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好餓的小蛇教案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好餓的小蛇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好餓的小蛇教案

好餓的小蛇教案1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感受、理解小蛇吃各種水果身體變形的故事情節。

2、學習用恰當的詞彙描述物體的顏色與形狀,樂意表述自己的觀察、猜測與想象。

3、感受故事幽默、滑稽的氛圍,初步體驗趣味閱讀的快樂。

活動準備

PPT課件、FLASH課件、

活動過程:

一、以小蛇引出課題。

1、出示封面,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題目叫《好餓的小蛇》

2、看第一頁書。師:這條小蛇長什麼樣啊?看看他在什麼地方?猜猜他會幹什麼?

二、觀看PPT,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1、第一天吃蘋果。

①師: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咦,他發現了什麼?這是一個怎樣的蘋果啊?看看他是什麼顏色的?什麼形狀的?想想吃起來又是什麼味道呢?(集體回答)

總結:這是一個紅紅的圓圓的,吃起來又甜又脆的蘋果。

②師:你猜,好餓的小蛇碰到一個這麼好吃的蘋果,他會怎麼做呢?那我們來看看小蛇到底怎麼做的。

③師:咦?蘋果到哪裏去了?你怎麼看出來的?

總結:小蛇啊嗚一口,咕嘟一下,把蘋果吞到肚子裏去了,所以肚子就變成了蘋果的樣子。小蛇摸摸肚子,舔了舔舌頭說“啊,真好吃!我吃了一個蘋果,變成蘋果蛇了”

④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蛇吃蘋果吧:啊嗚,咕嘟,啊,真好吃!我吃了一個蘋果,我變成蘋果蛇了!(鼓勵幼兒,視情況學第二遍)

2、第二天吃香蕉。

師:第二天,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這一次他發現了什麼?這又是一隻怎樣的香蕉呢?我們可以從顏色、形狀和味道三方面來說。

總結:這是一根黃黃的彎彎的,吃起來又香又甜的香蕉。

②師:小蛇的口水都要流出來了,他好想吃啊。吃了香蕉之後他會變成什麼蛇啊?那他是怎麼吃的?

總結:剛纔小朋友說了很多,那看好了哦,小蛇吃東西的時候是這樣的:啊嗚,咕嘟。啊——真好吃!我吃了一根香蕉,我變成香蕉蛇了。

③小一班的小蛇也準備好了,我們要吃香蕉了。

3、第三天吃菠蘿

①師:第三天,好餓好餓的小蛇又出去散步了,它扭呀扭呀,又吃了一樣水果。瞧,這一次,小蛇變成什麼樣了?多奇怪的小蛇呀?猜猜,小蛇到底吃了什麼東西才變成這樣奇怪的樣子呀?(個別請)

師:剛纔有小朋友猜是菠蘿,那爲什麼是菠蘿呢?(哪裏長得一樣,菠蘿有?小蛇的肚子?)(其他小朋友在說話的時候我們要認真聽,聽聽說對了沒有)

②描述菠蘿。

師:來看看!他說了什麼?哇,寶寶們真厲害,只要看看小蛇的肚子形狀就知道小蛇吃的是什麼東西了,真的是菠蘿吶!

師:我們來看看菠蘿長什麼樣子的?請一個小朋友來說說看。

總結:菠蘿的頭上是綠綠的長長的葉子;菠蘿的身上是黃黃的、摸上去刺刺的,菠蘿吃起來酸酸甜甜的,很好吃。

③請幼兒模仿小蛇吃菠蘿的體態動作。

師:哇,我口水都要來了,準備好了,我們要吃菠蘿了。

師:停停停!小蛇說,哎呀,菠蘿身上那麼多的刺,把我的小嘴巴都刺痛了,哎喲,痛死我了,嘴巴再張大點嘛,不夠大再大點。XXX嘴巴張得真大,先請你來吃!再請一個小朋友來吃!這次寶寶們的嘴巴都張得很大,我們一起來吃吧!

師:小蛇說菠蘿酸酸甜甜的,真好吃,可是菠蘿上面的葉子刺刺的,把我的小肚皮都有點刺痛了,一點都不好吃,我還要去找其他吃的。

4、第四天吃葡萄

①師:第四天,好餓好餓的小蛇又出去散步了,瞧,這一次,小蛇要把吃的東西編個謎語讓大家來猜?遠看一串紫溜溜,近看一顆圓溜溜,捏他一把水溜溜,吃到嘴裏酸溜溜。(個別請)

師:小朋友猜了很多,那來看看哦,原來是這個形狀的,什麼呢?

師:都說是葡萄,謎底要揭曉了哦!小蛇吃了一串葡萄,變成了XX蛇。

②豐富幼兒對葡萄的認知經驗。

師:我們寶寶都吃過葡萄,你吃過的葡萄是怎樣的呢?

總結:我們吃的葡萄是圓圓的,一串一串的。有些是紫色的有些是綠色的,葡萄又酸又甜的,真好吃。

③請幼兒模仿小蛇吃葡萄的體態動作(教師語言上不引導,動作引導)。

5、第五天吃蘋果樹

①師:第五天的時候,小蛇找到了一棵結滿紅蘋果的蘋果樹,你猜猜,好餓的小蛇會怎樣做?

總結:恩,蘋果很好吃,那我們爬到樹上吃蘋果去吧!把嘴巴長得大大的,最大最大的。

②師:哇!小蛇怎麼了?發生什麼事情了?小蛇變成什麼形狀了啊?小蛇爲什麼會變成小樹形狀。

總結:呦,好餓好餓的小蛇,怎麼把小樹也吃下去了呀?小蛇真調皮,這下要變成小樹蛇了。

③請幼兒模仿小蛇吃小樹的體態動作。

師:小朋友有沒有看清楚,剛纔小蛇是怎樣吃掉小樹的?(請個別幼兒說)小蛇真調皮,它扭來扭去,扭來扭去,爬上小樹,爬到高高的上面,張開大嘴巴,“啊………………………嗚”一口,“咕嘟”一下,把整棵小樹都吞了下去,變成了一棵奇怪的小蛇樹。哈哈!

三、欣賞FLASH動畫故事《好餓的小蛇》,體會故事的滑稽與幽默。

1、師:哎呀!小蛇吃的好飽啊!我們摸摸小肚子,幫助小肚子消化消化。

師:小蛇們坐着休息吧,我們要來看動畫片《好餓的小蛇》,看看動畫片裏的小蛇,是怎麼吃東西的?我們一邊看一邊可以跟着小蛇一起,講講故事,學學它吃東西的樣子,好嗎?

2、觀察樹林,再次感受故事的好玩

①師:咦,小蛇背後的小樹林好象有什麼變化呀?怎麼會少一顆樹的?總結:哦,故事裏的小蛇真有趣,它看見什麼就吃什麼,居然連小樹也吃掉了,哈哈,好玩伐?

四、結束:

幼兒模仿小蛇的各種動作,隨音樂自由出活動室。

師:今天我們學了《好餓的小蛇》這個有趣的故事,那晚上回去我們可以講給爸爸媽媽聽,讓他們也來學一學好玩的小蛇,好嗎。那我們小蛇寶寶可以扭啊扭啊慢慢地扭到衛生間去解下小便,喝點水,注意洗手的時候把袖子捲起來。

好餓的小蛇教案2

設計意圖:

小班孩子樂於聽故事,看了繪本故事《好餓的小蛇》後,孩子們覺得很有意思,於是我就把孩子願意聽的故事和認識圖形結合在一起,用幼兒樂於接受的方式來複習學過的圖形。

活動目標:

1.複習以前學過的圖形圓形、長方形、三角形。

2.對各種圖形進行分類。

3.教育幼兒吃東西時要細嚼慢嚥。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圖片若干幅

活動過程:

1.談話匯入活動。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好聽的故事,你們想不想聽聽?

——想聽。

2.出示第二幅圖片,這是誰呀?——是小蛇。它是一條小蛇,那他是一條什麼樣的小蛇呀?我來告訴你們他是一條好餓的小蛇,是肚子很餓的小蛇,那小朋友和我說一下,你如果肚子餓了會怎麼辦呢?——幼兒回答,想吃飯,想吃好吃的東西。小蛇和你們一樣他到處找好吃的東西,那他找到了沒有,我們一起來看,奧,他找到了,他找到什麼東西了?(出示圖片)咱們一起來看,請幼兒回答(他找到了一個蘋果)是怎樣的一個蘋果呢?(是又紅又大的蘋果圓圓的蘋果)很餓的小蛇發現了這個蘋果後會怎樣呢?(一口把它吃掉)吧小蛇的嘴巴張開啊嗚,咕咚把蘋果吃掉了,小蛇的肚子會變成怎樣的了,咱們小朋友一起和老師看一下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了?小蛇的肚子變圓了,因爲他吃了圓圓的蘋果,所以他的蘋肚子變得圓圓的了。

3.小蛇吃了蘋果很開心,第二天小蛇的肚子又餓了,他扭來扭去,又去找好吃的東西了。他東瞅瞅西找找,找到了一樣好吃的東西,他呀又張開嘴巴,啊嗚咕咚吃下了好吃的東西,你們看看他吃下了什麼東西,出示圖片,小蛇的肚子變成了什麼形狀的了?(三角形)小朋友想一想,小蛇會吃下什麼東西呀,幼兒回答,小朋友說了這麼多,那咱們一起來看一看到底小蛇吃了什麼東西了吧?(www.www.dakao8.com)奧,原來是西瓜是被切成三角形的西瓜,因爲他吃了三角形的西瓜所以他的肚子也變成了三角形。

4.小蛇吃了西瓜很高興,第三天小蛇的肚子又餓了,他扭來扭去,又去找好吃的東西了。他東看看西找找,發現了一樣好吃的東西,他呀又張開嘴巴,啊嗚,咕咚吃下了好吃的東西,你們看看他吃下了什麼東西?出示小蛇的肚子是長方形的圖片,小蛇的肚子變成了長方形,請幼兒發揮想象說出小蛇到底吃了什麼東西,最後出示圖片,奧原來小蛇吃了一塊長方形的餅乾。

5.小蛇吃了很多的東西,因爲他吃東西時不知道細嚼慢嚥,他是啊嗚一口吃下的,所以他吃下什麼形狀的東西,肚子就變成了什麼樣的。小朋友可不能學他,我們吃東西時要細嚼慢嚥,這樣營養纔會被吸收。

6.小蛇吃飽了在樹林裏玩了一會,他要去找好朋友了,看看小蛇找到好朋友了嗎,出示黑板看,小蛇找到了很多的好朋友,小朋友看看它的這些朋友都是什麼樣的?看完後你發現了什麼?誰能告訴老師呀?引導幼兒說出小蛇帽子的形狀,他的帽子是各種不同的圖形,引導幼兒根據帽子的形狀給小蛇分類,進一步鞏固對圖形的認識。

7.小蛇找到好朋友後,高高興興和好朋友玩去了,他留了一項工作給我們小朋友,他說他發現了咱們生活中有許多不同形狀的東西,他把這些東西畫在了紙上,但是沒有塗顏色,他要讓我們小朋友幫個忙把他們塗上顏色,你們願意幫這個忙嗎?——願意。

8.出示畫有圖形的紙請幼兒塗色。

咱們把自己的勞動成果一會拿給小蛇看看,好嗎?

好餓的小蛇教案3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感受、理解小蛇吃各種水果身體變形的故事情節。

2、學習用恰當的詞彙描述物體的顏色與形狀,樂意表述自己的觀察、猜測與想象。

3、感受故事幽默、滑稽的氛圍,初步體驗趣味閱讀的快樂。

4、運用已有生活經驗,根據畫面大膽想象、推測並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5、藉助圖文並茂,以圖爲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用長襪子製作成的小蛇一隻(也可以用圖片代替)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好餓的小蛇》。

1、教師:看,今天我們班來了一條小蛇,它出來散步,可是現在它覺得好餓好餓啊。這條好餓的小蛇來到了樹林尋找食物,小朋友們猜猜看,好餓的小蛇會找到什麼好吃的?

2、小朋友們真棒,現在一起來看看好餓的小蛇到底找到了什麼好吃的吧!

二、欣賞PPT課件,熟悉故事趣味內容。

1、觀察PPT圖片3~圖片4。

①PPT圖片1:哎呀!小蛇怎麼變成這個樣子了?小蛇吃了什麼呀?

②PPT圖片1:豐富幼兒對蘋果的認知經驗。

師:誰來說說,你看到的蘋果是什麼樣子的?

(幼兒根據看到的圖片及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自由講述。)教師幫助幼兒歸納:蘋果是紅紅的、圓圓的、吃起來甜甜的、脆脆的。

③請幼兒模仿小蛇吃蘋果的體態動作。

教師語言指導:小蛇"啊…嗚"一口,"咕嘟"一下,把蘋果吞(念這個字的時候,略慢、強調一下,並理解吞的意思)到肚子裏去了。

透過提問、模仿,幼兒集體學說短句:啊嗚--咕嘟,啊,真好吃。

教師動作指導:鼓勵幼兒張開大嘴巴,把嘴巴張得圓圓、大大的,模仿小蛇"吞"蘋果的動作。

2、觀察PPT圖片5~圖片6。

①PPT圖片3:第二天,好餓好餓的小蛇又出去散步了,它扭呀扭呀,看看小蛇變成什麼樣了,你能猜出它吃了什麼呢?

②PPT圖片4:豐富幼兒對香蕉的認知經驗。

師:哪個寶寶告訴我,香蕉是什麼樣子的?(幼兒根據看到的圖片及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自由講述。)教師幫助幼兒歸納:香蕉是黃黃的、彎彎的、吃起來甜甜的、軟軟的。

③請幼兒模仿小蛇吃香蕉的體態動作。

教師語言指導:小蛇"啊…嗚"一口,"咕嘟"一下,把香蕉吞下去了……透過提問、模仿,幼兒集體複習短句:啊嗚--咕嘟,啊,真好吃。

教師動作指導:鼓勵幼兒想想香蕉是長長的,所以要把嘴巴張圓圓的(如小魚吸水泡的樣子),把長長的香蕉慢慢吞進小蛇的肚子裏。

3、觀察PPT圖片7~圖片8。

①PPT圖片7:第三天,好餓好餓的小蛇又出去散步了,這一次,小蛇找到了一串葡萄,小朋友猜猜看,小蛇吃下葡萄後會變成什麼樣子?

②PPT圖片8:豐富幼兒對葡萄的認知經驗。

師:我們寶寶都吃過葡萄,誰來告訴我,你吃過什麼樣的葡萄呢?

教師幫助幼兒歸納:是圓圓的。有些葡萄是紫紫的,圓圓的葡萄酸酸的、甜甜的,真好吃。

③請幼兒模仿小蛇吃葡萄的體態動作。

教師語言指導:小蛇吃葡萄的時候,因爲葡萄一個一個很多,小蛇的嘴巴要不停地張開、吞下,"啊…嗚"一口,"咕嘟"一下,"啊…嗚"一口,"咕嘟"一下……把一大串的葡萄全都吞到肚子裏。

鼓勵幼兒遷移前面經驗,集體說出短句:啊嗚--咕嘟,啊,真好吃。

教師動作指導:教師帶着寶寶一起,一手模仿拎着一大串葡萄,仰着腦袋,張大嘴巴,"啊…嗚"一口,"咕嘟"一下,"啊…嗚"一口,"咕嘟"一下……,鼓勵寶寶學着"蛇媽媽"的樣子吞葡萄,把葡萄一個一個全都吃到小肚皮裏,吃完還可以用手抹抹嘴巴,表示"真好吃"的樣子,增強情節表演的趣味性。

4、觀察PPT圖片9~圖片10。(教師重點引導,鼓勵寶寶誇張表現。)①PPT圖片7:你們瞧!小蛇怎麼了?發生什麼事情了?小蛇到底吃了什麼東西纔會變成這樣的呀?(教師重點引導寶寶仔細觀察畫面上的小蛇,找一找小蛇的頭到哪裏去了?小蛇的尾巴?小蛇怎麼變成小樹的樣子了呢?)②PPT圖片8:呦,好餓好餓的小蛇,怎麼把小樹也吃下去了呀?師:小蛇真調皮。老師覺得很奇怪,小蛇是怎麼把小樹吃下去的?

(重點猜測:小蛇是怎麼吃小樹的?先……再……最後……引導寶寶用簡單的語言講出小蛇爬樹、翻身、吞等等動作,教師提煉簡單的輔助動作展示給寶寶看,幫助寶寶理解小蛇吃樹的一系列連續動作。)③請幼兒模仿小蛇吃小樹的體態動作。

教師語言指導:小蛇真調皮,它扭來扭去,扭來扭去,爬上小樹,爬到高高的上面,張開大嘴巴,"啊………………………嗚"一口,"咕嘟"一下,把整棵小樹都吞了下去,變成了一棵奇怪的小蛇樹。哈哈!

鼓勵幼兒遷移前面經驗,不經過老師提示就能說出短句:啊嗚………………咕嘟,啊,真好吃。

教師動作指導:當老師講到小蛇吞小樹的時候,老師鼓勵寶寶張開大嘴巴,可以站起來,把頭往下低,表示模仿小蛇從上往下吞小樹,最後也可以鼓勵寶寶低着頭,把小手往後擺,象孔雀的尾巴一樣張開來,表示小樹的樹叉。

三、教師簡單針對故事內容進行提問,幫助幼兒進一步體會故事的滑稽與幽默。

師:哎呀!小蛇吃的肚子好飽啊!我們摸摸自己的小肚子,幫助小肚子消化消化。來,寶寶一起坐下來,休息一下吧!

鼓勵寶寶再次觀察故事結尾處(小蛇背後)的小樹林。

師:寶寶仔細看,小蛇背後的小樹林好象有什麼變化呀?怎麼會少一顆樹的?你們覺得這棵樹好吃嗎教師小結:故事裏的小蛇真有趣,也很貪吃,它看見什麼就吃什麼,吃了什麼形狀的東西,肚子就變成什麼形狀,竟然連小樹也吃掉了,真好玩。

四、引導孩子,學習吃東西的正確方法。

1、你們覺得小蛇這樣吃東西好嗎?爲什麼?

2、教師歸納幼兒講述內容,進行簡單小結:我們小朋友吃東西的時候,一定要細嚼慢嚥,千萬不能學小蛇,啊嗚一口、咕嘟一下吞到肚子裏,小肚皮要撐壞的。

延伸活動:好餓的小蛇現在還是好餓好餓,讓我們一起爲好餓的小蛇真棒點好吃的吧。畫各種好吃的東西。

五、幼兒模仿小蛇的各種動作,隨音樂自由出活動室。

教師與幼兒一起回顧小蛇吃下的四樣食物,並鼓勵寶寶回家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聽。

教師帶領幼兒模仿小蛇的各種動作,在歡快、悠揚的音樂聲中自由出活動室。

教學反思

1、《好餓的小蛇》是一個很有創意的故事,適合小班幼兒的聽賞與模仿。爲了能讓幼兒感受到故事的幽默與詼諧,我用極其誇張的語言、表情及動作表現小蛇吞東西的樣子,並且鼓勵幼兒學習模仿小蛇有趣的吞嚥動作,透過擬聲詞"啊嗚--咕嘟"的重複表演,讓孩子感受到小蛇吃東西的有趣與特別,激發孩子情境性表演的興趣,滿足小班幼兒"能聽懂、願意想、喜歡說、愛表現"的活動積極性。

2、在教學重點環節處,讓幼兒根據自己觀察到的內容,發散思維大膽猜測小蛇的肚子裏到底吃了什麼東西?這個環節也是調動孩子原有的生活經驗,在孩子認真觀察"身體變樣了的小蛇"的前提下進行合理猜測,鼓勵每個孩子都能投入到猜測活動中,教師重點引導幼兒發現小蛇肚子的變化,而不單單只是引導寶寶猜對了沒有。最後,教師出示圖片揭曉答案,形象地歸納出變樣後的小蛇爲:蘋果蛇、香蕉蛇、葡萄蛇、菠蘿蛇、小樹蛇……讓孩子直接關注故事背後所蘊涵的幽默與滑稽。

小百科:蛇是四肢退化的爬行動物的總稱,屬於爬行綱蛇目。正如所有爬行類一樣,蛇類全身佈滿鱗片。

好餓的小蛇教案4

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學習用恰當的詞彙描述物體的顏色、形狀等。

2 .能大膽地用語言表述自己的觀察、猜測與想象, 感受幽默有趣的情節。樂意和老師一起分享故事。

準備:

繪本書《好餓的小蛇》;課件;其他食物圖片(西瓜、)

過程:

一、匯入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我們一起來看故事。

二、看課件,講故事

1.封面上有誰?小蛇餓了,它會找什麼吃呢?

究竟小蛇會發生一件什麼有意思的事情?

2.出示蘋果,小蛇發現了什麼?誰能用好聽的話說說是怎樣的蘋果?小蛇會怎麼吃呢

3.吃下蘋果的小蛇的圖片,蘋果到哪兒去了呢?誰來指一指

4.翻開香蕉圖片,小蛇又要去吃東西了,發現了什麼?它會怎麼吃?

5.翻開吃下香蕉的小蛇圖片,香蕉到哪兒去了?像什麼?

6.師:小蛇還要去找吃的呢!這次小蛇吃了什麼?

7.出示三角形的飯糰,原來小蛇吃了一個三角形的飯糰。真是一條貪吃的小蛇

8. 原來吃了一串紫色的葡萄。

9. 出示菠蘿圖片。

10.出示一棵蘋果樹,小蛇會怎麼去吃呢?

11.翻開吃了大樹的小蛇圖片,小蛇到哪兒去了?

三.完整講述故事

這個好聽的故事就藏在這本圖畫書裏,你知道這個故事叫什麼名字嗎?

完整看圖書講故事。老師講,幼兒大膽表演

四.遊戲:

小朋友,你肚子餓的時候你會找什麼好吃的呢?我們也來學學小蛇,出去找東西吃吧!

老師帶領幼兒學小蛇扭啊扭的去找吃的東西,學小蛇“啊嗚”吃掉,說說自己的肚子變成了什麼?

好餓的小蛇教案5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喜歡閱讀的興趣,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

2、引導幼兒透過猜讀的.方法閱讀畫面,理解故事的畫面內容。

3、在猜測、操作中,學說故事中的短句。

活動準備:故事PPT、黑板、雙面膠、小蛇、水果圖片若干、小蛇教具若干

活動重點:透過猜讀的方法閱讀畫面,理解故事的畫面內容。

活動難點:初步引導孩子用形容詞學說故事中的短句。

活動過程:

一、以課件小蛇引出課題

師:小朋友,今天我第一次見你們,我帶禮物來啦,我帶了一個很好聽的故事,有一個小動物它也跟着我來了,它想講故事給你們聽,看看它在哪呢?寶寶快看!它是誰呀?仔細看哦,看看它是誰呀?

1、先出示小動物的尾巴

師:你看看它可能會是誰呀?(出示動物的尾巴)

幼:長頸鹿、老虎(幼兒自由想象並回答)、兔子

2、再出示小動物的頭

師:這是誰?(接着出示動物的頭)

幼:蛇

3、最後完整地出示小動物!

師:他說是蛇,是不是蛇呀?看看,前面細細長長的,有斑紋的,黃黃的黑黑的顏色大家都看到了對吧?現在露出了一個橢圓形的腦袋,它到底是誰呢?出來吧,仔細看哦,咦,出來的是誰呀?

幼:蛇

師:哦,是小蛇,你們看小蛇笑嘻嘻的,我們跟它打個招呼吧,小蛇你好!

幼:小蛇你好(幼兒跟着老師對着小蛇揮揮手)

二、跟着老師做遊戲:學小蛇走路(聽着音樂跟着老師一起扭)

師:小蛇扭呀扭呀,它也來了,它要給小朋友們講故事真開心,這樣吧,小蛇來了我們學學小蛇的樣子跟小蛇一起玩一玩,好嗎?

三、教師初步講解故事,引導幼兒觀察圖片

1、小蛇扭呀扭來到了果園

師:這會呀,扭着扭着,它覺得肚子有點餓啦,於是小蛇呀來到了一片果園,果園裏面可能會有很多很多的水果是吧?那楊老師問問你們,果園裏面可能有些什麼水果給小蛇吃?誰來說?

幼:香蕉、葡萄、蘋果、草莓、西瓜、桃子、梨、櫻桃

2、小蛇前面出現了一棵蘋果樹,蘋果圓圓的,小蛇一口把大大的圓圓的蘋果吞到肚子裏

3、吃了一個蘋果後的小蛇肚子會有什麼變化?小蛇的肚子像什麼?(幼兒自由想象)引出一些關於圓形的無題(比如輪胎、井蓋、方向盤、籃球、燈籠等)

4、第二天,小蛇再次來到果園,小蛇還能和昨天一樣吃到蘋果嗎?(播放錄音,小蛇吃蘋果的聲音,猜猜小蛇吃到了幾個蘋果?)

5、出示小蛇吃了三個蘋果的圖片,讓幼兒觀察小蛇吃了幾個大蘋果?幾個小蘋果?吃了三個蘋果後的小蛇像什麼?(像毛毛蟲、糖葫蘆、東方明珠)

四、請幼兒給小蛇喂水果(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爲每位幼兒準備一條小蛇,各種各樣的水果,請幼兒給小蛇喂水果!)

1、 教師示範如何操作給小蛇喂水果

2、發給每位幼兒每人一條小蛇,讓孩子到桌面上去操作

3、把餵飽的小蛇粘貼在黑板上,供幼兒欣賞

4、小結:因爲小蛇吞進了不一樣的水果所以小蛇的肚子都不一樣

五、以小蛇把兩根香蕉吃到肚子裏引發孩子想象(幼兒自由想象),老師小結

師:小蛇今天帶來的這個故事好不好玩呀?你看,小蛇吃了那麼多東西,它的肚子在不停的變是不是?其實這個小蛇每天都是吃不一樣的東西,它的肚子會變成什麼樣呢?去看看這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叫《好餓的小蛇》,有時間去翻吧,小蛇的肚子肯定會給你帶來好多好玩的事情,好嗎?

好餓的小蛇教案6

設計意圖:

繪本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那些充滿童趣的圖畫,這是低段幼兒喜歡繪本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師在帶領幼兒欣賞繪本時,除了深情並茂地講述故事外,還應引導幼兒透過圖畫閱讀,感受隱藏在圖畫背後的東西。《好餓的小蛇》的教學設計,意在引導學生透過言簡意賅的文字與形象生動的圖畫聽懂故事,感受小蛇吃各種水果身體變形的幽默故事情節,樂於模仿故事中簡短的語句,表達所觀察到的事物,並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教學目標:

1、根據畫面初步理解故事,感受小蛇吃各種水果身體變形的幽默故事情節。

2、樂於模仿故事中簡短的語句,表達所觀察到的事物,並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教學準備:

白板課件

教學重、難點:

模仿故事中簡短的語句,表達所觀察到的事物

教學方法與手段:

講述法、多媒體輔助教學。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興趣,引出主題。

圖一:一起來看看誰來了?

這條小蛇很喜歡散步。

小蛇是怎麼走路的?

(幼兒一起看畫面,並能根據畫面回答問題。激發幼兒學習故事的興趣。)

二、結合課件講述故事。

1、圖二、三

師:一天,一條小蛇散完步肚子好餓好餓,怎麼辦呢?

看看小蛇到底吃了什麼?

圖四:

猜猜,好餓的小蛇看到了這個圓圓、紅紅的蘋果會怎樣?

圖五

師:小蛇怎麼吃得呀,誰來做一做?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啊嗚(張大嘴)——咕嘟(拍肚子)小蛇一口吃成了個蘋果肚。

2、圖六、七

師:第二天,小蛇又出去散步了,它扭來扭去,又發現了什麼?香蕉是什麼樣子的?

好餓的小蛇發現了一彎彎的香蕉,於是它又怎麼做呀?

我們一起來吃:啊嗚——咕嘟,真好吃。小蛇把香蕉吃到肚子裏,變成什麼樣啦?

圖八:香蕉肚。有趣嗎?

3、觀察畫面,大膽猜測故事內容。

接下來兩天,好餓的小蛇又扭來扭去去散步了,這下,它變得更有趣了,猜猜小蛇吃了什麼呀?

圖九:它吃了怎麼樣的葡萄?圓圓,紫色的,酸酸甜甜的。

那菠蘿呢?

教師講述故事:圖十能根據故事內容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教師透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有條理的閱讀故事。)

三、模仿小蛇找東西吃,大膽表現故事中的擬聲詞。

圖十一:

出示圖片,教師示範講述1、請幼兒上來自己找一樣吃的,用故事裏的話說一說。

2、幼兒練習。個別上來講述提高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的興趣。

四、欣賞故事最後一段,進一步感受故事的滑稽幽默。

圖十二:教師繼續講述。

圖十三:啊——真好吃,好餓的小蛇再也不餓了,他擦擦嘴巴,回家去了。幼兒猜測小蛇會怎麼做?

(此環節引導幼兒傾聽故事,感受故事誇張、滑稽的特點。)

五、完整欣賞故事《好餓的小蛇》幼兒和教師一起講述。

(進一步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好餓的小蛇教案7

一、活動目標:

1.能不受大小、擺放位置的影響,正確判斷圓形、三角形、正方形。

2.樂意參加活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PPT《好餓的小蛇》繪本、特徵不同的小蛇若干條(圖片)、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食物卡片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以PPT《好餓的小蛇》引入,激發幼兒興趣。

1.引導語:你們看這是誰呀?你們跟小蛇打個招呼吧!這是一條怎麼樣的小蛇呢?原來這是一條好餓的小蛇呀!

(二) 引導幼兒觀察、猜測、積累對日常生活中形的感知。

1.感知圓形。

(1)引導語:你們肚子餓的時候最想做什麼呀?這條小蛇和你們一樣它也想找好吃的東西呢。你們看它找了什麼?蘋果是什麼形狀的?

(2)引導語:好餓的小蛇一看到蘋果就張開大嘴巴-啊嗚。一口把蘋果吞到了肚子裏。你們看小蛇肚子變成什麼形狀的啦?

(3)小結:好餓的小蛇吃了圓圓的蘋果肚子就變圓啦!

2.感知三角形。

(1)引導語:第二天,好餓的小蛇又扭來扭去在找東西吃了,它東看看,西瞧瞧,又找到了一個好吃的東西,你們看,小蛇肚子又變什麼形狀啦?你猜猜小蛇吃了什麼?三角形的東西有哪些?

(2)小結:原來是個三角形的飯糰呀。好餓的小蛇看到三角形的飯糰,他張開大嘴巴-啊嗚一口把飯糰吞到肚子裏,結果肚子就變成了一個三個角三條邊的三角形了。

3.感知正方形。

(1)好餓的小蛇還是沒吃飽,第三天他又扭來扭去地找東西吃辣,他東看看,西看看,他又吃了一個好吃的東西,你們看,小蛇肚子又變什麼形狀啦?你猜猜小蛇吃了什麼?正方形的東西有哪些?

(3)引導語:原來是個正方形的餅乾呀!好餓的小蛇看到了這個大餅乾,他又張開大嘴巴-啊嗚,一口吞下了餅乾,結果肚子變成了一個四四方方的正方形啦。

(三)操作體驗,鞏固提升。

1. 觀察比較。

(1)出示粘貼在紙板上的小蛇,集體觀察比較。

引導語:小蛇吃了那麼多的東西,他可高興啦,瞧,它高高興興地要去找它的朋友們玩啦。你們有沒有見過它的朋友呀,今天老師把它們的朋友都請到了我們班上,你們仔細看看小蛇的朋友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2)引導幼兒從帽子形狀不同進行觀察。小結:原來小蛇朋友頭上戴的帽子形狀不一樣,有的是圓圓的圓形,有的是三角尖尖的三角形,有的是四四方方的正方形。

2. 請一幼兒示範。

(1)小蛇的朋友呀現在也很餓,你們可不可以幫它們找一些好吃的食物呀?但是呀它們還有一個祕密,你們想不想知道?那要豎起小耳朵仔細聽哦~小蛇說:“我最喜歡吃和我頭上帽子一樣的食物啦”。

(2)提問:小蛇說了什麼?

(3)請幼兒示範。提問:爲什麼要給它吃這個食物呢?

3. 集體操作。

(1)引導語:你們想不想也去喂喂小蛇呀?請小朋友們找一找椅子下面的食物,然後上來找一條自己喜歡的小蛇,餵給他吃。可要看仔細了哦。不然喂錯了,小蛇可會不高興的。

(2)幼兒自由操作。

(四)分享交流,積累經驗。

1.分享交流:你給小蛇吃的是什麼呀?爲什麼?

2.遊戲“送小蛇朋友回家”。

(1)引導語:小蛇玩了一天好累啊。他說想請小朋友們送它回家,這裏有三個家,一個是圓圓的房子、一個是三角尖尖的房子、一個是四四方方的房子。請小朋友們看仔細了,不要把小蛇送錯了家。

3.小結:小朋友們今天都很棒!幫助小蛇朋友們找到了它喜歡吃的東西,而且圓形帽子小蛇回到了圓形房子裏,三角形帽子小蛇回到了三角形的房子裏,正方形帽子小蛇也都回到了正方形的房子裏。小蛇朋友們都好開心呀,它們說:“謝謝小朋友,下次要請小朋友們到家裏玩哦。”現在小蛇要睡覺啦!請小朋友們輕輕地把小椅子送回座位上。

好餓的小蛇教案8

一、活動目標:

1、學習用恰當的詞彙描述物體的顏色、形狀、味道等,感知物和形的匹配。

2、感受誇張滑稽的情境氛圍。

二、活動準備:

ppt課件,小蛇教具;蘋果、香蕉、麻花、棒棒糖。

三、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教師演示小蛇教具:小蛇覺得肚子好餓好餓,扭呀扭呀去找吃的了。

(二)觀察講述、

1、播放ppt1。

(1)好餓好餓的小蛇找到了什麼?這是一個怎樣的蘋果?

(2)你猜猜,好餓好餓的小蛇它會怎麼做?

(3)好餓好餓的小蛇一口吞下蘋果後會怎樣呢?

2、播放ppt2。

(1)小蛇還是覺得好餓好餓,它又找到了什麼?這是一根怎樣的香蕉?

(2)好餓的小蛇一口吞下香蕉,你猜他的肚子會是怎樣的?

(三)猜測遊戲好餓的小蛇還是沒吃飽,它扭啊扭到另外的地方去找吃的了。他又一口吞下了什麼東西,你來猜猜它吞下了什麼?你是怎麼看出來?

(四)觀察講述。

1、 播放ppt3吃了那麼多東西,小蛇有沒有吃飽呢?最後由吞下了什麼?結果小蛇怎樣了?

2、教師:小蛇還會到別的地方去找吃的嗎?我們跟着小蛇再去看看吧!

好餓的小蛇教案9

設計意圖:

經過改編的故事《好餓的小蛇》簡單、生動,反覆出現的擬聲詞充滿趣味,形象地表現了小蛇滑稽、貪吃的特點。在教學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用他們能夠理解的方式去感受小蛇的滑稽,體驗小蛇的貪吃,並支援幼兒用簡短的句子去描述自己觀察到的內容,表述自己的猜測與想象,使孩子們能體驗到閱讀的快樂。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並能大膽表現故事中的擬聲詞。

2、樂意表述自己的猜測與想象,感受故事幽默、滑稽的風格。

活動準備:

PPT、樹、蘋果、香蕉、菠蘿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意圖:引導幼兒猜測,激發幼兒的興趣。

1、出示課件:它是誰?

2、小蛇來到了樹林裏,猜猜它會幹什麼呢?

小結:其實啊它是一條好餓的小蛇,它在樹林裏找東西吃,看看它找到了嗎?

二、欣賞PPT課件

●意圖:理解故事內容,並能大膽表現擬聲詞。

1、欣賞故事第一段

1)出示PPT圖片1:小蛇找到了什麼東西啊?

2)蘋果是什麼味道的呢?(出示實物蘋果)

3)那看看小蛇是怎麼吃蘋果的呀?

4)幼兒模仿小蛇吃蘋果並學說“啊嗚—咕嘟”

5)蘋果到哪裏去了呀?(出示圖片2)

小結:瞧,扭來扭去的小蛇變成了一條蘋果蛇,多好玩呀!

2、欣賞故事第二段

1)出示PPT圖片3:小蛇還是很餓,它又出去找食物,猜猜小蛇又吃了什麼?2)你從哪裏看出小蛇吃了香蕉?(出示圖片4)

3)小蛇會怎麼吃香蕉呢?(出示實物香蕉)

4)幼兒模仿小蛇吃香蕉的樣子並學說“啊嗚—咕嘟”。

小結:瞧,扭來扭去的小蛇變成了一條香蕉蛇,真有趣!

3、欣賞故事第三段

1)出示PPT圖片5:小蛇還是覺得餓,猜猜小蛇這次吃了什麼?

2)你從哪裏看出它是菠蘿?

3)小蛇會怎麼吃菠蘿呢?

4)幼兒模仿小蛇吃香蕉的樣子並學說“啊嗚—咕嘟”。

小結:扭來扭去的小蛇變成了一條菠蘿蛇,真有趣。

4、欣賞故事第四段

1)出示PPT圖片7:瞧,這次小蛇更滑稽了,猜猜小蛇到底吃了什麼東西呀?

2)小蛇會怎麼吃整棵大樹啊?

3)幼兒模仿小蛇吃樹的樣子並學說“啊嗚—咕嘟”。

小結:這真是一條好餓好餓的小蛇,而且很貪吃,什麼東西都要吃。

三、活動延伸

●意圖:鞏固擬聲詞“啊嗚—咕嘟”。

1、小蛇這麼餓,它還會吃什麼呀?

2、幼兒邊說“啊嗚—咕嘟”邊做動作。

3、那我們一起到外面找找小蛇還會吃什麼東西吧。

好餓的小蛇教案10

【活動目標】

1、在猜讀畫面的過程中初步瞭解故事內容。

2、能樂意和老師一起講故事並參與到猜想遊戲表演中。(重點)

3、體驗作品幽默、詼諧的風格的風格。(難點)

【活動準備】

“好餓的小蛇”ppt課件,小蛇、香蕉、蘋果等圖譜卡片,小蛇頭飾

【活動流程】

一、出示故事的封面,激發幼兒的興趣。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看,這個故事講的是誰呢?

2、小蛇是怎麼走路的?誰來學學小蛇的樣子?

3、我們來猜猜小蛇他想幹嗎呢?(吃東西、跳舞、遊戲……)王老師來問問他,小蛇說“我好餓啊,想吃東西。”原來啊這是一條好餓的小蛇,他想去找東西吃。猜猜看小蛇會找什麼好吃的呢?(蘋果、餅乾、米飯……)那我們一起跟着小蛇去看看吧!

二、逐頁出示故事圖片,讓幼兒進行分段猜讀。

1、(出示第一張圖片)你們發現了嗎,這會兒小蛇的眼睛變成什麼樣子了?你們猜它發現了什麼?(蘋果)

2、好餓的小蛇會怎麼樣?

3、(出示第二張圖片)蘋果怎麼不見了,蘋果在哪兒呢?(請幼兒回答)你怎麼知道小蛇肚子裏的是蘋果呢?

5、(出示小蛇看到香蕉的圖片)好餓的小蛇又看到了什麼?翻頁:小蛇吃香蕉了嗎?你從哪裏看出來的?小蛇吃會後會說什麼呢?(啊嗚咕嚕真好吃)

6、(出示小蛇吃掉葡萄的圖片)(第三天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它發現了一個好吃的東西……他說啊嗚-咕嘟,啊真好吃!)你們猜猜,好餓的小蛇吃下了什麼東西?你是怎麼看出來的?(幼兒個別回答)

7、(出示小蛇看到菠蘿的圖片)第四天,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去散步會怎麼樣?看看小蛇的肚子變成了什麼形狀?猜猜看它吃了什麼呢?(幼兒回答)往前翻頁,從外形特徵上驗證答案。我們來看看小蛇到底是不是吃了菠蘿呢。

8、(出示小蛇看到蘋果樹的圖片)小蛇吃了很多東西,他說我還沒吃飽,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你們看它又發現了什麼?(幼兒回答)這回,它發現了一棵結滿紅蘋果的樹。你猜猜看,好餓的小蛇會怎麼吃呢?蘋果樹這麼高?(爬上去)小蛇扭來扭去爬上了樹,啊嗚咕嚕真好吃。

9。(出示小蛇吃了大樹圖片)小蛇到哪兒去了?

三、完整講述故事

1、看水果圖片回顧故事內容

好餓的小蛇吃了好多東西啊。(一次完整地說出來,如:好餓的小蛇看到蘋果、香蕉,葡萄、菠蘿)

2、根據圖譜(如圖)把故事說出來

好餓的小蛇看到蘋果,啊嗚咕嚕真好吃(香蕉、葡萄、菠蘿、蘋果樹)說1遍

四、遊戲《好餓的小蛇》

真棒!小蛇在教室內裏還會發現什麼好吃的東西呢?老師請幾個小朋友上來找一找,讓我們一起去找找吧!(貼西瓜、草莓、鴨梨、橘子圖片在牆壁上,鴨梨和草莓可用黑色的影子來表現,增加活動的挑戰性)

好餓的小蛇教案11

教材分析:

《好餓的小蛇》這個看圖講述的題材,來源於我們的生活。這是一個內容簡單,但是構思巧妙的幼兒看圖講述故事。故事巧妙地將各種水果,顏色等幾種知識點結合在一起,小蛇的身體一次次的變形,真是讓人捧腹大笑。這是一本很有趣的書,相信孩子們一定會喜歡。如在活動中:小蛇吃了哪些東西呢?小蛇是怎麼走路的呢?是爬的,是扭來扭去走的……這些有趣的情節會深深吸引幼兒去探究詢問小蛇在扭來扭去的時候都看見了哪些水果又是怎麼吃的。這就爲孩子學習故事中的語句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活動目標:

1、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大膽表現故事中的擬聲詞,感受故事的童趣。

2、引導幼兒透過猜讀的方法閱讀畫面,理解故事的畫面內容。

3、在猜測、表演中,學說故事中的短句。

重點: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大膽表現故事中的擬聲詞。

難點:1、學習用猜測的方法推理故事的進展過程。

2、初步引導孩子用形容詞學說故事中的短句。

活動準備:故事PPT、大掛圖、《好餓的小蛇》、水果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課件引起幼兒興趣。

(一)引題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看,這個故事講的是誰呢?(小蛇)我們一起跟小蛇打個招呼吧!

2、我們來看看,小蛇他的眼睛是什麼樣的?(小蛇閉着眼睛)他的嘴巴是怎麼樣的?(張大嘴巴)它爲什麼要張大嘴巴呢?原來它是一隻好餓的小蛇。(幼兒學做小蛇的表情)

3、小蛇是怎麼走路的?(扭來扭去)誰來學學小蛇的樣子?(學說: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

4、你們猜猜好餓的小蛇要去幹什麼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提問:封面上有什麼?小蛇的身體是怎樣的呢?小蛇在森林裏幹什麼呢?誒,小蛇怎麼張着大嘴巴呢?

二、引導幼兒觀察圖片,教師初步講解故事。

1、小蛇和蘋果的圖片: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森林裏散步,它發現了什麼?什麼樣的蘋果?好餓的小蛇看到蘋果會怎樣呢?(幼兒自由想象回答)

2、吃下蘋果小蛇的圖片:蘋果哪兒去了呢?小蛇的肚子變成什麼樣了?(幼兒自由回答)

3、小蛇和香蕉的圖片:第二天,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它發現了什麼?什麼顏色的香蕉?好餓的小蛇看見香蕉會怎麼樣?

4、吃下香蕉的小蛇圖片:小蛇張開嘴巴“啊嗚,咕嘟,”一聲把香蕉吃到了肚子裏“啊—真好吃。”小蛇的肚子像什麼?

5、小蛇和飯糰的圖片: 第三天,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他發現什麼?什麼形狀的飯糰,你猜猜好餓的小蛇會怎麼樣?那小蛇會怎樣吃飯糰呢?(帶幼兒模仿)

6、吃下飯糰的小蛇圖片:小蛇的肚子變成了什麼樣子了呢?

7、第四天,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這次小蛇會吃掉了什麼呢?(謎語引出葡萄)樹彎彎藤彎彎,結的果實一串串,一個一個圓又圓,吃到嘴裏甜又酸。你們猜這次它看到了什麼?(葡萄)這次好餓小蛇吃了一串紫色的葡萄。(模仿小蛇吃東西的聲音)

8、第五天好餓的小蛇還是沒有吃飽,這次它吃掉的又會是什麼呢?(翻到菠蘿)好餓的小蛇會怎麼樣?菠蘿可是帶刺的哦!要不要吃啊?(幼兒回答)我們來看看小蛇到底有沒有吃呢。(揭曉答案)。小蛇果然吃掉的是菠蘿(模仿小蛇吃東西的聲音)

9、葡萄肚和香蕉肚圖片:你是怎樣猜出小蛇吃的是什麼的呢?

10、小蛇和蘋果樹的圖片:第六天,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你們看它又發現了什麼?這回,它發現了一棵結滿紅蘋果的樹。你猜猜好餓的小蛇會怎麼樣?蘋果是那麼高,小蛇該怎麼辦呢?小蛇張大嘴巴會怎樣呢?

11、吃了大樹的小蛇圖片:小蛇到哪兒去了?(請幼兒來指指,小蛇的尾巴呢?頭呢?)小蛇變成了什麼?

12、最後小蛇會怎樣?還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引導幼兒進行觀察。

小結:小蛇吃飽了在呼呼的睡覺呢。

三、完整的講述故事,體會故事的幽默有趣。

1、好餓的小蛇是怎樣走路的呢?(教師和小朋友一起模仿一下)

2、小蛇都找到了什麼好吃的呢?(一一出示小蛇吃過的東西的圖片)

它吃蘋果(香蕉、飯糰……)時的聲音是這樣的呢?

好餓的小蛇吃下蘋果(香蕉、飯糰……)後,它的肚子變得怎樣了呢?

小結:原來小蛇吃了什麼形狀的東西,它的肚子就會變成什麼形狀。

四、模仿小蛇找東西吃,大膽表現故事中的擬聲詞

1、看着小蛇吃了那麼多的好吃的,老師也餓了也想找些好吃的東西來吃,你們想不想啊!那我們就學這小蛇的樣子來找些好吃的好不好呀!

2、(將楊桃、桃子、西瓜放在黑板的不同位置)請小朋友帶上頭飾,模仿小蛇進行情景表演。

3、提問:吃掉楊桃(桃子、西瓜)的小蛇,肚子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五、引導孩子,學習吃東西的正確方法。

1、那小朋友想一下爲什麼小蛇的肚子會變成它吃的東西的形狀?小蛇它是怎樣吃東西的呢?

2、教師歸納幼兒講述內容,進行簡單小結:我們小朋友吃東西的時候,一定要細嚼慢嚥,千萬不能學習小蛇,“啊嗚,咕嘟,”一口吞下去,小肚皮要撐壞的。

活動延伸:

吃了那麼多好吃的,肚子好飽,讓我們一起去外面散散步消化消化食物吧!教師帶幼兒離開活動室。

好餓的小蛇教案12

活動目標:

1、感受小蛇吃東西的有趣情節,學說故事中的短句。

2、知道吃東西的正確方法:不能狼吞虎嚥、要細嚼慢嚥。

活動準備:

《好餓的小蛇》課件、圖片若干、襪子人手一隻、小蛇遊音樂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好餓的小蛇》。

出示小蛇圖片引出故事《好餓的小蛇》

二、藉助圖片講述故事,學說短句:小蛇吃了XX變成XX蛇。

1、小蛇吃蘋果: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它發現了什麼?(出示蘋果圖片)什麼樣的蘋果?好餓的小蛇看到蘋果會怎樣呢?教師誇張的講述小蛇吃蘋果:啊嗚一口,咕嘟一下;(出示吃下蘋果小蛇圖片)蘋果哪兒去了呢?小蛇的肚子變成什麼樣了?

幼兒學說:小蛇吃了蘋果變成蘋果蛇

2、小蛇吃香蕉(方法同上)

3、小蛇吃葡萄:出示吃了葡萄的小蛇:這是一條什麼蛇?它有可能吃了啥?

出示葡萄圖片:教師與幼兒共同驗證(看看葡萄的形狀、顏色,說說葡萄的味道)

小蛇是怎樣吃葡萄的?小蛇張開嘴巴“啊嗚一口,咕嘟一下,”香蕉吃到了肚子裏,小蛇吃了葡萄變成葡萄蛇。

4、小蛇吃菠蘿(方法同吃葡萄)

5、引導幼兒看着圖片完整說一說。

三、扮演小蛇玩一玩、演一演,在遊戲中練習說短句:小蛇吃了XX變成XX蛇。

1、教師演示用襪子套在手上變成蛇媽媽。

2、引導幼兒徒手練習一次:找到洞洞——鑽一鑽——扭一扭。

3、幼兒每人一隻襪子變成小蛇。

4、隨音樂遊戲,在遊戲中練習說短句:小蛇吃了xx變成xx蛇。

四、欣賞故事結尾,感受作品的幽默與詼諧。

播放PPT1:過了一天,小蛇來到了樹林,它發現了一棵蘋果樹,猜猜它會幹嘛?播放PPT2:小蛇一口吞下了蘋果樹。

五、引導孩子學習吃東西的正確方法。

1、小朋友想一下爲什麼小蛇的肚子會變成它吃的東西的形狀?小蛇它是怎樣吃東西的呢?

2、教師歸納幼兒講述內容,進行小結:我們小朋友吃東西的時候,一定要細嚼慢嚥,千萬不能學習小蛇,啊嗚一口吞下去,小肚皮要撐壞的。

好餓的小蛇教案13

活動領域:

大班語言活動活動前評析繪本《好餓的小蛇》內容簡單、畫面有趣。小蛇吃下東西后發出“啊嗚一口吞下去”的情景具有趣味性,幼兒樂意模 仿。這個繪本中沒有很多文字的描述,但小蛇的滑稽搞笑畫面,以及圖書對故事連續性、動態似的表現,能深深吸引着孩子們,同時也讓孩子們知道我們吃東西要細 嚼慢嚥,不能像小蛇一樣一口吞下去。

活動目標

一、在快樂的閱讀中能清楚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猜測和想象,並學說一句完整的話。

二、感受故事的幽默與滑稽的氛圍,知道吃東西要細嚼慢嚥,而不能吞。

活動準備

自制圖書一本(轉轉書);吃飽食物的小蛇每人一條(分別是吃了菠蘿、草莓和梨頭);投影儀一臺活動

過程實錄

一、猜測、想象

1、前幾天老師看到了一條有趣、又特別的小蛇,它哪裏有趣呀?(幼兒自由猜測)

2、其實這是它吃下去的一樣東西呢?猜猜它吃了什麼?(一個怎麼樣的某某某)。誰猜對了呢,我們一起把它請出來吧。

3、第二天,好餓的小蛇還吃了什麼呢?

二、理解故事

1、小蛇到底吃了一個圓圓的什麼東西?我們請小蛇帶我們去看看吧。(講述故事前半部分)提問:

(1)好餓的小蛇是怎麼吃蘋果的?(啊嗚一口吞下去)

(2)誰來學學好餓的小蛇吃蘋果的樣子?(集體也嘗試一遍)

2、第三天,第四天好餓的小蛇還會發現什麼好吃的?(請每位小朋友從椅子底下拿出圖片看看),提問:誰來說說好餓的小蛇發現了一個什麼好吃的,是怎麼吃的?

梨頭:請吃了梨頭的小蛇上來,我們來學學小蛇吃梨頭的樣子(梨頭吃飽了請小蛇回家吧)

草莓:還有誰的小蛇也吃了紅草莓請上來,學學吃草莓的樣子。

問一位小朋友:a你的小蛇發現了什麼好吃的?b誰的小蛇也吃了菠蘿

3、繼續觀看大圖書

第五天,好餓的小蛇還發現了一樣奇怪的東西?是什麼?(我們一起說轉轉轉,把他轉出來吧)

第六天呢?好餓的小蛇又發現了什麼?|(請一位小朋友來轉)

4、觀看圖書結尾

(1)好餓的小蛇吃東西總是這樣狼吞虎嚥的,有一天他很着急的吞下一樣東西,這下肚子不舒服了,他吞了什麼呀?

(2) 原來是一棵又高又大的蘋果樹,看到它這個樣子你想對它說什麼?好餓的小蛇也說了:“不好吃,不好吃”。

(3)那你們平時是怎麼吃東西的?

5、小結:吃東西時要一口一口的吃,要細嚼慢嚥,千萬不能象好餓的小蛇一樣,啊嗚一口吞下去。

三、完整欣賞故事一遍

誰還記得小蛇吃了哪些東西?我們一起把小蛇吃東西的事情連起來說說吧,題目叫《好餓的小蛇》

《好餓的小蛇》是一個很有創意性的故事,很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階段,因此,我選擇了這個內容。活動中我讓幼兒發散思維大膽的猜測小蛇的肚子裏 吃了什麼東西。根據形狀猜測、根據生活經驗猜測,我讓他們猜測的不僅僅是繪本上的東西,我還增添了幾樣其他的物體,孩子們的興趣很濃。

在教具的設計上很巧妙,打破了傳統的看大圖書或者看幻燈,而是運用了可以自由翻看的轉轉書讓幼兒進行猜測,給孩子設定了想往下看的許多個懸 念,激起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並透過看一看、猜一猜、摸一摸、說一說等形式感受繪本的趣味情節,嘗試用完整的語言大膽表述,使孩子有一個語言技能的提高。 然後完整欣賞、閱讀圖畫書,完整體驗繪本所帶來的樂趣。

《好餓的小蛇》是一個很有創意性的故事,很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階段,因此,我選擇了這個內容。活動中我讓幼兒發散思維大膽的猜測小蛇的肚子裏 吃了什麼東西。根據形狀猜測、根據生活經驗猜測,我讓他們猜測的不僅僅是繪本上的東西,我還增添了幾樣其他的物體,孩子們的興趣很濃。

在教具的設計上很巧妙,打破了傳統的看大圖書或者看幻燈,而是運用了可以自由翻看的轉轉書讓幼兒進行猜測,給孩子設定了想往下看的許多個懸 念,激起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並透過看一看、猜一猜、摸一摸、說一說等形式感受繪本的趣味情節,嘗試用完整的語言大膽表述,使孩子有一個語言技能的提高。 然後完整欣賞、閱讀圖畫書,完整體驗繪本所帶來的樂趣。

好餓的小蛇教案14

活動目標:

1.在觀察和猜想中積累日常生活中對形的感知。

2.能按照物體的形狀進行分類。

3.樂意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遊戲的樂趣。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徵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瞭解排序的可逆性。

5.能與同伴合作,並嘗試記錄結果。

活動準備:

1.PPT《好餓的小蛇》

2.小蛇圖片、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食物卡片若干。

3.房子圖、小樹草地背景圖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朋友,你們想認識它嗎?它是誰?

2.這是一條小蛇,是一條好餓的小蛇。

(二) 觀察猜測,積累感知。

1.感知圓形

(1)肚子餓的小蛇也想找東西吃,我們來看看小蛇找到了什麼?

(2)好餓的小蛇吃了蘋果後,肚子變什麼樣了?爲什麼?

(3)小結:好餓的小蛇吃了圓圓的蘋果,肚子就變圓的了。

2.感知三角形

(1)猜猜好餓的小蛇吃了什麼東西?它的肚子爲什麼會成三角形呢?

(2)它吃了什麼?還有哪些東西是三角形的?

(3)小結:小蛇吃了三角形的飯糰,肚子就變成了三角形。

3.感知正方形

(1)猜猜好餓的小蛇找到了什麼好吃?它的肚子爲什麼會成正方形呢?

(2)它吃了什麼?還有哪些東西是正方形的?

(3)小結:小蛇吃了正方形的三明治,肚子就變成了正方形。

4. 感知彎彎的形狀

(1)猜猜好餓的小蛇找到了什麼好吃?它的肚子爲什麼會變成彎彎的呢?

(2)它吃了什麼?還有哪些東西是彎彎的?

(3)小結:原來有些東西呀,咬掉一些,吃掉一點,就會變成另外一種樣子,彎彎的東西,可能是一根香蕉,也可能是一片咬過的西瓜哦…

(三)操作體驗,鞏固提升。

1. 觀察比較。

(1)出示粘貼在紙板上的小蛇,集體觀察比較。

小蛇的朋友有什麼不同?

(2)引導幼兒從帽子形狀不同進行觀察。

小結:原來小蛇朋友頭上戴的帽子形狀不一樣,有的是圓圓的圓形,有的是三角尖尖的三角形,有的是四四方方的正方形。

2. 請一幼兒示範。

(1)請你幫這條小蛇去找一樣它喜歡吃的東西好嗎?

(2)你的小蛇吃了什麼呀?爲什麼要給它吃一個圓圓的蛋糕呀?

3. 集體操作。

(1)提出要求:幫助小蛇找出和它的帽子一樣形狀的食物。

(2)幼兒自由操作。

(四)分享交流,積累經驗。

1.分享交流:你給小蛇吃的是什麼呀?爲什麼?

2.遊戲“送小蛇朋友回家”。

3.小結:小朋友們都幫助小蛇朋友們找到了它喜歡吃的東西,而且圓形帽子小蛇回到了圓形房子裏,三角形帽子小蛇回到了三角形的房子裏,正方形帽子小蛇也都回到了正方形的房子裏。小蛇朋友們好開心哦,它們說:“謝謝小朋友,請小朋友們到我的家裏玩玩吧。”

教學反思:

透過本次教學活動,讓我瞭解了孩子對數學都很薄弱,爲了能夠使他們對數學感興趣,我準備在以後的數學活動中多加遊戲,做到讓幼兒在玩中樂、玩中學的目的。真正讓幼兒成爲學習的主人,不斷提升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好餓的小蛇教案15

活動目標:

⒈會仔細觀察畫面,能用語言表達繪本中小蛇吃吃變變的關係。

⒉體驗小蛇“啊嗚-咕嘟”吃東西的樂趣。

準備:

自制繪本《好餓的小蛇》

過程:

一、生活經驗匯入,點題。

⒈寶寶們,平時你們肚子餓的時候想什麼?(吃東西)哦!你們肚子餓的時候想吃東西呀!你們看有一條小蛇他餓的肚子扁扁的空空的,會不會也找東不西吃呢?我們一起翻書看呦!(翻書就像開小門)叮咚!

二、引領閱讀,會仔細觀察畫面,能用語言表達繪本中小蛇吃吃變變的關係。

⒈你看到了什麼?(蘋果)這是一隻怎樣的蘋果?(小蛇)猜猜小蛇看見蘋果會怎樣?(吃蘋果)我們又要翻書嘍!“叮咚”小蛇有沒有吃蘋果?你從哪裏看出來的?(他吃了蘋果肚子變得圓圓的)。請你摸摸他的肚子(快速的讓全體幼兒摸摸)。原來小蛇吃了蘋果,蘋果這麼大,小蛇是怎麼吃的?幼兒學學。看小蛇要吃嘍“啊嗚-咕嘟”,我們也來學學小蛇(啊嗚-咕嘟)。蘋果味道怎樣?(甜甜的真好吃)

⒉繼續翻書“叮咚”。第二天,好餓的小蛇發現了什麼?猜猜小蛇吃了香蕉肚子會變的像蘋果嗎?(不一樣)爲什麼?(蘋果圓圓的,香蕉彎彎的像月亮),請你來畫畫小蛇吃香蕉肚子可能變得怎樣?(請個別幼兒在好餓的小蛇的肚子上畫畫可能會變成什麼樣)。是不是和你想的一樣,我們一起翻書看。叮咚!和你們想的一樣嗎?我們學小蛇也來吃一口,“啊嗚-咕嘟”我們來學學小蛇肚子的樣子(師幼張開雙手學學肚子像香蕉)。

⒊小蛇吃了這麼多的東西,還想吃。我們一起翻書看叮咚!這是第幾天?(第三天)小蛇又看見了什麼?仔細看看它長得什麼樣?(三角)吃下了三角形飯糰,這時,小蛇的肚子變得怎麼樣了?請個別幼兒畫畫說說。看真的變成了三角形樣子了。

⒋叮咚!第四天好餓的小蛇又要吃了,這回吃什麼呀?(葡萄)一串葡萄一粒一粒這麼多,小蛇吃下去肚子變成什麼樣呢?請你們閉上眼,叮咚,看這裏一粒那裏一粒和你想的一樣?

⒌(直接出示吃下菠蘿頁)第五天,好餓的小蛇怎麼變成這樣了?他可能吞下了什麼呢?你從哪裏看出來的?(他的肚子像菠蘿)幼兒猜猜後,請一個幼兒翻書,看看他吞了什麼呀?菠蘿!真的是一個長着刺的菠蘿。菠蘿這麼大,我們也來學學小蛇吃一口,(啊嗚-咕嘟)肚子變成了和菠蘿一樣了,我們來學學小蛇的肚子的樣子。

⒍第六天,好餓的小蛇這回發現了什麼?(蘋果)蘋果長在哪兒呢?(樹上)小蛇能吃到嗎?(能)怎麼吃?(爬到樹上),我們來學學小蛇扭來扭去爬樹的樣子。一個蘋果吃的小蛇的肚子撐得這麼大,樹上幾個蘋果我們數數?這麼多蘋果能不能一口吞下?(不能)爲什麼?(太多了)有沒有吃到蘋果想不想知道結果。“啊”這是什麼意思?(他張大嘴巴想吃蘋果),看小蛇有沒有吞下?(吞下了)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⒎你瞧,小蛇吃得飽飽的,在幹什麼呀?(睡覺),我們學學它睡覺的樣子“呼呼呼”,真幸福呀!

三、音樂遊戲《好餓的小蛇》。(兩隻老虎的音樂伴奏)

⒈小蛇睡着了,那我們來學學小蛇一起去找東西吃吧!隨音樂一起找找、吃吃、變變吧!

⒉現在我們到外面再去找找好吃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