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海燕(語文版七年級必修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理解文中小燕子形象的意義,領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2、學習本文詠物抒情(狀物)的表現手法。 

3、品味語言,透過朗讀來體會並再現文中的優美意境。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理解“鄉愁”的內蘊。 

教學難點:感受本文的語言美,理解作者深刻的情感。 

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狀物類散文(記敘文),其思想和語言都有着豐富的內涵。在教學中,以朗讀和默讀來帶動教學,先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基本內容和作者的感情,然後探究其寫法和語言特點,最後透過比較閱讀來加深理解,並透過寫作練習來鞏固。 

一、匯入新課並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在上一節課中,我們學習了一篇描寫植物的狀物記敘文《石榴》,熱烈的石榴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另一篇描寫動物的狀物記敘文《海燕》,看看作者筆下的海燕具有什麼樣的特點。 

作者鄭振鐸(1898-1958),現代著名作家、文學史家。筆名西諦、郭源新,福建長樂人。 

本文寫於1927年。當時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人民,迫害進步人士。鄭振鐸被迫遠走歐洲,於5月21日隻身乘船前往法國巴黎。航行途中見到海燕,引發綿綿鄉思,寫成這篇優美的詠物寄情散文。 

二、聽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一)聽朗讀錄音,弄清文中部分字詞的讀音,並明確文中描寫的是哪兩種小燕子。 

字詞正音:輕颸(sī)   雋(juàn)妙  雋(jùn)逸  圓暈(yùn)  憩(qì)息  融融泄(yì)泄  憂戚(qī)  蹇(jiǎn)劣  皎(jiǎo)潔 

學生回答後明確:文中寫的分別是故鄉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 

(二)指名朗讀課文,結合“思考與練習”第一題,邊聽邊圈點勾畫出兩種小燕子的活動背景以及它們各自的外形、飛翔和憩息狀態的詞句。 

這道題相對較爲容易,可由學生自行回答,其他同學指正,教師作最後歸納。 

參考答案:(1)故鄉的小燕子:①活動背景:雋妙無比的春景;②外形:烏黑的羽毛、剪刀似的尾巴、勁俊輕快的翅膀;③飛翔:斜飛、雋逸地橫掠;④憩息:粗而有致的小黑點。(2)海上的小燕子:①活動背景:絕美的海天;②外形:烏黑的小水禽;③飛翔:雋逸從容地斜掠;④憩息:展開雙翼、身子一落。 

(三)討論概括兩種小燕子有何異同點。 

從上面的學習可以看出,故鄉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有許多相似點,烏黑的羽毛,雋逸的飛行姿態,儘管它們活動的具體環境不同,一個是在作者故鄉的田園湖面,一個是在遼闊無垠的海天之間,但都處在美麗的背景之上,這種相似引發了作者無限的遐思。 

參考答案:①相同點:都是“烏黑的”,姿勢輕盈的小燕子。②不同點:品種、外形、棲息地等。 

(四)說說作者爲什麼會把海上的小燕子誤認爲是故鄉的小燕子。 

  學生可以互相討論,最後給出一個較爲完整的答案。 

學生討論回答後教師明確:除了兩者之間有相似之處以外,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作者被迫航行出國,在海上意外地發現幾隻海燕,便引發了無盡的遐想,很自然地回憶起故鄉的小燕子。可以肯定,作者明知眼前的海燕絕不是故鄉的小燕子,但情思無從寄託,所以他希望眼前的海燕就是故鄉的小燕子,能借以撫慰自己的心靈,捎回自己對故鄉、對祖國的牽掛,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而“小燕子”就是作者“鄉愁”的象徵。 

三、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掌握“字詞積累”中的詞語。 

附:板書設計: 

海    燕 

鄭振鐸 

活動背景 外  形 飛  翔 憩  息 

故鄉的小燕子 雋妙無比 

的春景 烏黑的羽毛 

剪刀似的尾巴 

勁俊輕快的翅膀 斜飛 

雋逸地橫掠 粗而有致 

的小黑點 

海上的小燕子 絕美的海天 烏黑的小水禽 雋逸從容 

地斜掠 展開雙翅 

身子一落 

△記敘線索--“鄉愁”(作者對故鄉深刻的思念)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探究本文的寫法和語言特點;透過比較閱讀來加深理解;鞏固練習(課外練筆)。 

教學過程: 

一、探究本文的寫作方法。 

(一)課文分別描寫了故鄉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據此,全文可以分爲哪兩部分? 

教師明確:全文以“鄉愁”爲行文線索,可以分爲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1~7段):主要是回想故鄉的小燕子在春天裏活動的情景。 

第二部分(第8~14段):主要寫現實中的小燕子在大海上活動的情景。 

(二)默讀第1~7段,思考:①作者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春景圖?②是怎樣具體描寫小燕子的?③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這個問題難度不大,可由學生自主學習後回答,其他同學作補充。 

參考答案:①透過對春風、春雨、春柳、春花、春草等景物的描寫,把溫暖、舒適、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故鄉的春天生動地再現出來,爲小燕子的出場提供了一幅美麗的背景圖畫。②對小燕子的描寫從四方面着筆:一是寫小燕子的外形:“可愛的活潑的”;二是寫小燕子的飛翔:“斜飛”“快”;三是寫小燕子的憩息:“粗而有致的小黑點”“圖畫”;四是寫小燕子與故鄉人家的親密關係:“融融泄泄”。其外形與憩息屬於靜態描寫;飛翔屬於動態描寫。③在“誤認”和不斷地反問中,流露出作者對小燕子的喜愛和對故鄉生活的無限眷戀之情。 

(三)默讀第8~14段,思考:①作者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海天圖?②是着重從哪兩方面來寫海燕的?③在感情上,與第一部分有何聯繫? 

參考答案:①同描寫故鄉的小燕子一樣,這一部分先描寫了海燕的活動背景:蔚藍色的海水、蔚藍色的天空、薄紗似的輕雲,構成了“絕美的海天”。②着重從飛翔的動態和憩息的靜態來描寫海燕。③同第一部分一樣,也是抒發了作者思鄉戀國的感情;不同的是,作者寫海上的小燕子時着力刻畫了一個“海上小英雄”的形象。 

(四)這兩部分在寫法上有何特點? 

這個問題對學生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引導和點撥。 

教師最後歸納:這兩部分都是先描寫景物再抒發感情,都是先展示小燕子的活動背景,分別描寫其外形、飛翔、憩息等特點,而最終都落到“輕煙似的”“鄉愁”上。上一節課我們已經學習過,作者是由海上的小燕子而聯想到故鄉的小燕子,所以從記敘順序來看,前一部分是倒敘,後一部分是順敘。 

二、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 

(一)齊讀第1段和第8段,仔細品味其中優美、生動的語句,並想象這些語句所描繪的畫面。(結合“思考與練習”第二題) 

在齊讀中,可以在頭腦中再現文中所描寫的畫面。透過討論,理解句意,言之成理即可。(答案教學設計略) 

(二)除了這兩段之外,文中還有許多優美、生動的語句,自選感受最深的一句,把它讀出來,並簡要評析。 

本題爲開放性題目,教師多作引導和點撥,學生能理解句意言之成理即可。 

(三)背誦第1段和第8段。(課外進行) 

三、教師小結: 

(1)課文透過對小燕子的描繪,抒發了作者的鄉愁,表達了對祖國無限的眷戀和熱愛之情。(2)課文在寫法上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生動、細膩、傳神的描寫;二是真摯、深沉的感情;三是詠物寄情,物情合一。 

教師結合板書進行簡要概括即可,具體內容參見《教師用書》。 

四、比較閱讀: 

將本文與高爾基的《海燕》進行比較閱讀,從海燕的特點、生活環境、作者的思想感情、寫作方法等方面來比較兩篇文章的不同點。(在學生訂閱的《中學生學習報語文週刊》七年級2006年1月4日第27期上刊有高爾基《海燕》的片段節選和訓練題) 

本題主要是比較在同一個題目下不同作者的不同寫法。原文、題目及答案見《語文週刊》第28期,教學設計略。 

五、佈置作業: 

1、回憶此前學習過的第六單元的詩詞中描寫“鄉愁”的詩句(如王灣《次北固山下》、馬致遠《天淨沙秋思》),課外蒐集有關“鄉愁”的詩句,作爲資料積累起來。 

2、在《石榴》一文中,作者透過熱烈的石榴表達了對石榴的喜愛和嚮往之情;在本文中,作者透過伶俐的燕子抒發了思鄉戀國之情。在生活中,一定也有你喜愛的事物(動物或植物),試着把這種事物連同你的感受,寫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課外完成,並在第3課《白鵝》的學習之後在課堂上交流。) 

附:板書設計: 

海    燕 

鄭振鐸 

一、(1~7段)憶故鄉的家燕 

    雋妙無比的春景(背景)                線索 

             外形(靜) 

    小燕子   飛翔(動)  結合     

             憩息(靜)         (倒敘) 

    與故鄉人家的親密關係 

    憶燕思鄉                                鄉 

二、(8~14段)看眼前的海燕                          思鄉戀國 

    絕美的海天(背景)                      愁 

    海燕   飛翔(動)   結合 

           憩息(靜)           (順敘) 

    海上小英雄形象 

    看燕戀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