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熱門】語文教案範文九篇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語文教案範文九篇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透過開展“手拉手”活動,培養我們籌劃活動和與同齡人交流、溝通的能力。

2、瞭解書信的寫作要求,能在信中有條理地、具體地陳述自己的想法,提出正確建議,加強與同齡人的交流、溝通,並透過書信來與人交往和分享習作的快樂。

3、能按書信的格式和內容的要求,對自己的書信進行認真修改。

教學重點:

營造氛圍激發活動熱情,在口語交際中理清思路,學會表達。

教學難點:

把自己的設想及策劃有條理地寫出來。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瞭解一些遙遠地方小學的情況及他們對交友的渴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一、營造氛圍,激發活動興趣。

1.播放歌曲《大中華》渲染氛圍。

2.聽了這首歌你有什麼感受?

師補充敘述: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江南水鄉,塞外風光,西部高原,濃郁的地理特色,迥異的風土人情,作爲中國人,我們深感無比的自豪!

3.教師利用課件展示全國各地的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以及部分山川風物的圖片、文字資料。

二、出謀劃策,尋找聯繫對象。

1.走出我們現有的空間,走進更廣闊的世界,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遠。你們想結交更多的朋友,瞭解他們的學習、生活情況嗎?想更深入地瞭解他們那裏的風土人情嗎?今天我們就來策劃一次和遠方的小夥伴的“手拉手”活動。

板書:策劃“手拉手”活動

2.要和遠方的小夥伴心手相牽,我們首先要做的準備工作是什麼?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建立聯繫

3.遠方的小夥伴和我們相隔遙遠,千山萬水把我們阻隔,我們怎樣才能和他們建立聯繫,認識他們、瞭解他們呢?請大家出謀劃策。

4.學生分組交流探討。

5.學生集體交流彙報。

根據學生的交流板書。交流方式:報刊雜誌、各類書籍、電視欄目、電話、網絡……

(集思廣益,暢所欲言, 展現熱鬧的策劃場面。)

三、集思廣益,開展交往活動。

1.既然我們已經確定與遠方的小夥伴建立起聯繫,那麼我們該如何開展“手拉手”活動來增進彼此的瞭解了?現在大家集思廣益,確定交際方法,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就請大家先在組內商量和交流。

2.學生分小組商量。

──教師參與各小組的探討活動中,要對活動的可行性以及可以爲對方做些什麼有益的事來進行具體的指導。

3.全班交流各組的策劃情況。

教師適時點評並板書:

(1)你們的策劃多姿多彩,讓人感動,看,有充滿關懷的支助活動,有情真意切的書信往來,有簡潔流暢的情況介紹,有豐富多彩的聯誼活動,還有方便快捷的網上交流……

板書:支助活動書信往來 情況介紹 聯誼活動 網上交流……

(2)你們設計的活動方案都不錯,都蘊涵着你們的想法和思想。但要開展好每一項活動,都要有一個可行性的計劃,現在就請你談一談你自己設計的活動的可行性。

學生交流活動設計的可行性,對其他同學進行啓發。學生自由交流,其他同學幫助完善設計的可行性。

(3)面對不同地區的小夥伴,我們可以爲對方做些什麼事呢?

4.學生分組交流,最後形成共識,做到“六個一”:

A.交一個手拉手好朋友;

B.寫一封“手拉手”交友信(信中主要介紹自己的生活、學習及家庭、學校的情況,並表達對遠方朋友的關心和祝福、寫信寄信全要由小夥伴自己獨立完成,表達真情實感。當孩子們接到遠方朋友的回信時,要提醒他們保持聯繫,持之以恆,使友誼不斷加深,成爲真正的好朋友。要提倡互相學習,教給孩子們怎樣交友收穫大。讓孩子們從一封封信件這個小視窗中去找大世界,去了解對方小夥伴們的生活,珍惜今天,更加奮發努力。使孩子們透過信件從對比中找到自身的責任,找到助人的快樂);

C.給小夥伴送一本好書(將優秀圖書送給小夥伴,使少年兒童透過讀書、讀報更新觀念,獲取真知,更茁壯成長);

D.給小夥伴贈送一件當地的土特產品;

E.向小夥伴學一種新知識(或新本領);

F.爲小夥伴做一件好事。

四、深入探討,課外實踐交往。

1.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你是否想把自己精心的策劃的活動付諸實踐呢?

2.備課的時候老師在報刊雜誌、網上、電視節目和蒐集了一些小夥伴的聯繫地址,你願意把自己的“手拉手”活動構思告訴他們,與他們一同架起友誼的長橋嗎?

出示聯繫地址與對象:

重慶市萬州區沙河小學5年級2班 朱珩堯

陝西省合陽縣城關小學5年級2班 王篤行

四川省成都市泡桐樹小學20xx級1班 餘楚萌

甘肅省蘭州市實驗小學5年級 湯洋

江蘇省南通市師範學校第二附屬小學6年級 潘晟威

北京市海淀區實驗小學4年級12班 陳奕驍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立新實驗小學5年級4班 文雯

天津市南開區中營小學5年級 張文博

廣東省佛岡縣第一小學4年級1班 鄧先飛

……

3.透過大家的討論、交流,你們一定還有很多與異地的小夥伴建立聯繫的方法,請大家課後再收集一些,然後把自己的想法、建議告訴他們。願我們的“手拉手”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讓我們和遠方的小夥伴心手相牽,共築美好未來。

語文教案 篇2

[導學新概念]

《水滸傳》作爲在話本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小說,尤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在刻畫人物時細緻入微的筆法,矛盾衝突也成爲人物展現個性特徵的重要環節。《智取生辰綱》中既有個體形象,又有英雄羣像,仔細咀嚼,這些人物便如浮雕般凸現於紙上,使人感到親切、自然。

教學中可引導學生從文題或有關情節尋找突破口,深入體味人物的特徵和命運,從而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

[資料顯示屏]

《水滸傳》是我國最優秀的英雄傳奇小說。英雄傳奇與歷史演義都屬於歷史題材的小說,只是歷史演義以描寫歷史事件的演變爲主,重在敘事,以事件爲中心,因事以寫人;而英雄傳奇則是以描寫歷史人物爲重點,以人物爲中心,因人而運事,它比歷史演義小說有更多虛構,富有傳奇色彩,可以寫某一歷史時期的一個人,也可以寫幾個人或一羣人。由於《水滸傳》的卓越成就,文人競相學習、仿效,形成了明中葉以後英雄傳奇小說的創作繁榮,出現了說唐系統、楊家將系統、說岳系統等不同系列的作品;除此之外,對其他題材的白話小說如《金瓶梅》,也都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同《三國演義》一樣,《水滸傳》也是羣衆創作與作家創作相結合的產物。

(摘自《水滸傳》前言)

設計A

1.思路:抓住題目《智取生辰綱》中的智字,由此做深入挖掘。取者無疑用了智,而失陷生辰綱者就愚鈍到極點了嗎?引導學生從問題的兩個不同方面(或矛盾的雙方)進行深入、細緻的思考。

2.導語設計:我們周圍許多同黨都比較喜歡收集印有《水滸》中梁山一百單八好漢圖像的精美畫片,收集較全者往往引以爲豪。我想,大家欣賞的不僅是畫片,更主要的是佩服這些好漢的英雄豪氣。梁山好漢們殊途同歸,但他們各自的出身、地位、命運、投奔梁山的動機卻不盡相同。他們當中不乏武藝高強、具有一定教養的軍官,青面獸楊志是其中的一個代表。今天我們就來閱讀、學習楊志命運轉折的關鍵一節。

3.教學過程:

第一步:導人新課(見導語設計)。

第二步:介紹與(水滸傳》有關的文學常識及與楊志故事相關的十二、十三回故事梗概,爲學生將課文(第十六回)的內容與前面的故事內容很快銜接掃清障礙。

第三步:解釋課文中較生僻詞語的意義(解釋略)。綱、權且、趲行、端的、舒頭探腦、尷尬、去處、兀自、口淺、卻纔、計較

第四步:在學生通讀全文、細讀全文之後,設計三個關鍵問題,讓學生充分思考,展開討論。

思考題1:晁蓋、吳用等人劫取生辰綱用智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思考題2:楊志最終失陷生辰綱從而貽誤終身,是否在他身上確實無“智”可言呢?

思考題3:如楊志並非無智,那麼試分析他失敗的關鍵癥結在哪裏?

以上三題實際上涉及了主要矛盾的雙方(晁蓋等人與楊志),次要矛盾的雙方(楊志與軍健、老都管、虞侯),故事的主要情節,環境描寫的作用等諸多方面。學生如能做出較爲貼切的回答,將會有助於對小說內涵的理解。

討論後明確:

1.晁蓋;吳用等人劫取生辰綱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們使用的智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智用天時。楊志押送生辰綱正趕上酷熱的季節,此時正是五月半天氣,過了十四五日後(六月初四)天氣未及晌午,一輪紅日當天,沒半點雲彩,其實十分大熱衆軍人看那天時,四下裏無半點雲彩,其實那熱不可當。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現兩次熱,天氣的特徵已得到極其鮮明的表現。所以軍漢們一見到迎面的土岡子,便都去松樹下睡倒了。暑熱加上一路疲憊使楊志的隨從幾乎沒有還擊之力。

而晁蓋、吳用等人卻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勞,可以說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二智用地利。晁蓋等人選擇了山岡和樹林作爲劫取生辰綱的最佳地點,自然有其中原因。黃泥岡可以作爲掩護,松林既可引誘急欲避暑歇息的楊志一行人進入,又可模糊敵人的視線,使他們看不清松林內的真切情況。小說中只見松林裏影着一個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說明問題。這前兩智充分說明晁蓋、吳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調查研究了楊志一行人的行進時間、速度和路線。他們斷定在近正午時分,楊志一行人將抵達黃泥岡,而且軍漢們將急於進人松林避暑歇息。晁蓋、吳用等人爲楊志一行人畫好了他們情願也好,不情願也好都將進入的伏擊圈。

三智用矛盾。同樣透過仔細的觀察和分析,晁蓋等人發現了楊志一行人內部的矛盾並且利用了這一矛盾。楊志擔心生辰綱出事,推遲每天動身時間,讓軍漢們擔着百餘斤擔子在烈日下行走,還時常用藤條鞭打他們,唯恐在休息時會發生意外,軍漢們早已怒忿在胸。虞侯、老都管同樣對楊志有強烈不滿,楊志一行內部矛盾已達激化。這就註定在松林中休息,無人再去理會楊志的打罵。矛盾致使內部分裂,給了晁蓋等人可乘之機。此智更能說明晁蓋等入運用一二兩智的高明、得當,此智亦與前兩智密切相關。

四智用計謀。前面所有智的最終實現靠的就是半瓢酒。在雙方衆目睽睽之下,晁蓋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楊志、衆人得的是藥酒,劉唐與白勝的表演天衣無縫,不能不說是吳用的計謀用到了家。楊志等人在倒也聲中眼睜睜地看着生辰綱被劫持而去就是動彈不得。

2.楊志並非無智。從以下幾方面可以看出楊志是個十分精細、警覺且有智謀的押解官。

(1)楊志在人家漸少之後,推遲每天動身時間且提前休息(由原來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爲辰牌起身申時便歇)。他寧可逼迫軍漢冒酷熱前行而落得怨聲載道,也要保全生辰綱,無非是怕有人晨光或暮色中偷襲。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願活動。

(2)即使在光天化日下,楊志也儘量減少中途休息,唯恐軍漢們心生懶怠,一旦有情況難以應敵。

(3)楊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選擇了連強盜也不願行走的艱難路徑,以此來保護生辰綱。

(4)楊志在黃泥岡提醒軍漢們此地險要,發現劉唐頓生疑心,唯恐白勝酒中有蒙han藥……

以上諸多方面表現楊志用心、用智良苦,實非常人可比。

3.楊志既不乏智,那麼他的智最終輸給晁蓋等人的智的原因何在呢?這一關鍵癥結就在楊志內部分化,而晁蓋內部團結一心。老都管斥責楊志的一番話,順應了軍漢、虞侯的心願,而使楊志最終妥協,同意軍漢們買酒、喝酒,自己也身受其害。

由此可見,楊志的智敗於晁蓋、吳用的智下,有諸多的外在因素。

總之,透過智的決鬥,我們既清楚地看到了不同類型的矛盾,又較準確地把握了個體形象和英雄羣像的特徵。

設計B

1.思路:以對小說中主要人物楊志的分析爲主線,以對老都管分析爲副線,看樑世傑對楊志命運的決定作用,從而深入理解小說的內涵。

2.導語設計(同設計A)

3.教學步驟: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同設計A)。

第四步:設定歸納總結性題目。提供材料,由學生歸納總結,最後得出結論。

第一組材料:

(1)楊志改變行程時間:

原:五更一日中

現:辰牌一申時

(2)那十一廂禁軍,擔子又重,無一個稍輕;天氣熱了,行不得,見着林子便去歇息。楊志趕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輕則痛罵,重則藤條鞭打,逼趕要行。

(3)一路上趕打着,不許投涼處歇……老都管聽了,也不着意,心內自惱他。

第二組材料:

(1)楊志道:這裏正是強人出沒的去處……誰敢在這裏停腳!

(2)楊志喝道:你等是甚麼人?楊志又問道:你等莫不是歹人?

(3)衆軍欲買酒吃,楊志調過朴刀杆便打……

(4)楊志尋思道:俺在遠處望着……胡亂容他們買碗吃罷。

問題:以上兩組材料能表明楊志怎樣的心理狀態?

明確:第一組材料表明楊志在押運生辰綱途中時時小心,不敢怠慢。第二組材料表明楊志抵達黃泥岡後,對地形、對人、對事件的高度警覺。

總結:無論是時時小心還是高度警覺,都表明楊志一種急功近利的心理。他太在乎此行的成功了,他太想出色地完成押解生辰綱這個任務了。因爲他急於靠功而獲賞,改變自己現在的罪犯身份,從而穩步上升,落個封妻廕子。楊志急於抓住這個契機,實現自己命運的轉折,仍舊保持將門之後幾世忠臣的美好聲譽。爲了實現這個夢想,楊志把賭重重押在了護送生辰綱這一行上,所以他不惜使用任何方法,只求生辰綱別出事。

第五步:從老都管之口,看樑世傑對楊志的用。

老都管雖不是小說中的主要人物,但他的作用舉足輕重,至關重要。由以下幾方面可見其身份:

(1)老都管道:我自坐了走,你自去趕他衆人先走。(楊志無可奈何)

(2)老都管喝道:楊提轄,且住!……不是我口淺,量你是個遭死的軍人,相公可憐,擡舉你做個提轄……只顧把他們打,是何看待!(楊志只能辯解)

(3)老都管道:四川、兩廣,也曾去來,不曾見你這般賣弄!(語氣十分強烈):

(4)老都管竟來對楊志道:那販棗客人已買了他一桶吃……岡子上端的沒處討水吃。(楊志只能依從)

明確:由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以下幾點:

①老都管身份不同一般,是樑世傑的親信。

②樑世傑派老都管隨行,相當於督押,是對楊志的監督。

③老都管言語中充滿對楊志的渺視,足見樑世傑對楊志的態度。

總結:老都管是樑世傑的代言人。樑世傑對楊志信任不足,懷疑有餘,他用的是楊志的藝,而非楊志的人。楊志的悲劇也正在於此。楊志在失意得志之後,最終等到的是幻滅。樑世傑對他的用,決定了他的賊寇命運。總之,力圖透過此設計來理解以樑世傑爲代表的封建統治階級與農民起義英雄間的矛盾,理解小說的深刻內涵。

設計C、

1.思路:在執行設計.A或B的前提下,爲理解、體會小說人物形象的刻畫技巧和《水滸傳》結構有機結合又獨立成篇的特色,附加閱讀茅盾先生的文章《談<水滸>的人物和結構》,以助閱讀、理解功效。

2.導語設計、教學步驟同前。

《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xx年2月

教案點評;

《水滸傳》作爲在話本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小說,尤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在刻畫人物時細緻入微的筆法,矛盾衝突也成爲人物展現個性特徵的重要環節。《智取生辰綱》中既有個體形象,又有英雄羣像,仔細咀嚼,這些人物便如浮雕般凸現於紙上,使人感到親切、自然。

教學中可引導學生從文題或有關情節尋找突破口,深入體味人物的特徵和命運,從而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構想】

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鄂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全集第一課《滋味》。本文寫的是作者兒時生活中兩件有滋味事。

兩件事兩種滋味:前者是無滋味的痛苦,後者是有滋味的幸福;前者是滿心盼望,臨了卻毫無感覺的懊惱、難受、失望;後者苦熬苦等終於讓人感受到新鮮、刺激、美麗。正是透過對“品嚐”兩種不同滋味的描寫,表現了這樣的中心思想:無論是感覺不到的滋味,還是感受到的新鮮、刺激的滋味,都是生活的滋味,而只有經過自己主動努力體驗,獲得的纔是最美的快樂。這就是作者的寫作意圖,這就是這篇樸實的文章所表現的.深刻內涵。

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自主合作探究文章的主旨。

2.體會文章生動的描寫及簡練的議論及表達效果。

3.聯繫生活獲得生活的感悟。

[教學重難點]

重點:聯繫生活,品味關鍵語句,體會情感。

難點:從兩件事得到的不同滋味中去思考作者要表達的深意。

[教學安排]兩課時

1.快速閱讀,認清思路,合作、探究瞭解文章重要內容。

2.品味生動的描寫,聯繫生活揣摩人物內心,體會人物情感。

3.拓展思維,培養學生感悟生活的能力。

4.讀寫結合,根據自身情況,對“幸福”作出個性化的解讀。

引導學生走進八年級語文世界,走進“幸福”的單元。

1.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生活是美妙的,它需要我們仔細去品嚐,去體味,不管是酸甜還是苦辣。體味生活的滋味,體味成長的感覺。

2.教師提問:生活中你有哪些值得回味的事?這些事帶給你什麼感覺?

3.整體感知文字內容:

①檢查預習,梳理字詞,排除閱讀障礙,不理解的地方作記號,初中二年級語文教案《鄂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全集第一課《滋味》》。

②學生自主提出問題。

(幸福的滋味是抽象的,只有使之與生活的不同滋味聯繫起來感受。只有調動學生的感性認識,感官上的感覺,縮短文字與生活的距離,才能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所以,匯入新課是很有必要的,體現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再者,檢查課前的預習,既可促進學生更好地進行個性化閱讀,又可提前告知教師學生對文字的理解程度,爲後面的教學作了學情準備。)

二、整體感知

1.教師整理學生的問題,學生討論、合作、探究,初步解答。

a.這篇文章的“我”是誰?寫的事和“我”有什麼關係?

b.文章寫了哪兩件事?用簡練的語言概括。

(本文寫的是回憶兒時兩件有滋味的事,內容生動、有趣。學生有似曾相識之感,容易引起共鳴。內容明白易懂,可要求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快速閱讀,理清思路,從結構入手,分析概括歸納。教學時應放手,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畫出能引起共鳴的語句。

(朗讀是語文學習的第一步,或簡或繁,或易或難,都是透過出聲的朗讀來加深印象的。朗讀中圈、點、勾、畫、批爲後面的朗讀作了準備,推動了課堂教學的發展。)

三、進一步閱讀,完成以下閱讀任務

1.清楚“我”是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吃楊梅的?

2.我是怎樣吃楊梅的?

3.我是怎樣焦急地等待放煙花的?

4.根據文中相關語句,想象“我”放煙花的動作、神態,體會“我”的心理。

(這一板塊是在整體感知之後進一步挖掘文章內涵。從文字語言入手提出新的問題,爲進一步品讀課文作鋪墊。)

第二課時

一、品讀課文,感受課文生動的描寫

1.自主選擇品味點,進行比較朗讀。學生各自交流品讀語言的體會。

(方法:全班分爲6小組,每組6.-8人,進行研讀、討論,要求對第一課時中圈、點、勾、畫的地方認真揣摩,體會作者意圖。)

過程:第一步,學生自讀所選擇的品味點;第二步,小組內探究、討論、交流。

2.師生共同探究,形成共識。

(學情預想:學生可能找出值得欣賞的句子,但又不能說出好在哪裏,此時需要教師指導。)

方法指導:

品味語言與領會主旨是一脈相承的,作者往往會自覺不自覺地在詞、句等方面來表達特定的含義。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角度去品味,從而體會語言的美妙。例如:

①動詞的妙用。

淺——從一個孩子的眼中看出楊梅逐漸變少的動態。

塞——單純地往嘴裏放,而沒有咀嚼、回味的過程。

滾——與楊梅外形一致,在腦海中一閃而過。

舉——驕傲地、興奮地要讓人看到。

涌——焦急等待後的噴涌而出。

②副詞的特殊作用。

“可惜”——“終於”——“終於”寫出了度日如年的心情突然得以釋放的興奮。

③對比的鮮明。

沒吃到楊梅寫楊梅的誘人。吃楊梅時的貪婪。吃完楊梅後的無味感覺。

④童話式的描寫。

像噴泉、金黃色的雨、金色的火焰、風中搖擺的稻穗……

⑤天真幼稚的內心世界。

“那些五顏六色、花花綠綠的炮仗……”

“我下決心……讓他們大吃一驚。”

“恨不得馬上把它點着。”

“我整天心神不定,魂不守舍。”

“總算熬到……,草草吃幾口,……溜……”

“我甚至覺得天已經快要亮了。”

(本板塊教學旨在培養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感受語言的表達效果。語文教學離不開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任何思維的表達都是透過語言來表達的,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要正確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就必須注重語言的品味。以上教學中結合學生實際,學生自主合作與教師方法指導點拔相結合,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教學中體味到語文的語言美。)

二、研讀課文,明確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13個字。正確讀寫本課詞語。

2.默讀課文,能說出老剃頭師傅和“我”剃頭的過程有什麼不同。

3.能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

4.能說出課文以“剃頭大師”爲題的理由。

過程與方法:

1.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理解句子的意思。

2.運用對比的方法理解老剃頭師傅和“我”給小沙剃頭的過程有什麼不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透過學習課文,體會人物的特點。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童年生活的趣味。

【教學重點】

1.感受課文生動的語言,積累自己喜歡的語句。

2.理解老剃頭師傅和“我”給小沙剃頭的過程有什麼不同。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童年生活的趣味。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讀寫本課生字詞。

2.整體感知課文,瞭解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弄清故事的前因後果。

3.品詞析句,感受課文生動、形象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出示理髮店情景圖。我們每個人都去理髮店理過頭髮,但是有個叫小沙的小朋友最怕去理髮店理髮,這是爲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剃頭大師》這篇課文。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讀了課題你想知道哪些問題?

預設:(1)“剃頭大師”在課文中指的是誰?(2)“剃頭大師”的理髮水平怎麼樣呢?(3)課文爲什麼用“剃頭大師”作爲題目呢?

設計意圖:

出示理髮店情景圖創設情境,把學生引入生活中去,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提出問題,質疑問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描寫的情境之中。

二、檢查預習情況,驗證識字效果。

1.指名讀課文,學生評價朗讀情況。

2.在小組內彙報交流預習情況。

3.課件出示“我會讀”。

剃tì執zhí否fǒu罵mà仇chóu慣guàn刑xíng替tì

釐lí摸mō

剃——梯仇——億刑——形摸——模

(1)讀音難點主要有“執、仇”(翹舌音)。

(2)學生讀生字,組詞,說句子。教師進行點撥。

4.課件出示“我會寫”。

(1)指名讀字詞,引導學生利用生字組詞、造句。

(2)指導寫字。

①注意“鬼”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②“仇”字的右半部分是“九”不是“丸”。

③注意寫好“表”“差”的橫。

(3)學生練習書寫。

(4)展評,糾錯。

設計意圖:

學生利用生字組詞造句,教師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教師指導學生書寫生字,旨在培養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

三、初讀全文,感知內容。

1.多媒體出示初讀要求。

(1)課文敘述了一件什麼事?

(2)課文寫到了哪些人?

(3)用自己的話敘述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4)你認爲課文中哪些句子最有意思?畫出來讀一讀。

2.交流彙報初讀結果。

(1)“我”給表弟小沙理髮的事。

(2)課文寫到了小沙、姑父、理髮店裏的老剃頭師傅和“我”。

板書:小沙姑父老剃頭師傅“我”

(3)起因(第1~6自然段):小沙天生膽小,怕剃頭。小沙不願意剃頭,姑父爲了給小沙剃頭,每次都要押着小沙去理髮店。

經過(第7~17自然段):有一次,小沙央求“我”給他剃頭,由於“我”從來沒有給別人剃過頭,所以將小沙的頭髮剃得參差不齊。

結果(第18自然段):小沙被迫去理髮店剃了個光頭,姑父的睡衣上到處是碎頭髮。

(4)在小組內讀自己認爲最有意思的句子,並交流讀後的體會。

設計意圖:

在認識生字詞的基礎上,默讀全文,瞭解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使課文內容在學生頭腦中留下一個整體印象。透過誦讀自己認爲最有意思的句子,讓學生初步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本課的生字新詞,瞭解了故事的前因後果,初步感受了課文生動形象的語言。那麼,課文是怎樣描述小沙和“我”的童年生活的呢?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體會課文生動的語言。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老剃頭師傅和“我”給小沙剃頭的過程有什麼不同,體會童年生活的美好。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出示本課詞語,學生開火車認讀。

2.回憶上節課的內容:透過上節課的學習,小沙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找出句子讀一讀。

設計意圖:

透過複習上節課的內容,回憶人物的特點,引導學生抓住描寫人物的句子,品詞析句,理解課文內容。

二、品讀句子,感悟人物特點。

1.默讀課文,找出描寫小沙的句子,感悟小沙的特點。

出示句子:

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膽小,他怕鬼,怕喝中藥,怕做噩夢,還怕剃頭。

體會:天生膽小,怕剃頭。板書:怕剃頭

2.課文圍繞“小沙怕剃頭”寫了哪些內容?

共同研讀:

(1)讀第2自然段:小沙每次都是怎樣進理髮店的?姑父是怎樣做的?理解:押、監督、奪門而逃。(板書:監督)

(2)讀第3自然段:進了理髮店,小沙是怎麼做的?理解:“害人精”、怒視。

(3)小沙口中的“害人精”指的是誰?小沙爲什麼稱他爲“害人精”?讀課文第4~6自然段,說說自己的體會。

小沙口中的“害人精”指的是老剃頭師傅,他的耳朵不好,聽不清小沙的抗議,他的眼神也不好,他有一把磨得鋥亮的剃刀,還有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剃完頭,姑父還要付雙倍的錢。剃頭時,小沙吃盡了苦頭,但不敢動。理解:規規矩矩、耿耿於懷。板書:“害人精”

(4)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第2~6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這幾個自然段寫出了小沙怕剃頭的原因。

3.課件出示“我”給小沙剃頭的情景圖。

(1)學生描述圖畫的內容。

(2)找出課文中描寫圖畫內容的自然段。

4.默讀課文第7~17自然段,自學提示:

(1)小沙爲什麼央求“我”給他剃頭?

(2)小沙央求“我”給他剃頭,“我”的心情怎樣?找出相關句子。

(3)“我”是怎樣給小沙剃頭的?用上“先……再……然後……最後……”說一說。

5.根據自學提示,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板書:隨意亂剪

6.分析句子。

(1)我覺得自己像個剃頭大師,剪刀所到之處,頭髮紛紛飄落,真比那老剃頭師傅還熟練。

這是“我”第一次給別人剪頭髮,雖然“我”不會剪,卻敢下手,胡亂剪下去,自以爲動作熟練,非常有自信。

(2)我敢說,世界上再也沒有比他更優秀的顧客了。

“我”把小沙的頭髮剪壞了,他還是無所謂的樣子,真是容易滿足。

(3)一眼望去,整個頭上坑坑窪窪,耳朵邊剪得小心,卻像層層梯田。

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我”給小沙理髮後,小沙頭髮的樣子。

(4)我想穩住小沙,告訴他這是最時髦的髮式,可他一照鏡子,大叫一聲,像見了鬼一樣。

這句話寫出了小沙看到自己的頭髮時吃驚的樣子。

7.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思考事情的結果如何。(小沙被迫去理髮店剃了個光頭,姑父的睡衣上滿是碎頭髮,他每天夜裏都要爬起來兩三次,捉跳蚤一樣找身上的碎頭髮)

設計意圖:

抓住課文第一自然段,引導學生體會小沙的特點,理解小沙怕剃頭的原因,然後分段讀課文,理解句子,體會老剃頭師傅和“我”給小沙剃頭的不同過程,從而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童年生活的樂趣。

三、回顧總結,感受趣味。

1.課文爲什麼用“剃頭大師”作爲題目?(“剃頭大師”是一種自嘲,文中的“我”其實沒有剃頭經驗,只是被小沙用來擺脫“害人精”的折磨罷了。用“剃頭大師”作爲題目,不僅能引起讀者的注意,還能深化文章的主題)

2.讀了課文,你認爲小沙和“我”的童年生活是怎樣的?板書:無憂無慮美好幸福

設計意圖:

運用這兩個問題引導學生歸納總結課文內容,理清故事的來龍去脈,感受人物特點,體會童年生活的美好。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會認“乖”等7個生字,會寫“性”等13個生字,正確讀寫“性格、任憑、貪玩、盡職、抓癢、踩印、梅花”等13個詞語

2、有感情朗讀課文中自己喜歡的部分。

3、理解課文內容,學會真實,具體的表達方式,體會文中作者是怎樣把貓的特點寫具體,並表達自己對貓的喜愛之情的。

4、產生仔細觀察事物的興趣和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體會文中作者是怎樣把貓的特點寫具體,並表達自己對貓的喜愛之情的。

2、產生仔細觀察事物的興趣和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課時:兩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詞新詞

2、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教學過程:

導語:(拿出一本卡通書《多啦A夢》)這本書你們都喜歡看,誰能告訴我這本書的主角是誰?(生答:大雄和機器貓)。沒錯,除了大雄外就是那隻可愛而且無所不能的機器貓,但是它不是真實的貓,現在我們來看看現實生活中的貓(課件展示貓的圖片)。今天我們就跟隨老舍先生來看看他養的貓。

語文教案 篇6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認識18個生字,學會其中13個;正確讀寫“任憑、無憂無慮、閉息凝視、溫柔可親、豐富多腔、變化多端、枝折花落、生氣勃勃”等詞語,語文教案-貓。

2、初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重難點:

掌握課文生字新詞,初步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出示課題:貓(齊讀) 板書:貓

導語: 誰養過貓?能用一句話說說你對貓的整體感覺嗎?(學生髮言)同學們,老舍先生也很愛貓,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的課文——《貓》,就體現了他對貓的喜愛之情。

(二)學習新知

1、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一類生字要求會寫),理解字義。

(1)學生自己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2)課堂反饋自學情況。

①指名讀生字:媒體演示13個生字。

②正音:闢 p@

③辨析多音字:和

運用媒體解決:

A.出示“和”字,讓學生讀出它的字音,同時點擊畫面出示相應的拼音;

B.讓學生用“和”字的不同讀音組詞。

④分析字形結構,記憶生字。

⑤理解詞語:(可用查字典法、知字義解詞義的方法)

任憑:不論,無論。

無憂無慮:沒有憂愁和擔心。

閉息凝視:有意識地暫時抑制呼吸,聚精會神地看。

生氣勃勃:形容富有朝氣,充滿活力。

2、默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

(1)初步感知課文。

思考:老舍先生筆下的貓留給你怎樣的印象?

讀完課文,先標序號,再用一句話說一說老舍先生筆下的貓留給你的印象。(只要與課文內容有關均可。)

板書: 古怪 淘氣 可愛

(2)再讀課文,梳理文章脈絡。

思考:課文中哪幾自然段寫了貓的性格古怪,哪兒又寫了貓的淘氣?並分別用曲線畫出概括介紹的句子,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語文教案-貓》。

1——3自然段:貓的性格古怪。(成年的貓)

4自然段:滿月的小貓淘氣可愛。

思考:成年的貓和滿月的小貓既有不同的特點,又有相同之處,請你從概括介紹的句子中找找答案。

兩句話分別是:“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小貓滿月的時候更可愛,腿腳還不穩,可是已經學會淘氣。”從兩句話中,我們可以分別知道成年的貓性格古怪,滿月的小貓淘氣的不同特點,從“更可愛”的“更”字,可以想到作者認爲成年貓和滿月的小貓的共同之處是它們都可愛。(教師根據學生髮言修改板書)

板書:

小結:老舍先生用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裏行間流露着對貓的喜愛之情。下節課我們再深入學習。

3、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

附: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讀懂重點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產生仔細觀察事物的興趣和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讀懂重點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默讀課文,想想兩種貓有什麼不同特點,又有什麼相同之處?

板書:同上節課板書

(二)學習新知

1、學習課文第1自然段。

(1)默讀課文第1自然段,思考:這一段是從哪幾方面寫貓的性格古怪,可以畫一畫,可以作批註,還可以讀一讀,再說說作者是怎樣寫具體的?

第一自然段:從性情方面寫貓的性格古怪。寫了貓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

板書:老實——貪玩——盡職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在學生分析的同時,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第一自然段時,要讀出作者行文時的多重轉折、迴環婉轉的語氣。並結合課文理解“無憂無慮、閉息凝視”等詞語。

(3)總結學法:

A.默讀思考從哪方面寫貓的性格古怪;

B.勾畫、批註、朗讀理解課文;

C.說一說具體表現。

2、學習第2、3自然段。

(1)運用剛纔總結的學習方法,學習第2、3自然段。理解詞語:溫柔可親、豐富多腔、變化多端等。(先自學,再小組交流,最後彙報)

第二自然段:從脾氣方面寫貓的性格古怪。主要寫了貓高興時溫柔可親,不高興時一聲也不出。

板書:溫柔—一固執(根據課文內容總結出來的)

第三自然段:從貓的膽量方面寫它的性格古怪。主要寫了貓什麼時候都害怕,有時又非常勇敢。

板書:害怕——勇敢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總結第一部分。思考:爲什麼說貓的老實、貪玩、盡職,溫柔、固執,害怕和勇敢這些表現,構成了它古怪的性格呢?

(1)分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1、明確本文緊扣線索展開故事情節的寫法和自然環境描寫的烘托作用。

2、學習紅軍戰士對革命事業無比忠誠、勇於獻身的高貴品質。

教學設想

1、本文故事性感人,易於引起學生思想上的共鳴,因此,在指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時,要注意讓他們把重點放在對人物形象的把握和理解上。

2、在提問時,要避免雜而碎,而應緊緊抓住人物形象的意義分析這條主線,從整體閱讀出發,全面、準確地理解小說內容。

3、引導學生分析內容時,應抓住重點詞語和詞句,理解語言的深層含義。

4、充分利用發散思維,激發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

5、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1、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說主題。

2、運用多種描寫方法刻畫人物形象。

教學過程

一、解題

題目是一個偏正結構的短語。“火柴”前面加上“七根”這樣精確數字進行限定,給讀者以非同尋常的感覺,因此而造成懸念。標題既揭示了小說的內容,又提供了故事情節設定與展開的線索。同時,它又是人物形象刻畫,人物品質展現的依託。讀完小說,“七根火柴”給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作者說:“它是從我的見聞和感受裏來的。在戰爭中,我多次看見過這樣一個戰士的手啊,握着槍的,攥着擔架杆的,拉着戰友的,撫摸在同志額角上的……。如今,我已經不能確切地說出,在我握着筆寫《七根火柴》的時候,到底是想起了記憶中的哪一件事、哪一隻手。但是,在這短短的兩千字裏,確實凝結了我在戰爭中直接獲得的生活體驗:關於人,關於人的手和心靈,關於戰爭中人和人的關係,以及戰士的忠誠。就連一個細節、一點感受、一星思緒,也得從真切的體驗裏得到。”

這段話告訴我們,標題是生活真實的高度概括,是作者切身體驗的藝術再現,它所要表現的是“人”,“人的心靈”。因此,標題有着深刻的內涵。

二、匯入

火柴的作用在於引火。人類自從鑽木取火以來,火就成爲人類生活一刻也不能離開的夥伴,甚至有時會關係到人的生存。這篇小說就講了一個七根火柴的故事。

三、課文分析

1、教師提問:這篇小說的主要人物是誰?爲什麼?

學生討論,教師評析、小結。

主人公是無名戰士。確定小說的主人公,主要看人物在體現小說主題上的地位和作用。無名戰士用生命儲存了七根火柴,表現了他對革命事業的忠誠和偉大的獻身精神,這正是作者透過小說所要表達的主題。那麼,小說爲什麼還要用很多篇幅寫盧進勇呢?這有三個作用:一個是透過盧進勇所見所聞所想,敘述了七根火柴的故事,刻畫無名戰士的形象,他實際上起到了第一人稱的作用;二是用盧進勇襯托無名戰士:盧進勇遇到的艱難困苦說明無名戰士的處境惡劣;盧進勇對火的渴望,烘托出無名戰士用自己的生命儲存火種的意義和崇高的共產主義品質;三是盧進勇與無名戰士的關係正是紅軍部隊內部的親密無間的革命關係,也正是無名戰士用生命儲存火柴的基礎和動力。作者是圍繞無名戰士展開情節、表達主題的。

2、分析第一部分(開頭棗“……發現它”)

教師提問:從課文中找出語句,概括一下:盧進勇碰到了哪些困難?

學生閱讀、概括,然後明確:

①“整個草地……給遮沒了”棗荒涼

②“天,還是……一朵朵浪花”棗冰雹

③“因爲小腿……他掉隊了”棗傷病

④“一陣涼風……溼透了”棗陰冷

⑤“他下意識……‘沒有發現它’”棗飢餓

教師提問:作者爲什麼要寫盧進勇碰到的這些困難?這些困難,只是盧進勇一個人遇到的嗎?

學生分析、明確:這是爲了自然地引出盧進勇對“火”的嚮往,同時還點明紅軍過草地時要克服怎樣的困難,如果不依靠崇高的理想和團結友愛的精神,紅軍會付出更大的代價,甚至不會取得長征的勝利。由此可知,無名戰士也遇到了這些困難,暗示出他是在忍受了難以想象的痛苦中儲存了七根火柴。

教師提問:“他也知道這是妄想棗”破折號後面的語句起什麼作用?“妄想”一詞是什麼意思?

學生思考、明確:破折號後面的語句起解釋、說明的作用。“妄想”一詞在這裏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想法”的意思。後面卻居然有了火柴,這就增強了小說的藝術效果。一個破折號,一個詞語,既突出了火柴的極端重要性,又爲下文埋下了伏筆。

教師提問:本部分最後一句,爲什麼連用“小心地”、“居然”、“吝惜地”、“喑自慶幸”等詞語?各有什麼含義?

學生思考、明確:“小心地”說明惟恐丟掉一點點,突出糧食的寶貴;“居然”反映出意想不到的心理狀態;“吝惜”“暗自慶幸”說明糧食的意義。這些詞語的運用突出了這點糧食對於盧進勇趕上部隊、走出草地的重大意義,同時爲下文他毅然地拿它救助戰友,體現紅軍部隊團結友愛,即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把生的希望送給戰友埋下了伏筆。這裏又一次交待了無名戰士儲存七根火柴的階級基礎和思想基礎。

3、分析第二部分(“已經一晝夜……前進的方向”)

教師提問:第二部分安排了幾個情節?

學生分析,然後明確:三個情節,即呼喚戰友,拒絕幫助,託付火柴。

教師提問:在託付火柴之前,小說怎樣透過聲音、肖像、動作和語言具體描寫了無名戰士垂危的狀況?

學生思考、明確:

聲音:“低低的”,“微弱、低沉”,“就象……”

肖像:“倚着”、“身子底下”、“臉色”、“頭髮”、“眼眶”、“眼睛”

動作:“喉結……抖動”、“嘴脣……發出”、“呆滯地望”,“吃力地……推開”、“嘴脣翕動”、“齒縫裏擠出”

語言:“不,沒……沒用了”

這些具體、細膩、感人至深的描寫,是爲託付火柴作了充分的鋪墊。說明無名戰士怎樣頑強地與困苦、與死神搏鬥;崇高的信念,部隊的安危凝結成巨大的精神力量,支撐着他的生命;爲儲存七根火柴,他作出了超乎尋常的努力和犧牲。身體的衰竭與一定要把火柴交給戰友的頑強意志形成了強烈反差,使得故事格外地悲壯。

教師提問:“託付火柴”這個情節,可以分成幾個層次?有哪些重點詞語?各有什麼含義?

學生分析並明確:

①“指火柴”:“睜開”“指着”“急急地說”棗指出存放部位,表達急切心情

②“看火柴”:“開啟”“揭開”“並排擺着”“乾燥”“紅紅的”“壓”“像……”棗與陰冷環境、溼透的衣服形成對照,把火柴同黨聯繫在一起,表現對黨的一片赤誠

③“數火柴”:“擡手”“伸開”“小心翼翼地……撥弄”“數着”“望”“好像說”棗清楚地交待,認真的態度,莊重的神情表明火柴的意義非比尋常

④“交火柴”:“舒展”“放射”“合攏”“捧起”“像擎着”“小心地放”“緊緊地……握……”“直直地叮着”棗交待後的無比欣慰,鄭重地託付,殷切地期望

教師提問:爲什麼要特意寫出“記住,這,這是,大家的!”這句無名戰士說的話?爲什麼一詞一頓?

學生思考、明確:這是無名戰士對盧進勇的囑託,也明確地揭示了無名戰士儲存七根火柴的思想基礎:大公無私。這一句話表現了無名戰士高度的政治覺悟和不可動搖的革命信念。

一詞一頓,既表明了無名戰士生命垂危、力氣將盡的特點,也表明了話語意義的嚴肅和鄭重。

教師提問:無名戰士犧牲之後,爲什麼寫盧進勇“眼睛模糊了”,又寫“只有那隻手是清晰的”?“模糊”與“清晰”不是矛盾嗎?

學生思考並明確:不矛盾。“模糊”是寫盧進勇對戰友犧牲的悲痛心情,“清晰”是點明盧進勇心裏已經明確自己所負有的重大責任。

4、分析第三部分(小說結尾)

教師提問:結尾有三段,每一段都怎樣體現了無名戰士託付火柴的巨大意義?

學生分析、明確:①“盧進勇走得特別快”,含蓄地點明託付火柴的舉動和崇高精神給了他巨大鼓舞和力量。②寫篝火,點明火柴給部隊帶來生機和活力,暗示火柴的巨大意義,從側面讚頌無名戰士的精神。③寫盧進勇遞交火柴,並特意重複數火柴的細節,顯示出火柴的不同尋常和重大價值,重現無名戰士的崇高形象。

四、小結

1、第一部分寫盧進勇處境的惡劣是爲下文的展開作鋪墊,盧進勇遇到的艱難困苦暗示出無名戰士的頑強意志。無名戰士垂危的狀況與託付火柴的情節形成鮮明對照,小說結尾點明瞭火柴的巨大意義,從而歌頌無名戰士的崇高品德。

2、小說刻畫人物運用了多種描寫方法,在分析人物形象時要抓住情節的安排和重點詞語與語句。同時要透過語言的表層理解它的深層含義。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1、緊扣線索展開故事情節的寫法。

2、烘托和映襯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

這篇小說所以寫的感人至深,除了立意深刻,用多種描寫方法正面刻畫人物形象之外,還採取了有效的寫作手段。

二、分析寫作方法

1、以小見大的寫法。

教師提示:火柴雖小,人們也習以爲常,但作者卻賦予它深刻的意義,從而表現紅軍戰士對黨的事業無比忠誠的崇高品質,這就是以小見大。

教師提問:小說是怎樣寫火的?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學生分析、明確:小說中有六處寫到火。

“要是有堆火烤”→“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熱水”→“像一簇火焰在跳”→“一個通紅的火堆”→“一簇簇的篝火”→“熊熊的野火”。

前四點寫想象中的“火”,後兩點寫真實的“火”,使“火”的意義逐步擴大:由個人到戰友再到部隊。這就啓示我們:這“火”由火柴點燃,火柴的意義和價值非同尋常,它是無名戰士那顆赤誠的心,“火”就是革命事業的象徵。

2、緊扣七根火柴這條線索推動情節發展的寫法。

“七根火柴”是全文的線索,圍繞“火”展開情節,塑造人物,突出了火柴的價值和作用。

教師提問:請把小說中直接寫到火和火柴的地方找出來,分析一下它們的作用。

學生分析、明確: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盧進勇需要無名戰士無名戰士點燃篝火盧進勇

有堆火烤需火堆託付火柴用上火柴交火柴

由此看出本文構思上的特點:火柴這條線索由隱而明,前兩次突出對火,對火柴的渴求,第三次出現火柴,體現火柴引出的人物崇高內心世界,後兩次強調火柴的價值與作用。

3、映襯手法的運用。

教師提問:小說有兩個人物,盧進勇貫穿全篇,但無名戰士是主人公,那麼盧進勇在小說中起什麼作用?

學生分析、明確:盧有進勇雖不是小說的主人公,但對他的描寫在推動情節發展,刻畫無名戰士的形象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①盧進勇的所見,使讀者歷歷在目、身臨其境;他的所聞,使讀者覺得無名戰士衰竭的生命與頑強的意志之間的反差是那樣巨大;他的所感、所想,時時引起讀者心靈的震撼和感情的波瀾。這樣,小說的真實性、藝述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②第一部分明寫盧進勇,暗寫無名戰士;第二部分盧進勇和無名戰士交替描寫;第三部分再明寫盧進勇,暗寫無名戰士。盧進勇起到了穿針引線的作用,使無名戰士的形象飽滿而豐富,放射出燦爛的光彩。

③盧進勇是紅軍部隊中的普通一兵,他同無名戰士一樣,是千萬紅軍戰士中的一員。他對戰士充滿階級愛、同志情,他對火的渴求同樣表現在無名戰士身上,他對戰友的救助也出於犧牲自己爲戰友的崇高思想。因此,這就明確地啓示我們:無名戰士所以用生命儲存七根火柴,正是以階級情誼和團結奮鬥作爲思想基礎、政治基礎的。

4、自然環境描寫的烘托作用。

教師提示:小說中自然環境描寫,既是情節發展的組成部分,也起到了烘托作用。

第一部分中第二自然段是客觀描寫,第三自然段透過盧進勇的觀察和感受來描寫。這些描寫突出了草地氣候變化異常、遍地潮溼的特點,烘托出盧進勇處境惡劣和他的苦惱、焦急與盼火的內心活動,烘托出火和火柴的無比珍貴。結尾寫篝火,烘托出紅軍戰士的歡樂情緒,烘托出部隊的生機和活力,從而說明火柴的巨大作用,讚頌了無名戰士的革命品質。

三、小結

小說採用以小見大的寫法,是賦予司空見慣的事物以不同尋常的意義,揭示小說的深刻主題。“七根火柴”是小說的線索,線索的延伸就是情節的構成和發展,就是小說主題的不斷深化和昇華。

小說採用的不同寫法各有不同的作用和體現,但目的是一個,就是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

語文教案 篇8

能說會寫

要是有了它……

教材簡析

本課是“能說會寫”中口語交際訓練項目。本次訓練意在讓學生開動腦筋大膽地進行奇思妙想,想象出一種自己最理想的東西來,併爲此作了4點提示。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敢想,特別是敢說的能力。

設計理念

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創設交際情境,營造和諧、寬鬆的活動氛圍,激發學生的交際慾望,促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雙向或多向的互動交流,引導學生大膽進行口語交際,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創新能力。

教學目標

1.透過口語交際,培養學生的發散性、創新性積極思維和豐富的想象力,初步使學生具備查閱資料和運用資料的能力。

2.透過激發學生興趣,創設語言實踐情境,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會開動腦筋思維,敢想、敢說,敢於大膽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他人。

3.透過口語交際訓練,培養學生與他人進行口語交際的自信心。

教學重、難點

能把自己想象到的東西介紹清楚,並能說出特點和用途。

教學準備

1.提前讓學生蒐集有關發明創造或科學幻想的圖書、資料。

2.“一家三口因看電視而爭吵的情境”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龍龍有一個非常幸福的家,同學們都很羨慕他。可今天這一家人卻吵了起來,這是爲什麼呢?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大屏幕。(播放課件:龍龍一家人爲看電視爭執起來,媽媽要看電視劇,爸爸要看球賽,龍龍要看動畫片。)

2.龍龍想請大家來幫忙,幫他解決一下家裏的矛盾。怎麼解決?請大家想一想。(生想後自由發言)

3.在我們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經常會有這樣或那樣的想法:假如有那樣一種東西不就好了嗎?現在,我們就以“要是有了它”爲話題,請同學們來個奇思妙想,想象出一種你最理想的東西來怎麼樣?(板書課題)

二、自讀課文,明確要求

1.請同學們開啟書讀一讀書上的提示,看看書裏都提出了哪些要求。

2.生讀完後指名彙報。

三、介紹資料,引出話題

1.老師前幾天已經佈置大家蒐集有關發明創造或科學幻想的書籍、資料,現在誰願意把自己找到的資料介紹?(指名介紹)

2.這些資料給了你什麼啓示?誰願意說一說?(指名說)

3.同學們,你們發現了嗎?這些科學發明都是發明者先有了奇思妙想,再去動手實踐才創造出來的。也有許多科學發明都是先從科學幻想開始的。

四、開動腦筋,奇思妙想

1.同學們,你們想成爲小發明家嗎?那就請你們開動腦筋去想象,讓想象插上翅膀去飛翔吧!把你最想要的東西想象出來,它也許就會成爲你明天的發明。(以小組爲單位進行思考、交流蒐集到的資訊)

2.播放輕音樂,讓學生靜靜地思考。

3.小組成員互相交流,討論一下各成員的創意,準備彙報。

五、再創情境,表達創新

1.同學們,現在老師就是某發明公司的負責人,現場招聘一位小發明家,你們願意幫老師做小評委嗎?看誰能成爲我們班的小發明家。(交待口語交際要求:說清發明物品的名稱、特點、用途,如果能配圖說明就更好了。)

2.小組代表介紹自己小組推薦的發明,其他學生進行評議,師相機引導、點撥,注意肯定有獨到之處的想法。

3.評選出小發明家,頒發證書。

4.老師真爲你高興!不過其他同學也不要氣餒。只要你們善於在生活中仔細觀察、勤于思考,相信你們都會成爲小發明家的。

六、拓展延伸,課外練筆

由於課堂內時間有限,許多同學的奇思妙想都沒有機會說聽。那麼就讓我們課後動筆把自己的創意寫一寫好嗎?(得到回答後)那就請同學們回家後把你的發明想法寫在裏,然後讀給爸爸媽媽聽,讓他們也來分享一下你的“發明”帶來的快樂吧!

語文教案 篇9

一、目標點擊

本單元所選課文,都是語言學方面的,涉及語言和文學,普通語言學理論,修辭學和語用學等內容。這些課文,理論性較強,可以透過學習,讓學生對語言理論和語言現象有一定的瞭解,可以引導學生在自己的語文實踐中有意識地運用這些知識。

二、要點回顧

《語言與文學》

語言和文學的關係非常複雜,本文講二者的關係,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抓住重點,用淺顯的語言深入淺出地加以說明。文章分類論述,從語言的兩個要素——語音、詞彙和語法——分別闡述了語言和文學的關係。

詞彙與文學,主要講形象思維與具體形象的問題

語音與文學,主要講文學作品的抑揚美和迴環美

語法與文學,主要講整齊的美和用語的簡潔

《語言的演變》

語言包括語音、語彙(世稱詞彙)和語法三個方面,語法的演變同樣也涉及這三個方面,其中語彙的變化最明顯、最迅速。爲了說明這個問題,文章先《以鄒忌諷齊王納諫》爲例,從總體上展示語言演變的概貌,說明語言是隨着社會的發展在不斷變化着的,接着從語彙變化爲重點,闡述語彙變化的各種不同方式,說明語彙變化最快、最顯著的特點,最後用舉例的形式簡要說明語法和語音的變化。全文用簡潔、通俗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語言發展的全貌。

《修辭是一個選擇過程》

本文作者用通俗生動的語言闡述了他對修辭的理解,文章一共講了以下三方面內容:什麼是修辭、修辭選擇的標準和修辭選擇的條件。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

文章從三個方面來闡述了語言的社會功能。

第一,語言和說話。語言是從話語中抽象出來的一套語音、詞彙和語法的規則,而說話或話語則是運用語言“生產”出來的“產品”,語言存在於說話或話語之中。

第二,語言是人類社會的交際工具,語言是社會現象,它與社會相互依存,是人們交流思想,進行交際的工具。沒有語言,就無法形成人類社會,社會也無法向前發展,同時,語言沒有階級性,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它,都有權使用它,它共同服務於整個社會。

第三,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這一部分闡明語言不僅是人類交際的工具,而且是人類交際中最重要的工具。

三、方法指津

1.學任何知識,都不能學死,而要學活。學死,就是學什麼知道什麼,不學就不知道,所有的知識都是孤立的、零散的,知識之間缺少聯繫和溝通;學活,就是要把所學的知識融合起來,聯繫起來,能夠聞一知十,觸類旁通,也就是學了知識要能夠融會貫通、遷移運用,把它們化成一個整體,變成已有知識的一部分。

2.語文學習中的遷移運用,主要包括兩層意思。一是運用學過的語文知識理解文章,把握作者的主要觀點,閱讀一篇文章,不僅要弄懂一個個詞、一個個句子、一個個段落的意思,而且要把這些詞、句、段融合起來理解,弄清它們整體的聯繫和意義,進而把這些意義和自己學過的有關知識聯繫起來,透過舊知識和新知識的融合,把握文章的主要意思和作者的主要觀點。比如,我們知道,語言是不斷髮展的,其中語彙的變化最明顯,許多新詞在不斷產生,一些舊詞(特別是時代色彩比較強的詞語)在不斷消失。在這個基礎上學習《語言的演變》一文,就可以從新詞的產生講起,透過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親身體會,讓他們瞭解語言是不斷髮展的,進而理解語音和語法的發展變化。二是能夠用文章中的知識解釋相關的語文現象,並運用於自己的語文實踐。閱讀一篇文章,只限於理解文章本身還不夠,還要能把文章中包含的道理和知識應用於實際。比如這個單元學習語言學方面的文章,就不能僅僅滿足於懂得文章中講到的知識,還要能夠把這些知識轉化爲相應的語文能力。比如學習《修辭是一個選擇過程》,在弄懂作者的主要觀點時,還要學着運用準確、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適合對象、適應場合,恰到好處地運用語言,使語言產生最佳的表達效果。

四、考點例析

1.理解B

①理解文中重要詞彙的含義

②理解並解釋文中重要的句子

2.分析綜合C

①篩選並提取文中的資訊

②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

③歸納,整合文章內容要點

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沙塵暴

人類總是依據自身的利益評價外部事物,將之分成優劣好壞,而大自然則另有一套行爲規範與準則。現在人們聞之色變的沙塵暴,即由於強烈的風將大量的沙塵捲起,造成空氣混濁,能見度小於千米的風沙天氣現象,其實古已有之。它本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的一項工程,並且在全球生態平衡中佔有一席之地。

在地質史上,風力對草原帶的風化物質進行篩選分類:凡搬不動的粗大礫石,留在原地形成礫石戈壁灘;顆粒適中的粗礫石和細砂被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顆粒微小的粉沙細土和微塵,則隨強上升氣流揚上天空,作中長距離的輸送。我國黃土高原的黃土層就是沙塵經過百年堆積而成的,華廈文明就是在這塊沙塵積累的黃土地上誕生和發展起來的。澳大利亞的沙塵乘着南半球的西風掠過塔斯曼海,使新西蘭火山島嶼上的土壤更爲肥沃,因而被稱作“澳大利亞出口的珍貴產品”。從非洲內陸吹向地中海的強風幫助古羅馬人使用帆船從埃及運回小麥,但也將撒哈拉大沙漠的沙塵帶到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國。沙塵暴固然使空氣中的可吸入顆粒物增加,然而由於沙塵含有鹼性,又可中和大氣中的酸性物質,減緩酸雨的發生。

風是地球上空的傳遞帶,它將大陸的沙塵吹向海洋,又將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陸。沙塵和水氣相遇,便能結合爲雲,最終化作降水。可見,沙塵不僅在土壤的分佈和補充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在全球的水循環上了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說,沙塵也是決定全球生態平衡的因子。

然而,近百年來,沙塵暴卻已成爲影響人類生產生活的一大災害。構成我國沙塵暴的物質材料,多來自乾旱、半乾旱的草原區、在人爲活動的干預下,特別是由於森林大量砍伐土地過度開墾,工廠盲目建設,排入不加控制,結果造成生態鉅變;原來有沙漠的地方沙漠擴大了;沒有沙漠的地方沙漠產生了;內陸河流程縮短,水量減少,沼澤地消失;河水兩岸的綠色走廊枯萎死亡。這樣,來自大西北的沙塵暴,一路上還源源獲得裸地上新的沙塵暴的補充,而且混入了工礦企業排入的有害成分和來自草原上牲畜糞便中的病菌病毒。總之,在受到人爲因素的干擾後,自然界的風蝕速度已遠遠大於土壤的生成速度,一連串的災害也就由此產生。

哥德說過:“自然是不會犯錯誤的,錯誤永遠是人犯下的。”這或許能給我們某種啓示。

1.下列對沙塵暴的解釋,最準確的一項是

A.沙塵暴是由於風將大量沙塵捲起,使空氣混濁,能見度小於千米的風沙天氣現象。

B.沙塵暴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保持全球生態平衡的一項工程。

C.從地質史上看,沙塵暴是風力對草原帶的風化物質進行篩選分類的結果。

D.沙塵暴使那顆粒適中的粗砂被和細砂大風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地形。

A

奇思妙解

這道題的命題角度,表層看是要檢測考生對概念,即對文中重要詞語含義的理解能力;其實質,則是要檢測他們“篩選並提取文中資訊”的能力。本題的資訊源鎖定在原文的段①,它要求考生施展提取資訊、概括資訊的本領。基於這樣的認識,即可認定,唯有A項揭示了沙塵暴的特徵,可見本題答案爲A無疑。其他各項,則從側面介紹了沙塵暴的不同特徵,但與A項相比,它們並非本質特徵,因此,它們都不是“最精確”的。

2.下列對“沙塵也是決定全球生態平衡的因子”這句話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沙塵這種天氣現象古已有之,它在地球生態平衡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B.沙塵逐漸積累形成塵暴,在全球範圍內起了保持生態平衡的作用。

C.沙塵含有鹼性,能使大氣吵的酸性物質得到平衡,從而減緩酸雨的發生。

D.沙塵不僅在土壤的分佈和補充上,而且在全球上循環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B

奇思妙解

本題的命題意圖,在於考查學生“理解並解釋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試題要求選擇理解錯誤的一項,這就需要啓動比較與逆向思維,對各選項進行辨析。大家知道,看待任何事物,都需要運用一分爲二的辯證觀點,即如沙塵暴,既有令人生厭的一面,又有幫助維持地球生態平衡好處的一面,據此來透視A項,則會發現它是正確的,不符合考試要求。C項的表述,源自原文段②的結尾處,兩兩對照,沒有毛病,也不符合.試題要求。D項源自段③,即“可見”之後的那個遞進複句,顯然D的表述也是正確的。只有B項的表述,即缺乏嚴密的科學性,又缺乏原文意思的準確性。你想,沙塵聚積,如果沒有風力的作用,怎會形成沙塵暴?可見B項前半句的表述極不嚴密,據此即可認定B項的錯誤。

3.下面對沙塵暴災害加劇的原因,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強上升氣流把顆粒微小的粉沙細土和微塵揚上天空,作中長距離的輸送。

B.森林大量砍伐,土地過度開墾,工廠盲目建設,排放不加控制,造成生態鉅變。

C.沙塵暴中混入了工礦企業排放的有害成分和來自牲畜糞便中的病菌病毒。

D.在受到人爲因素的干擾後,自然界的風蝕速度已遠遠大於土壤的生成速度。

A

奇思妙解

本題的命題意圖,旨在探索沙塵暴災害加劇的原因,且要求選出“表述不正確”的一項。這就是要求考生不僅要有“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而且要有較高的思辨正誤的能力。觀照原文審視A項,發覺它只表述了一種現象,並未揭示“災害加劇”的原因,因而可認定,A就是本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