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熱門】科學教案彙編九篇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透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熱門】科學教案彙編九篇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幼兒透過操作,感知物體的內部是有間隙的。

2、同一容器內的物體與物體間也是有間隙的。

3、幼兒科學、有序、合理安排空間的思維方式。

【活動準備】

每組一個托盤,盤內有一個空廣口玻璃瓶、一碗石頭(10塊左右)、2/3碗小石子、l/3碗沙子、1/3碗水(礦泉水瓶也可)、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畫有玻璃瓶輪廓的記錄紙和筆、指偶小兔。

【活動過程】

一、讓幼兒觀察桌上擺放的實驗用品:石頭、小右子、沙子和水、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畫有玻璃瓶輪廓的紙和筆。

1、說一說,石頭、小石子、沙子和水有什麼不同。

(1)沙子和水能流動,石頭、小石子的形狀是各種各樣的,摸起來比沙子更扎手,而且石頭比小石子兒大,也比小石子重。

(2)小石子比沙子大而重,水是無味的,而石頭、小石子和沙子聞起來有泥巴的味道。

(3)水是透明的,抓不住的,而石頭、小石子和沙子是能用手拿起來的。

2、探究的問題:你能把石頭、小石子兒、沙子和水都裝到一個瓶子裏嗎?

試一試。幼兒用兩種方法把石頭、小石子兒、沙子和水裝到一個瓶子裏。

(1)先裝大石頭,再依次裝小石子兒、沙子和水。

(2)先裝水,再依次裝沙子、小石子和大石頭。

3、記錄實驗過程。

二、說一說我的發現。

1、先裝了大石頭,因爲大石頭佔的地方大,然後又放了些小石子,這樣小石子就把一些空隙給填上了。後來又放了一些沙子,沙子又把石子間的縫隙填上了。最後倒水,水把更小的縫也給填上了。

2、先倒水,再裝沙子、小石頭和大石頭,沒有成功。

注意事項:

1、實驗前教師要掌握好材料提供的量,以裝滿瓶口爲準,課前應預先操作幾遍。

2、本實驗先裝大石頭,再裝小石子、沙子和水,這樣裝得較多。

3、實驗前教師應講明注意事項:拿石頭時要輕拿輕放,舀沙子時應小心,以防散落一地。

4、提示幼兒應邊做實驗邊記錄。

5、實驗前應讓幼兒知道,應把物品都裝進瓶子裏面,堆高至瓶口以上就算失敗了。

6、爲幼兒多準備幾份相同的材料,以備幼兒再次探索時使用。

科學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初步認識瞭解藝術與科學完美結合的美。

2、能力目標:透過觀察與分析,培養學生綜合探索的能力。

3、情感目標:能夠從生活中汲取美,認識感受科學、藝術對生活的影響。

二、重點:

探究藝術與科學相結合的事例。

三、難點:

啓發學生善於從科學的不同視角發現美、欣賞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四、教學準備:

絡搜尋查找有關藝術和科學相結合的事例與資料。

五、教學程序:

(一)探究學習:

1、在科學中發現藝術美

(1)課件展示太空星雲圖片。

①圖片中的景象像什麼?(眼睛)

②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造型、色彩)

③在平日裏我們用肉眼能看到這麼美的景象嗎?(天文望遠鏡)

是科學技術的發展才使我們在遙遠太空中發現了藝術的美景(板書出示:在科學中發現藝術的美)。

④你們還想再看一些這樣的美麗的星雲嗎,下面我們就用美術的眼光來欣賞,這些美麗壯觀的景象。(多幅星雲圖片欣賞)

⑤你能不能用美術語言,說說看到這些圖片後的感受。

(2):是科學拓寬了人們藝術欣賞的新視野,爲藝術的創作插上科學的翅膀。(出示課題)

下面我們進一步來感受一下藝術與科學結合的美。

2、用藝術表現科學。

(1)展示《下樓梯的女人》。

①我們一起來欣賞法國著名畫家杜尚的油畫作品《下樓梯的女人》。給你什麼特別的感覺?這種現象你在哪裏見過嗎?(一個人在下樓梯,而且好像是連續的動作畫在了一起)

②點擊出示:用數碼相機拍攝合成的擊劍運動連續動作圖片,與《下》對比觀察:這張照片是用數碼相機選用連拍功能後合成的,是不是和這幅作品有着異曲同工之妙呢?

③:通常的繪畫是在平面上表現一個靜止的瞬間影像,而杜尚正是看到了高速攝影機拍出的連動畫面才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用獨特的藝術創作表現了全新的科學技術。這幅作品打破了貫常的表現形式和侷限,進行了新的有意義的嘗試。

(2)欣賞修拉作品《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

①另外一位畫家則是研究並運用了光學原理來作畫。請欣賞法國畫家修拉的“點彩畫”。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畫家是怎樣運用小色點來排列作畫的。

②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展示細節圖)

③:畫家作畫時沒有將各種顏色混合在一起,而是將需要調和的小圓色點按照一定的規律並列排點在畫布上,利用光學原理和人眼對環境色的自我調和功能而達到色彩的自然調和效果。是科學的發展激發了人們藝術創作的新靈感,用藝術去表現科學的新技術。

3、藝術與科學的完美結合。

(1)飛檐與斗拱:

①展示世博館圖片:世博會期間館的奇特造型每天都吸引了上萬觀衆排隊參觀,你認爲它的造型奇特在哪?(上寬下窄)有沒有什麼想問的問題?(爲什麼要選用這樣的造型?設計師受到什麼啓發?下面的面積這麼小,爲什麼能托住上面那麼寬大的頂部?)

②請大家小組內交流一下,並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參與、指導。

③:館的屋檐設計靈感源於我國古建築的傳統造型“飛檐”,其中的木架結構“斗拱”這一科學技術實現了人們對建築造型美的設計創想。

④下面我們來看一段視頻:斗拱。

⑤展示各種斗拱的結構圖片。

⑥欣賞“浙江寧波保國寺”的建築圖片。(造型宏偉別緻的飛檐不僅給人以建築藝術美的享受,更可以有效地減少雨水對屋身牆面的浸蝕。那麼這麼大而重的飛檐是用什麼方法支撐起來的呢?)

(2):藝術與科學在人類文明的發展中一直是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藝術不斷激發着人們創造的想象和靈感,科學則爲藝術的創新表現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援

透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首先感受攝影的藝術美,在欣賞的同時思考探究藝術創作背後的科技支援

(二)科學藝術考察活動。

1、每組桌面上有一些同學們課前在互聯上搜尋查找到的,在我們的生活中藝術與科學結合的作品,請各組進行探究考察活動,並填寫好圖下面所提出的問題:

(1)它的藝術美體現在哪?

(2)它的科學性體現在哪?

3、各小組進行考察活動。

(1)鑽石藝術。

(2)壁紙藝術。

(3)電腦繪畫藝術。

(4)橋樑建築藝術(趙州橋)

(三)交流彙報。

小組代表彙報本組考察結果,其餘同學補充。

(四)拓展。

1、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課所學:

(1)在科學中發現藝術。

(2)用藝術表現科學。

(3)藝術與科學的結合。

2、課堂小檢測。

3、拓展:(圖片欣賞)

(1)梵高《向日葵》(這是誰的作品?)

(2)二氧化硅納米顆粒(圖片裏是什麼?)

(3)納米材料圖片欣賞。

4、:從古至今,人類從未間斷過以藝術和科學結合的形式來進行發明與創造,所以在生活中可以發現許多不同時代的具有藝術與科學實用價值的物品。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不同時代、不同社會的發展情況。

科學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一)指導思想

本節課屬於“綜合?探索”領域。透過資料蒐集、觀察欣賞、分析討論,瞭解科學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美術綜合探索能力。

透過本課教學,啓發學生善於從科學的不同視角發現美、欣賞美,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汲取美。認識感受科學給藝術帶來的方便快捷,及科學對藝術的影響力。使學生了解藝術與科學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熱愛藝術、熱愛科學的情感。

(二)教學內容與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應知:初步瞭解藝術與科學的關係,認識感受科學給藝術帶來的方便快捷,及科學對藝術的影響力。

應會:能夠從生活中汲取美,認識感受科學、藝術對生活的影響。使學生了解藝術與科學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2.隱性內容與目標

透過觀察與分析,培養學生探究學習及科學藝術考察的能力。(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啓發學生善於從科學的不同視角發現美、欣賞美,激發學生興趣。難點:感受科學對藝術產生的影響。

二、教學背景分析

(一)解決重點與難點的要點

透過欣賞了解科學與藝術作品間的關係,在分析討論中感受科學對藝術產生的影響。在觀察中瞭解藝術作品的科學構思。培養學生熱愛藝術、熱愛科學的情感。

(二)學習材料

教師:教學PPT課件,美術書。

學生:美術書及課前網絡搜尋的科學藝術資料。(三)教學評價1、教學評價方法

自評、討論、總結相結合。

2、教學評價點

欣賞感受的效果,分析評價的活動情況。

三、教學過程

(探究式學習)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預設:

1、根據活動的經過,能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2、初步學會能根據自己的獨特感受來命題;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激發學生愛科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老師表演小魔術

1、瞧,老師,今天帶來了什麼?

讓學生觀察說一說;

2、看到這些,你們猜一猜,老師會幹些什麼呢?並說說這樣猜

的根據;

3、看清,這是什麼?(讓學生說,然後讓學生聞)

4、請看仔細,我要把這瓶水,變成飲料(老師變魔術)

5、變成了什麼?看到這橙汁,你有什麼想法嗎?

6、還記得我剛纔是怎樣變的嗎?(生說實驗過程)

7、此時,你們有什麼誇獎的話送給老師嗎?(板書神)

8、還想說些什麼話,提些什麼問題嗎?

二、學生表演魔術

1、橙汁好喝、牛奶更有營養,接下來我們變一些牛奶怎麼樣?

2、這下,老師不變了,叫兩位學生來變。誰來?

3、出示器材,讓上臺的學生觀察,說。(然後讓其餘學生檢驗他倆說得是否真實)。

4、學生變牛奶(用吸管向瓶裏吹氣)

師提醒:同學們,注意他們兩個是怎樣吹的?再觀察瓶子裏有什麼變化?你還聽到了什麼?你心裏有什麼想法?然後,再瞧瞧同學們有何表現?

5、學生說話(按上面的問題進行)

6、老師不但自個兒會變飲料,還讓同學變出牛奶你們說神不神?

三、抓住時機,揭示科學道理

1、其實,世界上所有魔術都是假的,當然老師今天的魔術也不例外,能使水變顏色的是化學反應。變橙汁的水,我起先就放了一種化學藥品,後來趁你們不注意時,又放了一種藥品,然後搖幾下,兩種藥品反應就產生了橙汁。這牛奶是怎麼回事呢?它也是兩個物質進行了反應而成的。開始的水是石灰水,石灰水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產生白色沉澱物,這二氧化碳氣體哪裏的,就是同學們剛纔嘴裏吹出的氣呀!

2、老師還神嗎?那是什麼那麼神奇呢?(科學)

3、此時,你有什麼想法或感慨呢?有話想說嗎?(讓學生說)

四、根據自己的獨特體會,自由擬題

1、同學們,學到這裏,你們肯定有很多感受、有許多話要說吧,如果把這感受的經過寫下來,就是一篇作文了,這下,老師要請教同學們,如果讓你寫一篇自己最想說的或感受最深的作文,你會擬什麼題目呢?

2、學生擬題。

3、交流題目。

4、針對題目,作適當寫作指導(你們覺得怎麼樣的文章纔算是好文章?指出這次作文的要求就是寫出真實感受)。

五、學生作文

(播放輕音樂、師巡迴指導)

六、講評

1、出示個別作文,全班講評

2、指名說說自己認爲寫得特別好的詞句(特別是感受方面的)

七、向課外延伸

同學們,告訴你一個祕密,你們如果繼續吹,這牛奶還會變回清水,你們不防回家試一試,也許還有許多話想說,還有許多話想寫。

板書:

老師神奇!!!?科學神奇!!

水橙汁

水牛奶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會查閱和收集有關遺傳和變異的圖片和資料,並篩選出有價值的資訊;

2.能引用資料編制科學小報。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人類利用遺傳學知識,改善了人類生活並促進了生產;

2.知道生活中很多的農作物也是變異的結果。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自己獲得的資料,表達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體驗合作的快樂;

2.感受科技的神奇和美妙;

3.知道科學家爲了研究遺傳和變異,進行了艱苦不懈的探索。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對於遺傳和變異的探索過程

難點: 採用人工進行變異的好與壞

教學準備

相關圖片、材料,孟德爾的故事,袁隆平的故事,學生準備小報資料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效果分析

一、調動學生已有經驗,匯入新課

1.我們已經學習了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現象,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後代長的既像父母,又稍有不同呢?我們一起來探索遺傳和變異的祕密吧!(板書課題)

二、瞭解孟德爾的故事

1.你知道現在遺傳學之父是誰嗎?

2.學生講故事。

3.你聽了孟德爾的故事有什麼想法呢?試着對實驗結果作出你的解釋

4.學生小組交流後再全班討論。

5.但是後來的研究者又發現,用孟德爾的研究理論不能解釋另一些現象,究竟是什麼現象呢?請一個同學繼續講故事。

6.你對這個現象有什麼解釋?

7.教師:孟德爾的研究理論只解釋了生物間的遺傳現象,並沒有提到生物自己也可能會產生變異的現象。

三、瞭解袁隆平的故事

1.我們國家有一位水稻,他解決了世界農業科研難題,他就是我國著名的水稻袁隆平。

2.誰知道袁隆平的故事?請同學說說。

3.袁隆平在他的實驗中求的是遺傳還是變異?爲什麼說他解決了世界農業科研的難題?

4.學生觀看多媒體課件或者閱讀教材49頁的資料――這些食物跟我們平時吃的有什麼不同?

5.學生回答

6.這些都是經過改良的品種,你還了解哪些農作物的新品種?

四、小課堂大辯論

1.講解要求:本次的辯論會辯題是食用人工變異的食物是否合理,正方觀點是合理,反方觀點是不合理。辯論雙方各3人,準備時間是5分鐘,觀點陳述爲1分鐘,自由辯論時間是10分鐘,最後陳述時間爲1分鐘。下面所有的學生都是評委,要投票選出獲勝方。有理不在聲高,要以理服人。

2.分組辯論賽

3.:這次的小課堂大辯論的獲勝方是*方。在現實生活中,合理利用科學技術才能更好地爲人類服務。

五、編輯有關遺傳與變異的小報

1.要求:小組爲單位,分工合理,時間爲一星期,在全班評出最優秀獎給予表揚。並且利用牆報進行展示。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知道天空中的星星圍繞北極星順時針運動,北極星相對“不動”,是因爲地球自轉的結果。

2、能根據已知“北極星相對不動”等事實證據,推測地球繞地軸自轉,而且地軸始終是傾斜的。

3、做模擬實驗研究北極星。

4、主動和小組同學合作探究北極星“不動”的祕密。

5、體會到多角度、多方面收集證據,有助於更好地解釋現象。

教學重點:地球繞地軸自西向東自轉,地軸始終是傾斜的。

教學難點:北極星看上去“不動”的原因。

教學準備:硬紙片兩張,水彩筆,地球儀,轉椅,四季星座執行圖。

教學過程:

一、引入學習:

談話:人們在夜間觀星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北極星不動,而其他的星星都圍繞北極星運動。

二、探究北極星爲什麼“相對不動”:

1、看圖:(P82頁兩副圖)這兩副圖有什麼相同之處?

(1)星星都在怎樣運動?是否都有一個“圓心”?

(2)“圓心”是否在天頂位置?是不是與天頂有一定的傾斜角度?

2、討論:照片中爲什麼北極星保持“不動”?

(1)小組交流

(2)模擬實驗一:在一個紙板上畫出北極星和北斗七星等星星,然後轉動紙板,觀察北極星是否不動,其他星星都圍繞北極星運動。再用一個紙板當作地平線,然後旋轉紙板,觀察,哪些星星能被觀察到,哪些不能被觀察到,從這現象中能想到什麼?

(3)模擬實驗二: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東自轉,所以我們在夜間能看見星星東昇西落,與地球自轉的方向相反。怎樣能在自轉的地球上看到北極星“不動”呢?

用一個轉椅代表地球,在教室牆上貼一顆星星當作北極星,請一位同學坐在轉椅上,當眼睛盯着北極星看時,北極星好像是不動的,如果視點落在哪一顆星星上,周圍的星星就會圍繞哪一顆星星運動。

(4)觀察陀螺運動,想象:陀螺轉動時,圍繞着一個假想的軸。能想象地球是怎樣運動的嗎?

(5)模擬實驗三:在一個球上貼幾個小人,代表地球上的人,讓球自轉的同時,想辦法讓小人能看見教室一面牆上的“北極星”不動。

(6)閱讀P83頁的資料,研討一年中北極星“不動”的原因。

三、拓展:

1、觀察地球儀,思考:地球儀有什麼特點?爲什麼鐵軸要做成傾斜的

2、交流:地球自轉還有什麼特點?填寫P83頁的表格。

板書設計

北極星不動的祕密

地球繞地軸自西向東自轉, 地軸始終是傾斜的

科學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小班的孩子對洗手、洗頭、洗澡時的泡泡充滿了興趣,他們去公園玩也最喜歡吹泡泡。我們怎樣將幼兒感興趣的活動生成爲有價值的教育活動呢?在 “多彩的肥皂”這個主題中,我們設計了關於泡泡的幾個活動,試圖透過幼兒自己的動手嘗試和操作,培養他們探索的興趣,並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一 做泡泡水

【活動目標】

1.嘗試使用各種洗滌用品製作能吹出泡泡的水,從而體驗科學活動的快樂。

2.觀察各種洗滌用品在水裏溶解的現象,激發幼兒對溶解現象的好奇心。

【活動準備】

肥皂、洗衣粉、洗手液、洗髮水等常見洗滌用品;人手杯水和根小木棒;吹泡泡的工具;櫃子上貼有各種洗滌用品的實物圖標記。

【活動過程】

1.提問引起幼兒興趣。

(1)師:是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吹出泡泡?

(2)老師試着用清水吹泡泡,不成功。師:可以用什麼辦法做出能吹出泡泡的水?

(3)引導幼兒討論:在水中加入什麼可以讓水變成泡泡水?(支援幼兒的各種想法,爲幼兒提供他們想到的能添加的洗滌用品。)

2.製作泡泡水,引導幼兒觀察各種洗滌用品在水裏溶解的現象。

(1)請幼兒把自己要的洗滌用品加入裝有清水的杯子裏,並攪拌。

(2)引導孩子觀察洗滌用品加到水裏,水會發生什麼變化。

師:洗衣粉、洗潔精、肥皂沫怎麼不見了?現在杯子裏的水發生了什麼變化?

3.比較加入不同洗滌用品的水有什麼不同。

(1)加入洗潔精、沐浴露、洗髮水、洗手液的水還是透明的,

(2)加入洗衣粉、肥皂沫的`水卻變混濁了。

小班孩子不能準確地說出水的變化,只要能有意識地進行觀察、比較就行。

3.吹泡泡,體驗濃度對吹泡泡效果的影響。

(1)用吹泡泡的工具來試試做的泡泡水能不能吹出泡泡。

(2)師:你用什麼做的泡泡水?哪個小朋友用了跟他樣的東西?(用另個小朋友做的泡泡水試試。)爲什麼他的可以吹出泡泡,你的卻吹不出?引導幼兒發現濃度影響吹泡泡的效果。

(3)小朋友互相換換,看看誰做的泡泡水最容易吹出泡泡。

(4)收拾整理物品,請小朋友按實物圖的標記把自己做的泡泡水送回到櫃子裏。

【活動延伸】

繼續觀察各種洗滌用品做的泡泡水有什麼不同。在不同的地方吹泡泡,觀察泡泡的形狀、顏色。

活動二吹泡泡

【活動目標】

1.透過嘗試使用不同形狀的工具吹泡泡並觀察泡泡的變化情況,培養對探索活動的興趣。

2.感受參加科學活動的快樂,並體驗成功的愉快。

【活動準備】

用鐵絲繞成不同形狀的鐵絲框,記錄表,筆,各種不同材料製作的吹泡泡的工具。

【活動過程】

1.引發幼兒興趣。

師:上次小朋友都做了泡泡水,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吹泡泡的工具請小朋友來吹泡泡。(出示各種形狀的鐵絲框。

2.探索用不同形狀的工具吹泡泡。

(1)師:你見過的泡泡是什麼樣子的?(圓圓的。)

(2)逐出示不同形狀的鐵絲框:這是什麼形狀?你覺得用它吹出的泡泡也是圓圓的嗎?

(3)請小朋友講述自己的猜想,請個別小朋友上講臺前在記錄表上記錄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說是三角的,有的說是圓圓的,允許孩子發表不同的意見。)記錄表如下:

我的猜想

實驗後的結果

(4)小朋友自己選擇不同形狀的鐵絲框來吹泡泡,以證買目己的猜想。

老師詢問孩子:你拿的鐵絲框是什麼形狀的?吹出的泡泡是什麼形狀的呢?

(5)小朋友互相交換不同形狀的鐵絲框來吹泡泡,看看其他形狀的鐵絲框吹出的泡泡是什麼形狀的。

(6)教師與小朋友一起小結,在剛纔的記錄表上記錄吹泡泡的結果:各種不同形狀的鐵絲框吹出的泡泡都是圓圓的。

3.嘗試更多、更特別的吹泡泡工具。

例如:用硬紙殼捲成小棒,在一端剪開成喇叭狀;吸管;泡泡槍等。

師:這些工具也可以吹泡泡,我們把它放在活動區裏,以後小朋友還可以試着用不同的工具吹泡泡,看看用它們吹出的泡泡有沒有不同。

【延伸活動】

畫泡泡、撕泡泡,開設泡泡商店。體能活動:抓泡泡。

【設計評析】

在 關於泡泡的活動中,孩子們自己動手試探、觀察、比較,激發起強烈的好奇心,而老師注重孩子的相互交流,把問題留給孩子自己解決。以往我們總是認爲,小班的 孩子因爲年齡小,經驗少,語言表達能力差,所以開展探究活動會比較困難。但這樣的活動讓我們看到,只要我們選取孩子感興趣的對象,又遵循他們探究事物的特 點,同樣能在小班很好地開展科學探究活動。

科學教案 篇8

學情分析

本課在學生認識了空氣存在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有關空氣的知識,指導學生透過觀察、實驗、製作,認識到空氣受熱以後體積膨脹、重量減輕、會上升的性質,同時瞭解熱空氣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親身經歷探究熱氣球上升的過程,知道科學探究要以提出問題開始,能對問題設計研究過程,並對結果進行評議,體驗成功的喜樂和探究的樂趣。

2、在探究的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尊重事實的良好品質。

3、認識空氣受熱後體積膨脹,比同體積冷空氣輕,會上升的性質

教學重點

熱氣球上升的原因,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難點

熱氣球上升的原因。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氣球、手絹、塑料袋、自制小紙蛇。

教師準備:有關熱氣球的課件、有關的實驗材料:酒精燈、蠟燭、香、火柴、支架、手絹、氣球、塑料袋、自制小紙蛇、記錄表等。

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問題

做個慧眼辨真假的小遊戲,根據同學們的生活經驗來判斷下面圖中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第一幅圖工廠煙囪冒出的濃煙直衝雲霄;第二幅圖點燃的香菸飄出的煙指向地面;第三幅圖饅頭蒸熟了,第四幅裏的水壺裏的水開了;第五幅熱氣球點火升空的錄像)從而匯入新課。

1從剛纔播放的課件中你們看到了什麼?

2你能發現它們有什麼共同點嗎?(冒出的煙和氣都往上走。)

3看熱氣球升空的錄象。

4五彩繽紛的熱氣球飛上了天空,關於熱氣球的祕密有許多你有哪些想研究的問題呢?(板書課題)

5這節課我們就共同來研究"熱氣球的祕密"板書課題(熱氣球上升的祕密)。

提出問題:

1要研究熱氣球就要先製作一個熱氣球,如何製作一個熱氣球?需要什麼材料?

2熱氣球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3熱氣球爲什麼能飛到飛到空中去?

4熱氣球升到空中後又是怎麼樣降落下來的?

從這些現象中提出問題是?這一活動的指向是列舉一些物體能上升的實列,一再引發學生的思考,提己的問題,激發學生大膽猜想,產生探究的慾望。有利於學生進行科學探究。

二探究體驗解決問題

一、猜想與假設。

1提出要求:要研究研究熱氣球就要先做一個“熱氣球”。

2小組討論:如何來製作一個熱氣球?需要什麼材料?

3學生彙報,小組間討論交流。

4學生試驗,教師指導。

5彙報觀察到的現象和發現。

6師生。

二:設計實驗、驗證猜想。

1、鼓勵學生動手實驗。

引導學生彙報自己的猜想。

2、透過學生的回答;:空氣受熱後體積會膨脹,比同體積的冷空氣輕,就會上升,熱氣球上升升時就會讓塑料袋升上去,這就是熱空氣上升的原理。

教師板書:

空氣受熱/、體積膨脹、熱空氣變輕、會上升。

三:1生活中熱空氣上升的現象和應用有許多,你都知道哪些?

2其實熱空氣會上升這一原理在古代就被人們

發現並加以利用了。觀看錄象。(播放孔明燈升空的錄像)

3從古到今人們都會利用熱空氣做事,請同學們也來利用熱空氣上升的原理製作一個熱空氣驅動玩具,併爲他起個好聽的名字。

4學生製作熱空氣驅動玩具。(風車/馬燈/走馬燈/紙蛇/降落傘等)

5學生展示作品。

學生小組內討論、交換意見和想法:學生在小組內說說試驗,引導學生全班交流,還要透過實驗來驗證。

生1:用手放在點燃的蠟燭的上方,感覺下有沒有向上的熱氣。

生2:可以放一個塑料袋在蠟燭的上方,讓塑料袋的口朝下,有過塑料袋鼓起來後會上升,就說明熱空氣可以讓塑料袋升到空中,這個和熱氣球差不多。

生3:蠟燭的火焰要離塑料袋遠一些,這樣就不會燒壞塑料袋。

小組試驗時分工明確,還要做好實驗記錄。

同學們的建議都很好,各小組進行實驗時要注意幾點,(學生進行實驗,教師巡視)。

學生:熱空氣會上升。

廚房的抽油煙機、炒菜產生的熱量、洗完後晾的衣服、孔明燈

認識實驗材料是探究實驗的基礎。

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讓學生安全有效的去實驗。學生進行猜想假設,紙蛇和塑料的在蠟燭的上面會是什麼現象?學生分小組討論並進行分組試驗。

學習課本中關於熱氣球的資料卡

下移到拓展延伸,作爲課下作業

三拓展延伸 應用創新

這節課,大家研究的很認真,透過研究,我們不僅充分感受到了熱空氣,還知道了,熱空氣上升是利用了熱空氣上升的原理。

結合今天你對熱氣球上升祕密的研究和發現,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熱氣球,並能設計出更好的熱氣球驅動玩具。

引導學生繼續探究。

學生透過在生活中的觀察,也透過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將課堂上的內容延伸到課外,使下課鈴不再作爲課堂學習的終點,而成爲學生後繼學習的一個起點,繼續翱翔於更廣闊的學習天空。

板書設計

13熱氣球上升的祕密

比同體積的冷空氣輕會上升

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是熱空氣上升的祕密。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讓學生觀察圖片,說一說圖片中的現象,透過學生的觀察引出課題,同時讓學生分組進行假設討論,從而進行分組試驗的出結論,教師進行。最後,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去。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發現生活中的熱空氣上升的現象並能夠對現象進行解釋。

科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根據不同恐龍的形態找出與它們相對應的化石模型。

能根據學習的需要,從各種渠道查閱和收集有關資料。

科學知識:

瞭解一些有關恐龍的知識。

知道恐龍化石在科學研究中的價值。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關注與恐龍有關的各種問題,並對此產生濃厚的興趣。

教學重點:

瞭解恐龍化石的發現和作用,爲恐龍尋找相對應的化石模型。

教學準備:

關於恐龍、恐龍化石的文字、圖片、模型以及多媒體資料。

課時安排: 1 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效果分析

一、 匯入:

出示各種恐龍模型或圖片。

同學們這是你們很感興趣的吧,今天,就讓我們進入時空隧道,回到 6500 萬年前,去了解生活在那個時代的爬行動物——恐龍。(板書)

二、 瞭解關於恐龍的知識:

1、關於恐龍的知識同學們一定了解的很多,想說說嗎?

2、學生分組討論。

3、學生彙報、交流。(將彙報的內容分成幾個主題,圍繞主題展開。)

4、我們的地球已有 45 億年的歷史,地球上的生物也有 38 億年的歷史。這 38 億年中,出現過各種各樣的生物,有的存活至今,有的走向滅亡。我們都知道恐龍是早已滅絕的,那麼這些模型、圖片和影片又是根據什麼複製出來的呢?

三、瞭解恐龍化石被發現的歷史,以及恐龍骨架被還原的過程。

1、誰能給我們講講你所知道的故事。

2、學生簡單介紹恐龍化石被發現及還原的過程。

3、同學們從課外書上看到了很多,那麼我們來看看事情的經過。

如果有條件最好能有相關的碟片

4、從故事中我們知道恐龍化石給我們提供了幫助,如果你是一位考古學家,你發現了一塊恐龍頭骨化石,你能夠從中獲得哪些資訊呢?

5、引導學生從頭骨大小或牙齒的尖利程度等展開合理想象,推斷這隻恐龍的體形和食性,讓學生體驗到化石對科學研究的重要性。

6、小結:我們今天能夠看到恐龍骨架的形成過程,包含着科學家們辛勤的勞動和不懈的努力。

四、根據恐龍的外形猜想它內部的骨架結構。

1、出示各種恐龍的圖片或模型。

同學們你認識這些恐龍嗎?能說出它的名稱嗎?(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各種恐龍的外形,尤其是要注意觀察每一隻恐龍最獨特的地方。)

2、作爲一名小考古學家,你們應該能粗略地描繪出內部的骨架結構。

分組活動,每個人試着畫一畫。

3、出示各種骨架模型圖片。

根據你剛纔描繪的骨架請你將這些恐龍和它們的骨架一一對應起來。

學生分組活動。

4、交流、彙報,說說這樣對應的理由。

五、拓展、延伸:

1、今天我們對恐龍有了更加細緻、全面的瞭解,同學們對恐龍的興趣更濃厚了,回去以後查找你所感興趣的內容跟同學們交流,或者觀看一部跟恐龍有關的影片。

2、瞭解科學家對恐龍滅絕原因的猜想。說說你的想法。

板書設計:

消失了的恐龍

關於恐龍的知識:名稱、種類、生活習性等

恐龍化石的發現及骨架還原的過程

外形對應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