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風箏》教案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風箏》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風箏》教案

《風箏》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透過教學與實踐,使學生學會扎制簡單的風箏。

2、能力目標:

⑴ 在實踐中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動手能力,以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⑵ 養學生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精神。

3、德育目標:培養學生耐心細緻、不怕困難、團結協作的優秀品質。

二、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扎制簡單的平板式風箏的方法,學會扎簡單的風箏。

2 、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善於觀察、勇於創新,創作出造型各異的風箏。

三、課型

1、實踐創造型。

2、基本環節:

創設情境---實物展示---引導探究---遷移創新---展示評價。

四、教學手段、設備

1、教學手段:採用多媒體教學。

2、教學設備:電視機、錄像機、錄音機、投影儀、風箏骨架成品風箏。

五、教學過程

程序

內容

師生活動

達標意圖

創設情境

運用古詩《村居》匯出“風箏”,運用錄像激趣匯出“扎”。

讓學生背誦《村居》說出“紙鳶”的意思,學生觀看錄像。教師板題。

揭示課題

明確學習任務

實物展示

教師展示課前製作的兩個風箏及八角風箏骨架。

教師展示風箏的同時,請學生觀察說出扎風箏的特點:左右對稱,及八角風箏的扎制方法。

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引導探究

利用投影儀演示八角風箏的扎制過程。

學生邊聽教師講解,邊看教師演示,明確製作過程。

透過演示,使學生知道八角風箏扎制的步驟及如何保證左右對稱,感悟製作技巧。

遷移創新

學生基本掌握了扎八角風箏的方法後,遷移發散讓他們發揮聰明才智,創造別的式樣的風箏。

教師巡視指導,點撥製作技巧,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創作:扎、糊、繪。

增強學生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意識,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

展示評價

學生展示合作的風箏。

學生談創作意圖,最後評出扎的優秀的風箏。師生共同總結。

培養學生審美、評析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悅。

《風箏》教案2

教學目標

① 知識與能力: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進行探究性學習。

② 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悟親情的含義;瞭解科學的兒童教育思想;學習魯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

①佈置預習:反覆讀課文,藉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圈點勾畫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提出問題。

可從網上查閱魯迅的資料,準備交流。

②預習課後練習二,準備與同學們交流。

教師

①教師應多準備一些資料,以便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課文。

②把課後練習融於教學的過程中。

③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提出問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計

整體感知

一、匯入

先請大家來聽一首好聽的歌曲(放蘇紅的《三月三》),這首歡快的歌是不是把我們帶回了無憂無慮的快樂的童年呢?今天我們來學習的《風箏》,就是魯迅(周樹人)回憶自己和弟弟周建人童年時圍繞風箏發生的一件事。

無論是當年管錯了,還是醒悟後的自責及無法補救的沉重,還有洋溢着的濃濃的手足之情,這篇文章中所包含了複雜的情感,請大家細細體味。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這篇文章的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吧。

板書課題並出示目標。

二、作者及背景知識簡介:魯迅(1881年9月25—1936年10月19日),中國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

出身於破 落封建家庭。

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

1902年去日本留學, 原在仙台醫學院學醫,後從事文藝工作,企圖用以改變國民精神。

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

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論文集《墳》、散文詩集 《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專集。

其中,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傑作。

《風箏》選自散文詩集《野草》。

該集收錄了魯迅1924—1926年所作的23篇散文詩,主要是用曲折幽暗的象徵手法表達20年代作者內心世界的苦悶和對現是社會的抗爭。

《風箏》寫於1925年1月24日,恰逢農曆正月初一,發表後因其對傳統的封建的兒童教育思想的強烈抨擊,深受讀者尤其是青少年讀者的歡迎和喜愛。

三、檢查預習

1、教師範讀或讓學生聽配樂錄音。

2、注音和解釋詞語:

①注音:什麼 什物 墮落 下墜

模範 模樣 寬恕 發怒

嫌惡 兇惡 訣別 決定

②解詞:丫杈 憔悴 嫌惡 驚惶 瑟縮 苦心孤詣 伶仃 寬恕

(過渡)要感知理解課文內容,體驗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就先要聽讀課文,並在聽讀中思考問題。

四、質疑探究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a.這篇課文回憶的是什麼事情?請你概述一下。

b.聽讀課文以後,你有哪些感受?

(教師可針對學生不同的感受啓發提問)爲什麼“我”不許小兄弟放風箏?事隔幾十年爲什麼要討小兄弟的寬恕?爲什麼說不許小兄弟放風箏是“對於精神的虐殺”?魯迅對待自己的錯誤態度與一般人有什麼不同?小兄弟爲什麼全然忘卻,毫無怨恨?

c.課文中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大家一起研討。

學生聽讀課文後,討論回答,學生間相互評論、補充.教師再帶領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幫助學生多角度地理解課文。

[教師小結]

這篇課文的意蘊很豐富。

有手足情;遊戲對於兒童的意義;“我”的自省精神;小兄弟無怨恨的思想內容。

又集中表達了“我”的驚異、悔恨、補過、悲哀的情感。

抓住“我”情感經歷這條主線,爲感悟課文思想內容做準備。

因初步感知,教師要及時引導,尊重學生獨特理解。

五、自主質疑,合作探究

學生四人小組設疑,可小組內互問互答,教師巡視引導、點撥、補充,不同意見全班討論。

教師做好充分準備,回答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引導學生深入下去。

做到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體差別。

(可請學生把問題記在課堂筆記本上)

[問題探究]

①爲什麼“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聯繫下文)

②畫出描寫故鄉風箏時節的“春光明媚”的句子,說說作者爲什麼把往事的回憶放在這樣的畫面中展開?(多角度討論探究)

③爲什麼說“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近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北京天空中盪漾了”?

師生討論後,教師加以評述。

[教師小結]

作者在北京的冬季看到天空中的風箏所引發的驚異和悲哀(引出下文),在“春光明媚”的畫面裏展開了對往事的回憶,使現實中嚴冬的“寒威”與回想中春日的“溫和”互相映襯,既增添了回憶往事哀婉動人的力量,又使文章帶上幾分明麗的色彩,透露出作者不滿黑暗現實、嚮往光明天地的心情。

佈置作業

①精讀課文,再提問題,繼續研討。

②課後“讀一讀,寫一寫”。

第二課時

繼上節課的學習基礎,進一步探究疑難。

一、匯入

上節課我們整體感知了課文中兄弟之間的手足之情,明白了遊戲於兒童的意義,感悟到魯迅嚴於解剖自己、知錯必改的精神,感受了作者由驚異、悲哀到後悔自責及心情沉

重的感情經歷,初步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那麼,我們從中還能感悟些什麼?本節課繼續研讀課文。

二、精讀課文

教師朗讀指導(聲音、語調、速度、感情)。

指名朗讀課文(3—12段),對課文主體內容再交流探究。

朗讀時,可分讀、齊讀或重點讀。

次整體感知,同時佈置思考問題準備在預習與思考前提下,小組內交流,選共性和有代表性問題合作探究。

小組之間相互派代表問答,教師引導深化,不同意見全班討論。

(教師應引導學生解決好如下問題)):合作探究

學生可邊讀邊思考或讀完整體思考。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第一組:

a、從語段中找出描寫小兄弟觀望他人放風箏的語句,分析一下作者從哪幾方面寫的?他爲我們勾畫了一個什麼樣的兒童形象?對小兄弟流露出什麼感情?(結合書中插圖體會)

b、用自己的話描述“風箏事件”,在對“我”的描寫中,流露了什麼感情?

c、文中所說的“對於精神的虐殺這一幕”具體指前文的哪件事?

d、如何理解“精神的虐殺”?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點撥,全班交流、補充。

[教師小結]

這部分爲我們刻畫了一個天真、活潑、聰明、瘦弱的小兄弟形象,而“我”是一個野蠻粗暴的“虐殺者”,文中隱含着對小兄弟的可憐、同情和痛楚的手足之情,也隱含着深深的

自責。

(第4題可放開讓學生說,教師不一定給評價)

第二組:

快速默讀,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討論。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

a、看到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行爲的書,爲什麼說是“不幸”?

b、作者爲什麼總想補過?那心爲什麼“只是很重很重地墮着”?

c、待到小兄弟驚異地笑着說:“有過這樣的事嗎?”爲什麼“我不覺得寬鬆反而覺得沉重”?

從中你又感悟到了什麼?

d、根據自己對文章思想內容的理解談談對本文主旨的認識。

教師小結:

作者一接觸科學思想,就認識錯誤,設法補過,並不因爲自己當初的動機是好的就原諒自己,不因爲當初的想法是受了傳統的影響而寬恕自己,也不因爲時間相隔久遠就不

了了之。

他的心情是那麼沉重,可見他是多麼嚴厲地解剖自己,他的爲人是多麼嚴肅認真,他的精神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第三組:(教師要重點指導第三組的問題,可由淺入深引導)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

a、爲什麼說“悲哀”是無可把握的?

爲什麼說“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吧,——但四面又明明是嚴冬,

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點撥。

「教師小結」

作者要討弟弟的寬恕,撫平他精神的創傷,而弟弟卻全然忘卻,毫無怨恨;“我”因無法補過而心情只能一直沉重下去,這是怎樣的一種悲哀啊!而這種悲哀既意想不到,1

“無可把握”,想擺脫也不可能了。

當年虐殺者與被虐殺者都被愚昧觀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爲有什麼錯,現在虐殺者有了覺悟而後悔痛苦,而被虐殺者已經全然忘卻。

《風箏》教案3

【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精心、希望、依然”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心情的詞語和句子,體會秋天裏放風箏給孩子們帶來的樂趣。

3、練習查閱課外資料,初步培養學生蒐集整理資訊的能力。

4、積累課文中生動的詞語,引導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設計理念】

1、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從學生的親身經歷出發,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樂說,愛說,想說。

2、尊重學生個性化理解,鼓勵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體現語文學習的個性化,多元化。

3、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課文中人物去感受,去體驗,去思考。

4、培養學生蒐集資料的能力和習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體會在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過程中,夥伴們的心情起伏變化,並找出描寫心情的詞語和句子。

【教學難點】

引導理解孩子們的心情變化的同時,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孩子們的心情變化寫具體的。

【教學方法】

蒐集資料、創設情境、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

1、課前進行一次放風箏比賽。

2、蒐集有關風箏的文字資料和圖片。

3、幻燈片:

⑴ 本課要求會認及會寫的生字。

⑵ 課文中描寫心情的重點句。

⑶ 古詩《村居》、《紙鳶》、《風鳶圖》。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分解目標〗

1、聯繫生活,抓住動作和心情說出自己放風箏的經歷。

2、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情感。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情境再現

1、回憶放風箏的情景:

同學們,上星期我們舉行了一次放風箏比賽,誰來說說你們是怎麼放的?其中還發生了哪些有趣或難忘的事情?(重點引導他們說動作和當時的心情。)

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暢所欲言,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並予以肯定和鼓勵。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當時的心情,爲學習課文、體會情感奠定基礎。

2、匯入學習:

有這麼一羣孩子,他們童年最大的快樂就是做風箏、放風箏,現在我們一起去看看他們的感受與我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板書並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先讀得正確、流利,再一邊讀一邊想,課文圍繞着風箏給我們介紹了哪些事情?聰明的小朋友讀書的時候會一邊讀一邊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

2、根據學生的自由述說,相機反饋,長總結概括板書:

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

(引導學生用簡單的語言來歸納概括。)

三、朗讀課文,體驗情感

1、默讀思考:

你認爲做、放、找哪一部分最有趣?

2、小組交流:

將自己認爲最有趣的內容介紹給大家,並說出自己認爲最有趣的理由。

3、全班交流。

讓學生暢談自己的個性化理解,在尊重學生意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到“做、放”都很有趣,如果有學生認爲“找”也很有趣,應予以特別肯定和鼓勵。

4、聯繫自己放風箏時的情景,說說哪些部分的情景感受和你最相似,並試着有感情地讀一讀。

⑴ 指名讀。

⑵ 說說自己是帶着怎樣的心情讀的。

⑶ 學生評價,教師小結。

⑷ 有相同經歷感受的同學齊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從自己感興趣的活動、自己的親身經歷感受,再回到課文,他們有朗讀的慾望,樂於表現自己。

四、課堂練習

把你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第二課時

〖課時分解目標〗

1、抓住重點詞句朗讀課文,體會心情的變化。

2、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3、練習查閱課外資料,初步培養蒐集整理資訊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二、抓住重點詞句,品味課文,體會心情的變化

1、感悟做風箏的樂趣:

⑴ 男同學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女同學傾聽,比比誰更認真。

⑵ 透過朗讀和傾聽,你明白了什麼?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⑶ 師生合作解決下列問題:

① “憧憬”的意思,幾個小夥伴精心地做着風箏,風箏做好以後,該是什麼樣的情景呢?誰能想象一下?(這就是“憧憬”)

誰能用“憧憬”說一句話。

② “依”的認讀及“依然”的意思。

(用換詞法“仍然”,或聯繫上下文理解。)

③ 爲什麼做好的風箏什麼都不像,我們卻依然快樂?

⑷ 感情朗讀,假設你就是課文中的孩子。

(指導讀出“快活”的心情,強調“依然”。)

指名讀,挑戰讀,再指名讀,齊讀。

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課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體驗,去思考,引導學生入境入情地讀。

2、感悟放風箏的樂趣:

⑴ 輕聲讀課文,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

⑵ 哪些詞語體現了放風箏的動作?(託、牽、跑、叫。)

哪些句子最能體現我們當時的心情?

⑶ 出示重點句:

“風箏越飛越高,在空中翩翩飛舞着,我們快活地叫着,在田野裏拼命地奔跑。”

① 你認爲這句話中哪個詞最能反映出“我們”當時“快活”的心情?(板書:拼命。)

② 想象一下當時我們會喊些什麼?

③ 感情朗讀,讀出“快活”的心情。

指名讀,挑戰讀,再指名讀,齊讀。

3、體會找風箏的心情,感悟童真童趣:

⑴ 自由朗讀課文描寫找風箏的部分,找一找哪些句子最能體現找風箏的心情。

⑵ 學生分別找出以下三句話,教師用幻燈片出示:

我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那風箏越來越小,倏地便沒了蹤影。

我們都哭了,在田野裏四處尋找,找了半個下午,還是沒有蹤影。

我們垂頭喪氣的坐在田埂上。

⑶ 學生連起來讀這幾句話,整體體會“我們”當時心情的變化過程。

⑷ 找出最能表現當時心情的詞語。

《風箏》教案4

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練習查閱課外資料,初步培養蒐集整理資訊的能力。

4、體會“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時的心情變化,感悟童真童趣。

5、練習查閱課外資料,初步培養蒐集整理資訊的能力。

 重點難點:

體會“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時的心情變化,感悟童真童趣。

 教學準備:

課件。

 課前先學:

1、根據老師預習常規要求預習課文;

2、查找有關風箏的資料閱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輕聲讀課文,把不認識的字畫下來,連詞多讀幾遍。

(1)自讀,互讀。

(2)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

2、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1)我來考考你。

一學生拿着生字卡片,讓另外學生讀出讀音,然後再組詞(如有可能再說一句話)。

(2)我來說你來猜。

出示詞語

精心憧憬依然蹤影似乎凌空飛起

大驚失色千呼萬喚垂頭喪氣半沉半浮翩翩飛舞

一學生說出詞語的大概意思(或做一些動作),其餘學生根據他的話或動作,從上列詞語中找出該詞語。

三、再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1、選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課文。

2、讀後回答,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第二課時

一、談話匯入

二、感悟課文,體會“我們”的心情變化

(一)學生感情朗讀課文。

(二)找出“我最喜歡的部分”。

1、讀一讀自己喜歡的地方。

2、說出你爲什麼喜歡這部分。

(1)做風箏

重點句子

我們精心做着,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風箏做好了,卻什麼也不像了。我們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鳥”,還把我們的名字寫在上面。

①說一說爲什麼喜歡這部分。

②感情朗讀,讀出“快活”的心情,強調“依然”。

指讀,挑戰讀,再指讀,齊讀。

③練習把“雖然……但是……”加進“我們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鳥’,還把我們的名字寫在上面”裏去,進一步體會“我們”快活的心情。

(2)放風箏。

重點句子

風箏越飛越高,在空中翩翩飛舞着,我們快活地叫着,在田野裏拼命地奔跑。

①說一說爲什麼喜歡這句話。

②你認爲這句話中哪個詞最能反映出“我們”當時快活的心情?

③感情朗讀,讀出“快活”的心情。

指讀,挑戰讀,再指讀,齊讀。

(3)找風箏。

重點句子

我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那風箏越來越小,倏地便沒了蹤影。

我們都哭了,在田野裏四處尋找,找了半個下午,還是沒有蹤影。

我們垂頭喪氣地坐在田埂上。

①讓學生分別找出這幾句話,教師出示這幾句話。

②學生連起來讀這幾句話,整體體會“我們”當時心情的變化過程。

③找出最能表現當時心情的詞語。

指讀,挑戰讀,再指讀,齊讀

④練習用上面幾個詞說幾句話,描述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或學習中遇到困難、麻煩時的表現。

三、拓展想象

讀課文最後部分,思考“我們”找到“幸福鳥”了嗎?

讓學生大膽想象,能說多少說多少,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

如有時間可以讓學生寫下來。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

2、四人一小組討論。

3、每組選代表發言。

四、感情朗讀課文,初步體會“我們”心情的變化

自由讀課文,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與別人交流。

 板書設計:

風箏

真實的生活 真實的體驗{做風箏 高興

放風箏 高興

找風箏 難受

《風箏》教案5

目標:

1、學會“放風箏”兒歌

2、喜歡討論風箏的話題

3、瞭解風箏的各種造型和顏色

準備:

1、兒歌磁帶“放風箏”

2、各種造型和顏色的風箏或者風箏圖片

過程:

1、播放“放風箏”兒歌,並與幼兒討論兒歌的內容,激發幼兒對風箏的興趣。

2、引導幼兒觀賞五顏六色、造型各異的風箏或圖片,並自由討論。

3、教師與幼兒共同討論風箏話題,並激發幼兒對風箏進一步的認識和想做風箏的願望。

大家動手做

目標:

1、瞭解風箏製作的基本原理

2、喜歡與他人合作製作風箏,並分享喜悅,交流經驗

3、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

準備:

1、竹條,細繩,剪刀,紙,顏料,水粉筆等

2、各種風箏模型

過程:

1、拿出幾隻不同造型的風箏,與幼兒討論分析“風箏爲什麼能飛起來”

(1) 發現關鍵在於骨架重量適宜,左右對稱

(2) 風箏有尾巴保持平衡

2、分析出原理後,鼓勵幼兒自由分組(3-5人/組),互相協作準備製作風箏。

3、首先鼓勵幼兒用喜歡的顏色和形狀製作風箏面,再用竹條和繩子做出風箏架

(1) 在畫紙上畫出風箏的圖案,剪下。

(2) 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3) 互相交流討論並適當剪貼修改,使圖案更美觀,更利於起飛。

(4) 風箏骨架應左右對稱,大小適合風箏面。

(5) 骨架捆綁結實,並與風箏面粘合緊密。

4、製作過程中,教師應及時給予指導協助,並提醒幼兒使用剪刀等工具時注意安全,儘量不要把顏料沾到衣服上。

5、試飛風箏,並做一定修改。

一起放風箏

目標:

1、學會放風箏的基本方法,樂於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2、享受大自然的樂趣,樂於與朋友合作放風箏

準備:

1、教師確定放飛的地點,時間

2、通知各小組幼兒帶上自己製作的風箏

3、帶上修補的工具,如剪刀,膠水,紙,繩子等

過程:

1、確定地點要開闊和安全。

2、與幼兒討論怎樣才能放飛風箏,確定風向風力。

3、每小組幼兒互相協作放飛風箏、

4、若有某小組幼兒的風箏不能起飛,組織大家討論風箏不能起飛的原因(骨架太鬆,不對稱,尾巴輕等問題)。

5、鼓勵幼兒探索解決的辦法,並對風箏進行改進。

6、教師對活動進行,並誇獎幼兒的表現。

《風箏》教案6

【教材分析】

是魯迅諸多優秀回憶性散文中的一篇。寫了他童年時,因爲風箏與弟弟發生了一次無法補過的誤解和衝突,內心充滿了深深的愧疚。筆觸細膩,情感悽婉,適合於用聲情並茂的朗讀,來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所體現出來的親情帶有很深的時代烙印,要透過社會背景的探究加以把握。作者嚴厲的自責精神充塞在字裏行間,這更是文章的動人之處。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品味語句,理解重點詞句的語境意義。

2、能力目標:感受文中透過誤解和衝突所體現出的兄弟間深厚的親情。

3、德育目標:學習魯迅嚴於自省、知錯就改的可貴精神。

【教學過程】

一、設境匯入:

在大屏幕上展示放風箏的圖片,用直觀的畫面和歡快的旋律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他們的想象力,談談放風箏的感受。爲課文學習設定情景,營造氛圍。

二、作者簡介

三、背景簡介

四、出示目標

五、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1、寫我回憶了有關風箏的什麼故事?(聽讀要求: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段)

(1)生聽讀後解答

(2)師總結

六、研讀課文

(一)尋找誤解和衝突

1、在文中找出描寫弟弟對風箏入迷情狀的句子,思考:這些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

生讀句子後做答

2、我對風箏是一種什麼態度?我爲什麼認爲小孩玩風箏是沒出息的?

(1)生答

(2)師總結

3、找出我毀壞風箏的動詞,體會這些動詞的作用。

(1)生答

(2)師總結

4、面對我的行爲,弟弟是怎樣的反應?

七、研讀課文

(二)自我反省、感受親情

1、是什麼原因讓我閃電般甦醒過來了?

2、對早年的過錯,魯迅先生彌補的方法有哪些?他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

2、我想討弟弟的寬恕,但弟弟卻什麼也不記得了,爲什麼我不覺得寬鬆反而覺得沉重?

(1)生交流

(2)師總結

八、合作探究

1、看見風箏本是令人快樂的,但在第一自然段中,爲什麼說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就感到驚異和悲哀?

生交流

(2)師總結

2、文中所說的精神虐殺的這一幕具體指什麼?你能從精神虐殺的這一幕看出什麼樣的社會意味?

(1)生分小組討論

(2)師總結

九、品味語句,滲透感情

生自由找出自己認爲用的貼切的詞語或精彩的語句加以品味。

十、體驗反思

對待早年的魯迅過錯,魯迅先生的心情如此沉重,你從老先生的身上學到了哪些精神呢?

生自由發言,師歸納

十一、拓展延伸

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爲,玩具是兒童的天使。魯迅在當時的社會和時代背景下所犯的錯誤稱爲精神虐殺,可是現實生活中,爸爸媽媽和老師卻不讓我們上網玩遊戲,難道他們也是在對我們進行精神虐殺嗎?請大家針對這一事件談談對爸爸媽媽及老師這種做法的看法或對遊戲的看法。

《風箏》教案7

【教材簡析】

《紙船和風箏》講述了松鼠和小熊之間感人的友情故事。松鼠和小熊用自己的真誠和熱情得到了對方的友誼,也收穫了快樂。在友誼產生裂痕時,他們仍然心繫朋友,珍惜感情,最後在勇氣和寬容中重修於好。紙船和風箏就是他們友誼的見證,純真而美好。二年級的孩子讀這樣童趣溫馨的文章,定也能融會其中,親歷感受。

【教學理念】

把握低段特點,貫穿識字教學。

注重情境創設,引領快樂學習。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理解扎、抓、福等生字,會寫扎、抓、祝、福。

2、在具體語境中深刻體會松鼠和小熊的樂壞了,能有感情朗讀,並初步感受擁有友誼的快樂。

【教學預設】

一、讀通課文,瞭解故事

1、揭題,正音。

2、自由讀課文,選擇自己覺得特別有意思或特別難讀的自然段反饋讀。

3、教學扎、抓

4、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二、聚焦友情,閱讀故事

1、師生合作讀1-6段。

2、比較學習第三段和第五段。

①理解樂壞了。

②指導讀。

三、復現生字,整理故事

1、閱讀兒歌。

2、區別漂、飄。

3、書寫祝福。

4、小結。

《風箏》教案8

教學要求: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找出文中描寫心情的句子和詞語,體會秋天裏放風箏給孩子們帶來的樂趣。

4.引導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教學重難點:

體會感悟“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不同心情。

教學方法:

朗讀感悟法、自學法、小組合作、討論

教學準備:收集有關風箏的資料、圖片、課件

教學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激發情感,匯入學習

1.:童年充滿了歡聲笑語,老師特別懷念自己的童年,我小時候,經常與小夥伴一起捉迷藏,跳皮筋。你們有什麼童年趣事和嗎?

2.出示課題:有一羣孩子和大家一樣也有着快樂的童年,讓我們走進課文,走進中間,分享他們的快樂。

二.初讀課文

1.自由、大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出示卡片,認讀生字。

3.指導書寫生字,特別注意“卻、命、喪“的寫法。

4.詞語解釋。

憧憬:嚮往。

凌空:升,高出天空。

垂頭喪氣:情緒低落。

三、學習課文

1.讀課文,邊讀邊畫出寫“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心情的句子,畫好後讀讀這些句子。

2.交流句子,教師出示。

(1).我們做着,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

(2).我們快活地喊着,在田野裏拼命地奔跑。

(3)我們都哭了……

(4)我們垂頭喪氣地坐在田埂上。

3.教師引導:你發現了什麼?

(我們的心情在做風箏時是挺高興,放風箏時高興,找風箏時很難受。)

四、學習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1.創造比素氛圍,讀好第二自然段。

A.在讀、評、賽中讀通課文。

B.移情悟情:你們在做風箏時會想寫什麼?課文中的小夥伴和大家是不是一樣的心情?

C.感情朗讀:讓學生自己帶着自己的體驗和感受讀好課文。

2.想象入境學習第三自然段

A.風箏做好了,大家最想做什麼?

B.誰想放風箏?大家是怎樣放風箏的?

C.出示課文的填空題,填進有關的字和詞,然後把怎樣放的告訴同桌。

D.風箏越飛越高,你們在快活地喊着什麼?說聽聽。

3.感情朗讀,帶着高興、喜悅的心情朗讀課文。

4、齊讀第一、二、三自然段。

五、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

2.體會放風箏時的高興和找風箏時的難過。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風箏》,誰能說說這風箏是怎麼製作的呢?

2.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二、學習4—8自然段。

1.教師引述:風箏越飛越高,在空中翩翩起舞,風箏帶着我們的憧憬和希望。突然,發生了一件事,畫出課文中的句子。

2.教師引導:此時,我們的心情有什麼變化?請畫出我們心情難受的句子。

3.交流,教師出示。

A.我們都哭了,在田野裏四處尋找,找了一下午,還是沒有蹤影。

B.我們垂頭喪氣地坐在田埂上。

4.朗讀這些句子。

5.教師引導:這些小朋友是怎麼做的?

6.學生彙報。

7.“小小的風箏,你寄託了孩子們多少歡樂,多少嚮往。”大家能讀出這份情懷嗎?

8.指導朗讀。

三、談感受

1.放風箏時,線斷了,風箏飛走了,孩子們很難過很着急,你們有這樣的生活經驗嗎?

2.學生交流。

四、拓展練習

1.親手製作風箏。

2.寫一寫製作風箏的過程。

五、佈置作業

1.繼續製作風箏,到公園放風箏,感受一下做風箏,放風箏的快樂。

2.收集有關風箏資料、圖片,互相交流。

3.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寫下來。

《風箏》教案9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對稱的方法裝飾風箏,體驗作畫的快樂。

2、激發幼兒欣賞美、創造美的興趣與能力。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PPT美麗的風箏、風箏半成品、記號筆、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以猜謎語的方式匯入活動主題“小朋友,老師這裏有個謎語請你們猜一猜:天上一隻鳥,用線拴得牢,不怕大風吹,就怕細雨飄。”

(二)出示風箏PPT,讓幼兒觀察

1、圖一:提問:你們都看到了什麼風箏?(蝴蝶,金魚)覺得好看嗎?你覺得哪裏好看?

2、圖二、圖三:我們先來看看這隻美麗的蝴蝶風箏。 (出示左右對稱的蝴蝶風箏)孩子們,你們看這個風箏漂亮嗎?

3、按照同樣方法講述圖四(金魚)和圖五(蜻蜓),側重對稱。

(三)學習點線技巧裝飾風箏。

剛纔我們欣賞的這些美麗的風箏都是由點和線條組合而成的。

1、請小朋友回憶點,並在黑板上畫出。

2、請小朋友回憶線,也畫出。

3、動腦筋將點和線結合,畫出自己設計的圖案。

4、欣賞PPT,感知點線結合的美。

(四)創作與體驗

1、進一步讓幼兒表現美,激發創作的慾望。看老師也準備了三種形狀的風箏,有蝴蝶、金魚和蜻蜓,要請你幫助這些風箏穿上有圖案的花衣服。你會用哪些線條和圖案來裝飾呢?

2、教師提出繪畫要求

活動反思:

在“美麗的風箏”這個活動中,我主要是讓幼兒能在欣賞風箏的基礎上,感知風箏圖案的對稱美;能利用對稱的方法來裝飾風箏。這次活動的重點放在對稱裝飾上,這一點我覺得孩子們完成的很好,已達到預期的效果。

《風箏》教案10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風箏的起源、流派等資訊資料,懂得風箏的構造與平衡的關係,認識風箏骨架類型特點。

2.初步掌握風箏骨架的扎制方法,學習用對稱的方法畫輪廓、圖案,設計製作一個風箏,嘗試掌握放飛風箏的技巧,培養孩子動手實踐能力。

3.透過收集、瞭解、製作、放飛等活動,激發學習美術的興趣,培養對祖國傳統風箏藝術的熱愛之情。

重點:

扎制一個左右平衡對稱能平穩飛上藍天的風箏架子,放飛上藍天的技巧。

難點:瞭解風箏傳統藝術,製作一個左右平衡對稱美觀的有創意能平穩飛上藍天的風箏,並放飛上藍天。

教具準備:有關風箏網站收集、風箏圖片,準備一些風箏成品。

學具準備:有關風箏資料收集、製作材料準備。

學生可能會出現的問題 不能把所有的材料都帶來。不可能自己用竹子製作風箏的骨架。

教學建議 可以叫學生去買製作風箏的有關材料,然後叫學生進行組合拼裝。這樣就簡單的多了。

課後反思

由於材料的侷限性,不能夠把風箏製作的很美觀。

教 學 過 程 本人教學思路

教 學 活 動 學生活動

教學過程

1.導言(單元概述)。

(1)春天來臨,積雪慢慢融化,大地從沉睡中甦醒,小鳥在枝頭歌唱,樹木吐出嫩綠,泥土散發着芳香。春天象徵着生命,春天象徵着希望與力量。伴隨着春風,美麗的風箏飛上了藍天,它把人們的理想希望帶入美妙的境界……風箏集藝術、科技、體育於一身,放風箏是春日裏一項有意義的體育活動,如果能放飛自己親手扎制的風箏上天,那是多麼有趣高興的事呀!

(2)根據同學們的提議,我們將進行《風箏風箏飛上天——風箏主題活動》,本次活動就是請同學們收集有關風箏的資料,進一步瞭解風箏藝術,設計製作一個風箏,讓它飛上藍天。屆時將請同學自評和互評,評出優秀資料獎、優秀設計製作獎、放飛獎、合作獎等若干名,我們將頒發獲獎證書。

2.任務。

(1)你是一名優秀的學生,你愛動腦動手,思維活躍,喜愛美術,你認爲這次活動是你展現才能的機會,應該把握,即使沒有做出優秀的作品,對你來說也是一次不錯的實踐與鍛鍊。

(2)請4人一組共同完成以下任務:瞭解風箏藝術,設計製作一個風箏,讓它飛上藍天,並且做好活動資料的收集積累工作。

3.過程。

(1)活動1(課時1),有關風箏資料的收集:

①小組準備工作:

a.將全班同學4人一組(以居住地或同學自由組合,教師做好聯繫調配工作),分爲若干組,各組同學合作完成任務。

b.各組選舉組長,根據自己的特長分配工作,做好準備工作。

c.組長要建立本小組工作目錄,在目錄下記載本組同學的學習過程資料,方便同組同學互相交流。

d.明確本次活動的任務:以小組爲單位,利用因特網、書本,或向別人請教等途徑搜尋風箏的起源、流派、製作方法、圖片等實物、資訊資料,完成《風箏知識小報》或小課題調查報告,各種風箏展。

②收集資訊資料:

訪問網絡查找你認爲需要的資訊。或者在圖書館查閱相應的資料。如果你訪問了不止一個網站或者查閱了不止一本書,用分開的紙分別記錄從每一個網站或每一本書中得到的資訊。或進行風箏藝人訪談,市場上購買、收集各種風箏實物。

④整理、篩選、展示收集的資料圖片、實物。

a.完成《風箏知識小報》或調查報告,展示形式,風箏知識擂臺賽,評出優秀資料獎小組。

b.在教室裏舉行收集的各種風箏展。

希望這些同學收集的資料能對你有所幫助和啓發。

(2)活動2(課時2),製作風箏。

活動建議:1.制訂小組製作計劃和分工,設計怎樣的風箏樣式圖樣?希望能夠發揮大家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資料參考:風箏的圖樣集,希望能對你有所啓發幫助。

①扎制風箏,上線是很關鍵的一步。

老師的提醒:

a.風箏的架子要求左右對稱,不然風箏兩邊輕重不一,難飛上天。

b.連接可用棉線扎制,比較牢固。

c.貼桃花紙可以用膠水或雙面膠,膠水不能太多,不然紙會破的。用的紙要略大於風箏架子。如果還有什麼問題,我們再共同探討解決。

②繪製風箏。

老師的建議:

a.風箏的圖樣裝飾可以是傳統的,可以是依樣畫形的,也可以是抽象的,老師期望着你的創意表現!相信你們一定能行!

b.畫風箏的時候注意用顏料時水分不能多,不然紙要破的。

c.可以再次上網查詢資料。

(3)活動3(課時3),放飛風箏。

在一個晴朗有風的下午,在學校舉行放風箏比賽。

老師的活動建議:

①小組內分好工,讓每位組員都參與放飛,跑步快的同學建議做領跑員,其餘同學做風箏的架飛和保護工作。體驗放飛風箏成功的快樂及小組合作放飛。

②如果幾次放不上去,請同學不要灰心,放的時候要注意風向的變化及時調整起飛角度。老師期待着你們的出色表現!

③活動後用繪畫日記的形式把放風箏的場面和放風箏的體會畫下來寫下來,如果你用其他的形式表現也可(如攝影)。

④請同學自評和互評,評出放飛獎若干名,我們將頒發獲獎證書。

(4)活動4(課時4),個人、小組空間展示《風箏風箏飛上天——風箏主題活動》展覽——(評價)。

①老師和各小組長進行討論,如何辦好我們班級的《風箏風箏飛上天——風箏主題活動》的展覽。

②老師建議討論確定:

a.組成展覽會的組委會。

b.時間地點。

c.各組承擔展覽的分工。

d.如何評獎(評價),獎項名額。

(學生個人、小組以寫送欣賞卡的形式來參與評價(評獎)。獎項名額每樣十名(放飛獎除外,只要能放上天就能得獎)。

(5)展覽佈置,評獎。

(6)活動後請你填好此表,你的意見和資訊是老師最想知道的,謝謝你的合作。

《風箏》教案11

設計理念和思路:

《紙船和風箏》是人教版第三冊第五組的一篇閱讀文,是一個非常感人的童話故事。根據新課程規範的要求,文章的特點,以和二年級同學的年齡特點,我精心設計了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現把我的設計意圖做一下簡單介紹:

一、生字局部:

新課程規範明確指出:“識字教學應注重教給同學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根據這一要求,我注意在教學中採用多種形式,突出教學重點。

1、識字過程中由藉助拼音讀到結合句子讀,然後用合作的形式認記生字,交流識字方法,最後鞏固認字。體現了由整體到局部,循序漸進,環環相扣,符合同學的識記規律。

2、利用“放風箏”的方法,給同學創設合作識字的情境。“大風箏都被大家勝利的放飛到藍天上去了”讓同學體會到勝利的喜悅。“大風箏”和“草莓生字卡”的出現調動了低年級同學的識字興趣,使識字教學變得生動活潑。

3、在識字過程中,根據同學情況和生字特點,有重點有區別的對待不同的生字,教給同學識字的方法。如利用形聲字的規律識字、讀準字音,強調“扎”的讀音等。

 二、課文局部:

1、創設情景,體現童趣

精心設計課堂上的每一句話,每一個環節,努力將同學帶入一個富有色彩的童話故事中。如讓同學給文中的小動物打招呼,並協助他們找到自身的家等。這樣激發了同學的學習興趣,使同學在情境中成爲學習的主人。

2、以讀爲主,讀中感悟

朗讀交流是感悟的基礎,老師要充沛尊重同學的感受、體驗,讓同學自主閱讀,在讀中悟、在悟中讀,讓同學用心去讀書,與故事發生共鳴。因此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朗讀。如自讀、互讀、指名讀、配樂讀、老師範讀等,引導同學在閱讀中一步一步走向文中兩個小動物的情感世界。

3、精心設計作業,體現文字的延伸與拓展。讓同學動手做一做,動筆寫一寫,在互贈禮物的過程中,讓故事的教育意義在同學的生活中得以落實。

週三聽了兩位老師講得節課,給我的感覺,她們的課上得很精彩,很生動,兩位教師能領會編者的編寫意圖,發明性地使用了教材,課堂上教師教得聲情並茂,同學聽得津津有味。

下面談談我的幾點體會和建議:

1 識字教學

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教師光憑藉一張卡片,讓同學死讀硬記的這種保守教學顯然已不能滿足同學發展的需要。這兩位老師在認讀生字環節的時候,巧妙的採用了各種手段,如“放飛生字”、“給風箏點名”、“草莓卡片”、“讀小果子上的詞語”等方式,在遊戲中識字,由句到詞,由詞到字,以層層遞進的方式協助認讀生字。在記憶生字時,鼓勵同學自主識字,說識字方法,滲透生活中識字,以和形聲字識字的方法,讓同學在課堂上順利記住字型。

2 語文老師的語言

兩位老師在講課時語言生動活潑,這種以語言烘托渲染氣氛的手段,可以恰當的將同學帶入到學習的氛圍中。

作爲一名語文老師在說話時要做到抑揚頓挫,節奏鮮明,優美動聽。爲了能更好的吸引同學,還可以將語言的表達更誇張一些,並加上動作烘托氣氛。

3 配樂朗讀課文

配樂朗讀課文是渲染課文情境的好方法,選擇適合課文內容的音樂十分重要。在《紙船和風箏》一棵中,前半局部選擇了歡快的節奏的音樂與課文內容較符合,但後半局部的內容感情是難過到高興的一個變化過程,但老師所選擇的音樂沒有和時的變化,以“悲傷”的基調結束課文,處置的不夠恰當。在這裏音樂的選擇應該突出出松鼠和小熊由傷心到高興的變化。

《風箏》教案12

一、課題的導

〈一〉背一背。清·高鼎 《風箏》匯入課題。鼓勵學生齊讀,大聲讀,提高課堂氣氛和活躍度。

風 箏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yuán)

猜一猜。下面這首詩是清·吳友如的一首題畫詩,猜一猜描寫的是一項怎樣的活動:

只憑風力健,不加羽毛豐。

紅線凌空去,清雲有路通。

①同學們放過風箏嗎?曾經放過風箏的同學舉手,並談一談你放風箏時的心情好嗎?

③由魯迅和他弟弟關於風箏的故事引入課文:強調魯迅的心曾因爲風箏的事而沉重過,設定疑問,引入課題。

二、認識魯迅

①誰瞭解魯迅先生的一點情況? 小學我們曾經學過他的一篇課文《三味書屋》。

②補充有關魯迅的資料: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寫的《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他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中篇小說《阿Q正傳》;還有其他雜文集等。

三、整體感知

〈一〉學法指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的過程當中注意運用圈點勾畫的方法,如果有問題可以隨時舉手問我,注意學習要求。

①標出每一自然段的序號,找出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看誰又快又認真。(時間:7分鐘)

②讀完課文想一想,這篇散文詩向我們敘述了一件什麼事?作者的態度前後有什麼變化?(注意:結合聽、點學生們的回答進行板書)

〈二〉學習指導:教師巡視,指導學生讀書方法,注意和學生交流,掌握學生學得情況。

①注意糾正下了字的讀音: 模樣 嫌惡 什物 擲在地下 虐殺 墮着

②和同學們交流整體感知的情況。

四、質疑探究

〈一〉學法指導:透過同學們對課文的初步閱讀,我們對文章有了粗淺的認識,我想,課文中肯定有你不理解的句子,不明白的意思。下面就請你再次快速得閱讀課文,仍用“圈點勾畫問嘆”的讀書方法標下你有疑惑的地方或者有所感觸的地方,看看哪個小組找的問題最多最有價值?

〈二〉學習指導:組織學生速度課文,發現問題,交流問題;和學生雙向交流,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①讀課文找問題。——→②組織學生交流問題——→③探究問題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鼓勵激發學生:由於時間關係,我們不可能一一解決同學們所有的問題,看哪些同學能抓住時機,快把問題提出來,先解決。注意啓發引導,儘量讓學生把問題感悟出來。

五、體會品味

〈一〉友情提示:人物的心理是透過作者的描寫才表現出來,只有抓住關鍵的詞句才能很好的體會出人物的心理,讀課文的第3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體會下列心理。

①哪些語句寫出了小弟弟對風箏的喜愛?

②哪些動詞寫出了“我”對於精神的虐殺?表現了我當時怎樣的心理?

〈二〉體驗感受

①組織學生找相關的詞句——→②抓住重點詞語體會心理感受

六、總結延伸

學習了這篇課文,我想同學們都有了自己的收穫,把你的收穫說出來,讓我們大家一起來分享。

提示:你的收穫可以是知識方面的;可以是學習方法方面的;可以是你的感悟;也可以對作者或者作的小弟弟說幾句知心的話。

板書:(略)

教學環節設計:

第一教學環節:(6分鐘)

背一背。下面這首詩請同學們大聲讀,齊聲背,看看誰能最先背過。

風 箏

(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yuán)

猜一猜。下面這首詩是清·吳友如的一首題畫詩,猜一猜描寫的是一項什麼活動:

只憑風力健,不加羽毛豐。

紅線凌空去,清雲有路通。

認識魯迅:(讀一讀,對魯迅先生要有初步瞭解)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寫的`《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他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中篇小說《阿Q正傳》;還有其他雜文集等。

第二教學環節:(12分鐘)

讀一讀,說一說: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最好大聲朗讀),讀的過程當中注意運用圈點勾畫的方法,如果有什麼問題可以隨時舉手和老師交流,注意學習要求:

①標出每一自然段的序號,畫下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請隨時和老師交流。

注意這些字的讀音:模樣 嫌惡 什物 擲在地下 虐殺 墮(墜)

②讀完課文想一想,這篇散文詩向我們敘述了一件什麼事?

第三教學環節:(15分鐘)

問一問:

透過同學們對課文的初步閱讀,我們對文章有了粗淺的認識,我想,課文中肯定有你不理解的句子,不明白的意思。下面就請你再次快速得閱讀課文,仍用“圈點勾畫問嘆”的讀書方法標下你有疑惑的地方或者有所感觸的地方,看看哪個小組同學發現的問題最多最有價值?

(注意:在總結的過程當中合理的進行板書)

第四教學環節:(7分鐘)

品一品:

人物的心理是透過作者的描繪才表現出來,只有抓住關鍵的詞句才能很好的體會出人物的心理,讀課文的第3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體會下列人物心理。

①哪些語句寫出了小弟弟對風箏的喜愛?

②哪些動詞寫出了“我”對於精神的虐殺?表現了我當時怎樣的心理?

第五教學環節:(5分鐘)

悟一悟:

學習了這篇課文,我想同學們都有了自己的收穫,把你的收穫說出來,讓我們大家一起來分享。提示:你的收穫可以是知識方面的;可以是學習方法方面的;可以是你的感悟;也可以對作者或對小弟弟說幾句知心的話。

《風箏》教案13

活動目標

1.在嘗試將塑料袋變成風箏的過程中提高觀察、模仿能力,探索讓塑料袋飛起來的方法。

2.用恰當的語言描述自己喜歡的風箏,體驗自制“風箏”進行遊戲的快樂。

3.激發幼兒對放風箏活動的興趣。

4.鍛鍊幼兒手臂的力量,訓練動作的協調和靈活。

活動準備

l、人手一個塑料保鮮袋,雙面膠、剪刀,彩色皺紋紙條若干,不同長短的細線若干。

2、放風箏的錄像,音樂磁帶。

3、選擇一塊寬敞、平坦的場地,便於遊戲時的來回跑動。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

1.播放“放風箏”的錄像。

他們在做什麼?你們誰放過風箏?你放的風箏是什麼樣子的?(顏色、形狀、大小)你是怎樣讓風箏飛上天的?

(評析:談話內容符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和興趣。在春天裏,已經有許多孩子有過放風箏的經驗。風箏顏色、形狀的豐富多樣對小班幼兒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教師能抓住教育契機,引導他們對風箏的形狀、顏色有初步的瞭解,將如何讓風箏在天上飛起來並呈現多種姿態,作爲活動的切入口,激發了幼兒交流的慾望。)

2.請小朋友幫忙滿足塑料袋的“心願”――飛上天。

塑料袋娃娃看見風箏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飛,可羨慕了!她想和風箏一樣,穿上漂亮的衣服,飛上藍天,小朋友快動動腦筋,幫忙想想辦法吧!

二、猜想讓塑料袋“飛”的方法

1.你有什麼好辦法,讓塑料袋飛上藍天呢?(引導想象)

2.出示範例,並即興唱兒歌:身上彩帶飄呀飄,五顏六色真漂亮;肚子鼓鼓胖娃娃,還有一條長尾巴。

3.請小朋友仔細看一看,塑料袋娃娃哪些地方變了呀?她變成了一隻風箏就能飛上天了。(引導幼兒觀察後講述)

(評析:活動中教師能以幼兒爲主體,尊重幼兒的想法。幼兒在自由、寬鬆的環境中得到了支援和鼓勵,在與老師、同伴的語言交流中體驗着交往的快樂。透過讓看看、想想、說說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三、探索“風箏”的製作法

1.粘綵帶。教師示範:剪一條雙面膠粘在塑料袋下面合適的位置,然後將幾根彩色皺紙條粘在雙面膠上,引導幼兒觀察綵帶的顏色和數量:老師粘了幾根綵帶啦?是什麼顏色的呢?

幼兒操作粘綵帶,教師指導、幫助。

2.變胖娃娃。探索學習讓塑料袋鼓起來,變成胖娃娃。

誰來試一試?你有什麼好辦法?爲什麼裏面的氣很快就逃走了呢?提示要領:裝氣後手要很快抓住袋子的嘴巴。

再讓孩子們試一試,體現自主學習。強調難點部分的要領:使袋子的嘴巴張開,上下晃動,l、2、3抓住嘴巴,擰一擰,不要讓氣逃走哦!

3.長出尾巴。教師操作,幼兒觀察:拿一根細線的一端,在塑料袋擰緊的嘴巴處繞幾圈,然後繫牢(繞線並繫牢對小班孩子來說有難度,小朋友可以試一試,不行的活由老師幫忙)。

(評析:採用自然習得的方法鼓勵幼兒勇敢地試一試,孩子們非常樂意接受這種方式,嘗試起來也信心十足。活動環節過渡自然,突出了重點、難點,給孩子提供了充分學習和探索的機會。)

四、製作“風箏”

幼兒自由分組,製作風箏,教師巡迴觀察,提醒幼兒在遇到困難時可以相互幫助,也可以請老師幫忙。

五、放“風箏”

1.孩子們,我們來放風箏吧!

幼兒自由玩。集中:你的風箏飛起來了嗎?你是怎麼讓風箏飛起來的呢?誰的風箏飛得最高?我們請他來飛一次!

2.小結要領:於舉高,跑得怏,風箏就能飛得高!

3.幼兒再放風箏,比一比誰的風箏飛得高。

(評析:引導幼兒在積極的跑動中、在相互比較中自己認識到手舉高、跑得快,風箏就會飛得高;能力強的幼兒還發現,線的長短也會影響塑料袋的飛行。這種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激發了幼兒繼續探索的強烈慾望。)

《風箏》教案14

活動目標:

1、在欣賞風箏的基礎上,鼓勵幼兒透過大膽想象。

2、學習用對稱的方法嘗試表現出不同形狀的風箏,體驗成功的快樂。

3、培養幼兒熱愛祖國傳統文化藝術的情感。

4、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5、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活動準備:

一段風的音樂、幼兒繪畫用品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匯入活動。

(事先佈置好風箏展覽)。小朋友,今天邱老師帶你們去看一個風箏展覽回,看的時候要仔細看,它們漂亮嗎?漂亮在什麼地方?等一下邱老師要請你們說。

二、讓幼兒在欣賞美的基礎上,講述美。

小朋友,剛纔看了風箏展覽會,請你們說說這些美不美?美在什麼地方?(幼兒講述)。

教師小結:這些風箏多美呀!有xx風箏,形狀有各種各樣的,而且圖案和顏色都很漂亮。美麗的風箏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多快樂呀!

三、進一步讓幼兒表現美,激發創作的慾望。

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也變成一隻美麗的風箏啊?。假如讓你們變成一隻美麗的風箏,長上兩隻翅膀,你想變成一隻什麼風箏呢?

(放音樂)噢,邱老師也想變成一隻風箏,在天空中飛翔,多快樂呀!小朋友,我們一起變成一隻漂亮的風箏到天空上去玩玩,好嗎?(教師帶領幼兒一起聽音樂做飄的動作。)

四、交代要求,幼兒做畫,教師指導。

小朋友,現在你們把剛纔你變的這隻美麗的風箏畫下來,然後給它穿上漂亮的衣服。

幼兒作畫,教師巡迴個別指導,鼓勵幼兒大膽設計出各種不同的風箏。

五、講評作品,活動結束。

展示幼兒作品,互相欣賞。請幾名幼兒講講哪隻風箏最美?美在什麼地方?

活動反思:

在“美麗的風箏”這個活動中,我主要是讓幼兒能在欣賞風箏的基礎上,感知風箏圖案的對稱美;能利用對稱的方法來裝飾風箏。這次活動的重點放在對稱裝飾上,這一點我覺得孩子們完成的很好,已達到預期的效果。

《風箏》教案15

教學目標:

1、瞭解相關文學常識。

2、從已有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體會小兄弟對風箏的癡迷、“我”對小兄弟進行精神虐殺的殘忍以及爲此而產生的痛悔和悲哀。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小時候讀過一首短詩,作者已不記得,詩句卻仍有印象:“又是一個隆冬天/相逢時不再是少年/跳橡皮筋的日子過去了/打雪仗只留下美好的記念。”是呀,童年總留給我們美好的記憶,尤其是童年時的遊戲,更是美好之至。現在回想起來,那遊戲的情景彷彿就浮現在眼前。我想,同學們一定也有自己所喜愛的遊戲,一定還記得童年時遊戲的情景。

現在,就請大家說說各自童年時玩遊戲的往事吧。

(學生交流)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魯迅先生寫的一篇散文——《風箏》,這篇文章寫的是關於童年、關於遊戲、關於風箏的往事。

(板書課題)

二、介紹作者:

(先引導學生看課本前面的魯迅像)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雜文、小說、散文、詩歌。本文寫於1925年1月24日,選自散文詩集《野草》。魯迅先生寫的回憶童年往事的作品還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和<山海經>》等。

(讓學生補充介紹有關魯迅先生及其作品的資料,看誰瞭解的資料多。)

三、初讀課文(教師不給任何提示)

四、交流感受

(讓學生暢所欲言,談對課文的初步理解和感受,教師不作過多的點評,對學生的獨特發現和感受應給予肯定和鼓勵)

五、重點品讀

(一)童年的遊戲是美好的,放風箏更富有浪漫的情趣,然而在課文的開篇,作者卻寫道:“……而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這究竟是爲什麼?

(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理解)

教師明確:(至少包括下面兩點內容——1、童年時我曾無情的虐殺了小兄弟的“風箏夢”。2、人到中年,我才悟到“遊戲是兒童的正當行爲,玩具是兒童的天使”,我爲當年的精神虐殺而痛悔,我想補過,但卻不能。)

(二)品讀第三段:文中“我”的小兄弟是那樣喜愛風箏,幾乎到了癡迷的程度,文中哪些描寫表現了這點?

學生找出第三段中的相關語句,並作簡要點評。

“張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神態描寫,顯出小兄弟對風箏的嚮往和癡迷。

“驚呼”、“跳躍”——動作描寫,顯出小兄弟一門心思牽掛着那空中的風箏,對風箏的喜愛到了極點。

(三)品讀第四段:

1、一生朗讀第四段,然後大家填表完成練習二,瞭解敘述的各要素。

2、用心體會:小兄弟懷着一顆天真無邪的童心,癡心迷戀着他的風箏,可“我”這個作兄長的卻無情地把這一切給虐殺了。

請同學們找出小兄弟製作風箏被我發現以及被我折斷、踏扁風箏後的表現。

(關鍵詞:驚惶、失色、瑟縮、絕望)

問:同學們,你們有沒有類似小兄弟這樣的經歷,你能想像出小兄弟當時的感受嗎?

(讓學生想像小兄弟的感受或者說出自己的類似經歷)

3、深入探究:在這一段中,小兄弟的表現寫得極少,作者花了很多筆墨寫“我”的發現、“我”的發現的滿足、“我”的憤怒、“我”的暴行以及“我”的勝利和傲然。大家想一下:這樣寫有什麼用意呢?

(參考答案:突出小兄弟在兄長面前的弱小、無助、毫無抗爭的力量,甚至沒有抗爭的意念,十分可憐。同時也極力渲染了“我”欺壓子弟、虐殺精神的淫威。也正是小兄弟的毫無抗爭和“我”的蠻橫霸道,中年後“我”憶及此事時便更覺得對不住小兄弟,更覺得當年的虐殺是多麼地兇殘、無情和可憎,而當這種兇殘和無情的精神虐殺無法補過的時候,便更覺得痛苦和悲哀。)

六、探究主旨:

回憶童年的往事帶給作者的是無法把握的悲哀,那麼,在這篇瀰漫着濃濃的悲哀氣息的散文中,作者想要告訴我們什麼東西呢?

學生分組討論,然後各組委派代表發表觀點。學生的答案可能多種多樣,如:

——告訴我們遊戲是兒童的正當行爲,玩具是兒童的天使;

——抒寫作者爲童年時的精神虐殺而產生的深深的痛苦、悲哀和懺悔。

——告訴我們,有些錯誤是永遠無法補過的。

……

對於學生的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就該肯定。教師還可結合當時的社會現實適當補充,點明本文的政治意義:作者童年時曾無情地虐殺了小兄弟天真爛漫的童心,中年時他才悟到這種精神虐殺是多麼地殘忍和不人道,他想補過,可是卻沒有了可補過的機會,於是他感到痛苦,感到無可把握的悲哀。正是這種童年的體驗促使作者寫下了這篇散文。同時,我們知道,魯迅先生是一位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他的個人的情懷往往與社會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他以一個現實主義作家的高度的敏感,察覺到當時社會普遍存在着封建教育、封建家長制對兒童天性的摧殘和虐殺,因此他寫下了這篇散文其實也是對封建教育、封建家長制的一種無情的揭露和批判。

七、學生質疑:

學生就本文自由質疑,問題不設定。教師引導組織學生討論或者就學生提出的問題表明自己的觀點,直接參與學生的討論。

八、結束授課:

一隻折斷了翅骨的風箏,一段悲哀悽涼的懺悔。然而,一切的懺悔又有何意義呢?精神的創傷是難以癒合的,而揹負着愧疚的心靈同樣是不堪重負的。同學們,讓我們永遠記取這個沉重而悲哀的教訓吧,讓我們永遠懷着一顆民主、善良、高尚的心吧,唯其如此,那晴朗的空中才會永遠飄揚着我們快樂的風箏。

附:板書設計

少時:折斷風箏—————精神虐殺

中年:未能補過—————永恆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