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靜夜思教案錦集10篇

作爲一名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靜夜思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靜夜思教案錦集10篇

靜夜思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目、耳、頭、米”4個字。認識新偏旁點橫頭、反文旁。

2、朗讀古詩,背誦古詩。在誦讀過程中體會古詩意思,感受詩人思念故鄉的心情。

3、培養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引導學生觀察夜空,閱讀有關課外書籍。

教學重點:

1、認讀生字,寫生字。靜夜思教案教學設計好

2、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1、在誦讀古詩過程中體會古詩意思,感受詩人思念故鄉的心情。

2、培養觀察大自然的興趣,落實觀察夜空、閱讀有關課外讀物的實踐活動。

教學時間:1課時

課前準備:

1、每位學生留心看夜空,看看有些什麼。

2、收集並閱讀了解有關李白的事蹟、其它詩作等。

教學過程:

一、觀圖匯入。

說說自己看到的。

二、揭題、釋題。

1、“思”:思念,想念。

2、誰在什麼地方,思念什麼?

3、課前準備情況(有關李白的)交流。

三、初讀古詩。

1、藉助拼音自由讀,要求把每個字音都讀準。

2、把詩中的生字單獨拿出讀兩遍,認一認。

3、檢查讀的情況。/article/(主要是字音)

4、讀後交流:你知道了什麼,想知道什麼。

三、細讀古詩。

1、朗讀古詩。你喜歡怎樣讀?(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讀,多肯定,多鼓勵)

2、配樂朗誦。

3、當堂背誦。

四、認記生字。

1、說說你認記生字的方法。

2、生字卡片認讀。

3、“摘蘋果”遊戲:把認到的生字摘下,組成詞大聲說出來。

五、練習寫字。

六、課外作業

1、再看夜晚的天空,把新的發現說給同學聽。

2、課外繼續收集和閱讀:有關李白及他寫的其他詩,還有描寫夜空或介紹有關星體的科學知識的一些課外讀物。把收集到的和讀過的帶到班裏,向同學介紹或互相借閱。

靜夜思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靜夜思》是素有“詩仙”美稱的唐朝人李白的經典佳作,這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成功地反映了外出遊子的靜夜思鄉之情。

這首詩通俗易懂,家喻戶曉,有的學生在入學以前已倒背如流。但是多數學生在朗讀古詩的韻味上缺乏鍛鍊。所以教學本詩,關鍵在於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出節奏,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詩中綿綿的思鄉之情,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生字“頭”,認識新偏旁“攵”。

2、初步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誦讀時能做到正確,有感情。

3、激發學生對閱讀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積極主動地誦讀古詩文。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朗讀和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初步感知詩歌所描繪的意境,培養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猜謎匯入,揭示課題

1、猜謎語: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

有時像個圓盤,有時像把鐮刀。

2、揭題: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首跟月亮有關的古詩《靜夜思》。

[設計意圖:猜謎是低年級學生喜聞樂見的,課伊始,就讓學生猜謎,學生的濃厚興趣被激發,爲整堂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板書課題,學習生字“靜、夜”

(1)指名試讀課題。

(2)師板書這三個字的拼音,再讓學生把課題讀準。

(3)這三個字你們認識嗎?是怎麼認識的?能給它們找找夥伴嗎?

(相機板書:安靜夜晚思念)

(4)揭題:這首詩是我國古代唐朝詩人李白的經典佳作。這是他剛剛離開家鄉,離開親人後,在一個安靜的夜晚,面對皎潔的月亮勾起的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這一環節中,用學生自組的三個詞串聯整首詩的意思,學生易於接受。)

(二)初讀古詩,感情意境

提要求:我知道很多小朋友已經會讀這首詩了,甚至有的小朋友還能背誦,但是我希望透過今天的學習,你不僅要認識詩歌中的生字,還要把詩歌讀得正確,有感情。

1、聽錄音讀詩,要求學生邊聽邊點。

2、自讀詩句,要求邊讀邊圈出生字條裏的生字,生字圈好後多試拼幾遍。

3、指名讀,評議。

4、檢查生字學習情況。

(1)集中出示生字:靜、夜、牀、光、舉、頭、望、低、故、鄉。

a、開火車試讀,要求拼準b、請小老師帶讀

(2)分塊識字:

a、找出在題目中剛認識的兩個字“靜,夜”,帶讀。

b、自讀“牀,光,望,鄉”,說發現。(它們都是後鼻音的字,而且韻母都是“ang”。)

c、用做動作的方式識記“舉、低”。

d、學習“故”。介紹新偏旁“攵”。

(3)做“摘星星”的遊戲。

師:小朋友,今晚的夜色真美,不僅月亮姐姐來到了我們的現場,你看星星妹妹也來湊熱鬧了。不過,它說:“我的身上有你們剛剛認識的字寶寶,只要把你認識的字寶寶讀對讀準,這顆星就送給你了。”

a、做“摘星星”的遊戲。

b、書寫“頭”。(指導兩點的位置是一上一下)

c、把字寶寶送回家。

(4)出示詩句,剛識記過的字用紅顏色表示,齊讀生字。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設計,意在充分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來選擇教學策略,真正體現以學定教,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部分學生對詩歌已耳熟能詳。教學中充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主識字,體驗成功的快樂。]

(三)朗讀詩句,感悟詩韻

1、(課件出示課文插圖)

在柔和的古箏聲中師插入:在這個安靜的夜晚,月亮是圓圓的,在我們中國,圓月象徵着團圓,而詩人卻獨自一個人漂泊在外,此時此刻,他的心情會怎麼樣呢?(難過,傷心……)

2、讀全詩,感悟詩韻

(1)教師範讀,再現意境。

(2)模仿練讀,想象意境。

(3)配樂朗讀,深入意境。

(4)表演讀:小朋友,現在請你們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遠離家鄉,遠離親人,在一個靜靜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圓月……

(生雙手合攏放在背後,深情吟誦)

(5)指名錶演讀古詩。

[設計意圖:古詩詞往往用字凝鍊,意境深遠,學生難以理解,對於一年級小朋友來說,

學習古詩詞,重在讀,不在“懂”,對詩意理解可以淡化。]

(四)課堂拓展,欣賞古詩

古朗月行(拼音註釋)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

1、出示詩歌,範讀。

2、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

3、在這首詩中,你從哪兒感受到李白寫的是月亮?

4、寫月亮的詩有很多,請同學們回家蒐集一首跟月亮有關的古詩,並把它背下來。

設計意圖:葉聖陶先生曾說過,“語文學習的外延等於生活的外延”,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應給學生搭建有利的教學平臺,讓學生在更廣闊的知識背景下探索,獲取新知。]

教學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主要分兩個板塊進行,首先是識字教學。在這個過程中,我把要求識記的字分成四類:第一類是剛剛在課題中認識過的兩個字“靜”、“夜”;第二類是韻母都是“ang”的字“牀、光、望、鄉”;第三類是做動作識記的兩個字“舉、低”;第四類是需要介紹新偏旁的字“故”。這樣的分層教學,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的發展爲中心,也適合一年級學生認字的規律,學生易於接受。其次是朗讀教學。因爲古詩詞往往用字凝鍊,意境深遠,學生難以理解,對一年級小朋友來說,重在讀,不在“懂”,對詩的意境能初步感知就行。所以我安排了一系列的讀,學生讀得琅琅上口,勁頭十足。

靜夜思教案 篇3

一、教學要求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目、耳、頭、米”4個字。認識2個偏旁“亠、攵”。

2。朗讀古詩,背誦古詩。並在誦讀過程當中體會古詩的意思。

二、教材說明

這是本冊教材中第二次出現古詩。該詩語言凝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背景圖是詩句內容的形象反映,可幫助學生理解古詩,進入詩句描繪的情境。

朗讀、背誦古詩和認字,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三、教學建議

(一)課前準備

可準備描繪寧靜月夜的圖畫、音樂,也可讓學生選一處較爲空曠的地方,觀察夜空。

(二)認字、寫字

1。認字

10個生字,“靜”“牀”“光”“望”“鄉”是後鼻音,要讀準。“靜、夜、望、故”筆畫較多,字形複雜,讓學生多讀讀,多認認。要結合“夜、故”的認記,認識“亠、攵”這兩個偏旁。

2。寫字

“目、耳、頭、米”是要求寫的字,要讓學生觀察它們在田字格中是怎樣擺放的。“頭、米”的最後兩筆是“”和“” (或“丶”),寫時,要注意這兩個筆畫的呼應。

(三)朗讀

要先讓學生讀準詩中的每一個字,在讀準、讀通的基礎上告訴學生,古詩的朗讀,速度要稍慢,要有抑揚頓挫。五言詩,每句都有停頓,可一句句標出並示範朗讀。在學生對詩意大概有所瞭解後,可讓學生在音樂聲中邊做動作邊朗誦,最後達到能夠背誦。

牀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四)詞句

詩中的“疑”,可聯繫詩句理解;“霜”,可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回憶初冬時看到的霜;“低頭”、“舉頭”這組反義詞,可用動作示意。對於詩句的意思,只要大體瞭解就行,不必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講解。

(五)實踐活動

課後安排了一項“我會說”的練習,目的是引導學生觀察和說話。學完這首詩,可佈置學生留心觀察夜晚的天空。觀察以後,可透過小組交流、全班交流等方式把看到的夜空說一說。

對學生的發言,要注意保護他們的積極性,讓學生相互吸取長處,豐富說話的內容。

(六)教學時間

教學本課可用1課時。

四、教學設計舉例

(一)釋題

“思”,思念的意思。詩人在什麼時候,思念什麼?

(二)初讀古詩

自由朗讀,讀準字音,把生字多讀幾遍。

(三)細讀古詩

1。互相交流,讀懂了哪些詞句。如,說說自己見過的“霜”,用動作表示“舉頭”“低頭”的意思等。

2。配樂朗讀《靜夜思》。

(四)指導有感情朗讀、背誦

(五)認記生字

1。用生字卡片檢查生字讀音。

2。學生交流認記生字的方法。

(六)練習寫字

(七)佈置作業

看看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說給同學聽。

五、參考資料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大詩人。李白祖籍隴西成紀 (今甘肅秦安附近),出生於中亞的碎葉城,五歲時隨父全家遷居四川江油,因此他一直把四川當作自己的故鄉。李白的一生主要生活在唐朝的鼎盛時期,同時也經歷了唐朝由極盛到衰落的轉折時期。他的一生中,既親見了歷史上的太平盛世,也遭遇到慘不忍睹的戰亂禍端,他的詩歌創作是與這樣一個特定的時代分不開的。李白一生懷着遠大志向,但是生活道路坎坷難言,在政治上也未能展翅凌雲。一生中寫下了上千首詩歌,其詩風格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暢,是中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後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靜夜思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理解圖片的內容,學會念古詩:靜夜詩。

2、體驗詩中離開家鄉的人的思鄉之情。

3、鼓勵幼兒大膽地念古詩,培養他們專心學習的習慣。

活動準備 課件:《靜夜思》圖片

活動過程

一、匯入

1.出示圖片

小朋友看一看,圖片中的詩人在什麼地方?做什麼?

2.幫助幼兒初步體驗古詩的意境。

教師:這是一個離開家鄉的人,當天黑下來的時候,

他就特別的想自己的家,想家裏的親人。

二、展開

1.教師朗誦古詩,講解古詩含義。

牀前明月光:明亮的月光從窗戶外照進來。

疑是地上霜:把牀前的地映得一片銀白,以爲是一層白白的霜。

舉頭望明月:擡頭仰望天空,一輪又圓又亮的明月高高懸掛着。

低頭思故鄉: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了心中懷念的故鄉!

2.理解字詞。

疑:懷疑,誤認爲的意思。

舉頭:擡起頭,舉是擡的意思。

思:思念,想念。

3.幼兒學習古詩,教師指導。

4.利用多種形式反覆練習誦讀。

5.爲古詩創編動作,幫助幼兒進一步的掌握。

教師:誰能給古詩編上動作呢?我們加上動作來念古詩。

三、結束

“我是小詩人”誦讀比賽,鼓勵幼兒積極上臺表現。

教師講評,爲幼兒頒發獎品。活動結束。

靜夜思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朗誦詩句,說出詩句的大概意思。

2、體會詩中作者思鄉的感情。

3、喜歡學習古詩。

4、在感知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理解角色特點。

5、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動準備:

1、打印的古詩一首,《靜夜思》圖片兩張。

2、剛過了中秋節,幼兒知道中秋節有團圓的意思。

活動過程:

一、引出古詩

師;小朋友們,誰會朗誦古詩,請你來爲大家朗誦一首。

唐代的詩人李白寫了很多首詩,其中有一首詩是他在外地做客時寫的,流傳了千百年,你們想不想聽?

二、學習古詩

1、教師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提問:古詩的名稱叫什麼?作者是誰?

2、理解古詩

(1)逐句欣賞

一邊看古詩,一邊聽老師逐句朗誦。

教師解釋句中“疑”、“舉”的意思。

(2)說說自己聽了詩後有什麼感覺?

(3)試着說說詩句的意思。

牀前灑滿了明亮的月光,誤以爲是地球上鋪了一層銀白色的寒霜。擡起頭,遙望天邊的明月,不由得低下頭來,思念離別的故鄉。

(4)看圖片,想象詩中的意境,並說一說使人會想到故鄉的什麼?

(5)遷移經驗,聯想中秋節的含義。

師:中秋節有什麼意義?中秋節家家都要團圓,可有很多人在外地工作或上學不能回家,他們都很想念自己的家鄉。

圖片中的月亮很明亮,李白在外地做客的那一天正好好是八月十五中秋節,詩人看見月亮想起了自己的家鄉。

3、學習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三.古詩朗誦表演

請幼兒大膽地上臺朗誦古詩。

注意:

牀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教學反思:

1、大班是幼兒身心發展的最主要時期,自我評價能力已經的到了發展。個性特徵有了較明顯的表現,這些表明大班的幼兒更需要教師對他們進行引導。

2、對活動過程的反思:

(1)對幼兒發展的反思,在教學活動中,班上的幼兒都能參與到活動中來,甚至還幾個個別的幼兒會對其它幼兒做出評價,並能有意識的控制自己的情感外部表現,能大膽的表現自己,幾個小朋友能一起分角色、道具,能以語言、動作等進行表現,並有一定的合作水平。

(2)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反思,班上好多小朋友是我從小班就一直帶上來的,所以對班上幼兒的情況比較瞭解,對他們的經驗水平,學習特點和個性特徵都比較掌握,之所以才能把教育內容的核心價值及其發展線索,能給與小小的支援,促進幼兒最大限度的發展。

(3)師友互動的反思,在教學活動中,如果有個別的幼兒對教師的教學活動不能很清楚的理解時,我都會親自到幼兒的身邊去,撫摸着幼兒的小腦袋對幼兒進行解釋和示範。如果有個別不能帶到教學要求,就要對他降低對其的要求。班上大部分幼兒都能根據老師的指令配合進行教學活動,所以每次都很順利的進行。

3、對活動效果的評析,整個活動語言凝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這個活動我主要還是讓幼兒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中讀書古詩、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明顯增強。這個活動不僅增強了幼兒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幼兒的交際能力和創新能力,思念家鄉的情感態度得到了昇華。

4、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課,我會更加細緻的考慮到各個環節,在古詩意境中和卡農表演上多下工夫,認真鑽研,讓幼兒更多的掌握一些這方面的知識,並能靈活的運用。

靜夜思教案 篇6

牀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胡應麟說:“太白諸絕句,信口而成,所謂無意於工而無不工者。”(《詩藪·內編》卷六)王世懋認爲:“(絕句)盛唐惟青蓮(李白)、龍標(王昌齡)二家詣極。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藝圃擷餘》)怎樣纔算“自然”,纔是“無意於工而無不工”呢?這首《靜夜思》就是個樣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來,說是“妙絕古今”。

這首小詩,既沒有奇特新穎的想象,更沒有精工華美的辭藻;它只是用敘述的語氣,寫遠客思鄉之情,然而它卻意味深長,耐人尋繹,千百年來,如此廣泛地吸引着讀者。

一個作客他鄉的人,大概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吧:白天倒還罷了,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思鄉的情緒,就難免一陣陣地在心頭泛起波瀾;何況是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詩歌中所經常看到的。例如梁簡文帝蕭綱《玄圃納涼》詩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於李白的唐代詩人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裏,用“空裏流霜不覺飛”來寫空明澄澈的月光,給人以立體感,尤見構思之妙。可是這些都是作爲一種修辭的手段而在詩中出現的。這詩的“疑是地上霜”,是敘述,而非摹形擬象的狀物之辭,是詩人在特定環境中一剎那間所產生的錯覺。爲什麼會有這樣的錯覺呢?不難想象,這兩句所描寫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夢初回的情景。這時庭院是寂寥的,透過窗戶的皎潔月光射到牀前,帶來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詩人朦朧地乍一望去,在迷離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鋪了一層白皚皚的濃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圍的.環境告訴他,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擡頭一看,一輪娟娟素魄正掛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淨!這時,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對孤身遠客來說,最容易觸動旅思秋懷,使人感到客況蕭條,年華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產生遐想,想到故鄉的一切,想到家裏的親人。想着,想着,頭漸漸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於沉思之中。

從“疑”到“舉頭”,從“舉頭”到“低頭”,形象地揭示了詩人內心活動,鮮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動形象的月夜思鄉圖。

短短四句詩,寫得清新樸素,明白如話。它的內容是單純的,但同時卻又是豐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卻又是體味不盡的。詩人所沒有說的比他已經說出來的要多得多。它的構思是細緻而深曲的,但卻又是脫口吟成、渾然無跡的。從這裏,我們不難領會到李白絕句的“自然”、“無意於工而無不工”的妙境。

靜夜思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詼諧“目、耳、頭、米”4個生字。認識2個偏旁。

2、朗讀古詩,背誦古詩。並在誦讀過程中體會古詩的意思。

【教學重點】

朗誦、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識記本課生字。

【用具準備】

1、佈置作業:晚上觀察夜空。

2、一幅描繪寧靜月夜的課件圖畫。

【教學設想】

在古詩的誦讀之前,可透過課件演示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圖中入境並伴有相應的音樂,還可讓學生在音樂聲中邊做動作邊朗讀。這樣學生會更容易理解古詩。在理解詞意方面可聯繫生活實際和動作來理解。如:在理解低頭和舉頭時可用動作來示意。學完古詩時,可把說說看到的夜空景象來發展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匯入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新的古詩《靜夜思》。“思”是思念的意思,詩人在什麼時候,思念什麼呢?

 二、初讀古詩

1、自讀古詩,讀準字音。

2、同桌互讀。

3、師範讀。

4、學習古詩中的生字:

⑴ 課件出示本課生字:

① 自己藉助拼音讀生字。

② 同桌互讀,互相糾正。

⑵ 檢查自學情況:

① 指名帶拼音讀生字。

② 齊讀生字、正音。

③ 去掉拼音讀生字。

④ 小老師領讀。

⑤ 開火車檢查。

⑶ 隨生字認識偏旁。

三、朗讀古詩

1、領讀古詩。

2、透過課件出示古詩,並出示相應的需停頓、讀重音的地方:

牀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3、學生質疑。提出不懂的問題,生生解疑,師輔助引導。

4、出示課件在課件和音樂聲中指導朗讀:

⑴ 同桌互讀。

⑵ 男女生分讀。

5、指導背誦:

⑴ 自己試背。

⑵ 指名背誦。

⑶ 齊背。

⑷ 同桌互背。

四、細背古詩

這首古詩中有一組反義詞,你能找出來嗎?

舉頭──低頭

 五、檢查背誦

〖板書設計〗

靜夜思

李白

窗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教學後記〗

對於古詩部分,學生背得很快,但總是把個別字音背錯,以後應注意糾正,加強個別指導。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1、背誦古詩。

2、認讀生字。

 二、學習生字

1、課件出示需認讀的生字:

目 耳 頭 米

2、學習書寫:

⑴ 透過課件觀摩這四個字在田字格中佔位。

自己說說,和同桌說說,書空練習。

⑵ 集體學習“目、耳、頭、米”的寫法。

⑶ 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3、擴詞練習:

用“目、耳、頭、米”組詞,看誰說得多。

 三、我會說

把你觀察到的夜晚的天空景色,說給大家聽。

教師及時糾正生說的不當之處。

〖板書設計〗

靜夜思

目 耳 頭 米

〖教學後記〗

學生觀察字的佔格位置比較仔細,我在黑板上範寫時,有筆畫沒佔準都給指出。在說夜色時,多數能說出夜晚的美。

靜夜思教案 篇8

設計思路: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過兩天馬上就是中秋節了,希望藉此契機能夠給孩子們一個近一步瞭解中秋節的機會。《靜夜思》是一首家喻戶曉的古詩,我們班的幼兒基本都能夠背出,但是並不知道里面的含義。希望能夠透過這個活動讓幼兒瞭解詩歌的大概意思,感受詩歌所描繪的優美意境,體會詩中作者思鄉的感情,知道中秋節有團圓的意思。

本次活動分爲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聊一聊幼兒一起說一說體會思念遠方親人的的情感。

第二環節:說一說學習瞭解詩歌的大概意思,感受詩歌所描繪的優美意境。

第三環節:演一演分組對古詩的內容進行表演,進一步體會詩中得思鄉之情。

活動目標:

1、朗誦詩句,瞭解詩歌的大概意思,感受詩歌所描繪的優美意境。

2、體會詩中作者思鄉的感情,知道中秋節有團圓的意思。

活動準備:

打印的古詩一首,《靜夜思》圖片兩張

活動過程:

一、聊一聊幼兒一起說一說體會思念遠方親人的的情感。

1、農曆八月十五是個什麼日子?中秋節有什麼意義?(中秋節家家都要團團圓圓)。

2、可是總有一部分人因工作或上學等原因遠離家鄉不能回家,你們想想在這個團圓的日子裏他們會有什麼心情呢?

小結:當我們遠離家鄉時,我們都會很想念自己的家鄉、親人。

二、說一說學習瞭解詩歌的大概意思,感受詩歌所描繪的優美意境。

1、有一位古代詩人————李白,李白在外地做客的那一天正好好是八月十五中秋節,詩人看見月亮想起了自己的家鄉。所以寫了一首靜夜思古詩來寄託他的思鄉之情。

2、是怎樣寫的呢?出示圖片,教師朗誦古詩。

1)試着說說詩句的意思。

2)說說自己聽了詩後有什麼感覺?

牀前灑滿了明亮的月光,誤以爲是地球上鋪了一層銀白色的寒霜。擡起頭,遙望天邊的明月,不由得低下頭來,思念離別的故鄉。

3)幼兒學習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小結:李白的古詩,是他在離開家鄉過中秋節所寫的,裏面的內容都是他對家鄉的思念。

三、演一演分組對古詩的內容進行表演,進一步體會詩中得思鄉之情。

1、怎麼樣才能表現出詩人的傷感的心情呢?誰願意來演一演?

小結:憂傷的表情、動作都能夠表現出我們四年家鄉的感情,中秋節的到來,就可以讓我們體會到團聚、回家的快樂,所以中秋節是中國一個傳統的大節日,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度過一個愉快的節日吧。

靜夜思教案 篇9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日、上、頭、鄉”這四個生字,能讀準字音,辨清字形,並理解詩中的詞語

2、認識“夜、牀、前、光、低、故”

3、朗讀並背誦這首古詩

(二)能力訓練點。

1、透過看圖,讀詩,加深對生字字義的理解

2、啓發學生利用學過的偏旁,熟字自己分析記憶字形,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圖文結合,讓學生理解一個孤身在外的遊子,思念故鄉的強烈思想感情。

古詩的教學不同於課文教學,古詩中精煉的語言,需要學生在教師的循循善誘,一步一步解釋指導下,理解詞意,詩句含義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方法。

1、重點:理解詩句意思。

2、難點:爲什麼作者透過一輪明月就會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

3、解決方法:教師指導學生反覆朗讀,注意詩句之間的停頓,再結合圖片,以及背景資料,使學生明白詩句中蘊含的意思。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創新和實踐能力的體現。

1、教師可透過範讀,教給學生朗讀古詩的方法,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2、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指導學生分組朗讀,交流朗讀體會。

五、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對生字的練習要重點指導字形和字義

(二)整體感知。

1、教學古詩,要先指導學生理解每個詞在句子裏的意思,再把詞連起來理解每行詩句的意思

2、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理解全詩的內容和感情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釋題、簡介作者。

1、導語。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一首古詩《靜夜思》靜夜思——靜靜的夜晚所引起的對家鄉的思念。全詩表達了作者身處異鄉,夜半夢醒,獨對皓月時那種孤苦的思鄉之情

2、簡介作者。李白,字太白,唐代著名詩人

(二)教師範讀全詩,試讀生字

1、教師範讀,學生注意聽準字音,初步感知課文

2、學生根據注音試讀詩文。

(三)藉助書上插圖。解釋詩意

1、引導學生觀察插圖:圖上都有什麼?

2、讀全詩,品味詩意。

3、複習檢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認讀

(2)指名說一說詩的大意

4、品詞析句,領悟詩意。

(1)第一句,解釋“牀前,明月,光”的意思

(2)第二句,理解“疑”,詩人把什麼當成了“霜”?理解前兩句意思

(3)第三句,理解“舉”與現在所說的舉的區別,理解後兩句意思

5、總結全詩意思。

討論:

①詩人望着明月,怎麼就思念起故鄉來了呢?

②第三句與第四句在內容上有聯繫嗎?

交流。

(四)佈置作業。

感情朗讀全詩。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朗讀全詩。

(二)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認讀

(三)教師指導寫字。

“頭”筆順是一“鄉”新部首“”

(四)朗讀背誦,體會意境。

1、教師範讀,學生體會停頓與節奏。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2、自由朗讀。

3、指導背誦。

(1)回憶全詩意思,反覆誦讀。

(2)參照插圖試背。

(3)指名背誦。

靜夜思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 學習朗誦詩句,說出詩句的大概意思。

2. 體會詩中作者思鄉的感情。

3. 喜歡學習古詩。

活動準備:

1. 打印的古詩一首,《靜夜思》圖片兩張

2. 剛過了中秋節,幼兒知道中秋節有團圓的意思

 活動過程:

一:引出古詩

師;小朋友們,誰會朗誦古詩,請你來爲大家朗誦一首。

唐代的詩人李白寫了很多首詩,其中有一首詩是他在外地做客時寫的,流傳了千百年,你們想不想聽?

 二.學習古詩

1.教師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提問:古詩的名稱叫什麼?作者是誰?

2.理解古詩

(1)逐句欣賞

一邊看古詩,一邊聽老師逐句朗誦。

教師解釋句中“疑”、“舉”的意思。

(2)說說自己聽了詩後有什麼感覺?

(3)試着說說詩句的意思。

牀前灑滿了明亮的月光,誤以爲是地球上鋪了一層銀白色的寒霜。擡起頭,遙望天邊的明月,不由得低下頭來,思念離別的故鄉。

(4)看圖片,想象詩中的意境,並說一說使人會想到故鄉的什麼?

(5)遷移經驗,聯想中秋節的含義。

師:中秋節有什麼意義?中秋節家家都要團圓,可有很多人在外地工作或上學不能回家,他們都很想念自己的家鄉。

圖片中的月亮很明亮,李白在外地做客的那一天正好好是八月十五中秋節,詩人看見月亮想起了自己的家鄉。

3。學習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三.古詩朗誦表演

請幼兒大膽地上臺朗誦古詩。

 注意:

牀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靜夜思》反思:

《靜夜思》的歌詞是一首深受孩子們熟悉和喜愛的唐詩,語言流暢,琅琅上口,淺顯易懂又意蘊深遠。詩中情景交融的意境,給學生提供了把握、體會、想象與表現的極大空間。它的旋律古樸、典雅,那低沉的、似吟似唱的旋律風格與詩歌結合得天衣無縫。但它採用的崑曲的音調,演唱時要求的戲曲的行腔韻味等,又不是我們現代的孩子能輕易把握好的。

整堂課透過划船律動──熄燈欣賞──演唱歌曲──繪畫表現《靜夜思》,都一直在引導學生尋找思念的感覺。音樂在渲染着氣氛,我的語言柔和,表情雖然親切但不帶微笑,學生們很安靜,他們在想象身邊的親人和朋友都離開很遠時,到底會是什麼樣的心情。這種生活中的體驗豐富了她們演唱時的情感,也進一步地拓展了課的內涵。

標籤:教案 錦集 靜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