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錢塘湖春行》教案教學設計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錢塘湖春行》教案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錢塘湖春行》教案教學設計

《錢塘湖春行》教案教學設計 篇1

1、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2)、培養學生賞鑑賞詩歌的能力,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領悟詩中描繪的意境,品味詩歌形象的語言。

(3)、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學會觀察生活,欣賞生活中的美。

2、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賞鑑賞詩歌的能力,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領悟詩中描繪的意境,品味詩歌形象的語言。

3、教學難點

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學會觀察生活,欣賞生活中的美。

4教學過程

4.1 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匯入:情境匯入

老師讀小學時從課本中瞭解到“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話,強烈的好奇心驅使我中學一畢業就和父母一同去了蘇杭二州,身臨其境地感受了那裏的景色,我暫且不去評價這句話的真實性,下面先把我們當時拍下來的景給大家看,讓你們自己去親自感受一下那裏的景色究竟有多美!

用一個成語談談感受好嗎?(大飽眼福,美不勝收)的確美極了。那大家還想不想進一步觀賞一下西湖風光呢?好,滿足你們的願望。

這節課,老師就陪大家到風光旖旎的西湖,也就是錢塘湖遊覽一番,我們請曾經擔任過杭州刺史的唐朝詩人白居易做咱們的導遊。讓他帶領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走進西湖,遊覽西湖。現在我們就跟隨白居易進行“錢塘湖春行”。

講授:作者、背景簡介

解題:錢塘湖是西湖的別稱,不言而喻“錢塘湖”交代了遊覽的地點,除此之外從詩題中我們還能獲得哪些資訊呢?時間是在春天,事件是出遊。

作者白居易我們並不陌生,從小學到現在我們讀過他的許多詩,下面我們再進一步來了解一下他。誰願意爲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我們今天的導遊?

作者簡介: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與李白、杜甫合稱唐朝三大詩人,是唐代詩人中創作詩歌最多的一個。他的詩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詩王”之稱。著有《白氏長慶集》,代表作品有《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等。

3、背景介紹。

長慶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時候,到西湖遊玩,騎馬走在白沙堤上,遠看風景迷人的西湖,不禁被它獨有的魅力所吸引,他心曠神怡,詩興大發。寫下了這首著名的七言律詩。

我想大家一定迫不及待想去遊覽了,那就讓我們帶着輕鬆愉快的心情向美麗的西湖進發吧。

講授:初讀詩歌

1、首先請同學們聽老師朗讀詩歌,注意聽準字音、劃出節奏。

2、現在大家就大聲自由朗讀詩歌。要讀準字音和節奏,並試着體會詩歌情感。

3、指名朗讀。

4、全班齊讀。

現代作家樑曉聲說“讀書是一種幸福”。現在,就讓我們共同來享受這種幸福吧!請同學們一起朗讀這首詩,爭取能夠讀出美感,讀出韻味。

講授:理解詩意

剛剛我們已反覆朗讀了詩歌,下面咱們來具體觀賞一下詩中描繪的這些美景。看看圍繞着詩眼“春”,詩人重點勾畫了哪些春天的景物?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大家先根據老師的提示,試着理解一下這兩句詩的內容。

這兩句寫了行經孤山寺、賈亭時看到的景色。(板書)隨着詩人的腳步,我們能看到哪些景物呢?有水、雲。(板書)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廣闊的水面和低垂的雲腳,似乎還能看到岸邊植物的倩影映照在光滑的水面上,讓人看了不禁神清氣爽、心情舒暢。

大家不妨閉上雙眼去靜靜地體會!(播放鳥的叫聲)咦,什麼聲音?鳥鳴聲。哪裏來的鳥鳴,讓我們隨着聲音走近去看看。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大家看到了什麼景象?

隨着叫聲,我們看到了兩種可愛的小生靈!他們是——鶯和燕。(板書)鶯是春的歌手,都爭着飛上枝頭去歌唱,也許剛纔正是它們在一展歌喉呢;而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了銜泥築巢,告訴人們春天來到了。真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啊!從這一聯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帶我們遊覽的正是哪個時節的景色?早春

其實早春的勃勃生機還不只這些呢,還有繽紛多彩的春花和淺淺的春草。不信你看!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亂花”是繁亂的、繽紛多彩的小野花。誰能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這一聯詩所寫的景色?

這兩句寫的是花草(板書),着重寫詩人的感受,他騎着馬,感受到馬兒在淺淺的草地上走得很輕快;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奼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會產生迷亂的感覺,不知不覺便沉醉其中,不願醒來,更不忍離去,彷彿這樣的美景永遠都欣賞不夠。

所以詩人“最愛湖東行不足,”最喜歡漫步在西湖東邊欣賞美景,總是遊覽不夠,尤其是“綠楊陰裏白沙堤。”那綠色楊柳下的白沙堤。(板書)

“行不足”就是看不夠遊覽不夠的意思,說明這湖東的美景讓作者流連忘返!哪兩個二是作者內心情感最直接的表達呢?“最愛”

此時我們眼前所見的這座堤岸就是白居易筆下的白沙堤,是爲儲蓄湖水灌溉農田而建造的,因爲最初以白沙鋪地,所以稱爲白沙堤。現稱白堤或斷橋堤。

從這一聯詩中我們能讀出詩人對它獨有的偏愛。大家想一想爲什麼見過那麼多美麗景色的白居易會最愛這白沙堤呢?它有什麼特別之處嗎?景色之美固然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還是他被這爲民造福的白沙堤所觸動,想到它能福澤百姓,纔對它鍾愛有加。其實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時候也做了許多造福百姓的好事,後人將白沙堤稱爲白堤就有紀念白居易的意思。

剛剛我們已經隨着詩人的腳步欣賞到了這麼多的美景,他是按照什麼順序描寫這些景物的呢?按照“行”的順序——也就是遊覽的蹤跡“遊蹤”,從全湖的標誌性建築“孤山寺”寫起,以最愛的“白沙堤”爲終點(板書),寫了這一路所見的景色,使得整首詩的結構十分嚴密。

現在同學們對詩歌的內容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嗎?那就讓我們再次朗讀詩歌,這回老師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了,請同學邊讀邊在頭腦中想象詩句所描繪的景色,並體會詩人置身其中時所蘊含的情感。

(先自己體會,再指名朗讀)你體會到了詩人怎樣的情感了?對西湖早春風光的喜愛和讚美之情。(板書)

講授:賞析詩歌

大家覺得這首詩寫得怎麼樣啊?一字概括——美!哪裏寫得最美?下面就分小組交流一下,你覺得詩中哪句寫得最美?哪個字或詞用得最妙?並說明原因。(課件出示問題)

1、首聯:

“水面初平”由於連綿不斷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來上升了不少,眼前是一片廣闊而又靜謐的湖水,腳下平靜的水面與天上低垂的雲幕構成了一副寧靜的西湖水墨圖。

正當詩人默默地觀賞西湖那靜如處子的神韻時,耳邊卻傳來了陣陣清脆的鳥鳴聲,打破了他的沉思,於是他把視線從水雲交界處收了回來,從而發現了自己實際上是早已置身於一個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2、頷聯:

“早”、“新”這兩個字,寫出人們初見鶯燕時的喜悅,早鶯出來了,新燕歸來了,人們彷彿正帶着滿臉欣喜的神色,用手指指點點,迎接給人們捎來春意的使者。

“暖樹”是向陽的樹枝,一個“爭”字,讓人感到春光的難得與寶貴。黃鶯之所以爭搶着飛上向陽的枝頭,是因爲春寒料峭,它們還有些懼怕春的寒意;加上個“春”字,說明冬天已經過去,泥土已經解凍,變得柔軟溫潤,透着春的氣息,大自然已經從冬的沉睡中慢慢甦醒過來。此時不知誰家的燕子正忙個不停地銜泥做窩,用一個“啄”字,體現出一種動態之美,描寫燕子那忙碌而興奮的神情,簡直把小燕子給寫活了。

大家注意了,(課件)詩人用的是幾處、誰家,而不是處處、家家,範圍上是有很大限制的,這是爲什麼呢?因爲現在還是初春,還沒有到處處鶯歌燕舞的時候,可見作者使用語言極有分寸,而且因爲少而更帶有欣喜之情。

3、頸聯:

“亂”字,使我不禁聯想到朱自清的《春》中的名句,他是這樣描繪的“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裏,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這句話給“亂”字做了最好的詮釋,使我們很容易聯想到花的生機勃勃。

“淺”字說明草也就是寸許光景,才從土地裏鑽出來,還嫩嫩的、綠綠的,剛能遮沒馬蹄。大家能不能聯想到比這更早的時候草是什麼樣子的?(我們曾經學過的其他描寫早春草色的詩句)“草色遙看近卻無”,看來以前的知識大家掌握的很好,這正是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中的名句。

4、尾聯:

“綠楊陰裏白沙堤”留給人們無盡的`遐想,一片嫩綠掩映下的白沙堤像一幅色彩明麗的風景畫,是多麼的令人陶醉啊!

5、總結:

分析下來我們會發現,整首古詩使用的雖然都是極其普通的字眼,但這些字其實都是經過作者仔細推敲過的。春水初漲與堤岸齊平、春雲舒展貼近湖面、鶯在有陽光照到的樹上歌唱、燕子啄泥銜草忙着建造新巢、春花鮮豔美麗令人眼花繚亂、春草生機勃勃剛剛沒過馬蹄。就是這樣一些看起來普通的字眼,卻把西湖早春景美描繪得淋漓盡致,令人神往。大家想一想,讓景色生動傳神原因,除了詩人語言的魅力以外還有哪些呢?他對景色細緻入微的觀察以及對眼前這自然美景的無限熱愛。其實,詩人在這無邊的春色中穿行,自己又何嘗沒有融入其中,成爲西湖早春中的一道亮麗風景呢!看來咱們請這位導遊來爲我們介紹西湖美景,真是個明智的選擇!

《錢塘湖春行》教案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能夠結合註釋解釋全詩大意,並能說出作者創作的觀察順序。

過程與方法:透過師生互動和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詩歌的藝術特色,提高對詩歌的審美和鑑賞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透過對本詩的學習,學生能夠增強對祖國山河的熱愛,激發用語言描述所見美景。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透過師生互動和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詩歌的藝術特色,提高對詩歌的審美和鑑賞能力。

三、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談話法。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用多媒體出示西湖十景的圖片,請學生試着用語言描述圖片上的美景。

進過幾輪互動,教師點出學生可能會犯的錯誤:

1、語句囉嗦,用詞不講究;

2、敘述缺乏邏輯性和條理性;描述沒有情感滲透。然後教師引題:“美景之所以美,是因爲有好的詩句清晰細緻地描述。那我們今天就來看看中唐的偉大詩人白居易是如何描述美景的。”

3.用多媒體出示“律詩”的相關知識:律詩是一種中國詩歌體裁,體詩的一種,興盛於唐。律詩對格律要求非常嚴格,每句有幾個字就稱幾言,常見的類型有五律和七律。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詩,每兩句稱一聯,共四聯。分別稱爲首聯、頷聯、頸聯、尾聯。每首的頷聯、頸聯的兩句是對仗句。律詩要求全首通押一韻,律詩通常押平聲韻;第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

(二)整體感知

老師設定如下問題,請學生帶着問題閱讀課文:

請學生結合課下注釋解釋全文,並找出詩中所描繪景物的地點。

從孤山寺的北面來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雲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幾處早出的黃鶯爭着飛向向陽的樹木,誰家新來的燕子銜着春泥在築巢。繁多而多彩繽紛的春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我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遊覽不夠,尤其是綠色楊柳蔭下的白沙堤。第一句作者即點明地點,即孤山寺北賈亭西。

(三)深入研讀

教師繼續設定如下任務,請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討論後回答:

1.本詩的前兩句中出現了哪些景物?這些觀察景物是按照怎樣的順序?

透過互動引導學生總結出:

描寫了水、雲、鶯、樹、燕、泥、花、草。這些景物大致可分爲如下兩組:

水、雲、花、草______________遠景,靜景

鶯、樹、燕、泥______________近景,動景

則,此處的觀察順序是由遠及近再到遠,由靜及動再到靜。

此處教師須着重解釋頸聯:“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兩句是寫願景。因爲近看看不到太多的花和草,只有遠看,才能看到繁多而多彩繽紛,讓人目不暇接的花,才能看到綠蔭連綿猶如水一般的草。

2.這樣寫有何好處?

透過互動引導學生總結出:

從距離上講,由遠及近再到遠,突出了景觀優美而豐富,遠近四處都是美好的景色,也側面寫出了景色太美讓人目不暇接的感受;從動靜上講,由靜到動再到靜,體現了觀察的真實性,遠處的景觀體現靜態的美感,近處的景觀鮮活生動,符合真實生活的邏輯;遠近結合,動靜交叉,使整首詩既富有整體上的畫面美感,局部又留給讀者想象的空間;既描述了美景,又寫實地體現了客觀存在,呈獻給讀者一副非常真實,具體的西湖春景圖。

3.頷聯中的“爭”和頸聯中的“沒”兩字可否“啼”“遮”?爲什麼?

透過互動引導學生總結出:

不可以。此兩處都是在運用比擬的手法形象地突出了景觀的特點:首先,“幾處早鶯爭暖樹”是將“鶯”擬人,用人爭先恐後的樣子描述早春的鶯鳥成羣結隊地在樹上鳴叫的場景,若將“爭”換成“啼”,使“羣鶯鳴樹”的樣子不夠形象生動,也缺乏動態的活潑感;其次,“淺草才能沒馬蹄”是將“草”擬物成水,只有水才能“沒”,而春天的綠草還不是很茂盛,被風吹也不會顯現出劇烈的搖動,就像是剛剛沒過馬蹄的水灣一般,清淺而柔順。此處若是將“沒”換成“遮”,讀者就失去了將草和水相關聯的想象空間,語言表達就會略顯平淡,不夠真實生動。

4.本詩中除了比擬,作者還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透過互動引導學生總結出:

除了比擬,還有對仗,每聯上下句之間不但字詞對偶,平仄和押韻也都達到了律詩的要求;另外首聯下句還使用了誇張,用雲水同低誇張地表現了春水初生,白雲低垂,水天一色的場景。

(四)拓展延伸

教師再次用多媒體出示“西湖十景”的圖片,請學生任選一張再次進行口頭描述,注意描述的順序是否符合客觀實際,是否可使用一些修辭增加畫面的真實感,遣詞造句是否有美感又富邏輯。

(五)小結作業

總結文章內容,請同學將上述口頭描述寫成一篇200-300字的習作。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