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幼兒園科普活動教案

西方的“公衆理解科學”在中國被稱之爲科學技術普及。科學技術普及(以下簡稱科普),是指採用公衆易於理解、接受和參與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倡導科學方法,推廣科學技術應用的活動。以下是小編帶來幼兒園科普活動教案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幼兒園科普活動教案

幼兒園科普活動教案 例1

活動目標:

1.在探索活動中,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剪出最長的紙條。

2.勇於嘗試,不怕失敗,探索運用從中間剪開的方法剪出圓圈。

3.願意用簡潔明瞭的語言表述自己發現的結果。

活動準備:

KT板1塊、紙人手2張、一樣寬,長短不同的紙條人手一張,剪刀人手一把、筐6個,活動前每人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號碼

活動過程:

一、透過探索瞭解螺旋型的剪法可以讓紙條變的很長。

(一)(取出橘色紙)請幼兒從紙上剪下最長的紙條,比一比誰剪的又快又長。

請幼兒選擇一張橘黃色的紙,剪下你認爲最長的紙條,把它貼在你的號碼下面,讓我們比一比誰剪的又快又長,成爲今天的冠軍。

(二)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個別指導語:廢紙放進桌上的垃圾筐裏,剪得很長的注意保護好,不要讓它斷掉,抓緊時間。

(三)請幼兒介紹是怎麼剪的,把方法畫下來。

誰願意來介紹一下你是怎麼剪的,請你把方法畫下來。(挑選螺旋的很長的紙條)這根好長哦,你是怎樣剪的?請你也把方法畫給大家看。

(四)小結:原來螺旋型的方法可以讓紙條變的很長。

二、透過探索瞭解同樣的方法,剪得越窄就會變得越長

(一)請幼兒都用同一方法試試,看看能不能剪得更長

1.師:老師也要請小朋友來試試看,用這種走迷宮的,像螺旋形一樣的方法,轉啊轉啊轉啊,把整張紙都剪完,看看能不能剪得更長,讓我們用藍色紙來剪剪看,剪得時候要保護好,不要讓他斷開,看看誰能成功的把整張紙都剪完?

(二)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教師將幼兒完成的作品貼到KT板上

(三)與幼兒討論

爲什麼同樣的紙、同樣的方法,有的剪得長,有的剪的短呢?

(四)教師小結:同樣的方法,剪得越細就會變得越長,而剪得越粗就會越短。

三、探索變手鍊項鍊的方法

(一)引導幼兒說說小手鍊和項鍊是怎樣做出來的?

我有禮物送給今天的冠軍,看,是什麼?(手鍊項鍊)

它也是彩色紙剪成的,你們想知道是怎麼做出來的嗎?

教師出示製作過程,幼兒探索發現,說說製作過程。(幼兒說後演示,用剪刀和紙做一遍)(剪一刀伸不進去怎麼辦?再剪一段,這個時候應該怎樣辦?小心不能剪斷)

(二)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你也可以用不一樣的方法來試試看。剪的時候要小心,從哪邊開始,剪到哪邊要停了,不能剪斷。教師指導有困難的幼兒,引導成功的幼兒把桌面收拾整齊。

(三)師幼討論

師:你們有沒有發現他們用了同樣的方法爲什麼一個只能做手鍊,而另一個可以做項鍊呢?

(四)教師小結:短短的紙條只能剪出小小的圓,長長的紙條就有可能剪出大大的圓。

四、延伸:變圈圈

教師用方形的紙變成大圈圈,讓幼兒回班級內繼續探索。

五、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中幼兒操作十分認真,但是在第一個環節中,所有小朋友都運用的同一種方法:剪下正方形的一條邊,導致剪下的紙條都是一樣長短的。活動前,我預計我班幼兒肯定會有幾個用不同方法的,同樣的課張玲玲老師的兩次課堂觀察活動下來,也證實了不同孩子有不同的方法,結果我們自己班上的孩子卻出現了意外。怎麼辦呢?心裏挺着急的,最後我用了“我也來參加比賽,看看老師能不能拿到冠軍”的引導順利演示了螺旋形的方法。經過教師的演示後,孩子們都能用螺旋形的方法剪出了很長很長的紙條。在探索如何剪出手鍊和項鍊環節,教師能發現幼兒的不同方法,請幼兒上臺演示後讓幼兒自主選擇比較方便、安全的方法。最後,教師在提供操作材料時,考慮的很周到,能多備份一些,讓失敗的'孩子有機會多次操作,直至成功。整個活動中,幼兒的探索慾望很強,能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幼兒園科普活動教案 例2

一.教學目標

1、能綜合畫面中的多種資訊,形成對圖畫的整體判斷。

2、聯繫已有的生活經驗,感受天氣的變化,初步瞭解天氣變化對人們的着裝、活動以及對動植物所產生的影響。

3、認識常見的天氣現象,識別常用的天氣圖例。

二.教學準備

1、對天氣現象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知道不同的典型特徵。

2、引導幼兒關注天氣現象,請家長在家和幼兒一起收看電視天氣預報,初步獲得常見的天氣圖例的經驗。 材料準備 放大的天氣圖例,白紙,畫筆,

環境準備

1、在娃娃家投放烏雲、小雨、雪花、太陽等的頭飾。

2、在牆面上佈置一塊“多種多樣的天氣現象”的牆飾,將幼兒知道的天氣現象用圖畫表示出來並貼上去。

3、在科學區佈置“氣象臺”,由幼兒每天輪流彙報天氣的情況。

三.教學活動

(1)匯入活動: 教師逐一出示天氣圖例,請幼兒說說在哪裏看見過這些圖片,這些圖片代表什麼意思。教師總結幼兒的看法,說明這些圖片是表示不同的天氣的,然後引出大書。

(2)閱讀圖畫 封面:(露出彩虹,遮蓋其他部分)這是什麼?什麼時候會出現彩虹?(啓發幼兒說出下過雨和出太陽這兩個關鍵要素。揭開小姑娘和雨傘的部分。)小姑娘身邊放着一把雨傘,說明剛剛下過雨。(揭開左上角的太陽)太陽出來了。(和幼兒一起總結,出現彩虹的兩個條件。爲幼兒示範可以透過人的服飾、行爲來判斷天氣狀況,也可以透過觀察太陽、雲等判斷天氣狀況。)

第1頁:(遮蓋天氣圖例)這是什麼天氣? 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引導幼兒抓住晴天的主要特徵——太陽。)晴天的時候有太陽,所以我們用太陽來表示晴天。(揭開天氣圖例)這就是晴天的圖例。我們一起來看看,晴天的時候,小朋友在幹什麼?花兒怎麼樣?池塘裏有什麼?

第2頁:(遮蓋天氣圖例)現在的天氣怎麼樣?剛纔是藍藍的天,現在天空發生了什麼變化?小女孩在幹什麼?你學一學她的樣子。從她身邊飛過的燕子怎麼樣?我們來看看池塘裏荷花怎麼樣了?(與前一頁對比,花瓣減少,顏色也沒有那麼鮮豔。)池塘裏的小魚和青蛙在做什麼,爲什麼?(揭開遮蓋,看看陰天的圖例是什麼?

第3頁:(遮蓋天氣圖例)這是什麼天氣?這些白白的線條是什麼?小朋友們在幹什麼?他們穿的什麼樣的衣服?池塘邊的花兒怎麼了?池塘裏的小動物們在幹什麼?(揭開遮蓋,認識下雨的圖例。)

第4頁:(遮蓋圖畫的大部分,只露出小女孩,請幼兒透過小女孩的頭髮判斷這一頁介紹了什麼天氣。揭開右下角被風吹彎的植物,進一步啓發幼兒。露出圖畫,只有颳風的圖例依然遮蓋,驗證幼兒的推測。)樹和花兒怎麼樣了?小女孩穿上了什麼樣的衣服?這些白白的線條代表什麼?(揭開遮蓋,認識颳風的圖例。)

第5頁:(遮蓋全部圖畫,只露出天氣圖例,請幼兒猜測這是什麼天氣的圖例。逐步揭開畫面,請幼兒驗證推測。)這是什麼天氣?小朋友再幹什麼?他們穿着什麼樣的衣服?旁邊的樹是什麼樣的?池塘是什麼樣的?遠處的房子和山怎麼樣了?

總結分享: 教師帶領幼兒逐頁地閱讀畫面,在閱讀過程中,按照天氣狀況(太陽、雲、雨等特徵),人的表情、動作、活動、服飾等,動植物的反應和變化三個方面逐一回顧觀察,讓幼兒體驗觀察和描述的順序。引導幼兒識別天氣圖例。

教學反思幼兒在活動中自主性強,整個活動過程中都充滿着幼兒的笑聲,幼兒玩中學,共同進步,真正體現了玩中學的教育理念。幼兒在教學活動中很感興趣,由於有些常見的景象,幼兒就透過自身的理解把故事內容進行關聯,充分理解故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