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靜夜思》教案錦集10篇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靜夜思》教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靜夜思》教案錦集10篇

《靜夜思》教案 篇1

教材簡析:

《古朗月行》和《靜夜思》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的兩首古詩,其中《古朗月行》寫出兒童眼中對月亮的認識,《靜夜思》則用敘述的語氣寫遠客思鄉之情,語言簡練,卻意味深長,耐人尋味。

設計理念:

遵循“互動、開放”的閱讀模式,力求突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創造出富有詩意的課堂意境,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增強學生對中華古詩文的熱愛之情。

教學目標:

1、誦讀古詩,瞭解古詩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培養審美情趣。

2、背誦兩首古詩,體會古詩的奧妙。

3、認識本課6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讀懂詩意,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兩首古詩。想像詩句描繪的景象和意境,陶冶審美情趣。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1、同學們,在寂靜的夜晚,深藍的夜空中掛着一輪金黃的圓月,老師一擡頭,看到這可愛的月亮,真想對它說點什麼。你們猜一猜,老師想對月亮說些什麼呀?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回答,師相機引入。

2、古時候,有個著名的詩人也和我們一樣,喜歡這明亮皎潔的月亮,他寫了許多關於月亮的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兩首描寫月亮的詩。

3、板書課題:2、古詩兩首。

(聯繫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匯入,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在較短的時間內把學生帶入文字。)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古朗月行》和《靜夜思》教學圖片,學生依次看圖,說一說都看到了什麼?

2、藉助拼音自由讀兩首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

3、同桌互讀正音,檢查是否讀正確。

4、聽錄音範讀,學生自由跟讀。

5、說一說,透過讀古詩,你都知道了什麼?

(透過學生自由讀文,對古詩內容初步感知,爲下面進行精讀體會和感情朗讀奠定基礎。)

三、細讀課文,理解大意。

1、默讀古詩,畫出不理解的詩句。

2、師生互動,提出不懂的地方;生生互動,解答疑難。

3、充分利用課文插圖,聯繫上文中“小時”“地上霜”“低頭”等詩句,理解意思,在小組內交流,然後在班上交流看法。

4、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詩句的意思,師適當點撥。

(透過個性化閱讀,加深對古詩意思的理解。)

四、個性品讀,熟讀成誦。

1、自由讀古詩,和同桌說一說你最喜歡哪些地方,爲什麼?你準備怎樣讀出喜愛之情。

2、師範讀,引導學生讀詩,注意詩句停頓和節奏,讀中感悟詩的語言美、意境美和韻律美。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3、先自由讀,再指名讀、領讀、齊讀,透過不同方法激發學生朗讀興趣,加深記憶。

(透過重點詞句與重音相結合的不同讀法,感受古詩用詞的精確,使學生由不同方式的品讀上升到讀出感情,讀出滋味,讀出古詩的魅力。)

第二課時

一、朗讀、背誦古詩。

在上節課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朗讀,背誦兩首古詩,強化積累。

二、激發想像,拓展延伸。

1、除了詩中描繪的景色,你認爲月亮還像什麼呢?展開想像,先在小組內討論,再說給老師和同學聽。

2、給遠方的親人寫一封信吧!用上《靜夜思》的詞句,表達你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要給學生足夠的探究思考空間,彰顯學生主體地位,培養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能力。)

三、識字指導。

1、認讀生字,重點檢查“瑤”“疑”“霜”。

2、指導書寫。

靜:左右結構,左邊“爭”的第4筆橫出頭,最後一筆豎稍長,與左邊不對齊。

故:右邊是“反文旁”,不是“文”字。

四、總結全文。

1、齊讀古詩。

2、說說古詩體現作者李白的什麼思想感情。

五、實踐活動。

1、查找一至兩首關於月亮的古詩讀一讀。

2、完成填空,在小組內訂成一本小詩集在班級內展示交流。

如: 古朗月行

小時不識月,呼作 。

又疑 ,飛在青雲端。

(這一環節是課內學習的延伸,以拓寬學習語文的渠道,引導學生在練筆,蒐集資料中感受中華詩文的博大精深,提高語文素養。)

板書設計:

2、古詩兩首

古朗月行 靜夜思

小…………不識(童真) 舉頭…………明月

呼作 思鄉

疑…………飛在(童趣) 低頭…………清霜

《靜夜思》教案 篇2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併入情入境的背誦古詩《靜夜思》,達到朗讀是內心的表達。

2、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思念、熱愛故鄉的感情。

3、會默寫《靜夜思》,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背古詩—懂詩意—知作者)。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複習生字詞

意思 故鄉 舉頭 懷疑 一首古詩

思念 唐代 聽懂 背書 一層白霜

二、講授新課

1、背古詩

師:《英英學古詩》,是怎麼學習的呢?我們來讀課文。找出英英所說的話,來揣摩一下。

英英說了幾次話?誰找出來,請舉手。(挑三個學生來讀)

師:我們來讀英英第一次所說的話(齊讀)找出英英學的是哪首古詩?出示古詩,我們也像英英那樣,把古詩的內容先來試着背一背吧(板書:背內容)

2、講意思

(1)、(個別字的意思)

師:其實古詩呀,很好理解。如果你把關鍵幾個字的意思弄懂了,那這首古詩的意思你也就明白了。我們來讀一讀英英第二次說的話,看看這幾個字的意思你能不能讀明白。(靜、思、疑、霜、舉頭、明月)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

(2)、整首詩的意思

接下來,我們來理解詩的意思吧。學生結合課本來敘述。

我們也像英英一樣會講古詩的意思了。讓我們帶着詩人的感情,來讀一讀這首古詩吧?

(3)、誦古詩

教師出示插圖,學生敘述畫面的意境。教師渲染,創設情境學生再次朗誦《靜夜思》

4、說作者

從英英的第三次話裏,你明白了什麼?

學生回答,師板書(說作者)

多媒體出示,李白的簡介,回憶學過的李白的詩《古朗月行》

師:學習古詩就是這麼簡單,(指着黑板)背古詩——懂詩意——知作者。

5、默寫古詩

練習冊13頁第2題

三、整體感知

分角色讀課文。

教後反思:備課時,我針對“你要把學生帶到哪裏?你怎麼把學生帶到那裏?你如何如確定把學生帶到了那裏?”的教學思想而備了此課。目標明確,可操作性強,只要學生會背誦和默寫古詩即可。然而在實施的過程中,由於和學生相處時間不長,對學生的理解不夠。雖然目標達到的還行,但教學過程不那麼流暢,甚至個別學生還沒有達到目標。針對這種現象,我做了深刻的反思,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課堂氣氛不活躍。沒能調動全班學生的學習熱情。2、每一個環節設定的還可以,但教學的有些淺。如果再紮實一些,可能每個孩子都會背會寫了。例如在讀古詩時可以創設情境讓學生多讀,就能達到熟讀背誦的結果。在默寫古詩時可以指導個別字的書寫,加深古詩中難寫的字的印象。3、學習作者時,應當回憶或拓展與李白相關的詩,加深學生對李白的瞭解。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繼續以“三個問題” 爲主導思想,“學生爲中心”,提高每一堂課的學習效率。

《靜夜思》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四個生字“目、耳、頭、米”,會認“靜、夜、牀、光、舉、頭、望、低、故、鄉”十個二類字。

2、有感情的朗讀全詩並背誦。積累收集有關思念家鄉的詩句。

3、培養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引導學生觀察夜空,閱讀有關課外書籍。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背誦全詩,積累語言。

【教學難點】

理解詩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把詩的大意說出來。理解詩人的寫作意境,體會作者思鄉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教師:每到中秋節,人們總是從百忙中抽出時間,從各個地方回到自己的家鄉,與親人團聚,有的一家三口,吃團圓飯,有的一大家子歡聚一堂,月亮圓了,人也團圓了。同學們說說你們都是怎樣過中秋的?

學生:……

教師:月兒圓了,人團聚了,這是人間最溫暖的時候。可是,有一些人卻由於各種原因回不了家,李白就是其中一個,只好借一首古詩表達他心中的感受。教師播放媒體資源中本課的相關資源,引領學生一起走進李白的《靜夜思》,去感受他的心情。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教師請學生藉助拼音自讀課文,要讀準字音。

2.透過播放媒體資源和學生一起掌握本課生詞的讀音,認讀生字卡片,掃清字音障礙。爲下面的詞句理解做好準備。

三、詩詞賞析

1.理解課題的意思。

(1)引導學生說說“靜”、“夜”、“思”三個字的字意。靜,安靜。夜,夜晚。思,思念。

(2)教師播放媒體資源,引導學生邊看邊思考:“靜夜思”就是詩人在什麼時間怎麼樣?(在靜靜的夜晚引起對家鄉的思念。)

2.理解第一行詩句。

說說明月是什麼意思?(明亮、皎潔的月亮。)板書:明月光

說說這一句的意思。(牀前地面上一片銀白色的月光。)

3.理解第二行詩句。

(1)“疑是地上霜”這一行詩句中你哪個字不理解?重點解釋“疑、霜”二個字。疑本義是懷疑的意思,在這裏是好比、好似的意思。霜,引導學生查字典。(在氣溫降到攝氏零度以下時,靠近地面空氣中所含的水汽在地面物體上凝結成的白色冰晶。)

(2)誰說說這行詩的意思?(好似地上結了霜)板書:地上霜

(3)教師啓發學生把一、二行詩句的意思合起來說一說,並給予學生及時肯定的評價,鼓勵學生大膽開口說出自己的理解。

4.理解第三行詩句:

教師播放資源並定格在此畫面,

請學生看圖思考:詩人在幹什麼?(擡頭看天空中的月亮)。詩句中哪個字是擡的意思?(舉)。板書:舉頭望。進而啓發學生說出這行詩的意思。(擡頭看天空中的明月。)擡頭望( )的明月。把這句話的意思說具體。應是:擡頭望着高掛在天空中的明月。

5.理解第四行詩句。教師將資源定格在此畫面上,引導學生看詩人的表情,說說他在想什麼。

(他思念起家鄉來)讀第四行詩。板書:(思故鄉)指名說說思故鄉的意思、誰能說說這行詩句的意思?(詩人看見明月,不由得低下頭思念起故鄉來。)

四、教師小結

教師:明月照在李白窗前,也照在家鄉的土地上,他多麼想立刻飛到親人們的身旁啊,哪怕聽聽親人的聲音也好啊,可在古代這是不可能的。他只能孤獨地寫下了這首靜夜思,然後對着月亮深情朗誦,希望明月能帶去他的思念,與祝福。你也來當一回李白吧,出示明月圖,請小朋友也來對月朗讀,齊讀。

教師:大家真像小李白啊,你能完整地給我們講講這首詩所表達的意思嗎?指名說說全詩的意思。

教師:月圓人團圓,李白孤身一人,客居他鄉,望着皎潔的明月,思念故鄉的情感就像潮水一般,迅速淹沒了他。讓我們完整的欣賞這首美麗憂傷的《靜夜思》。欣賞課件後再次齊讀全詩。教師播放本課資源中的古詩詞背景音樂,讓學生在優美恬靜的音樂下,誦讀這首思鄉詩,進一步體會詩歌中所蘊含的感情。

五、課後思考

教師:古時候和我們不一樣,沒有電話、電影可以看,在晚上,特別是有明亮月光的晚上,朋友們、親人們會一起坐在月光下,說說話,聊聊天,還會在月光下看風景,遊玩。可是,今夜,詩人已遠離家鄉,回家的路是那麼長,更沒有我們今天的汽車、火車、飛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和親人們團圓。是啊,月亮還是那個月亮,可是,詩人的心情已經不是那種心情了。小朋友,當晚上月亮爬上樹梢後,對着月亮公公你有什麼話想對它說嗎?把你想說的心裏話畫出來吧!

《靜夜思》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一)會讀本課10個生字。

(二)理解重點詞:疑、思故鄉、舉頭的意思;並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二、情感目標

體會詩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全詩;

三、能力目標

初步學習運用理解詞義串連句意的方法學習古詩。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意境。

教具:

錄音機,《思鄉曲》音樂磁帶,多媒體課件,書中插圖。

教學過程:

一、音樂引入,感受情境美。

(一)生聽音樂《思鄉曲》,體會樂曲中描述的意境。

1、那個人在幹什麼?或者想什麼?(樂曲中描述的人在思念自己的家鄉)

2、學生初步感知詩的意境美。

(樂曲停,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簡介《思鄉曲》,引入課題。

1、這首曲子,就是著名作曲家馬思聰先生的《思鄉曲》,思鄉的情感可以用音樂來表現,也可以用語言來表達。

2、引入課題,齊讀課題。

3、簡介李白。

二、學習全詩,體悟詩境美。

(一)初讀課文。

1、讀通、讀順全詩;

2、檢查勾生字情況;

3、指導生讀生字,讀全詩。重點讀好靜、牀、霜、思等字。

4、解題:

(1)靜夜是怎樣的夜晚?(多媒體創設情境)

(2)請你用思擴詞,從所擴詞中選出詞義

(3)串詞義。用自己的話說說題目的意思。

5、小結學習題目的方法:

(1)讀;

(2)說(詞義句意)

(二)讀中理解,體悟詩意美。

1、學生運用以上方法學習古詩,讀詩、說詞義、句意,並用。勾出不懂的詞。

2、生提出不懂的詞,師用。點出。

[此處詞主要集中在明月光、疑、霜、舉頭、思故鄉]

3、學習第一行

(1)讀整行詩。

(2)明月光是指怎樣的月光?

(3)說第一行詩意。

多媒體創設情景:(明亮的月光照在詩人牀前)

4、學習第二行

(1)讀整行詩。

(2)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理解疑的意思(懷疑、好像);

霜(老師哈氣在眼鏡片上,並解釋這是霧水,如果是冰粒,便是霜。霜在秋冬季節形成在地面附近:如房頂、草葉、地面等,堆起來是白色。)

(3)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用上什麼好像是什麼的句式。(明亮的月光照在詩人的牀前,好象是鋪在地上的白白的霜)

(4)朗讀,引導。

詩人這樣描寫,給了你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冷清)

師描述:今晚,銀白色的月光灑在地上,像鋪了一層冰冷的霜一樣。環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詩人遠離親人的孤獨,就更感到冷清了。

師用冷清的語氣範讀

生試着用冷清的語氣讀。

5、學習第三行

(1)讀整行詩。

(2)看多媒體理解舉頭(做動作)

(3)想想詩人在幹什麼?

(詩人擡頭望着天上的明亮的月亮)

(4)朗讀、引導。

師激情:古時候和我們不一樣,沒有電話、電影可以看,在晚上,特別是有明亮月光的晚上,朋友們、親人們會一起坐在月光下,說說話,聊聊天,還會在月光下看風景,遊玩。你看,他們玩得多開心哪!可是,今夜,詩人已遠離家鄉,回家的路是那麼長,更沒有我們今天的汽車、火車、飛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和親人們團圓。是啊,月亮還是那個月亮,可是,詩人的心情已經不是那種心情了。

問:詩人看着掛在天空中的明月,會想到什麼呢?

(會想到家鄉,想到親人)反覆誦讀。

6、學習第四行

(1)讀整行詩。

(2)說說詩句的意思。

(3)將三、四行連起來說說詩意

(4)指導朗讀,重點指導學生讀思故鄉。

7、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

三、反覆吟誦,表現詩意美。

1、以《思鄉曲》爲背景,體會全詩詩意,並朗誦全詩一遍。

2、生在音樂中自己吟誦,劃節奏。

3、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3、有感情地齊讀,背誦。

四、和樂唱詩,感染薰陶美。

(一)聽《思鄉曲》主旋律一遍,進一步感受詩的意境美。

(二)以《思鄉曲》爲主旋律,以《靜夜思》爲詞,師先示範唱詩,師生和唱詩兩遍。

業:

板書設計:

《靜夜思》教案 篇5

一、教材解讀

《靜夜思》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詩,它語言凝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成功地反映了外出遊子在寧靜的夜晚望月思鄉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隻看不見的手,無聲地拔動着作者的心絃,表現了詩人對故鄉無盡的思念。

二、學情分析

大部分同學早已背會這首詩了。但學生不一定真正理解詩句的意思領會詩句所表達的感情。本節課要注意引導學生反覆吟誦,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朗讀。

三、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1個偏旁“反文”

2、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產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3、朗讀、背誦這首古詩。

四、教學過程:

<一>謎語匯入:激發興趣

1、教師謎語匯入:同學們喜歡猜謎語嗎?現在老師出個謎語大家來猜: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面圓鏡,有時像把鐮刀。

2、學生饒有興趣地聽,邊聽邊猜。說出謎底月亮。

3、師,同學們真聰明,一下子就猜對了,是月亮。(師飽含深情地)晴朗的夜空,多麼靜謐,一輪明月高掛上天上。看到這樣的景象色你會有什麼感受,又會想些什麼呢?

4、引入新課,板書深題:6、靜夜思。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學生看課文,聽錄音,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

2、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圈出不認識的生字,把生字藉助拼音多讀幾遍,想辦法記住它。

3、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識字方法。

4、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教師出示卡片,各小組開火車讀,比一比,看哪個小組讀得準。

5、請學生當小老師,領讀生字。

6、學生用這些生字組詞或說一句話。

7、藉助生字“故”字,讓學生認識反文旁。

<三>、入情入境,美讀成誦。

1、學生自由讀古詩,小組討論,交流讀後的感受。

2、全班交流,說說自己讀懂了哪句詩,或有什麼感受。

3、引導學生理解“疑”的含義。

讓學生說說自己在什麼時候見過“霜”,引導學生用動作表示“低頭”“舉頭”的意思。

4、學生自由朗讀,體會詩人的情感。

5、配樂朗讀《靜夜思》,啓發想象詩歌畫面,創設一種意境,學生可以配上簡單的動作邊做邊讀,熟讀成誦。

6、師指導朗讀,標出朗讀節奏及重點詞。如: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7、師:我們都知道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寫的,現在誰想扮演李白做一回詩人,背背這首詩?也可以加上動作。

8、指名學生上臺背誦,其他學生點評。

9、全班齊背。

<四>指導寫字。

1、觀察田字格中的字,指導書寫。

“耳”上橫短,下橫長;“頭”的第五筆是“長點”。

2、描紅、臨寫,並提醒坐姿與執筆姿勢要正確。

3、展示學生的作業,學生評議。

<五>、實踐活動

觀察夜晚的天空,說說自己看到了什麼。鼓勵學生髮揮想象,還可以用圖畫來展示。

五、教學資源

本節課雖然沒有利用多媒體課件,但本節課注意開發了學生資源,引導他們或識字、或朗讀或書寫。而且利用了卡片和錄音機爲教學服務。

《靜夜思》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目、耳、頭、米”4個字。認識新偏旁點橫頭、反文旁。

2、朗讀古詩,背誦古詩。在誦讀過程中體會古詩意思,感受詩人思念故鄉的心情。

3、培養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引導學生觀察夜空,閱讀有關課外書籍。

教學重點:

1、認讀生字,寫生字。

2、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1、在誦讀古詩過程中體會古詩意思,感受詩人思念故鄉的心情。

2、培養觀察大自然的興趣,落實觀察夜空、閱讀有關課外讀物的實踐活動。

教學時間:1課時

課前準備:

1、每位學生留心看夜空,看看有些什麼。

2、收集並閱讀了解有關李白的事蹟、其它詩作等。

教學過程:

一、觀圖匯入。

說說自身看到的。

二、揭題、釋題。

1、“思”:思念,想念。

2、誰在什麼地方,思念什麼?

3、課前準備情況(有關李白的)推薦。

三、初讀古詩。

1、藉助拼音自由讀,要求把每個字音都讀準。

2、把詩中的生字單獨拿出讀兩遍,認一認。

3、檢查讀的情況。(主要是字音)

4、讀後推薦:你知道了什麼,想知道什麼。

四、細讀古詩。

1、朗讀古詩。你喜歡怎樣讀?(讓學生依照自身的理解去讀,多肯定,多鼓勵)

2、配樂朗誦。

3、當堂背誦。

五、認記生字。

1、說說你認記生字的方法。

2、生字卡片認讀。

3、“摘蘋果”遊戲:把認到的生字摘下,組成詞大聲說出來。

六、練習寫字。

七、課外作業

1、再看夜晚的天空,把新的發現說給同學聽。

2、課外繼續收集和閱讀:有關李白和他寫的其他詩,還有描寫夜空或介紹有關星體的科學知識的一些課外讀物。把收集到的和讀過的帶到班裏,向同學介紹或互相借閱。

《靜夜思》教案 篇7

教材說明:

這是本冊教材中第二次出現古詩。該詩語言凝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背景圖是詩句內容的形象反映,可幫助學生理解古詩,進入詩句描繪的情境。

教學總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全詩並背誦。

2、學會四個生字“目、耳、頭、米”,會認“靜、夜、牀、光、舉、頭、望、低、故、鄉”十個二類字。

3、會觀察夜晚的星空,把看到的說給別人聽。

4、積累收集有關思念家鄉的詩句。

學情分析:

現今的家長對孩子的早期教育是比較重視的,大部分學生在入學前的幼兒教育或是家庭教育中,已經學會背誦多首古詩,其中又數《靜夜思》最熟悉。再者,這首古詩詩句淺顯,因此在教學中應以學生自學爲主,聯繫生活實際,體會詩中意境。

教學重點:朗讀、背誦古詩和認字。

教學準備:錄音機,《思鄉曲》音樂磁帶,多媒體課件,書中插圖。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正確、流利地朗誦古詩,會認讀生字,會書寫“目、耳”。

2、會透過看圖幫助理解詩句,體會當時的思鄉意境,在此基礎上有感情地吟誦古詩。

3、初步學會由看到而聯想到,進行想像能力的培養。

教學設計:

一、揭題、激發興趣。

1、小朋友,你們聽說過這首古詩嗎?(大部分都說會背)

2、齊讀。

3、那麼你們知道這首詩寫的是什麼事嗎?舉手表示。想不想每個人都會背這首詩,會講這首詩的故事?

二、分層教學。

1、提出要求:(1)已經會讀會背的學生找學習夥伴開展競賽,看誰讀得準,背得好。

(2)不會的同學找值得信賴的學習夥伴(包括老師)一起藉助拼音合作學習。

2、分層次交流:先讓低層次的學生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再讓高層次的學生與夥伴開展競賽,學生自己評議。

三、知景、悟情、吟誦。

1、播放課件。

(1)觀察並說說當時詩人處在一個什麼樣的環境中?

(2)那麼古詩當中哪一句是描寫我們看到的環境的。聯繫“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看圖理解。

(3)詩人李白看着眼前的月光,他想起了什麼?

(4)把李白的思鄉之情用詩句表達出來,就是哪一句?聯繫“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看圖理解。

(5)看,詩人多了不起,用簡簡單單的二十個字就把自己遠在異地他鄉的思念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千百年來廣爲流傳,深入人心。讓我們一起來朗誦古詩。

2、你們有過想念親人的體驗嗎?那當時你爲什麼會想起他?(觸景生情)

3、當時大詩人李白遠在他鄉異地,低頭凝視屋內銀白的月光,思鄉之情油然而生,於是沉浸在深深的思念之中。播放課件,吟誦古詩。

四、鞏固練習。

1、開火車生字卡片認讀,請生觀察“光、霜、鄉”的拼音有什麼特別?滲透古詩押韻的特點。

2、分句認讀詩句,指名四生讀好拿着詩句排順序。

3、齊讀古詩,指導讀好停頓。(板書)

4、大家學得這麼好,靠的是你們認真看,認真聽,認真想,對嗎?下面我們就來寫寫我們的“目和耳”。(1)、教師範寫,學生觀察。

(2)、說說你怎麼記住這兩個字的?學生練寫。

(3)、自己認讀、認記“頭和米”,師範寫,生練寫。

五、總結全文,佈置實踐作業。

1、觀察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想到的說給同學聽。

2、收集李白的其他古詩並摘記描寫思念家鄉的詩句。(可以問爸爸媽媽或其他長輩,也可以自己查找。)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鞏固生字,會背誦古詩。

2、會觀察夜晚的星空,把看到的想到的說給別人聽。

3、積累收集有關思念家鄉的詩句。

教學設計:

一、複習匯入。

1、上節課中一張照片讓小朋友想起了自己遠在異國他鄉的媽媽……大詩人李白看到皎潔的月光,也想起了自己的親人。小朋友,讓我們再來和李白一起,做一回思鄉之人。朗誦古詩。

2、拓展說話:那小朋友來看看這副夜景,(播放課件)說說你看到了什麼,又讓你想起了什麼?(很淒涼、很傷感的感覺)

3、看書中插圖,也來說說你看到了什麼,又讓你想起了什麼?(很美好、很美麗的感覺)

小組內說――指名說。

(從說中,孩子們學會了即使是同樣的夜晚,只要景物不同,所產生的聯想也是不同的。)

二、指導書寫,鞏固識字。

1、自己認讀、認記“頭和米”,師範寫,生練寫。

2、複習四個生字,選擇生字,找朋友擴詞。

三、鞏固練習,強化積累。

闖關遊戲:

第一關:我會讀。(領讀生字。)

第二關:我會背。(開展背誦競賽。)

第三關:我知道。(拓展積累:你還知道哪些描寫思念家鄉的詩句?)

(小組內比賽,選出獲勝者,再由各獲勝者進行比賽。)

四、教師拓展資料,把蒐集到的描寫思念家鄉的詩句發給學生,要求學生會讀,有能力的可以嘗試背誦。

板書:靜夜思

牀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靜夜思》教案 篇8

課前透視《靜夜思》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的作品,他的詩想象豐富,風格飄逸豪放。《靜夜思》寫的是遊子月夜思鄉之情。作者以一個遊子的身份神馳萬里,從“疑”到“舉頭”,從“舉頭”到“低頭”,形象地表現了詩人的心理活動過程,一幅鮮明的月夜思鄉圖生動地呈現在我們面前,表達了遊子強烈的思鄉情感。這首詩語言凝鍊,感情真摯,意境深遠,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這首詩通俗易懂,家喻戶曉,有的學生在入學之前已經倒背如流。但是多數學生在朗讀古詩的韻味上缺乏鍛鍊。所以教學本詩,應重在吟誦,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出節奏,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詩中綿綿的思鄉之情,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

教學目標

1、 認識10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1個偏旁“攵”。

2、 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產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3、 朗讀、背誦這首古詩。教學重點識字、寫字,朗讀和背誦古詩。

資訊資料

1、 課件或掛圖,朗誦配樂磁帶,生字卡片。

2、 課前佈置學生觀察晴朗夜晚的天空,收集李白的有關資料。

教學時數兩課時

第一課時切入舉偶

1、 談話:同學們喜歡背古詩嗎?你會背哪首古詩?能背給大家聽嗎?(指名回答,給學生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古詩。(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提示“思”讀平舌音,交待作者。)“靜、夜”這兩個字你認識嗎?你怎樣記住這兩個字?你能簡單地說出這兩個字的意思嗎?(從學生的實際入手,針對學生愛表現的特點引起學生對古詩的濃厚興趣,並且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2、 演示:出示課件或掛圖,問:圖上都畫了什麼?看到這晴朗美妙的夜空,你想到了什麼?(適時引出課題,板書課題)這首詩是唐朝詩人李白寫的,你能把課下收集到的資料向大家展示出來,並介紹一下他嗎?(利用插圖創設情境,引入課題,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觀察、想象和語言表達等能力。收集、展示資料的過程,培養了學生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對話平臺範讀教師配樂範讀課文,學生邊看圖邊欣賞。(整體感知課文,體會古詩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在教師聲情並茂的範讀中,在欣賞優美畫面和動聽的音樂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自讀

1、 請開啟課文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一讀或者背一背吧!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和讀背方式。)

2、 仔細觀察,詩裏面的字你認識了哪幾個?是怎麼認識的?把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出來,藉助拼音多讀幾遍。(挖掘學生已有的經驗,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抓住契機,因勢利導,有效調控教學。讓學生交流識字經驗,在具體語言環境中識字。)

3、 同桌互讀古詩,互相評議。

4、 指名讀文,師生共同評議。(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充分相信學生,給他們表現自己的機會,注重對朗讀的評價,提高朗讀能力。)

識字

1、 學習新的偏旁“攵”,出示生字卡片“故”,引導學生觀察:“攵”象你認識的哪個字?它和“文”字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怎麼記住這個偏旁?

2、 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組內交流識字方法。

3、 彙報。誰來當小老師,教大家把字讀準確?請小老師說說在認讀這些字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

4、 開火車認讀生字。

5、 組詞,用你喜歡的字說一句話。

6、 遊戲:找朋友。爲生字寶寶找到自己的拼音朋友。(讓學生在主動識字中享受成功的喜悅,在交流識字方法和當“小老師”活動中,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記憶字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熟讀

1、 自由練讀。(可以大聲讀,小聲讀,同桌讀,小組讀,你讀我聽,二人齊讀……)

2、 指名讀文,注意字音讀得是否準確。

3、 與夥伴開展競賽讀:男女生賽讀,小組賽讀,自己找夥伴賽讀。(教師一定要兼顧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力求使不同的學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樂趣,在讀中注意對朗讀的指導,引導學生讀出古詩的韻味,體驗讀詩的樂趣,感悟強烈的思鄉之情。)

寫字

1、 出示田字格中的字:“目、耳”,小組展開討論:這兩個字怎樣寫?在寫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每一筆都寫在什麼位置?

2、 彙報。

3、 教師範寫。提示寫這兩個字時要注意橫與橫之間的距離。

4、 自由練寫。想寫幾個就寫幾個,每個字都要讓自己滿意。

5、 哪個字最滿意,找出來和同座交流,指出你滿意在哪裏。(教師注意對寫字姿勢的指導,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在評討論和評議時教師一定要參與其中,發揮指導和示範作用。)

第二課時匯入

1、 遊戲:大轉盤。(轉盤上的指針轉到了哪個詞上就讀哪個詞,鞏固識字效果。)

2、 齊讀古詩。評讀1、 指名讀,大家評。(整體讀得怎麼樣?哪兒讀得很好?哪兒讀得還不夠,應該怎樣讀?)

2、 組內互評。(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使“讀者愛讀,聽者專注”,師生共同探討讀古詩的方法,互聽互評,共同進步,極大地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

感悟

1、 自由讀詩,想想你讀懂了什麼?你有哪些感受?

2、 說說你什麼時候見過“霜”。用動作表示“低頭”、“舉頭”的意思。

3、 你或者你的親人有過想念親人的體驗嗎?具體說說當時的感受。(挖掘、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進而產生情感的共鳴,進一步體會濃濃的思鄉之情。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質疑仔細讀一讀這首詩,想一想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學生的大腦不是一個需要填充的機器,而是一支等待被點燃的火把”。讓學生在讀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

背誦

1、參照插圖,邊想詩的意境邊自由練習,教師隨機指導。

2、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可以同座背,組內背,自由找夥伴背。)

3、教師引背、指名背、齊背。

4、表演背:假如你就是李白,請你邊做動作邊背這首詩。(配樂)

寫字

1、大屏幕出示“頭、米”,引導學生觀察每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說說寫這兩個字時要注意什麼。(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只要掌握重點筆畫的位置,漢字基本上能寫端正。)

2、教師範寫。(提示“頭”的第五筆是“長點”。)

3、學生描紅、臨寫。(教師提醒學生的坐姿與執筆方法。)

4、 把自己認爲寫得最滿意的字向學習夥伴和老師展示(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到識字和寫字的樂趣。)

實踐

1、課後練習“我會說”,把你觀察到的夜晚的天空說給同學們聽。

2、古詩朗誦會。(此項活動可延伸到課外進行,比比誰會背的古詩多,評出“小詩人”。)

3、 有餘力的學生收集李白的其他古詩並摘記描寫思念家鄉的詩句。(可以問爸爸媽媽或其他長輩,也可以自己查找。)(樹立大語文教學觀,關注學生的個體發展,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豐富語言積累。)伴教錦囊詞語解釋靜夜思:在靜靜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靜夜思》教案 篇9

教學要求: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目、耳、頭、米”4個字。認識2個偏旁“亠、攵”。

2、朗讀古詩,背誦古詩。並在誦讀過程中體會古詩的意思。

教學重點:朗讀、背誦古詩和認字。

教學準備:靜夜思教案教學設計棒

準備描繪寧靜月夜的圖畫、音樂,也可讓學生選一處較爲空曠的地方,觀察夜空。

教學時間:教學本課用2課時。

預習:朗讀古詩,並在誦讀過程中體會古詩的意思。

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一、由複習匯入新課。

二、簡介作者。

三、初讀課文,藉助漢語讀準字音。

1、 朗讀全詩,對照生字表,在詩中畫出來。

思考:全詩有幾行,有幾句話?(全詩有四行,有兩句話。)

2、 出示生字卡片,認讀生字,進行正音。

四、討論交流,理解詩中詞語和詩句的意思。

1、 輕聲自由讀詩,提出不懂的問題,讓學生質疑。

2、 先弄懂“靜夜思”每個字的意思。靜,安靜;夜,指夜晚;思、思念。

3、 然後讓學生觀看插圖:說說詩人在什麼時間幹什麼?是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

4、 讓學生結合每個字的意思和插圖內容講講詩題的意思,(在寂靜的夜晚詩人望着明月思念自己的家鄉。)

5、學習古詩第一句。

(1) 由朗讀第一句詩,思考:讀懂了什麼?

(2) 說說自己讀懂的地方,提出不懂的地方。

(3) 討論不懂的詞語,再把詞語意思連起來說句意。

(明月指的是明亮的月光。“光”這裏指的是月光。“疑”是懷疑的意思。)

(4) 提問:作者是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看到明亮的月光的,詩人覺得月光好像是什麼?想象一下,/article/這是一幅什麼樣的情景。

(5) 同桌互相說說第一句詩的意思。

(6) 練習朗讀第一句。

(7) 總結學習第一句古詩的方法。引導學生分組學習第二句。

5、 學習古詩第二句。

(1)分組學習。先讀句,然後議論讀懂和不懂的地方,最後將詞語連起來,說說這句詩的意思。

(2)全班進行交流。結合插圖,理解句意。

(“舉頭”就是擡頭的意思。“思故鄉”就是想念故鄉。全句可以理解爲:擡起頭來望着高掛在天空中的明月。想到自己孤身一人在外,不由得思念起自己的故鄉。)

(3)讓同學說這句話表達了作者什麼感情?應該怎樣朗讀。老師範讀,學生練讀。

五、有感情朗讀全文,背誦全文。

教學生朗讀古詩的方法,要讀出節奏、韻腳,帶着作者的情感進行朗讀。

六、照着板書和結合插圖,說說全詩的意思。

七、同學們議論學習古詩的方法。

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一、複習匯入。

1、集體朗讀全詩。

2、小組議論古詩的意思。

3、出示生字卡片,練習認讀生字。

一、學習生字/soft/,掌握字形。

1、自己自學生字,想想它們是由幾筆寫成,可以用什麼方法記住它們的字形。

2、全班交流學習。

3、口頭組詞。

二、練習寫字。

三、作業設計。

後記:

朗讀古詩,背誦古詩。並在誦讀過程中體會古詩的意思

板書 6 靜夜思

所見所思

所思所感

牀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靜夜思》教案 篇10

牀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胡應麟說:“太白諸絕句,信口而成,所謂無意於工而無不工者。”(《詩藪·內編》卷六)王世懋認爲:“(絕句)盛唐惟青蓮(李白)、龍標(王昌齡)二家詣極。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藝圃擷餘》)怎樣纔算“自然”,纔是“無意於工而無不工”呢?這首《靜夜思》就是個樣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來,說是“妙絕古今”。

這首小詩,既沒有奇特新穎的想象,更沒有精工華美的辭藻;它只是用敘述的語氣,寫遠客思鄉之情,然而它卻意味深長,耐人尋繹,千百年來,如此廣泛地吸引着讀者。

一個作客他鄉的人,大概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吧:白天倒還罷了,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思鄉的情緒,就難免一陣陣地在心頭泛起波瀾;何況是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詩歌中所經常看到的。例如梁簡文帝蕭綱《玄圃納涼》詩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於李白的唐代詩人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裏,用“空裏流霜不覺飛”來寫空明澄澈的月光,給人以立體感,尤見構思之妙。可是這些都是作爲一種修辭的手段而在詩中出現的。這詩的“疑是地上霜”,是敘述,而非摹形擬象的狀物之辭,是詩人在特定環境中一剎那間所產生的錯覺。爲什麼會有這樣的錯覺呢?不難想象,這兩句所描寫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夢初回的情景。這時庭院是寂寥的,透過窗戶的皎潔月光射到牀前,帶來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詩人朦朧地乍一望去,在迷離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鋪了一層白皚皚的濃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圍的環境告訴他,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擡頭一看,一輪娟娟素魄正掛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淨!這時,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對孤身遠客來說,最容易觸動旅思秋懷,使人感到客況蕭條,年華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產生遐想,想到故鄉的一切,想到家裏的親人。想着,想着,頭漸漸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於沉思之中。

從“疑”到“舉頭”,從“舉頭”到“低頭”,形象地揭示了詩人內心活動,鮮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動形象的月夜思鄉圖。

短短四句詩,寫得清新樸素,明白如話。它的內容是單純的,但同時卻又是豐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卻又是體味不盡的。詩人所沒有說的比他已經說出來的要多得多。它的構思是細緻而深曲的,但卻又是脫口吟成、渾然無跡的。從這裏,我們不難領會到李白絕句的“自然”、“無意於工而無不工”的妙境。

標籤:教案 靜夜 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