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好餓的小蛇小班教學反思(通用4篇)

身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透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好餓的小蛇小班教學反思(通用4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好餓的小蛇小班教學反思(通用4篇)

好餓的小蛇教學反思1

活動選取的材料貼近幼兒的現實生活,好餓的小蛇,故事中所出現的水果都是平常生活中孩子能夠接觸到的。在活動中孩子能大致說出水果的名稱或者是顏色,於是教孩子們一些新的詞,如:紅紅的,黃黃的,彎彎的等,提升幼兒已有的經驗。在整個活動中,除了語言領域的表達講述,還滲透了其他領域的元素。如:科學,一共出現了多少水果,以數序的形式讓幼兒理解。藝術:讓小朋友學着小蛇張大嘴巴,“啊嗚”吃東西的樣子,把孩子的興趣帶到了極高點。社會、健康:“你覺得小蛇這樣吃東西,好嗎?你會怎麼吃東西?”幼兒回答“應該洗乾淨,剝皮,一口一口吃!”在故事中教育了幼兒如何正確的飲食方法。

《好餓的小蛇》活動一改我往日對於閱讀活動形式單一、呆板的閱讀方法,以幻燈的形式和幼兒共同閱讀,整個活動在一種輕鬆、有趣、和諧的環境下有序、有效的進行。活動中教師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觀察、猜測和想象。由此產生了能使幼兒參與互動的話題內容,在理解幼兒的基礎上,進行適宜的迴應,如重複、解釋、追問等,將語言領域的指導要點發揮到了極致,使師幼之間始終保持着積極而有效的互動,既引導幼兒感受到誇張、有趣的故事情節,又提升了幼兒原有的知識經驗,較深刻地理解故事內容,提高了幼兒的主動性。

好餓的小蛇教學反思2

在百花藝術幼兒園看到一位老師上了這節課,感覺幼兒的興趣都很高,課堂氛圍很活躍,而且這個教案本身的故事內容很簡單,裏面的句子大致是相同的,形聲字“啊嗚——咕嘟”給人一種幽默的感覺,非常有趣,並且結合觀看小電影形式,又加深了幼兒的記憶。因此,我選擇了這節課作爲我的彙報課教學,希望幼兒在觀看畫面時,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觀察、猜測和想象,體驗圖畫和語言的趣味,對閱讀感興趣。與此同時,希望給幼兒開來更多的新鮮感。

在準備這節課時,出現了一些問題:首先是沒有教本,其次是課件中的小電影放不出,最後是時間緊張,未能試教。考慮到種種原因,包括自己對這節課的喜歡,最終還是選擇了這個教案,只有透過其他方式讓幼兒喜愛並接受。

結束這堂課後,發現自己的教學存在一些優勢和不足,下面就讓我細細地說說吧。

一、自我認可,發現亮點

每堂課結束總會有一些優勢與不足,就放任下,先說說自己認爲的優勢吧。首先,我認爲這堂課一開始自己心裏很放鬆,一點都不緊張,不起以前好了很多,心理素質方面在不斷進步;其次在迴應幼兒方面顯得更自然些。在幼兒多次舉手時,可以讓她把機會留給其他小朋友,在沒有舉手就搶答時,告訴他老師喜歡請坐着舉手的小朋友等;再次是教學中的靈活應變,原本在“發現香蕉”時的這個環節要與幼兒有一個互動,但因爲圖片點擊太快了,把這一環節遺漏了,於是在上到“發現葡萄”這一環節時,我再次放入了師幼互動;最後是堅定的判斷力,原本設計的結尾在教學中被我否定了,直接在完整閱讀後以簡單的想象畫上句號,眼看時間超出了範圍,只能換種方式結束,但我不敢肯定這是好還是不好。

二、自我剖析,找出缺點

首先是我的聲音還是太輕。平時佩戴了耳麥,這次忘記了是一個疏忽,以至於有的幼兒注意力不夠集中。

然後是圖片過度太快。在理解第一張幻燈片後,沒有足夠的時間讓幼兒緩過神來,直接開始進入第二張幻燈片的理解中,幼兒的思緒一下子拉到了另一種狀態,導致幼兒“左顧右盼”,反應不過來。 其次是對詞句的強調不夠。在形聲字“啊嗚——咕嘟”中,應該強調幼兒學會這四個字,但我卻只是做了兩遍,讓幼兒學了一下,並沒有特別說明,沒有任何要求,只有個別認真聽的幼兒記住了。

再次是語音組織能力欠缺。在教學時,某些時候想講一句話,卻把這句話倒過來講了,在重新組織時一緊張,不僅自己覺得拗口,孩子也不是很理解。

最後是有幼兒的紀律未能完全掌握。幼兒在學習中對股市產生很大的興趣,都爭着回答問題,“我來、我來……”把手舉得高高地,這自然是一個好事,但由於搶答的幼兒較多,都紛紛跑出了座位,一下子紀律方面產生了問題,給人一種“亂”的感覺,不是很有序,再加上聲音很雜,顯得教師六神無主了。

結合以上幾點,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考慮得更全面。自身條件(聲線)雖然不能改變,但我會利用其他器具,儘量做得更好;課件方面,我會透過動畫、聲音等製作更新穎的畫面,可以利用或製作的教具劑量利用起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對幼兒的表現可適當給予鼓勵和表揚,維持幼兒的課堂紀律。

一次教學既是給自己展示的機會,又是給自己鍛鍊的機會,在教學中,我們會發現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會找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讓自己學會如何應變,並且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完善自己,向更完美的課堂邁出自己輕盈地步伐。

我相信在下次的繼續教學中,我會表現地更加出色!

好餓的'小蛇教學反思3

《好餓的小蛇》內容雖然有趣但是故事情節的發展都是平行的,那麼如何處理好平行的故事情節,讓幼兒從始至終興趣黯然?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單頁閱讀和跳頁閱讀相結合的方式,如在觀察理解蘋果的時候是按順序單頁閱讀,說到葡萄和果樹時就採用了看圖猜讀、到揭示結果再翻回前一頁繼續觀察的形式,緊緊調住幼兒的胃口,使得活動進行更加富有情趣和生命力。

不足之處:

1、在活動中過多的引導幼兒觀察小蛇肚子的形狀,而忽略了細節的東西。如:欣賞小蛇的不同表情。圖畫書中的讀圖更加重要,應該引導幼兒更加細緻的觀察圖畫,欣賞小蛇的不同表情,感知小蛇吞下不同東西的不同感受,增加故事的意外性,更能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

2、活動中故事閱讀遍數,應側重點有所不同,提高活動的豐富性。第一遍,應注重讓幼兒理解圖書內容,學習完整的句式;第二遍應注重發展幼兒語言的完整性。我在活動中過多的注重了幼兒語言的完整性,而忽略了圖書中隱藏的其他有意義的教育點。

透過今天的繪本閱讀的集體教學活動,我對繪本閱讀教學又有了一層新的理解和感受,相信在今後的教學中會有所提高。

好餓的小蛇教學反思4

這個月我們幼兒園陸續開展了打擊樂的公開課活動。我設計並執教了小班的打擊樂活動《好餓的小蛇》。《好餓的小蛇》原本是一本繪本故事,它裏面的內容簡單,畫面有趣,很適合小班幼兒閱讀。對於幼兒來說,喜歡聽故事是他們的天性。因此,我截選這本繪本中幼兒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蘋果、香蕉、葡萄、蘋果樹四種食物作爲情節,透過小蛇吃這些食物所發出的“啊嗚”聲讓幼兒進行模仿,熟悉節奏。整個打擊樂活動以內容簡單的故事形式來貫穿,更能引起孩子的興趣,這也符合了小班幼兒的這一年齡特點。使得這堂打擊樂活動變得更豐富、有趣。活動結束後,針對這堂活動我進行了反思。

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把目標定位爲兩點。

1、喜歡參加活動,感受樂曲的優美,能在活動中大膽表現自己。

2、初步認識圖譜,熟悉2/4節奏型,具有初步音樂節奏感。整堂活動結束孩子們還是比較感興趣的,但是在環節的設計上還不夠完善,整堂活動偏於從故事中讓孩子掌握節奏,讓孩子在音樂中用樂器敲打感受的較少。首先,我用播放肚子“咕嚕咕嚕”的叫聲來匯入好餓小蛇這個故事,孩子們還是比較感興趣的。在簡單有趣的故事中,我透過小蛇吃東西“啊嗚啊嗚”的聲音來匯出節奏。在吃第一種第二種食物的時候孩子們很難說出節奏,在吃第三鍾食物時透過讓孩子們模仿好餓的小蛇並且結合圖譜加以引導孩子們還是能夠大膽的說出節奏的。在這個環節中缺少了讓幼兒用手敲打節奏,如果讓幼兒用手敲打可以讓幼兒感知節奏,這樣會使幼兒更容易掌握。活動的第三個環節是讓幼兒先欣賞音樂,再用樂器敲打節奏。但是在這個環節上,我沒有讓幼兒欣賞音樂,而是出示樂器讓幼兒跟着我看圖譜先敲打節奏一遍,然後合着音樂直接敲打節奏。因爲沒有欣賞音樂,所以幼兒缺少了對音樂的瞭解以及對節奏的把握。雖然幼兒節奏敲打的還是比較好的,但是都是在看我的手勢,而且我在合音樂給幼兒指揮圖譜的時候出現了錯誤。從這些上面可以看出我在活動前的準備上我還不夠充分。

以前我對上打擊樂活動很難把握,不知道該如何來開展好這樣的活動,而且活動的形式也比較單一,內容不夠豐富。透過這次活動的開展,經過自己的反思以及觀摩其他教師所開展的活動,我不僅找出了自己存在的一些問題以及活動開展過程中的一些不足之處,而且在這些活動中我還收穫了很多教學方式和經驗。教學水平是在一次次的教學實踐中積累的,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我會改正這些方面的不足,取長補短,逐漸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