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錢塘湖春行 教案設計

《錢塘湖春行》在描繪了西湖美麗春光和勃勃生機外,還體現出作者對春天的心悅之情。

錢塘湖春行 教案設計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古代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標:瞭解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培養學生賞讀詩歌的能力。

3、情感目標:感受作者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1、透過精讀、誦讀、美讀,理解體味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薰陶。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運用再造想象感悟詩歌內容。

教學方法:美讀法、合作探究法、討論法、

課前準備:

要求學生蒐集有關描繪西湖的詩文,體會西湖的美。

學情分析及相應對策:

七年級的學生剛進入初中,對詩詞的教學在小學階段要求背誦爲止,而到了初中階段古詩的賞析已是考試考查的範圍了,所以在初中階段除了熟讀成誦的基礎上還需要教給學生賞析詩詞的方法,並能夠品味詩中的意境。所以在上課時除了讓學生多讀、美讀、背誦,讓學生透過合作學習共同探討完成教學任務,並利用多媒體課件上課,讓學生在直觀形象生動的教學中獲得知識,得到美的薰陶。

教學手段:

爲增強本節課的趣味性、直觀性和參與性,讓學生更容易品味詩的形象和意境,藉助多媒體網絡輔助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投影西湖春景圖,播放《春江花月夜》的音樂,由圖片及音樂營造一種濃濃的學習氛圍,從而引入課題。

2、引出白居易,簡介作者。

3、出示學習目標

二、初讀詩,知詩意

1、給生字注音:啄沒堤

2、聽錄音範讀課文,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注意:

a、朗讀的節奏

b、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按照古詩的要求學生集體讀課文,四人學習小組互讀課文。

4、請個別學生作示範性朗讀,然後讓學生互相點評。

5、學生說出標題提示了哪些方面的內容?(地點:錢塘湖、季節:春、事情:出遊)

6、明確詩的體裁(七言律詩)

7、學生讀後討論提出詩中難理解的字詞:水面初平雲腳低暖樹亂花不足

8、詩題說“春行”,說說作者的遊蹤:孤山寺—賈亭—白沙堤

三、再讀詩,賞美景

1、學生自讀後討論:詩中所寫的是春天的哪一個階段,找理由說明:

寫的是早春,早鶯、新燕、亂花、淺草。是“早鶯”,而且幾處,不多,所以搶着向陽的暖樹,來試它滴溜的歌喉;因爲是“新燕”,是不多的幾家,就會引起人們一種乍見的喜悅。,而春天百花爭豔,眼前一片奼紫嫣紅,便有迷亂之感。草初生,故“淺”,也是早春景象。

2、詩中寫了哪些景物?怎樣寫?

春水,春雲,春鳥,春樹,春泥,春花,春草,

春水初漲,春水淙淙;白雲重疊,同湖面相連,水雲相接連成一體;早鶯搶着向陽的暖樹,來試它滴溜的歌喉;新燕剛回引起人們一種乍見的喜悅;而春天百花爭豔,眼前一片奼紫嫣紅,數量多,顏色豔,使人眼花繚亂,便有迷亂之感;草初生,剛能淹沒馬蹄印。

四、品讀詩,賞妙筆

1、古人對語言的錘鍊極爲講究,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實都是“吟安一個字,撫斷數根鬚”的結果,白居易、歐陽修、賈島都是其中的典範。本詩“亂花漸欲迷人眼”中的“亂”不僅寫出了花的品種數量之多,顏色之豔,眼前一片奼紫嫣紅,使人眼花繚亂,便有迷亂之感;更顯出了一種勃勃的生機。

2、詩中還有類似的妙筆,學生討論找出並說說妙在哪裏?

初、低、早、爭、暖、新、春、漸、淺”

3、想象詩中優美的意境,教師配樂朗誦。投影錢塘湖的春景圖

在一個明麗的春日,我信馬來到錢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繞到賈公亭西。一場春雨剛過。雲氣同湖面上的微波連成一片,像貼在水面似的。而湖水漲得滿滿的,快要跟岸齊平了。遠處近處都有黃鶯婉轉的叫聲,這些春天的使者們,嬉戲追逐,爭着搶着往向陽的枝頭飛。誰家新歸的燕子在湖邊飛上飛下,它們忙着銜泥築巢。沿途繁花東一簇,西一叢,快要讓人眼花繚亂了。而路上的春草剛從土裏鑽出來,剛夠遮住馬蹄。春神把花掛在樹上,把草鋪在地上,供人們盡情賞玩,而我最迷戀的卻是湖東一帶,這裏綠楊成蔭,白堤靜靜的躺在湖邊,安閒,自在,真要讓人留連忘返了。

五、精讀詩,悟詩情

1、詩中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最後兩句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最愛”,表達作者對錢塘湖美景的讚美熱愛之情;“行不足”,是因爲看不足,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2、面對美好的大自然,我們應持什麼樣的態度?

3、西湖是我國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是馳名世界的旅遊勝地,有着“人間天堂的美譽”。歷代文人詠贊西湖的詩文很多,你們能舉出一些嗎?

例:蘇東坡《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楊萬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六、全班學生自由朗讀,直到能背誦

七、全文總結

這首詩的題意主要在“行”字,詩人寫騎馬遊春的樂趣,截取從孤山寺北寫起至白沙堤。開頭寫“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見之景,中間寫遊程中所見,最後用“綠楊蔭裏”寫白沙堤之景,明麗輕快,令人目迷神馳。

教學反思

(1)注重文言文的朗讀,讓學生熟讀成誦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多讀、精讀、美讀中對詩意逐步瞭解,以至熟悉詩的內容,設計不同的教學情景讓學生讀,進一步品味詩的好詞妙句,感受詩中的優美意境,最後達到詩詞教學的目的,熟讀成誦。

(2)在合作學習中培養探究能力

賞析詩中的好詞妙句,讓學生找出自己認爲好的詞句,在合作小組中討論探究,交流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從而形成合作學習的能力。

(3)多媒體教學手段激趣

用多媒體播放有關的音樂,有關的春的圖片,有關的課件,讓學生有興趣去學習,使教學的內容直觀形象生動有趣,從而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樂學。

拓展閱讀:錢塘湖春行賞析

這詩是長慶三或四年春(823或824)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所作。

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提起西湖,人們就會聯想到蘇軾詩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汝濃抹總相宜。”(《飲湖上初晴後雨》)讀了白居易這詩,彷彿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更加感到東坡這比喻的確切。

樂天在杭州時,有關湖光山色的題詠很多。這詩處處扣緊環境和季節的特徵,把剛剛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繪得生意盎然,恰到好處。

“孤山寺北賈亭西”,孤山在後湖與外湖之間,峯巒聳立,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覽勝地,也是全湖一個特殊的標誌。賈亭在當時也是西湖名勝。有了第一句的敘述,這第二句的“水面”,自然指的是西湖湖面了。秋冬水落,春水新漲,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太空裏舒捲起重重疊疊的白雲,和湖面上盪漾的波瀾連成了一片,故曰“雲腳低”。“水面初平雲腳低”一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輪廓。接下兩句,從鶯鶯燕燕的動態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從秋冬沉睡中甦醒過來的春意生動地描繪了出來。鶯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鳥,春天又從北國飛來。它們富於季節的敏感,成爲春天的`象徵。在這裏,詩人對週遭事物的選擇是典型的;而他的用筆,則是細緻入微的。說“幾處”,可見不是“處處”;說“誰家”,可見不是“家家”。因爲這還是初春季節。這樣,“早鶯”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意義上互相生髮,把兩者聯成一幅完整的畫面。因爲是“早鶯”,所以搶着向陽的暖樹,來試它滴溜的歌喉;因爲是“新燕”,所以當它啄泥銜草、營建新巢的時候,就會引起人們一種乍見的喜悅。謝靈運“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二句之所以妙絕古今,爲人傳誦,正由於他寫出了季節更換時這種乍見的喜悅。這詩在意境上頗與之相類似。

詩的前四句寫湖上春光,範圍是寬廣的,它從“孤山”一句生髮出來;後四句專寫“湖東”景色,歸結到“白沙堤”。前面先點明環境,然後寫景;後面先寫景,然後點明環境。詩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終,從點到面,又由面回到點,中間的轉換,不見痕跡。結構之妙,誠如薛雪所指出:樂天詩“章法變化,條理井然”(《一瓢詩話》)。這種“章法”上的“變化”,往往寓諸渾成的筆意之中;倘不細心體察,是難以看出它的“條理”的。

“亂花”“淺草”一聯,寫的雖也是一般春景,然而它和“白沙堤”卻有緊密的聯繫:春天,西湖哪兒都是綠毯般的嫩草;可是這平坦修長的白沙堤,遊人來往最爲頻繁。唐時,西湖上騎馬遊春的風俗極盛,連歌姬舞妓也都喜愛騎馬。詩用“沒馬蹄”來形容這嫩綠的淺草,正是眼前現成景色。

“初平”“幾處”“誰家”“漸欲”“才能”這些詞語的運用,在全詩寫景句中貫串成一條線索,把早春的西湖點染成半面輕勻的錢塘蘇小小。可是這蓬蓬勃勃的春意,正在急劇發展之中。從“亂花漸欲迷人眼”這一聯裏,透露出另一個消息:很快地就會奼紫嫣紅開遍,湖上鏡臺裏即將出現濃妝豔抹的西施。

方東樹說這詩“象中有興,有人在,不比死句”(《續昭昧詹言》)。這是一首寫景詩,它的妙處,不在於窮形盡相的工緻刻畫,而在於即景寓情,寫出了融和駘宕的春意,寫出了自然之美所給予詩人的集中而飽滿的感受。所謂“象中有興,有人在”;所謂“隨物賦形,所在充滿”(王若虛《滹南詩話》),是應該從這個意義去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