進位加》教案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算理,掌握其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初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運用知識遷移的學習能力.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自主探索的精神,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算理.

教學難點:

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口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分別出示口算卡片:8+6= 7+9= 8+4=

20+15= 16+50=

2、說出口算步驟:20+(7+5)= 30+(5+5)=

3、演示課件“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出示:27+2=

指名口算,並說出口算的過程.(先算個位上的7加2等於9,再算20加9等於29.)

【繼續演示課件“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聰明的小猴子也來參加我們的學習了,它見我們都會算27加2,就把第2個加數“2”拿走了,換上了“5”,這道題就變成了27+5.你們還會算嗎?下面就請同學們來算一算這道題.

二、探索新知

1、自學嘗試

學生自己擺小棒,探索27加5的計算方法.

2、小組交流操作情況

3、集體交流計算方法

老師配合學生的發言進行板書.

(1)先算7加5等於12.再算20加12等於32.

(2)把5分成2和3,3加27等於30,30在加2等於32.

(3)把27分成22和5,5加5等於10,22加10等於32.

(4)從27起,1個1個地往上加,加到5是32.

4、比較

哪種方法更簡便一些?

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

老師繼續演示課件“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學生隨着敘述口算的步驟.(27加5,先把7和5相加得12,再把20和12相加得32.)

5、小結

師:今天我們計算的題目和以前計算的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題目有什麼不同?(個位相加滿十了)這樣的加法叫什麼?(進位加法)對,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 【板書課題: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

師:進位加法的得數有什麼特點?(原來十位上的數增加了1)爲什麼?(個位相加滿十了,送給十位1個十,所以十位上的數就多了1個)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第66頁做一做的第1題.

出示:5+35=

這道題與例題有什麼不同?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同桌互相說一說,然後指名回答.

強調:無論是兩位數加一位數還是一位數加兩位數,都要注意先把個位上的數相加.

2、做一做的第2題.

48+6= 8+63= 74+9=

學生獨立完成後訂正:說一說口算的過程.

3、口算:7+6= 9+5= 6+4=

27+6= 39+5= 6+54=

同桌對比口算,互相說一說每組題有什麼特點.

4、開放題

下面的□填幾?

57+□=5□ 57+□=6□

小組討論後集體交流.

問:你是怎麼想的?

四、課堂小結

今天你學會了什麼?你是用什麼方法學會的?

學生自由發言.

五、作業

教材第67頁練習十六的第2題和第3題.

2.15+5= 9+62= 75+7= 23+8= 3+47= 4+89=

3.一個加數是67,另一個加數是9,和是多少?

板書設計:

數學教案-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

《進位加》教案9

教學內容:

教材第12頁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在具體情境下,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的道理。

能力目標: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不時位加法的計算方法,初步掌握筆算加法的法則,能熟練的計算。

情感目標:培養認真、仔細、書寫工整的習慣。

學情分析:

學生對於寫豎式筆算是剛接觸,因爲學生已經學會兩位數加整十數和一位數口算的方法,已經有了一定得口算基礎。而本節課就是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學習不進位加法的筆算方法新知識,並透過動手操作,交流的方式突破新課的難點,從而更好地獲取知識。

教學重點: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的道理。掌握筆算的計算法則,能熟練計算。

教學難點: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筆算中的“對位”問題,切記相同數位要對齊。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學校決定組織我們二年級的小朋友去參觀博物館,出示圖。你從圖中知道了哪些資訊?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嗎?

生自由回答。

二、自主學習,獲取新知。

師:有這麼多的問題,關於二一班學生和本班的帶隊老師一共有多少人我們如何解答呢?

學生獨立解決。

三、展示交流結果,點撥歸納

1、解決第一個問題(例1)。

小組合作,也可以請小棒來幫忙。

學生彙報:

(1)用口算35+2=37。

(2)用小棒,先擺3捆5根,再擺2根,合起來是3捆零7根,也就是37。

(3)我使用豎式計算的,個位5+2=7,在個位寫7,十位3+0=3,在十位下面寫3,所以等於37。

你認爲哪一種方法又快又準確?

2、師小結:可以寫成豎式,用筆算又快又準確。但是要注意個位上的5要和個位的2對齊。

3、練習:第12頁做一做,看看那些同學算的又對又快。

快的同學板演,並說說怎樣對位?

4、用筆算解決第二個問題(例2)。

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學生?

學生獨立完成後指名板演並說算理。

5、全班談論交流:用豎式計算應注意什麼?(個位和個位對齊,十位和十位對齊,也就是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相加的數寫在個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數寫在十位下面。)

四、鞏固練習當堂檢測

1、第13頁做一做

2、練習二第1題。

五、交流收穫,體驗成功。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六、作業:

練習二第2題。

《進位加》教案10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8~12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和不進位加的筆算方法。

2.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並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師:(電腦演示教科書主題圖中的兩輛車)今天我們就和全年級的小朋友一起去郊遊,好嗎?

2.師:(電腦演示教科書主題圖中四個班的小朋友)可四個班只有兩輛車,怎麼辦呢?

3.師:你認爲哪兩個班可以合坐一輛車?爲什麼?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36+30=6635+34=6930+35=6536+34=70)

4.師:大家真能幹。這些算式我們除了可以用口算的方法計算外,還可以用列豎式的方法計算。你會用列豎式的方法計算嗎?

二、新授

1.教學“不進位加”中的例1、例2。

(1)學生獨立嘗試。

①師:請你從這四道算式中任選一道,用列豎式的方法去計算。不會的小朋友可以看看課本第9頁,也可以問問旁邊的小朋友。

②請四個學生板演,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試做。

③請板演的學生說說自己是怎麼算的。(36+34這題先不講)

(2)小組討論。

①師:在剛纔的列豎式計算中,你是從哪一位加起的?列豎式計算時你有什麼要提醒大家注意?請小朋友們自己先想一想,再在四人小組裏說一說。

②學生思考、討論。

③彙報:在剛纔的列豎式計算中,你是從哪一位加起的?計算式要注意什麼?

2.教學“進位加”中的例3。

(1)36+34=70。

①師:這裏還有一題,你是怎麼算的?(請剛纔板演的學生說一說)

②師:哦,先算個位上的6+4=10,怎麼寫呢?在個位寫幾?十位呢?在個位寫0,向十位進1,在十位上寫個小小的1,表示1個十。再算十位上的3+3=6,6+1=7,合起來就是70。

(2)教學例3:36+35。

①師:大家能透過計算幫助學校解決了乘車的難題,真了不起。可我還有個難題,就是一班和三班能合坐一輛車嗎?爲什麼?

②師:請你列豎式計算,並與同桌說說你是怎麼算的。(請學生板演)

③學生嘗試。

④師:你是怎麼算的?還有誰想說說自己的算法?爲什麼這道題你們都從個位算起,不從十位開始算了呢?

(3)算法:列豎式計算時,除了要注意我們前面說的,還要注意什麼?

3.出示課題。

(1)師:這三道算式和最後兩道算式有什麼不同?

(2)師: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兩位數加兩位數的不進位加和進位加的筆算,筆算就是列豎式計算。(板書課題)

(3)師:你認爲什麼時候用列豎式的方法計算比較好呢?

4.全課:今天你學會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嗎?

三、練習

1.買商品。

(1)師:利用今天學的知識可以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問題。今天,皮卡丘就想請大家幫個忙。它想買兩件小家電,我們陪它到家電城看看好嗎?(電腦演示商品)

(2)師:誰來爲皮卡丘介紹一下商品?

(3)師:皮卡丘只有90元錢,請你幫它選兩件小商品,用豎式算算一共用了多少錢。

(4)學生計算。

(5)彙報:你爲皮卡丘選了什麼?一共用了多少錢?

2.比一比誰最棒。

師:皮卡丘謝謝小朋友們的幫忙。它請我們四人小組每個小朋友輪流提一個用加法解決的數學問題,讓其他三個小朋友列豎式計算,提問題的小朋友還要負責批改。最後還請你們一下你們組的小朋友做得怎麼樣。

教學反思

這節課學生興趣濃厚,學得積極主動。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爲教學成功的地方主要體現在較好地貫徹了課改的新,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計算在生活中很有用,但單純的計算又是比較枯燥乏味的。爲此,我把計算教學融入到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情景中,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列豎式計算的方法。首先根據課本主題圖創設學生郊遊乘車活動,提出“四個班只有兩輛車怎麼辦?”“你認爲哪兩個班可以合坐一輛車?”,從而引出本課的教學內容,並把這個情境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對此學生非常感興趣,學習的積極性也很高。在掌握了計算方法之後,還爲學生設計了爲皮卡丘買商品的活動。這樣不僅較好地使學生鞏固了所學知識,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還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2.較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列豎式計算對學生來說只是變換了一種書寫的方法,不會太難。因此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獨立嘗試。對於有困難的學生就請自學課本或請教旁邊的同學,培養他們自主探索獲取知識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透過獨立嘗試和小組討論學習後,無需教師多講一句,就能把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說出來。如列豎式時個位要對齊個位,十位要對齊十位,從個位算起,個位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等等。所以我想,教師只要給學生創造一個和諧、民主、可以充分發展的環境,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

這節課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例如,在學生彙報不進位加的計算方法時,有幾個學生提出也可以從十位加起,這時有學生反駁說如果要進位的話,你先算十位再算個位,當個位向十位進1後,就要把十位擦掉重新寫,這樣比較麻煩,所以不能從十位算起。學生說得非常好,但我沒有抓住機會因勢利導讓學生想想試試,而是繼續按教案進行教學,這說明我駕馭課堂的能力還有待提高,還不能把課改的理念完全落實在課堂教學中。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要不斷努力學習新的教育理念,並不斷實踐,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把課改工作做得更好。

《進位加》教案11

 一、教學內容書P11例3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

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知道個位上的數相加滿10,要向十位進1的道理。學會正確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

三、教學重、難點

理解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的算理和計算方法。

四、教具、學具準備

計數器、小棒、主題圖。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板算。34+53

2.口算。

(1)7+68+49+56+8

7+55+86+64+6

3.訂正板算。

提問:做筆算加法時要注意什麼?怎樣寫豎式?從哪位加起?

4.匯入新課。

提問:如果將34+53這道題中的34改成37。變成37+53,那麼在計算時會出現什麼情況呢?(個位相加滿十)

教師說明:個位上的數相加夠十了,我們可以說,個位相加滿十,計算時遇到個位相加滿十的題怎樣計算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知識。

二、新課。

1.看教科書P11例3。

(1)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輛車嗎?

提問:看這幅圖能直接回答這個問題嗎?爲什麼?怎樣才能回答?

看P8回答:二(1)班有多少人?(36人)

二(3)班有多少人?(35人)

兩個班一共有多少人?請列式

列式:36+35=

怎樣算36+35,先用小棒擺一擺,算一算。

請同學說說用小木棒是怎樣算的。

提問:小棒的3捆與5捆合起來是幾捆?表示幾個什麼?小棒的3捆與5捆合起來是幾捆?表示幾個什麼?小棒的6根和5根合起來是幾根?表示幾個什麼?

得到6捆11根

提問:11根裏有沒有10個一,10個一是()個十,夠10個一可以怎樣?(捆起來)捆起來是1個什麼?(一個十)也就是1捆。這時我們再算算一共有幾捆幾根?(7捆1根也就是幾個十和幾個一?(7個十和6個一)合起來是多少?(71)

追問:3捆加3捆是6捆,爲什麼現在成7捆了,多的1捆是哪來的?

教師說明:6根加5根是11根,也就是11個一,10個一捆成1捆,變成1個十,1個十放在十位,同學們記住,這就是個位相加滿十了,是一個十,要把它放在十位上,叫做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

追問:個位滿十,十是10個什麼?(10個一)

向十位進1,1是1個什麼?(1個十)

(2)根據上面用小棒擺的過程,寫豎式算一算。

提問:怎樣寫豎式?(相同數位對齊。)

36

+35

提問:從哪位加起?從個位加起好算,還是從十位加起好算?說說你的想法?

請看書上是怎樣告訴我們的?(從個位加起。)

教師說明:筆算加法時要從個位加起。

提問:個位6加5等於幾?(11)

個位滿十了,要把這個十放在哪位上?放在十位上要寫幾?爲什麼寫1?

教師說明;個位滿十,要把這個十放在十位上,十位上只能寫1,這就叫做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

提問:向十位進1的1,寫在哪兒?書上是怎樣告訴我們的?爲什麼不能寫在橫線下面?

教師說明: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可以在十位上靠近橫線的地方寫個小1,這個小1,叫做進位1。表示向十位進1,在十位上寫1。

36

+315

1

提問:十位上怎麼算呢?互相說說看。

你能說說十位上的7是怎樣得來的?

教師說明;十位上,3個十加3個十是6個十,算到這裏還沒算完,還要加上個位進上來的1個十,也就是7個十,所以十位應該寫7,然後再在橫式等號後面寫71。

36

+315

71

請同學說說計算過程。

提問:透過計算,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輛車嗎?爲什麼?

2.請同學用剛學到的方法在練習本上做複習中老師改過的題37+53邊做邊說計算過程。

提示:個位7加3得10,個位滿10,怎麼辦?該怎樣寫?

教師說明:個位7加3得10,滿10向十位進1,個位寫0。

3.學生獨立做教科書P11做一做中的兩題。

注意下邊的提示,邊做邊說過程。

4.小結。

提問:今天咱們學習了什麼知識?

板書:兩位數加兩位數。

提問:與複習板演題比較,都是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它們有什麼不同?

複習:個位相加不滿十。

新課:個位相加滿十。

師講:像今天這樣個位相加滿十,就要向十位進1的加法,就叫進位加法。

板書:進位加法。

提問: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我們要注意什麼?

三、小結:

筆算加法要注意:要把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

提問:書上的小朋友還告訴我們也可以從十位加起,如果從十位加起,要注意什麼?

教師說明:筆算加法還可以從十位算起,算十位,一定要看個位滿不滿十,個位滿十,十位相加的和要多1。

四、練習。

1.小紅和爸爸去海洋館參觀,成人票36元,兒童票18元,小明和爸爸一共要花多少錢?

列式:

寫豎式:()

()

()

答:小明和爸爸一共要花()元錢。

答:小明和爸爸一共要花()元錢。

提問: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列式解答。

2.做教科書P13練習二的第3題.在書上做,請同學邊擺邊算邊說過程.

3.筆算下面各題.獨立在本上做,教師邊巡視邊檢查.

25+63=76+5=32+28=

板書設計:

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

36+35=

3636

+315+315

《進位加》教案12

教學目標:

1、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法(不進位)的計算方法,學會用豎式計算兩位數加法(不進位)。

2、能運用加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重點:

掌握加法筆算的對位方法,掌握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理解“對位”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百以內的不進位加法。

首先,我們先來複習我們之前就學過的一個知識,就是十以內的加法。

教師隨機說出十以內的加法,同學快速說出答案。這樣經過大約五分鐘的反覆練習,使同學對之前學的十以內的加法進行很好的複習和鞏固,爲新知識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學習新知。

1、教學例1。

師:大家翻到課本的第11頁,看這幅圖。

透過觀察圖畫,組織學生討論從圖畫中可以得到哪些資訊,教師進行點評和總結。

師:大家再翻到課本的第12頁,看例題1。

在學生看題的同時,板書:“例1、二(1)班學生和本班的帶隊老師一共多少人?” 教師引導學生審題,分析題意,找出有用的數據。

師:現在誰能告訴我,這個題怎麼算?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算式:35+2=。

師:很好,現在我們已經列出了算式,怎麼計算呢,哪位聰明的同學能告訴我? 同學們積極發言,教師點評,總結不同的算法。

師:很好,大家都會用自己的方法來計算。今天老師要教大家一個新的方法,那就是列豎式計算,大家看黑板。

師:我們首先用數小棒的方法來計算這道題。看書上的圖,大家討論一下怎麼用數小棒的方法來算。

根據學生的討論進行總結,重點突出在數小棒的方法中,將整十的和不足十的零散小棒分開計算。

師:現在我們學習怎樣寫豎式,其實就是把數小棒的方法用數字表示出來。大家看黑板。

教師板書豎式:

35+ 2

師:大家看黑板,看看這個豎式有什麼特點。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

根據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總結和點評,歸納出加法豎式的幾個特點:一是個位與個位對齊,十位與十位對齊;二是加號和橫線缺一不可,加號表示加法,而橫線是把加數與和分隔開來。

師:現在我們知道了豎式的寫法,接下來我們看一看怎樣計算。

邊板書邊講解:從個位開始加,將上下兩個數的個位加起來,寫在橫線下,然後再加十位,和寫在橫線下。注意引導學生透過數小棒的計算過程理解加法豎式的運算方法。注意強調豎式的計算應從個位加起,先算個位再算十位,得出的和也應該與加數各位對齊。

在講解例題結束後,再次強調和總結不進位加法豎式的計算方法和書寫規範。

2、鞏固練習。

師:現在大家都應該會用豎式計算兩位數加一位數的不進位加法了,我現在就請幾個同學上來完成做一做的練習來檢驗一下大家都有沒有學會,看一看我們能不能把新學的知識運用起來。

請五位同學上講臺做題。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做。

32+6=24+3=5+43=21+3=4+33=

強調:列豎式、注意書寫規範、計算正確。

對五位同學做的進行點評,好的予以表揚,不好的指出錯在了哪裏,進行更正,並強調正確的書寫規範。

3、教學例2。

師:請大家看課本13頁的例題2。

板書:“例2、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學生?” 教師引導同學分析題意,找出有用數據,並列式。 板書算式:35+32=。

師:我們之前已經學習了怎樣用豎式來計算加法,只是我們之前算的都是一個兩位數加一個一位數,現在兩個加數都是兩位數,該怎麼用豎式計算呢?同學們先在練習本上試着列豎式計算一下。

教師根據學生列豎式計算的情況,總結計算方法,教師板書豎式:

35+ 3267

4、小結。

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法列豎式計算的方法,着重強調幾點:各位對齊、加號與橫線、從個位加起。

師:相信同學們現在也會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了,我們就來練習一下。 請四位同學上講臺算做一做的題。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計算。

33+43=24+61=53+22=37+40=

根據同學做的情況進行講評。再次強調不進位加法豎式的書寫規範和計算方法。

三、總結。

《進位加》教案1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理解進位加的算理,掌握進位加的運算法則。

2、會正確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的筆算加法。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會正確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加法。

2、教學難點:理解進位加法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創設情境。

1.看誰算的又對又快。

8+5= 9+6= 7+5= 3+1+1=

5+6= 7+8= 8+8= 4+2+1=

2.請幫小白兔找到要拔的蘿蔔。

34+5 26+32 56+40

96 39 58

3.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學生?需要什麼資訊?如何計算?

二、自主探究

1.出示35+37=,學生試算,交流方法。

2.擺小棒。說擺法。問:一捆幾根?捆好的有幾捆?怎麼多了一捆?捆好的一捆放在哪?單根還剩幾根?合起來是多少?

3.怎樣列豎式?要注意什麼?從哪一位加起?5+7超過了10怎麼辦?師:我們一般在十位的右下角協商一個小小的“1”字表示個位滿向十位進1。在加十位時,不要忘記加上這個1,也可以從這個1加起。

4.比較35+31與35+37有什麼不同?

5.計算46+24,試算。可以藉助於小棒。個位的可不可以不寫,爲什麼?

6.小組討論:筆算加法要注意什麼?

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你覺得應該還提醒同學們注意什麼問題?

二、拓展運用

1.算一算

2,看看下面藏着幾?

26+48=☆4 39+14=☆3 60+39=☆9

37+12=☆9 54+16=☆0 45+8=☆3

三、梳理知識,總結昇華

透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又學會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教師引導梳理。

《進位加》教案14

教學目標:

1. 理解和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 培養算法思維、提倡算法多樣化。

3. 初步體會估算在解答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教學重難點:

1. 理解和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 培養算法思維、提倡算法多樣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

師:小朋友,你喜歡玩具嗎?

師:我也喜歡玩具。(出示模擬商店)小胖努力學習,取得了進步,今天媽媽特地帶他來玩具店買玩具,大家看到了什麼?

師:小胖想買足球和長頸鹿玩具,一共要多少元呢?怎樣列式呢?你是怎樣算的?

生:34+25

師:怎麼計算,可以怎麼想呢?

生:(複習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算法)

二、探究新知

師:小胖又改變了主意,他不想要長頸鹿了。他想買足球和小飛機,可媽媽只帶了60元,夠不夠?小朋友,你們願意幫小胖算一算嗎?

師:一共花了多少錢?怎樣列式?

學生列式:38+25

師:小胖估計了一下要60元,你說夠不夠?學生自由回答。

師:小丁丁也說不夠,到底夠不夠算算就知道。

(1)探究算法

①學生獨立使用位值板擺小圓片或小組合作擺。

②全班交流、自願板演並說想法。

③師:大家開動腦筋,想了這麼多算法,但計算結果都相同。那現在能肯定小胖的估算結果夠不夠嗎?

(2)歸納算法

師生共同觀察、討論:

第1、2種是先兩位數加整十數,再兩位數加一位數; 第4、5、6種是先兩位數加一位數,再兩位數加整十數; 第3種是整十數加整十數,個位上的數加個位上的數。 這幾種算法都是透過分拆,變爲原來學的本領進行計算。

問:你喜歡哪一種?

三、鞏固練習

1. 練一練

師:如果我買小熊和船模,怎樣列式?要多少元呢?請你們同桌兩人一起幫我算一算,好嗎?

生:28+29 學生彙報算法。

(1)自己先將選的兩樣玩具的錢數列式計算、驗證先前的估算結果夠不夠。 如娃娃和足球27+25=? 50元 帆船和汽車29+56=? 80元

(2)交流算法,集體評價。

(3)數學書第3題。

學生任選兩題計算(可用不同算法)、組內交流覈對。

2. 選擇。(用手勢表示正確答案的編號)

(1)15+37=( )

① 42

② 52

③ 62

(2)49+24=( )+ 23 =73

① 60

② 69

③ 50

3. 判斷。(對的用表示,錯的用表示)

(1)26+18=34 ( )

(2)75+19=94 ( )

4. 請你動手算一算,看看誰算得最快最正確?

38+29

27+34

47+34

34+28

25+48

48+38

5. 現在每組都有100元體育用品店的購物券。請你們小組合作,用這張購物券來買體育用品,每種物品僅限一件!看看哪一組買的用品最多,總價最接近100元!

哪個小組按要求挑的體育用品最多,總價最接近100元,而且計算正確,哪組就是今天的冠軍!

四、課堂小結

今天去玩具店有何收穫?

《進位加》教案15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掌握連續進位筆算加法的計算法則,並且能進行正確算。

(二)培養學生計算能力,提高計算速度。

(三)培養學生計算完要主動進行驗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教學連續進位的方法。

難點:連續幾次在同一題中運用進位法則,學生感到不習慣,容易出錯,教學時應避免學生出現計算錯誤。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準備

1.板演:筆算下列各題並驗算

2.同時口算

(1)8+6+1= 6+4+1= 7+5+1= 9+3+1=

(2)9+4= 9+8= 4+7= 7+6=

6+8= 7+6= 2+8= 5+5=8+8=

3.訂正板演並小結

師說:做計算題的時候,要養成驗算的好習慣。題目裏要求驗算的,要寫出驗算的豎式;沒有要求驗算的,就要用原來的豎式驗算,這樣,就可以保證做一題對一題。

(二)學習新課

1.引入新課,出示課題

師說:透過剛纔的複習,老師知道大家前面學的進位加法掌握得很好,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進位加,但和前面學的稍有不同,看誰學得快,看誰學得好。(板書課題:連續進位加)2.出示例5

求385與765的和。

(1)找好、中、差6名同學上黑板板演,其他同學在課堂上獨立做。

(2)集體訂正,找一名好同學說計算過程,教師同時板演:

385+765=1150

(3)教師總結

師說:不論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都要向前一位進1,而且前一位上的數相加時,都要加上進上來的1。同學們第一次做這種題,在老師沒講的前提下,完成得很好,但在以後的練習中,很容易忘記加進位1,有時不該進位的又多加進位1,這都是不對的,所以同學們在計算時一定要認真,每做一道題都要進行驗算。

(三)鞏固反饋

1.判斷下列各題是否正確,對的畫鉤,錯的畫叉,並改過來

2.做一做

(1)筆算下面各題

(2)筆算下面各題,並且驗算

①275+769= ②847+1368= ③638+793=

④6875+125= ⑤8697+935= ⑥986+1104=

3.文字題

(1)8607與999的和是多少?(2)比431多569的數是多少?

4.思考題:在下面同樣的圖形中,填上同樣的數字。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這一部分內容是教學的重點,是在學生掌握了不連續進位的加法基礎上學習連續進位的加法。

在複習準備過程中,先複習不連續進位的筆算方法,然後進行口算練習。口算練習分兩個層次,一是8+6+1,7+5+1之類的口算,當學生能熟練無誤地完成這類口算時,才能集中注意力完成連續進位的過程。二是20以內進位加的口算。

在學習新課時,由於學生已掌握哪位滿十,向前一位進一的道理,只是學生初次做這種連續進位的加法,感到不習慣,常常不該進位的也進位,該進位的卻沒有進上去,所以,教師可讓學生獨立完成,但在這一過程中,要及時發現學生的錯,及時糾正,要進行正式的小結,總結這些易錯的地方,引起學生的注意。

在鞏固反饋過程中,先安排了一道判斷題,把容易錯的地方,讓學生自己判斷出來,並改正過來,然後完成“做一做”、文字題等。

板書設計(略)

標籤:進位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